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乌林沟

芦荟

<p>儿时的乌林沟</p><p>&nbsp;文/摄影/芦荟(原创)</p><p>人最难忘的就是孩提时代,孩提时代天真浪漫,无忧无虑,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代。我生在舒兰矿区,儿时却长在蛟河乌林沟,直到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p><p>离开乌林沟快半个世纪了,姨夫家办事情,随母亲再次回到乌林沟,半个世纪的光景,乌林沟已经今非昔比了,姨夫一家仅农机具和汽车,就比当年生产队的总资产还多,红砖白墙蓝屋顶的民宅,已经成为新农村的标准建筑。</p><p>当年我生活在姥姥家,小姨和舅舅比我稍大一些,虽然在那个年代姥姥家也很困难,但我并没受到委屈,姥姥、姥爷总是尽最大努力让我吃饱穿暖,平时还有小姨和舅舅们的呵护,因此,我的童年过得是幸福快乐的。 </p><p>我记得,站在乌林沟的山坡上往下看,乌林沟的人家像大小不等的火柴盒,歪歪斜斜地扣在山沟里,周边是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林构成的大片林子,莽莽苍苍,屯子头是清澈无比的东大河,河岸被河套包裹着,流向美丽的松花湖。这条河是我儿时最快乐的地方,我们在哪里嬉戏、玩耍,打水仗,憋水坑。</p><p>那时候,绝大多数农家的住房都是两间土坯房,好一点的人家是三间土坯房,窗户是两格的,上面一格糊的是窗户纸,下格是大玻璃,窗台上是稻草编织的鸡下蛋的窝。家家的当院都是连猪狗都挡不住的木头桩子,养的牲畜和家禽,大些的如猪羊之类的圈在圈里,小些的鸡鸭鹅狗则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与人共舞。</p><p>冬天的时候,取暖全靠火盆,做完饭,趁灶膛里的火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扒出来,放到火盆里,要一边放一边用灰耙子压实,一家人一天的取暖就靠它了。如果晚上火用不完,还可以压实,第二天早晨把上面的灰倒掉,下面的火在充分接触空气后又是红红的一盆,是真正的“死灰复燃”。火盆的功用第一当然是取暖,“快来烤烤火”,是冬天招呼客人的第一句话。其次是充当热源,可以在火盆里烧土豆、烤豆包、烧家雀。</p><p>童年的记忆真的很多,很多,无法用文字记录,也无法表达我对乌林沟的怀念。我真的非常想念儿时的乌林沟,想养育我童年的那片热土,今天我回到了阔别将近50年的乌林沟,看看那个山,看看那条河,看看那条沟……,看看我儿时的伙伴,看看我那小姨、姨夫、舅舅、舅妈……。乌林沟啊,我爱你,你的女儿永远热爱你!</p><p>有人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我的起跑线就在乌林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