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俩名君:唐明皇与蒋中正

文权

<p>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白居易。相传,温泉荡邪去疾。说的是陕西临潼骊山景色诱人,文物历史悠久,温泉美颜疗病效果了得。</p> <p>  三千年前,周天子幸游此地,将温泉命名为“星辰汤”。据《三秦记》,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果然,我们是在汤中游,天下起雨来!</p><p> </p> <p>  汉武帝加以修饰,武则天(569年)造汤石林。隋文帝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这是引入的华清宫全景图。</p> <p>  唐太宗(641年)赐名汤泉宫。唐玄宗(唐明皇)749年更名《华清宫》,又名骊山宫,多年来曾频与杨贵妃到此行宫,真是“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p> <p>  值得一提的是:蒋中正(1887-1975)于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到西安“攘外必先安内”的督促。张学良、杨虎成兵谏,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当时,蒋住在华清宫,听到枪响,逾窗钻山。</p> <p>  蒋中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军事家,虽手腕与独裁多遭质疑批评,但二战时,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对近代史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影响。</p> <p>  要说蒋不愧黄埔军校校长,虽翻窗时腰摔伤,但身手矫捷,只用十几分钟就爬上常人须半天才能到顶的骊山,躲在一块大石头后边。</p> <p>  杨玉环(719-756),姿色丰艳,著有《霓裳羽衣》舞谱,造诣颇深。身高1米60多,体重50-69㎏,颜值极高。</p> <p>  无独有偶,唐明皇命运多舛,晚年遇到安史之乱,行宫挪至马嵬驿,卫军哗变逼宫,杨玉环挺身保皇受死,与三郎(唐明皇)爱情画上句号。不想千年之后的蒋中正亦有照葫芦画瓢的劫难,成为与唐明皇隔朝患难君交,上苍安排啊!</p> <p>  “再不出来就开枪了!"蒋中正以为真的被发现了,“别开枪!”忙从石后走出来,被软禁了。</p> <p>  终于见到闻名百世的“华清赐浴,初受恩泽”杨玉环沐浴的华清池,我看约有几个脸盆大小。浴毕,酥体绽露,三郎(皇上乳名)恰出现在门外……唐明皇晚年虽偏信杨国忠(大舅哥)而误朝政,但使唐达盛世,可谓名君。</p> <p>  1935年11月22日,红军仅用伤亡800人代价,在直罗镇伤俘国民党东北军达6000多人。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不能反蒋抗日等量齐管,而要共同抗日。(照片《源远流长》为华清池上游温泉水口)</p><p><br></p> <p>  华清池源头之温泉,多种有益矿物质,略呈淡淡的湛蓝色。</p> <p>  蒋中正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条件,成为国内抗战拐点,使朱德、毛泽东熔入战区领导层,为抗战胜利及日后建国埋下伏笔。果然,内战时,兵败台湾,但蒋没忘统一,拒不台独,据此称得上名君(而台独分子-----民族拉圾)。</p> <p>  皇帝与儿子们沐浴的《星辰汤》。据说能拾到龙鳞片的儿子可以继位,可惜谁也沒拾到过。但据继位的太子回忆,拾到过老王的指甲!</p> <p>  蒋中正有一次较郁闷,恰遇一高人,善卜。便抽一签,上有字一行:“猴落平川遭劫难,背水负重万事休”。求其解,答:”这是下下卦,最近一定不能对姓候的人委以重任”。听后,蒋一下子脸变白了。时至内战,派去锦州督战的心腹将领候镜如还在路上,便传来锦州失守的消息,促成解放军由被动一下子转为主动(图中照片是皇帝的厕所《御净轩》)</p> <p>  在骊山上向远处朓望:松柏连天至斗率,古殿高矗接玉宇。</p> <p>华清宫图腾</p> <p>  从《尚食汤》宫脊望骊山,云雾缭绕,高不可测。</p> <p>帝王作息时间、下枣树上柿树对接而结满柿子的树(树中一奇)、骊山全景……</p> <p>大唐不夜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