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扣钟庙

艾文

<p class="ql-block"><b>  据说,但凡庙宇的选地都是风水宝地,因为是供奉神或名人的,其功能是祈福纳祥、消灾解厄、祈祷平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所以,有庙宇的地方是一块福地所在。扣钟庙就是座落在这样一块福地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相传,扣钟庙叫永隆禅寺,因寺庙门前扣有一口铸铁大钟,被附近一带居民泛称“扣钟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座永隆寺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的一位翰林大学士秦黄谏为扣钟庙撰写了碑文:此处旧有地藏寺,无碑识不可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听老辈儿人说扣钟庙毁于四十年代,那个扣钟也不知去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然而,扣钟庙的名称却一直被沿用下来。扣钟庙地区大体范围是百万庄大街以南,展览馆路以西,紧邻露园和黑塔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65年重新规划了街巷,原扣钟庙东西走向的街,以北的六条胡同被定为扣钟北1~6巷,也就是原来的高井地区,以南的胡同定为扣钟南1~11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原来的高井地区,相传有一个地势比较高的水井,台阶高筑,因井水很甜,被定为慈禧的饮用水。慈禧的饮用水都是从玉泉山取水,到了冬天路不好走时,就取这里的井水。因而叫“高井”。</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扣钟南边后来盖起了很多排房大院,记忆当中南三巷有109号、114号、14号,在排房大院和众多民居平房中间,南三巷有一个幽静的四合院是绕不开的话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座小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七间正北的房,东西两排厢房加高墙围起来的,院门口有一个影壁墙。一口大缸养着红金鱼。门口放鱼缸也是有讲究的,叫“门口放大海,财源滚滚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院子中间一棵一人抱的大槐树,春天的槐花开了,满院子都弥漫着槐花香。夏天遮荫蔽日,覆盖整座小院,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地上,斑斑点点的光与阴凉汇成一片,我们叫“花阴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正房客厅门前一棵葡萄架,夏天结满一串串玫瑰香的紫色葡萄,散发着阵阵清香。放一把摇椅,坐在葡萄架下,摘一串葡萄,是不是很惬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院子里还有一棵枣树,一棵香椿树,四棵石榴树,四棵桂花树,遍地是小盆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春天摘槐花,吃香椿,夏天吃葡萄,秋天打枣,真有点儿像老北京的一句口头禅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当然,不是先生肥狗胖丫头了。因为没有狗只有一只小花猫。</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合院的主人是满族旗人,屋内陈设讲究,干净整齐,一水儿的明清家具,家具上总是不染灰尘,床单平平整整没有褶皱。主人为人也很谦和温厚,与邻里之间关系融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文革时期,街道的家庭妇女要经常组织政治学习,读报纸,地点就设在这座小院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夏天,大家拿着自家的小板凳小马扎在院子里选一个自己心怡的地方坐下,听街道主任读报纸,讲当前形势…</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展览路医院还在这里开设了“红医站”,放一个药箱,医生定期来补充药品,配上红药水、紫药水、碘酒、棉签、纱布…等等,周围的居民有小磕小碰的伤,都来这里上药包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医院给居民或小朋友接种疫苗、打防疫针,也设在这座小院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小学入学招生,学校也会把招生点设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小院的主人没有任何怨言,无私的奉献,随时都要为大家服务,那时候都讲“为人民服务”,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来,小院的老人先后离世了,附近的居民路过院门口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停留一下,向院子里望一望,心里在默默思念他们。</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忆中的扣钟庙周边环境大体是这样的:被展览馆路(东)、阜外大街(南)、三里河路(西)、百万庄大街(北)围在中间的三个街道,有扣钟庙、露园、黑塔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扣钟庙的最东边也就是展览路路边,有一个当时很大的商店,附近居民都叫它“大合作社”,由副食店、菜店、粮店组成,周围居民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到这里购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得,那时候生活物资很匮乏,偶尔有白薯、关东糖、豆芽、豆腐等等,就会排很长很长的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合作社”的北边有一个搪瓷厂,北京人家用的搪瓷盘、搪瓷碗、搪瓷洗脸盆等等,都是出厂于这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展览路是由一条铁路拆建而来的,这条铁路是从西直门到丰台火车站的,后来拆除改建成了公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合作社”就是隔着这条马路与外交学院相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得,外交学院经常放映内部电影,小孩子们有时搞不到票,就趁门卫不注意蒙混过关溜进去,为能看到内部电影兴奋不已,殊不知,其实是门卫故意视而不见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扣钟庙街道东南就是露园,西南是黑塔村,露园街道的东南角,有一个小副食商店,因其地势高而得名“高台阶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高台阶儿”往西,是一个弹簧厂,再往西,有一所小学~下关小学,是由下关庙改建的,学生们在大殿里上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下关小学的西边是一个生产炭精棒的小工厂,黑黑的碳粉满天飞,厂区和门前都落满了碳粉,走过路过的人踩在上面,一定要轻轻地,否则,就会“喷”起来。</b></p><p class="ql-block"><b>后来据说考虑离小学校太近,影响学生的健康,改为纺织厂。改革开放后,纺织厂不景气,厂房承包出去,就是后来的“天意市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个“天意市场”它最早的前身,可是很有名的一座庙,叫“慈慧寺”,因为寺院毗卢宝殿有倒影奇观,所以俗称:倒影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当时的 倒影庙大殿坐北朝南,有佛像,佛像的后面有四扇朝北开着的庙门,最为神奇的是,这朝北开着的庙门上的小窟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每当人们从外面走过,影子就会从小窟窿照进大殿,通常人从东向西走,影子却会从西向东前进。不但如此,照出来的人影是头朝下的。倒影庙中的倒影实在是一种奇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下关小学的对面,是隔着阜外大街马路的无轨电车一场,还有当时的军械部和军马部,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军报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天意市场”往西是当时的华侨补校,“华大艺术系”就在这里。里面有一个大礼堂,附近的机关学校也会借用,搞一些大型活动和文艺汇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来北京154中学建在院内,文革中华侨补校的东西围墙被拆掉了。在学校的操场上经常放映露天电影,附近的居民搬着小板凳来看电影,幕布前后都坐满了观众,记得电影《东进序曲》《南海长城》《地雷战》等等,都是在这里看的,《东进序曲》就是在幕布的背面看的,看了一场反的影片,因为当时人太多加之又去晚了,只好在背面看了,不过也高兴的很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再往西就是三里河路,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路,路东边,这里有解放军画报社,据说我国第一个彩色胶片就是解放军画报社研制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紧邻解放军画报社的是北京111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实用美术学校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所中学是68年开办的,据说是为解决“共和国第一小区”,百万庄子、丑、寅、卯……小区的干部子弟上中学而开办的。</b></p><p class="ql-block"><b> 这所中学后来出了很多名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北京111中学的对面,一路之隔,最早是一个露天电影院,电影院的北边有一个照相馆,叫“真光”照相馆,附近的居民都会到这里拍照留念,相信现在有些家庭保存的老照片还清楚的印着“真光”。</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电影院往西有一个新华书店,书店的北边就是有名的甘家口商场,这是这一地区最大的百货商场,供应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来,这个商场经历了几次翻修翻盖,尽管豪华了许多,可还是难忘儿时的那个商场格局。最有意思的是买布,选好布料,售货员把收到的钱和小票夹在一条通往收款台的铁丝轨道上,用力“嗖~”滑向收款台。看着铁夹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感觉好神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甘家口商场的北边有座电影院~建筑礼堂,这是周围居民最常去的电影院。那时候的电影院热闹级了,每天都会上演好几场电影,散场时人群摩肩擦踵的场面很是壮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自北京111中学往北至甘家口路口,曾经是一片树林,66年开建十几栋白色简易楼,也叫“小白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从甘家口路口往东是百万庄大街,贯穿东西至外交学院,道路以北是有共和国第一小区之称的百万庄小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百万庄大街道路以南有外文局、机械工业部第五分局、还有一个邮电局,它负责这一地区的邮政,居民与家人、亲戚、朋友的书信、包裹都要经这里发往祖国各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邮局往东,也就是扣钟北6巷的北巷口,有一个电子仪器厂,是生产半导体元件的工厂,当时有很多文工团下来的演员分配到这个工厂,工间操时,这些演员还是不忘练功,身姿挺拔、气质优雅的她们很引人注目,经常有路过的人驻足观看,也是一道风景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电子仪器厂的对面是北京110中学,现在已经是北京外国语学校。</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北京110中学南边,就是那片叫“高井"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尘封的记忆被打开,一切还是历历在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