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

仲坪苍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怀念我的外公外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风卷水,林木为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意苦欲死,招憩不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百岁如流,富贵冷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道日丧,若为雄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壮士拂剑,浩然弥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萧萧落叶,漏雨苍苔。</p> <p>这是晚唐俊才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十九《悲慨》。当我每次翻开《二十四诗品》,总是情不自禁地先看看《悲慨》,不仅是因为临摹毛笔字的童年记忆,更多的是“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的诗句,常使我联想到外公的蒙冤遭遇,那是何等的刻骨铭心!</p> <p>记得儿时的一个春节,我和二位姐姐跟着父母亲一起到外公外婆家去。那时,在上海的亲属们每逢大年初一都到外公外婆家团聚。</p> <p class="ql-block">外公外婆住在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宿舍,每次来这里,父亲都在大门前的传达室窗口细细地填写会客单,之后我们才被获准走入这个遍植绿树的幽静的宿舍区域。外婆家住在一楼,有三四间房间,其中有一小间是外公的书房,古色古香的案几,各式各样的线装书籍放置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对联和画框,那时我还小,对联上写的什么已经没有印象了,只记得母亲指着其中一幅扇面国画告诉我:外公最喜爱梅花……</p> <p>每个房间都是窗明几净,陈设有致;餐厅里的大圆桌上,放滿了瓜子糖果糕点,厨房里炖锅飘出阵阵美妙的奇香……那些经外婆精心操持而营造的温馨景象是留给我们晚辈的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阳光,穿过窗外的枝桠,透过明澈的玻璃,洒落到外公的书桌上,大理石底座的铜架台灯上,那个碧绿的玻璃灯罩,在阳光里显得柔美恬静,写字枱上有个精致的水盂里面盛着的色彩斑斓的雨花石……</p> <p>父亲笑着对外公说:这么大的小孩子,可以学写毛笔字么?</p><p>外公会意地说:好啊,我现在就给孩子们写几幅吧!说着,揭开了桌上的砚盖,砚上有云纹的雕饰,外公用一个精巧的铜制小勺,从盛着雨花石的水盂里舀了几勺水到砚台里,拿起一块有着金色花纹的墨,慢慢地磨了起来。这块墨比我家里的“金不换”墨漂亮多了,随着轻轻的研磨,它还散发出缕缕清香。墨磨好后,外公将砚台盖上,开始翻起书来。我好奇地问:外公,为什么盖上不写字吗?外公笑笑说道:磨墨的时候,手指要是连续用劲的,这里如果马上写字,会写不好的,要等到手指,手臂放松以后,写字才好看。趁这时间正好看看书,考虑写哪些字。外公一边说着,一边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外公说,手放松了现在可以写了。</p> <p>记得当时是写在横条的毛边纸上的。每幅纸上写八列,每列四字,共三十二字。我和二位姐姐每人各得一幅。我得的一幅是《悲慨》,外公写时省去了其中十六字,成为:“大风卷水 林木为摧 大道日丧 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 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二位姐姐所得的分别选自之六《典雅》“眠琴绿阴 上有飞瀑 ……”和之十五《疏野》“筑室松下 脱帽看诗 ……”</p> <p>从那以后,我和姐姐们每天拿着毛笔临摹外公的字。那时,弟弟还没出生。父亲每天要乘公共汽车上班,加上两头的步行路程,单程就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晚上回来时,我们早就进入了梦中。母亲不但要上班,还要管我们姐弟三人的饮食起居,所以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的学习。那时候只知道每天照着外公的字临写,感觉到外公选的词意思挺好,但却不知其中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公对于书法的研习,是颇有成就的,他“书法宗周金汉魏六朝文字,写北魏碑版,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能得近代康有为、于右任笔力敦厚、洗涤凡庸的风姿。写行书,初师柳公权,后攻褚遂良。严整而有风骨,但不失清逸雅丽之内涵。中年后,偶得郑板桥书法真迹,大喜过望,朝夕临池,几乎达到乱真的地步。</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苏文史编辑部《吴中耆旧集续篇》)</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子彝)能诗文,书法得“二爨</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髓。间弄丹青,淡逸之致。又精篆刻,为世所重。</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江苏省文化厅《江苏历代名人录·艺术卷》)</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有一次,在师院的书法课上,外公讲到毛主席的书法。他说,从毛主席的书法风格看,有可能受到怀素等草书大家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书法研究方面的观点,但是,几十年前的这句话给外公带来的是灭顶之灾!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派们纷纷指责道,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怎么可能去学和尚的字呢,证据何在?拿不出?那你就是在污蔑领袖!可怜的外公仅是介绍自己对书法的分析,他那里会有什么“证据”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毛泽东墨迹《忆秦娥·娄山关》释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span></p> <p class="ql-block">这事如在当今,可以说,田家英也讲过呀:“毛泽东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现在,书法研究方面的资料中多有提及:在中国书法中,毛泽东最喜爱的是草书。而在草书中,毛泽东又最喜欢怀素。毛泽东对怀素的《自叙贴》、《论书帖》、《苦笋贴》等百读不厌,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怀素墨迹《自叙帖》(局部)释文: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span></p> <p class="ql-block">那么,《自叙帖》在怀素作品中排序如何?学者余秋雨认为,怀素的作品,第一为《自叙帖》,第二为《苦笋帖》,第三为《食鱼铁》,第四为《圣母帖》。<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余秋雨《中国文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怀素、毛泽东、张旭墨迹“龙岩”双钩比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王鹤滨先生的研究,认为毛泽东的书法汲取了怀素的某些特点,他以</span>毛泽东所书“龙岩”二字为例,说明主席在运笔上兼有怀素笔意,在结体上形似张旭的竖长方形……他觉得,毛泽东有些作品,如《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满江红·和郭沫若》等,字体大小参差错落,笔画粗细迭宕,说不定吸收了怀素晚年所书的《东陵圣母帖》,及岳武穆所书写的《前后出师表》布局方法。<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鹤滨《惊世书圣 毛泽东秘书解读毛体墨迹》长征出版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毛泽东墨迹《满江红·和郭沫若》释文: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span></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那个史无前列的年代,外公在书法课所言就成了严重的问题!外公家被抄,大量珍贵典籍被毁,还有接连不断的挨批与检讨。外婆也受了株连,被指派去扫地,往往是地刚扫净,有调皮的孩子又故意弄脏,外婆只好忍声吞气地重新再扫。为怕影响邻居,每天凌晨四点不敢开灯,摸着黑走楼梯扫地,有一次从楼上滚到楼下,致使腰椎受伤短了一截……</p> <p>外公只是一介书生啊,在强大的精神刺激、过度的压抑下,积忧成疾,于1967年4月23日含冤长逝……</p> <p>十四年后,1981年终于盼来了为外公平反的消息,然而人死不能复生,实为终天之恨!母亲挥泪作诗云:“浩劫风暴骤然起,席卷神州举世奇;父忧成疾千古冤,昭雪平反又何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外公墨迹:《致吴梦飞信札》</span></p> <p>十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我方才知道,外公为我们学习毛笔字而书写的范本文字,来源于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探讨诗歌创作与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可惜外公已经过世三十多年了。外公啊,您走得何其匆忙,以至于您没来得及告诉我!也许您那时觉得我还太小,考虑以后教我?我怔怔然仿佛置身于岁月的浊流之中,翻腾的时间之涛从我身边汹涌而去!我看小人书踩跑宾车打玻璃球放风筝斗蟋蟀玩香烟牌下军棋换纪念章……我痛惜自己荒费了无数宝贵时光!</p> <p>十年前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书房,我为自己选购了一个有大理石底座的镀铜支架的台灯,上面装配着碧绿的玻璃灯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晚辈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外公外婆的遗物了。这个台灯,与我童年记忆中的外公的台灯有些相像,从此,它陪伴着我在书桌前度过每个夜晚。外公啊,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要多读点书!每当看到这个台灯,我就会想起您的音容笑貌;每当风雨的夜晚,我就会想起您给我写的字:“……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b><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爨】即爨[cuàn]碑,指《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世称南碑瑰宝,是中国书法史上从隶书到楷书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2009年7月18 日发表于新浪网,曾获“真情瞬间”征文优秀作品奖。本文有增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