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孩

鱼鱼

<p>  如果说李山川老师的培训是魔鬼式培训,在探月第二期课程,那就是在渡劫……</p> <p>  一期培训还算顺利,陶潜老师比较仁慈,进入探月二期,才知道水有多深,什么叫表征?什么叫量规?什么是哈尼斯圆桌?什么叫PIO、QPP?拼图式阅读?……很多很多的新鲜名词,犹如冰雹一样地砸下来,心一下子凉了,这些都是啥?我怎么都不知道?它们该怎么用,有什么作用?……这些都是一个个大问号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麻团,每天海量的新知识、一堆烧脑的课后作业、还有厉害的学霸组员……</p> <p>  坚持吧,走着走着,也许会有路可走了。</p> <p>  传说中的笨小孩就是我,老师在讲什么?好不容易通过查找资料搞懂了,然后新的问题又来了,不会用。想要提问,却又发现自己的问题没有思维流量……别人一下能听明白的事情,我需要把课听讲三遍,然后睡眼惺忪地看着屏幕,还有很多课还没有听,别人已经开始提交作业了,笨小孩我还在第一课……</p><p> 小组学习,大家在一起探讨的时候会感觉大家都好厉害👍学习的热情好高,我就只有在一边点赞,飞快记录下大家的思维火花,有一股强大的推力推着自己前行。</p><p> 抱抱自己,我是笨小孩,就走得慢点吧,找到真实的自己,不否定自己,用最舒服的速度掌握自己的节奏就好,跟随自己的节奏,遵从自己的内心。</p> <p> 谁偷走了我的问题?</p><p> 在我是刚刚呀呀学语的宝宝时,我一定特别会提问,所提的问题都是属于那种苏格拉底式的问题“这是什么”“干什么用?”“为什么?”……可是当我们慢慢长大了,特别是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跨入小学阶段学习以后,我们开始不会问了,我们已经习惯接受,我们提问的这一组神经元已经慢慢被修剪了。每一次快闪活动或是圆桌会议,我很想问,但是一张口却不知道问什么,为什么别人的问题直击灵魂,我的问题去哪里啦?他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让他们想到这些问题?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我会不会也教出和我一样的孩子?谁偷走了我的问题?</p><p> 突然想到外出听课,不少语文老师的经典开场“来,读读课题。读得不错,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一身冷汗,我提问的神经元是这样被修剪的。</p><p> 尼尔布朗的《学会思考》、哈佛零点计划的《让学生学会思考的20个方法》、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能撬动孩子核心素养的好问题。</p><p> 我要去找回我的问题。</p> <p>   新司机&amp;老司机</p><p> 核心素养,一个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开学后,杨向东教授关于的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将走进语文课堂,所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核心素养这个话题和内容,如何培养核心素养。</p><p> Summit School&amp;SCALE 认知能力与学科对应关系表上备注:认知能力是需要高阶思维和应用的跨学科的能力。7个领域36个维度下数也数不清教学策略,密密麻麻的量规……</p><p> “杠杆作用往往来自新的思考方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并显而易见的变化,却很容易对人类的系统,比如学校,产生不小的影响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完全了解这个系统,为什么会这样的方法运作。”——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p><p> 教学策略是素养的核心杠杆,老师需要用这个杠杆撬动学生。</p><p> 从一个新手司机到老司机这条路到底有多远?我才刚开始认识赛车、赛道,没有搞明白方向盘的使用,该如何在核心素养极速赛道上奔驰,真的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历练和内化。</p><p> 渡劫尚未结束,一切更需努力,每天有一点变化。</p> <p>   行动教练</p><p> 在探月学院,没有老师,却有最温暖的行动教练,默默地陪伴在每一个学员的身边,激励启发着每一位学员。行动教练,不会告诉你答案在哪里,也不会告诉你该如何学习,她说得最多的会是“哇!好问题哇”“神一般的问题!”“这个答案太棒了,你还有什么想法?”正向的鼓励让我感到力量❤️。</p><p> 行动教练,让我对自己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教育者都是情绪工作者,“未来一个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一个知识讲解与传授的角色,那么他会被替代,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就无可替代。”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向教练型教师转变,虽然行动教练的酷,它不是一撮而就的,我们必须以学生(孩子)为镜先教练自己,把这种信念植入、内化,然后再陪伴、鼓励、启发、追问,促成孩子养成自己主动提问、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p><p> 我是谁?</p><p> 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p><p> 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