草链岭,海拔2645米,位于商洛市洛南县和渭南市华州区的交界处,岭下是洛水的源头,山顶有四季冰川形成的石海,因山岭远远看去像是用草编织的链条而得名。草链岭呈U型,东望华山主峰,南依丹江源头。草链岭作为“秦岭十峰”之一,属华山山脉最高峰,因其地质构造奇特,主峰宏伟博大,气象万千,风景秀美。近年来,受到陕西乃至全国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但由于开发较晚,岭内大量原始森林密布,上岭道路崎岖陡峭,旅游危险性极高,近年来,先后发生10余起驴友失联事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迅速响应,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调派救援力量</b></h3> 8月1日,来自西安某登山俱乐部的68名“驴友”于上午10点登山,傍晚洛南地区普降暴雨,山洪暴涨,登山驴友未能预见天气骤变,夜间迷路,并有4名驴友与旅游团失去联系,情况紧急。商洛支队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调派洛南城关消防站1辆抢险救援车,7名指战员,携带多功能担架、绳索救援包、雨衣、卫星电话以及食物、医疗物品等救援物资赶赴现场。支队全勤指挥部根据洛南从一线反馈的情况,认为这是一起“被困人员众多、天气条件恶劣,地形地貌复杂、施救难度极大”的山岳救助任务,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向当日带班首长、政治委员魏蒙进行了汇报。随即魏蒙政委指示,立即启动跨区域救援应急预案,并成立由他任总指挥,张磊副支队长为副总指挥的领导小组,调派全勤指挥部、丹南路特勤站、应急通讯与车辆勤务站6车30人赶赴现场增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准研判,第一时间挺进一线,明确任务分工</b></h3> 8月2日凌晨2时10分,增援力量到达草链岭山脚,立即成立了现场救援指挥部,并将当地政府、公安机关、旅游团导游和当地向导纳入现场指挥部,统筹现场力量,研判救援形势,明确任务分工,分别成立了救援指挥部、通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遂行政工组和搜救行动队。全勤指挥部要求全体参战人员按照“初步研判、全面搜索、精准定位、明确路线、精细搜寻、确保安全”的原则开展救援任务;魏蒙政委对现场救援力量进行战前动员:“一是全体参战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全勤指挥部任务要求,各分组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二是要明确搜救辐射范围,划分重点区域,携带必要装备器材,跟随向导,坚决服从命令,按时完成任务;三是各搜救行动队要严格落实作战安全要求,杜绝盲目冒进,务必找到最后失散人员并安全返回”。现场救援力量按照“1名向导、1名指挥员、1名班长、1名通讯员、1名卫生员,4名搜救员”组成了4个搜救行动队,携带无人机、强光手电、扩音器、绳索、担架和保障物资于2点34分开始登山救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持续作战,第一时间提出科学方案,人搜技搜结合</b></h3> 面对救援时间有限、人员装备有限、救援条件受限的复杂环境,商洛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参战指战员斗志高昂,精神饱满,兵分两路,沿旱路、水路,分梯次展开救援。凌晨3时20分许,先行登山的洛南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搜寻到31名被困驴友,并将其保护转移下山。并与失联的4名驴友取得短暂联系,4名被困人员生命体征良好、意识清醒,但由于长时间未进食,饥寒交迫,体力透支,情绪急躁。洛南县消防救援大队要求其寻找安全位置,保持通讯畅通,合理分配通讯工具电量,节省体能,固守待援。但受天气及手机信号受限原因,4名被困游客被困位置无法精确定位,通讯时断时续。 随后,全勤指挥部及时调整搜救方案,根据草链岭山体走向和人员穿越方向,在东侧(上山路线)部署2个搜救小组,由东向西横穿丛林进行搜索,在西侧(下山路线)部署特勤站2个搜救小组,分别由政治委员魏蒙和副支队长张磊指挥,上山搜寻。由于当时草链岭区域持续降雨,山体湿滑泥泞,加之天黑能见度为零,山体崎岖陡峭,丛林灌木密布,移动照明灯和手电光线引来了大量蚊虫,各种不利条件都给搜索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两条上山道路都是横穿原始森林,需要前方向导用弯镰,刀劈斧砍出一条前进道路,救援推进速度难以提升。但随着救援的持续推进,救援扇面越来越小,在8月2日上午9时许,经过消防救援指战员近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持续作战,4个搜救队伍均已挺进至草链岭山顶。 在登顶救援的过程中,商洛支队全勤指挥部充分利用“人搜”和“技搜”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救援搜索范围,增大精准定位力度。清晨6时,天刚刚放亮,全勤指挥部出动无人机,对被困人员大致区域进行空中侦察。应急通讯与车辆勤务站无人机飞手丁善良,操控“科卫泰”X6L-15大型救援无人机,搭载30倍变焦镜头和高空喊话器,沿着崎岖的进山路线向前抵近侦察,但由于山涧降雨后浓雾弥漫,能见度极差,无人机只能低空30米飞行,几度失控,图像丢失,无人机只能被迫返航。与此同时,在与被困人员时断时续的通信中了解到“他们会使用一个叫“两步路”的APP软件,能够确认他们的海拔和经纬度”,全勤指挥部用新配备的“LSV三维数字地球软件”立即定位三方人员经纬度,开始对被困人员位置进行锁定,引导搜救队伍开始向被困人员靠近。经过测算和数据定位比对,8时许,云雾散去,天气转晴,被困人员位置范围也大致确定,搜救队也在海拔1900米处找到一处供无人机起降的空地,并围绕被困人员位置进行了35分钟的空中立体观测和侦查,终于在位于海拔2290-2312、经纬度109.47、34.16之间的山顶附近,确定了被困人员的位置,也确定了最近的搜救队伍已距被困人员不足800米。随着被困人员具体位置被精准确定,给被困人员和在场所有的参与搜救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标志着此次救援行动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起总攻,第一时间加速救援进度,安全稳妥下山</b></h3> “望山近,实则远”。为了在中午艳阳高照,气温上升之前将被困人员安全快速解救,魏蒙政委命令全体搜救小组向被困人员位置发起总攻。各搜救小组在无人机的指引下,调整搜救路线,按照“明确方向、平行推进、缩短直径、减小扇面”的总攻任务要求,以夹击方式向目标位置搜救。截止到8月2日中午12时许,草链岭气温已上升至35摄氏度左右,救援队员们一边走一边呼喊搜寻,近15个小时的连续搜救早已是口干舌燥、汗流浃背,手臂被灌木树枝划伤,脚上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但为了尽快找到被困人员,他们还是竭尽全力地呼喊、搜寻。12时18分,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丹南路特勤站搜救组在西侧山顶石海附近发现2名女性被困人员;搜救队得知因为长时间固守待援、未进食水,加之低温和暴晒,另外两名被困人员下山意愿强烈,擅自离开指定区域,洛南县消防救援站搜救队主动要求继续搜寻,12时28分,终于在另一处石海发现最后2名被困人员,经过悉心安抚,将1男1女带回安全区域。由于4名被困人员体力消耗严重,精神恍惚。遂行的政工干部对被困人员进行了心理疏导,卫生员用携带的医疗器具为4名被困人员测量血压心率,将携带的保障物资分发给他们。经过短暂休整,全勤指挥部要求各搜救小组按照“轻装先行、接应救援、稳妥下山、交替转换”的原则将4名被困人员向山底转移。 由于下山的道路愈发陡峭难行,加之搜救队员和被困人员的体能消耗已达极限,但是消防救援指战员发挥越挫越勇的精神,跌倒了悄悄爬起来,伤了累了就高喊番号。采用最稳妥的方式,相互搀扶,交替背负肩抗被困人员,为节省体能,快速下山,搜救队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利用担架将被困人员向山下转移,一组轻装快速下山,充分休息并做到接替救援准备。在山崖陡峭处,指战员一手扶担架,一手抓树干,艰难下行;每到一处地势平缓的区域,遂行政工组的同志就为大家加油鼓劲。8月2日15时42分,在全体参战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咬牙坚持下,4名被困人员成功转移至山下集结安置点。15时50分,商洛支队将被困人员移交给当地政府后。救援中,省总队徐伟保总队长、张明副总队长高度重视,多次询问救援情况,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纷纷来电询问现场救援情况,并嘱咐一定要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情况下,把被困人员安全救出。 魏蒙政委组织全体救援指战员进行了队前讲评:“在此次成功处置草链岭被困驴友救援过程中,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扬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怕困难、持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发挥了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党员同志模范带头,班长骨干冲锋在前,在救援过程中时刻注重作战安全,克服了复杂地貌和不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解救被困驴友,取得了参战人员和被困人员无一人伤亡,用骄人战绩充分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的良好形象,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是十分满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救援继续敢打硬仗,再接再厉。”讲评结束后,全体参战指战员清点人员,收整器材,安全返回驻地。 <b>此次救援行动商洛消防指战员用他们行动集中展现了商洛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精神风貌与一如既往责任担当,今后,商洛支队也定将时刻准备、枕戈待旦,坚决扛起“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职责和使命,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