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长在军旗下

凌霄

<p><br></p><p><br></p><p><br></p><p> 六十年前,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把年少无知的小朋友们汇拢到一处,大家悄悄地蜕变成沈阳军区八一学校“六零届入学新生”一年三班的学习伙伴。</p><p> 六十年后,我们重新把自己参军、下乡、留城时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呈现在“美篇”中,真切地感受了逝去已久的岁月青春。</p><p><br></p><p> 面对同学们洋溢的容颜,璀璨的笑脸,是否有人记得,赵淑香老师曾经上过的一堂写作课:“三十年以后”,精彩范文展示,当众赞赏王晓武同学的丰富想象力?那情,那景,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遥想未来,届时大家还会重逢,待到哈雷彗星划破苍穹如约而至的一瞬......”即便,再有智慧的师生,也不曾预料,如今世界,人们借助互联网,随心交往的便利、快捷、热络。</p><p><br></p><p> 原本,我们正值吸收先进文化,掌握基础理论,接触科学知识的年龄,“特殊时代”,大部分同学的真实学历,只好永远静止在小学六年维度空间。尽管,一些人后来也上了大学,有的还考取了研究生,归根结底,我们这辈子唯一无愧于同学称号的,只有“沈阳八一”不折不扣的满满六个春秋冬夏,这期间,朝夕相伴,风雨偕行,每个人与同班同学为伍,远比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谋面机会更多!</p><p><br></p><p>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让你回顾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过一个根本无意去播种反而得以收获的财富?</p><p><br></p><p> 我说,非常庆幸进入沈阳军区的八一学校读书,成为能在六年三班毕业的学生,于是,拥有了这么多六十年来始终不渝同呼吸共命运的小学同学!</p><p> 2020年8月1日</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 <p>  看着我们学生时代的一张张稚嫩面容就仿佛回到幸福的少年时代,我们是同窗六载的同学;是一个食堂、一个饭桌吃饭;一个寝室床挨着床睡觉;一起听着军号声按时作息;在一起共同陪伴着长大。有的同学幼儿园就在一起,一起进入八一学校又分到一个班,是发小,是闺密。是一生的姐妹,一世的兄弟,结下了终身的友情。</p> <p>  这是 1966年我们年级毕业照,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本应升入初中的我们,继续留在学校近两年时间,这期间我们仍住在学校护校,老师也曾带队领着我们去大串联,实际上我们这届学生在八一学校的共同学习生活的时间是八年。1968年之后,同学们从这里陆续参军入伍,或步入社会,完成了从懵懂少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p> <p>薛建</p> <p>曹春生</p> <p>孔纳克(孔永胜)</p> <p>王林清</p> <p>李思源</p> <p>安华力</p> <p>李建男</p> <p>李亚力</p> <p>阙炎宁</p> <p>肖东</p> <p>王伟民</p> <p>张长春</p> <p>吳援平</p> <p>黄英明</p> <p>张皖东</p> <p>鲍令川</p> <p>丁爱民</p> <p>封庆阳</p> <p>边卫平</p> <p>孙建国</p> <p>孙明</p> <p>史建</p> <p> 五十年前,这些稚气未脱的同学们穿上同样的绿色军衣,带上同样的红领章,汇集到八一军旗下,加入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军营生活,经过军旅生涯的历练,留下一段段珍贵的记忆。</p><p> 60.3班的男同学在八一学校6年期间,随着父母工作调动,陆续有同学转学离开或转入,但八一学校都给每个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一载同窗终生老同学,如今通过同学们努力寻找,一位位同学又回到这个集体中来了。</p> <p>宣晓宁</p> <p>曾庆清(曾雁)</p> <p>聂爱玲</p> <p>王晓红</p> <p>路平(路红)</p> <p>吴小金(吴小京)</p> <p>冯晓非</p> <p>张彬彬</p> <p>赵志平</p> <p>朱丽阳</p> <p>左丹阳</p> <p>陈小涵</p> <p>李江平</p> <p>杨阳</p> <p>王英华</p> <p>吳桂香</p> <p>唐植朝</p> <p>王秋莎(王开红)</p> <p>陈平平</p> <p>胡海燕</p> <p>王晶</p> <p>王英</p> <p>王宁宁</p> <p>李晓阳</p> <p>李飞飞(李子江)</p> <p>李燕燕(李军)</p> <p>李丽莎(李姝)</p> <p>李和平</p> <p>冯娜</p> <p>聂爱玲、朱丽阳、赵志平、王晓红</p><p> 同学间的友情在我们相继参军入伍后继续延伸到了军营,我们青春芳华在军旅生活中绽放!穿上军装后,我们有的同在一个新兵连、一个班训练;训练结束后又分配到同一部队、同一岗位;还有的同学进入同一所军队院校学习深造,再一次成为校友。那时同在一个城市当兵的同学最期盼的是休息日去和同学相聚。在外地当兵的同学首次休探亲假回沈,最重要的安排是去和同学会面。相见时的喜悦和分别时的泪水都是那样令人难忘。这些飒爽英姿的军装照合影,记录了我们同学加战友的深厚友情。全班男、女同学大部分都当过兵,有几个同学因特殊情况没当过兵,下乡或者留城,走过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我们在八一学校同学其间结下的情谊,就注定我们今生永远是最亲密的兄弟姐妹。</p> <p>吴桂香、王晶、陈晓涵、王晓红</p> <p>王晶、李燕燕、陈晓涵、王英、路平</p> <p>路平、胡京津、王英、唐植朝</p> <p>曾庆清、张彬彬、朱丽阳</p> <p>冯晓非、赵志平</p> <p>聂爱玲、赵志平</p> <p>曾庆清、朱丽阳</p> <p>朱丽阳、王晓红</p> <p>李飞飞、李江平</p> <p>李飞飞、聂爱玲</p> <p>李江平、王晓红</p> <p>  几十年来,八一学校60.3班同学间的友情沒有因为时间久远和距离隔断而淡去,每十周年一次的八一学校校庆都是同学间一次次难忘的重逢。</p><p> 1983年建校三十周年校庆时,八一二校60级同学聚会,60、3班参加同学合影。那时我们都三十岁,而立之年的我们朝气蓬勃,都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p> <p>  1993年建校四十周年校庆时,沈阳八一学校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举行全校大庆。60.3班参加聚会同学合影,那时我们都四十岁,不惑之年的我们有的同学已在各自领域里有所建树,成为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二排右三:我们班主任赵淑香老师也到会参加,后排左一:孙明,左二:李建强,左四:冯娜。</p> <p> 2013年八一学校建校60周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全校师生在沈阳军区八一剧场举办隆重的大庆,60.3班参加的同学合影。这时的我们都已是六十花甲之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但是欢聚在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如同看到了彼此的青春。热情的相拥,声声珍重,时时相约,情谊永存。</p> <p> 女同学与我们尊敬的班主任赵淑香老师和数学张玉荣老师在一起。</p> <p> 男同学与老师合影留念。现在和我们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在一起,基本看不出年龄差别了,但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过去还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般的一一道来:哪位同学是好学生,哪位同学淘气还闯过什么祸等等…,当时把老师都气的都掉眼泪。回忆起往事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p> <p> 2016年八一学校60级入校学生毕业50周年,60级四个班的同学一起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办同学聚会,同学们从祖国四面八方、从海内外专程赶来参加。60.3班参加的同学合影。</p> <p>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60.3班同学也经常寻找各种理由团聚。</p><p> 胡海燕同学因故错过了八一学校60周年大庆,2015年她来沈时,同学们在当初班级聚会的同一宴会厅接待了她,这次聚会是同学们到的比较齐的一次。(后排右二)孙建国同学因身体健康原因,很少参加同学聚会,这次也来了,沒想到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后排右三)李建强。</p> <p>  在一起共庆66周岁生日。</p> <p> 外地同学来沈,沈阳同学也借机聚一下,相见格外亲切。</p> <p>欢迎晓宁同学来沈。</p> <p> 当大家年近花甲的时候,陆续告别了工作岗位。这几位男同学总是寻找各种借口定期相聚,还经常结伴远行。因为他们深深感到:必须十分珍惜当下有限的时光,才能避免将来留下遗憾!这几张照片中有两位同学几乎都是与同学最后一次出游,无意中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同学们为他们过早离去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曾陪伴他们度过欢乐幸福的时光而无比欣慰。</p> <p>  在北京的同学也经常聚会。这是较早些时候,在北京的同学比较全的一次家庭聚会,前排左一赵谦,右一王晓武,后排左四查柯利。现在这张照片里有的同学已经不在了,有的同学海外定居了,难得再见面。这次聚会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p> <p>北京同学小聚。前左二吴小金,后右二吴援平,前左三肖东征。</p> <p>大连同学也经常团聚。这是大连同学接待沈阳来的同学。</p> <p>  今年是我们八一学校60级学生入校60周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八一建军节过后几位同学又结伴回到魂牵梦绕的母校,共同寻找童年时的足迹。进入学校后记忆中的小红楼、大红楼、假山(防空洞)都不在了,但大白楼还在,这就足够让我们欣慰和兴奋的。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是东北军将领张廷枢的公馆。回想当年我们同年级的两个班临毕业前的两年,(五年级和六年级)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楼内一、二层楼东西两侧共四个大房间,高高的天花板,三面有窗户宽敞明亮,一个房间住二十多个同学也不拥挤。两个班的男生住一楼东西两侧,女生住二楼东西两侧。一座大白楼把我们聚在一起,就像一个有着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大白楼的背后有着多少难忘故事,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p> <p>  曾经的沈阳军区八一学校,如今沈阳市126中学宏伟的校门。</p> <p>曾经的教学主楼。</p> <p> 沈阳八一学校,是于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为解决入朝参战的高中级干部,特别是烈士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的。是一所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60年前我们从这里走进校园,同学们肩负父辈的厚望,开启了学之初的人生旅程,在这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八一军旗下茁壮成长。学校走过十几年的光辉历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的八一学校是沈阳市重点初中126中学,沈阳军区政治部2005年为学校授于"东北八一学校"的命名,为曾经那段历史留下痕迹。无论时间多么久远,八一学校是我们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家园。</p>

同学

八一

学校

我们

沈阳军区

王晓红

朱丽阳

老师

聂爱玲

赵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