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提起苏州,总会想起拙政园,狮子林等著名园林。其实苏州附近的古镇也很有特色,镇中的园林比起以上园林来一点也不逊色。<br> <p>苏州附近的古镇分布图。其中的周庄同里早已闻名中外,但也商业气息浓厚的厉害,而其他古镇相对好很多。</p><p><br></p><p>1998年我们去了周庄和同里;</p><p>2003年春节假期,我们来了个江南古镇游,去了江苏的甪直,浙江的乌镇,南浔和上海地区的朱家角古镇;</p><p>2008年又去了苏州地区的枫桥和木渎古镇。</p><p><br></p><p>这样一来,比较著名的古镇去了个七七八八。</p> <p>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干净利落、雍容雅致的苏州评弹,以木渎为圣地;让人津津乐道的吴侬软语口音,也以木渎最地道;声名赫赫的苏绣,也是发源于木渎。就这几点,足可见木渎文化底蕴之深厚。</p><p><br></p><p>木渎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同时施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夫差专宠西施,为她在灵岩山建馆娃宫,在紫石山建姑苏台。工程耗资巨大,“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积压在此地达三年之久,沟渎完全堵塞,谓之“木塞于渎”,木渎由此得名。</p><p><br></p><p>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下江南,每次经过木渎都要弃舟登岸,留下接驾亭、古御道和御码头等处处遗迹。</p> <p>古镇中那条缓缓流过的古老小河,就是著名的“香溪”。传说住在灵岩山的馆娃宫和姑苏台里的西施和宫女们每日用香料沐浴,浴后之水倾入河中,从灵岩山流淌至木渎镇上,日久脂留不退,满河生香,故名香溪。精致的私家园林交错着沿香溪河胥江水而立。香溪,因此也成了木渎的雅称。</p> 我们是从镇政府下的车,先过斜桥去了榜眼府第,然后沿香溪一路走去,可达古松园,乾隆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明月寺和台湾前副总统严家淦先生的故宅严家花园。 榜眼府第是林则徐弟子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时所建。其中的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江南三雕”。书房被称为“花篮厅”,建筑颇有特色。书房的对联为“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道出了冯桂芬看破红尘的心境。 <p>花园不大也有点味道。</p> 古松园为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所建。此宅比榜眼府第大,里面更是不凡:砖雕门楼上刻的“张羽传书”,“张良拾履”,“高山流水”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大厅“古松堂”内的四对棹木形如官帽的两根翼翅,所以叫“纱帽厅”;棹木上还刻有八仙所用器物(暗八仙),山雾云和抱梁云(鹤鸣九皋)和八只琵琶(八音联欢);楼厅刻有十六只倒挂花篮和十六只凤凰,所以又叫“花篮楼”或“凤凰楼”,苏州东山著名的雕花大楼与木渎凤凰楼又被称为“南北姊妹雕花楼”,它们出自同一雕花师傅之手。 环树而走的是一条斗折幽曲的双层长廊,置身廊内,既可近览古松翠色,又可远眺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园中还有一泓半亩大小的池塘,湖石假山、亭榭回廊依水而设,其建筑倒影与天光云影交织在一起,景物越发风致可人,整个花园也因此多了几分空旷,也更觉得旖旎多姿。如此水景,正应了杜甫“名园依绿水”的诗意画境。 建于后唐的明月寺我们没进去,只在外边照了几张。可惜原来明月寺附近的一大片梨树林也在文革中被毁,要不然在这里看“千树万树梨花开”应该很美。 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br><br>虹饮山房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 乾隆每来木渎,必到此戏台看戏,还曾亲自登台舞剑助兴。 东西路为两个明代园林,花园的建筑风格融江南文人园林之秀美及北方皇家园林之雄丽为一体。<div><br></div><div>东园为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著称。后来徐家败落,小隐园被陈家购得,陈家外孙女沈寿从小在此学习女红,成为“刺绣皇后”。</div> <div> 西园为秀野园,他原来的主人也是拙政园东园的建造者。现为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br></div> 这两处比较有意思,左图是慕鱼亭,上有对联:悠悠嚼水嚼悠悠,处处憨鱼憨处处;右图是野人(雅人)舟。 虹饮山房现存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是御码头和御碑亭。 严家花园又叫“羡园”,是台湾原副“总统”严家淦的故居。<br><br>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为江南名园之一。<br><br>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div><br></div><div>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其中尚贤堂为罕见的明式楠木门厅。<br></div> 最有特色的是此园的园区部分,园中的植物花草按季节布置,构成春夏秋冬四个景区。春植玉兰,夏养荷花,秋种金桂,冬为梅花。景区内的植物与建筑结合的十分巧妙,经常是走到院落尽头以为没路了,转过屋角或是穿过一道小门却又柳暗花明,别是一番天地。刚进入花园时以为此园不大,后来才知道园中园,园套园真是不小。难怪严家也是木渎四大富翁之一,有身家如此的严家淦应该不会像陈水扁那样贪婪吧。 <p>碰上一个摄制组,在拍古装片。</p> 木渎的人家都是枕河而居,河上多桥,有“九里十三桥”之称。其中最著名的桥是斜桥,虹桥和永安桥。<br> 香溪水西从光福、善人桥而来,抵吴宫遗址,东至木渎山塘街斜桥口,汇入胥江。由于香溪是山溪水,而胥江为太湖水,一清一浊,一缓一急,两脉水流在斜桥之下汇合,形成 “斜桥分水”的奇观。<br><br>山塘河上有若干顶小桥,从西往东有永安桥、王家桥、西施桥、跨越鹭飞浜上的鹭飞桥、虹桥、一直到斜桥为止。 游玩后发现,玩木渎应该从镇西牌坊处进入,从榜眼府第出来后可以去附近著名的石家饭店去品尝那十大名菜,至少也应该尝尝鲃肺汤。鲃鱼是太湖特产,别处不易寻得。人说“不吃鲃肺汤,不算到木渎”,我们虽然吃了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和银鱼),但没吃鲃肺汤也不算到木渎呀。 沿着山塘街可以直达灵岩山下,山上有西施的馆娃宫单一损毁,现在新建了灵岩山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