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王封一线天

侯爵一歌

<h3>乔舒亚.j.马里恩说过:“挑战让生命充满乐趣,克服挑战让生命充满意义”<br>自二零一三年七月开始骑行至今,已经说不清自己有过多少次挑战了。本来,自己的个性属于那种求稳怕乱,不喜争斗的性格,虽然不愿意墨守成规,偶尔还喜欢别出心裁,有些另类,但像这种冒着风险,不怕得失,勇于挑战的事情我还真是做不来。<br>骑行的七年时间,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当然被动的时候比较多。一次次的挑战无疑对自己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精神跌宕起伏的过程!比如第一次随风行车队骑行西山旅游公路横岭段,累到极致;比如第一次和朋友骑行寿阳,返回时攀登罕山累的想一躺到天明;比如第一次和骑友们骑行交城华陵,返回时骑友们三十多公里的速度让自己追的几近虚脱!可以说这几次的骑行都是一种挑战,是对自己毅力和精力的挑战,,是对自己年龄的挑战,也是对自己多年老寒腿和腰肌劳损的挑战,这些对于骑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坎都勉强挺过去了。所以,对于每一次挑战的付出都是难以想象的。由于难以胜任骑行队日益增长的速度和路程,自己只能知难而退了。之后的几年骑行中,几位骑友年龄悬殊不大,水平差异也可接受,自己也觉得只要能坚持下来,起到健身锻炼作用足矣,也基本不会去做难度较大的挑战和透支性骑行了。日行距离控制在百公里以下,一周不超过一次爬山骑行。<br>  今年由于新冠影响,自三月后才开始骑行,近半年的闲置,明显感觉身体各部位变化明显,骑行水平更是大有衰退,就连骑中北一趟都觉得疲惫。想想几年前一趟中北往返四十二公里仅用掉一时五十五分钟的记录,如今早已辉煌不再。最近几月坚持还不错,自己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h3> <h3>八月三日,阴转晴,气温22~32摄氏度。最近,骑行小队伍各有其事,集中困难,只有自行其是了。<br>心中一直有两个心结未了,一是雨岔的丹霞一直无缘相聚(和骑行无关),二是王封的一线天一直未能如愿。这两个地方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逢雨禁入,雨季的危险性和非观赏性如孪生兄弟般并列。<br>今天单骑,我的事情我做主。早上六点半出发。大概搜了下方位,只知道单程大约四十公里,大致在古交方向,其它一概不知,也不愿意问别人,这是自己性格中的一大缺陷,由于这一缺陷,导致自己经常走冤枉路,可依然是我行我素,乐此不疲!<br>GPS推荐走迎泽西大街、西矿路,S104省道,基本上是一路向西。<br>西山的路走过无数次,近处有万亩生态园、神堂沟等,远处有风情小镇、桃花沟、汾河二库、狼坡等。<br>到了西矿街尽头,不知所措,只好打开导航,右拐左绕的总算进入104省道,期间还被导航忽悠的南辕北辙绕了一大圈。<br>终于开始爬山了。原来不知道西铭矿在此,竟然不知道这就是原先太原到古交最捷径的翻山路。不过,现在的路况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原来乐观地认为去王封一线天应该没什么坡,因为一线天就在沟里嘛!这是第一个没想到!顺着山路攀爬而上,估计到王封的岔口不会太远,总不至于会爬到山顶吧?路上遇到个清洁女工一问,说会经过一个三岔口,有路标的。于是乎,盼望这个岔口就成了我当前的第一个希望。<br>可没想到,这一爬就将近三个小时,骑速5-7公里不等。这是又一个没想到!<br>终于看到路标了!</h3> <h3>嚯,还有十四公里耶!<br>路况不错,起伏倒是还在接受范围,虽有长上坡,漫坡而已,虽有大下坡,觉得痛快,可去时痛快返程难啊!骑行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都喜欢先难后易,把顺利和便捷放在最后。一路上上下下,伏天的山里也是凉风习习,和市区是纯粹的两重天。<br>看到一处刚竣工的建筑,哦,“一线天观景台”,当然不能错过,也许这里是观景的最佳地点。爬上二层平台,眼前视野开阔,山峦起伏,狭长的山脉郁郁葱葱,</h3> <h3>唯独看不到一线天的蛛丝马迹,我去,这叫什么观景台,观的是哪门子景,忽悠也没个底线。如果起一个“休闲驿站”什么的,游客们指定会赞叹不已,这个小花园式的幽静小院,还配置有水泥桌凳,着实是个中途休息的好地方!</h3> <h3>稍作停留,继续赶路。此处开始,几乎一是路下坡,导航提示到景区还有五公里。也许老天爷垂青,降起了小雨,给这并不太热的骑行又增添了些许凉意。<br>导航提示,“已到达一线天景区,导航结束”。此时,路边里有一块景观石,上面确实刻有“一线天景区”。难道到了?此处停有几辆车,游客们三三两两在到处游览。路对面有卫生间,凉亭什么的,又是一处驿站式的停留处。</h3> <h3>  景区设计者真不知是怎么想的,在这既非景区附近,又无景区踪影的地方弄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几个意思?<br>再往下,就全部成为彩色水泥路,太原市对东西山的旅游公路确实下足了功夫,东西山连成一片,美丽龙城也不是徒有虚名了!</h3> <h3>一路从蛇形弯道高速而下,期盼着下到景区从其它路线回去,绝不会再攀上这段令人望而却步的山路,虽然也就两三公里,但也绝不易于东山的庙雕和西山的万亩!<br>很快就下到山底了,邻近山底处,设有一个小卖部和几处农家乐,看来,吃饭休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br>旅游专线和五A景区没有任何区别,但到达景区时,立马让人感觉不到任何景区的规模和热闹,如果不是看到有一座门楼上刻有一线天景区的字样,简直如同进入了一处遗弃的古村落!</h3> <h3>距景区还有一千多米的地方便成为土路,仅有一车宽稍多,旁边不是树木就是沟坎。沿途陆续停着几辆私家车,如果不打听,真不知道景区走哪进入。景区大门有一处门楼,门前有一块土质空地,大约能停十几辆车。大门铁栅栏枷锁,一位中年村妇严把入口关,此时小雨虽停,但因偶有降雨,为保证游客安全,任何人不得进入,就是说成大天也不行的那种。毕竟景区内沟壑林立,怪石纵横,且由于多雨湿润造成了石头上苔藓密布,易滑难行,没有点探险的大无畏精神和手脚灵活的好体质还真不行。再加上还未深入开发,景区几乎无路可行,尚处于原始状况。没办法,只能返回了,经多方打听,目前只有华山一条路,原路返回没商量!这也是又一个没想到!看着高而陡峭的山路,一路的疲劳更增添了此时的愁云。哎,早知如此,也许就知难而退了。<br>今天幸亏带了两杯水,而且是600毫升的杯子那种。爬山是最消耗饮用水的。爬上古交山就已经杯光见底了。所以,补充水是当务之急。到了小卖部,还好,红牛、尖叫、苏打水、脉动都有。苏打水养胃,促便,大热天饮用还是更为合适的。选了两瓶,女店主还不错,同意给我的两个杯子加满开水。等付费时麻烦来了,现在国人出门基本不带现金,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便利在此处失去了作用,原本信号就不佳的地方最近几天又因降雨发射塔出现问题而网络瘫痪。没办法,不怪我啰!白白要了两杯水,挺过意不去的。这时,一位私家车停下也进来购物,听到情况也束手无策。他孩子突然想到,你车里不是有一堆硬币吗?那我去找找。一会儿,他捧着一堆硬币回来付了款。看到我没现金付,问我多少钱,我不好意思,说算了,他说没关系,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我说8元,它就又数了半天钢镚凑足八元,还说,不错,还够数!我感激不尽,微信加不了,那就留个电话,回去再转。可小伙子贵贱不留,还说,这没什么的!<br>现在,虽然社会上垃圾人不少,但有良知的善良人更多。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懂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有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举可能会影响很多人。<br>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意思是古代不少人上山后因找不到下山的路而失去生命。但从另一方面还可以这么认为:就科学而论,下山关节的承受力更大。或者说,上山后基本上已经累的筋疲力竭,下山的路就更加艰难。作为骑行来说,上山累的是身体,下山磨损的是车子,最难的就是上山,而难上加难的是上了山顶,下到山底后再往回爬山!这时候,考验的不只是体力、意志、关节、还有心脑血管,何况,还有一个古稀的年龄!可来了就得回去,这是逼出来的,逼上梁山!逼不上梁山逼上古交山也算。</h3> <h3>虽然发怵,可一旦上了车子,蹬起来觉得余力还在,幸好补足了水,尽管不停的喝,嗓子仍有冒烟的感觉,嘴唇总是干燥不已。爬了好大一会儿,一看码表,怎么才一公里,那到山顶的十四公里要爬多久啊?<br>肚子开始咕咕叫,幸好还带了些饼干,只能先充充饥。毕竟从六点半骑到十二点了。<br>现在只觉得不像是在骑行,倒像是在拼命的完成一项壮举!一边费力蹬车,一边在想着美好的事情。最好回家前买个西瓜吃个够!然后绿豆稀饭喝个饱……想着想着,尽然感觉不那么疲劳了!<br>随着山顶的迫近,体力也在迅速流失,真正的疲劳感再次袭来!休息的间隔越来越短,但又不敢多歇,歇得越久,就越不想走了!路漫漫,前方的路还很长,长到让你使尽最后的力气!</h3> <h3>此刻唯一的信念就是登顶,因为到了山顶,便是毫不费力的电闪风驰!<br>到山顶后没有负担了,可以多歇歇,喝足水下山。<br>终于登顶了,可一激动,没有一刻停留便向山下冲去!<br>三个小时的爬山路,仅二十分钟就冲下了山,四十到五十公里的速度那叫一个爽!到了西铭路,疲倦和饥饿感同时袭来,正好遇一面馆。<br>饭饱汤足,蹬车继续。市区的热浪扑面而来,十五点的骄阳使浑身上下充满汗水,后脖筋一阵阵触疼,稍一动,头盔的边缘,衣服的领子都是诱痛之源,看来是长痱子了。<br>十六点,终于进了家门。<br>勉强挣扎着冲了个凉。<br>一日流水:<br>骑行6小时49分<br>共骑行81.59km<br>其中山路60km<br>爬行高度1212米<br>极速50.63km<br>均速11.96km<br>饮水600毫升✖️4<br>另加两瓶苏打水<br>体会:<br>偶尔为之,切勿常态<br>平缓为主,切勿急切<br>相伴而行,少做单骑<br>量力而行,切勿逞强<br>挑战可以,古稀不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