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2020年的春天

晓矜

<p><br></p><p>夏伏日,窝家,孵空调。</p><p>翻几页书,听几段音乐,喝一口清凉淡雅的柠檬水。</p><p>常言道:好了伤疤忘了疼;时间可以冲淡一切。</p><p>果然,2020年初瞬间燃烧的新冠疫情,在度过了最难熬的禁足宅家的春季,和适度缓行的初夏,时至今日,除了官方每天还煞有介事地报道着各国各地的疫情数据;各公众场所,尤其是机场、火车站、地铁、医院等还采取颇严密的防控疫情措施外,老百姓充其量也只有在戴口罩这个环节上不敢松懈,其余似乎都堂而皇之地恢复了常态,尤其是当时谈“疫”色变,时刻紧绷的那根弦总算捋直顺平了,一口气松了。</p><p>疫情初期,突然萌发了写杂记的想法,虽然只是断断续续写了一点点,但今天翻看却颇有感触,尤其是3月中旬写的那篇《春“疫”相望的日子》,发现人在那时那刻瞬间的感想感悟的确要即时记录下来,否则过了几个月,真不记得当时竟然还有这样的思绪与文字曾经流淌过。</p><p>还有那些自一月底就开始陆续抓拍积攒起来的绿地照片,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阵风、每一场雨、每一次晚霞,都曾让我发呆、沉思、遐想、喜悦。</p><p>大自然真的非常慷慨,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她依然日复一日勤勤恳恳尽着她的本份,从植物的发芽抽绿,到花儿的吐蕊绽放,从朝露晚霞、晴空万里,到细雨蒙蒙、暖风微熏 ,季节的变化,色彩的更迭,各种花卉的次第开放。</p><p>就这样,每天两小时,非常贴心地环绕着我,让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返。</p><p>大自然真是治愈伤痛最好的一副良药,看看这些照片,愉悦因子分泌激增~</p><p><br></p> <p>被疫情困足十天后,我决定下楼走一走,戴好口罩和帽子,拿上笔和纸(触碰电梯按钮的最好工具,那段时间,感觉哪儿哪儿都爬满了病毒),全副武装的我迈着勇敢的步伐出门了~</p><p>小区虽然也有绿化带,总感觉还不够空旷舒展,走着走着,就走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毗邻新小区,远远看去竟然有湖泊、有树木、有草坪,好大一片绿野仙踪,太棒了~</p><p>这个偶然的发现,成为我疫情期间唯一的福地~</p> <p>浑然天成的一幅幅风景画,巧夺天工~</p> <p>晚霞渲染</p> <p>花瓣雨</p> <p>光晕</p> <p>通透的蓝</p> <p>金色的楼宇</p> <p>迎风飞扬的芦苇</p> <p>早春的花🌸开了</p> <p>波光粼粼</p> <p>令人惊喜的逆光</p> <p>金灿灿</p> <p>同一个的地方,不同的画风~</p> <p>是否似曾相识?</p> <p>又一波花儿开了~</p> <p>晚霞的魅力,无可估量~</p> <p>花儿的绚丽,多姿多彩~</p> <p>傍晚时分,总有几幅“名”画,洋洋洒洒悠然呈现~</p> <p>泪沾花</p> <p>光影的魅力</p> <p>繁花似锦</p> <p>一片叶子的美丽</p> <p>透光的花🌸</p> <p>光与叶的问候</p> <p>轻盈时光</p> <p>谁画的?</p> <p>明镜</p> <p>孤芳自赏</p> <p>红灯笼?</p> <p>五光十色</p> <p>採蜜忙</p> <p>水中花</p> <p>逆光之美</p> <p>夕阳之美</p> <p>专属2020的画风~</p> <p>莫问花名,唯赏花美~</p> <p>枯叶之美</p> <p>红叶之艳</p> <p>花之海</p> <p>附三月中旬杂记一篇:</p><p>春“疫”相望的日子</p><p>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此生最非凡难忘的节日,2020年的春天,也将沉重地载入史册~</p><p>往年的春节,各地均以本土文化习俗为背景,而个体则是忠实的演绎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父母长辈者,已备足各种尽所能采集而来、琳琅满目的丰盛年货,期盼着孩子们回家团聚;为子女者,已在春节前多个周末日,陆续血拼采购着自认为最能彰显尽孝之道的各种礼物🎁。总之,一切都是繁忙的,热切的,扎堆的,似乎每一年每一天的辛勤工作,卯足了劲,都是为了这个中国最传统最重视的春节。</p><p>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已成为世界为之瞩目的蔚蔚壮举,满大街喜气洋洋,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各路电商大佬们使出浑身解数要在“年货节”上一展雄风、刷新业绩,直播、抖音、快手、小红书、网红带货,种种新零售、自媒体的新花样,挠着万千民众的心,或直截了当告白,或扭扭捏捏暗示,或干货满满宣言,或声情并茂说唱、或文质彬彬,说到你的心坎也罢,击中你的要害也罢,看中你的钱包也罢,激发你的欲望也罢,总之要的就是流量,无论线上线下,都是人的交汇、物的交换,偶尔也有心的碰撞,刷刷刷、买买买,一派生机盎然,一路欢歌笑语~</p><p>突然间,这些都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嘎然而止!</p><p>记得是春节前的某一天,应该是小年夜前吧,电视网络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一夜之间,被一个全新的名词—“新冠状病毒”刷屏,目光全部聚焦到史上赫赫有名的,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从此,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每个人每天都紧盯着这个城市的所有变化与进程,确诊病例、疑似人数、隔离人数,每天数字的更新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封城日记、方方日记在各个微信群、朋友圈传播,甚至成为一些人每天守望的战地即时疫情报告,政府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重举重策,十日建方舱,即日省包干,万众齐居家,全国顿停摆 ,一场前所未有的举国之力,万众一心抗疫情的战争号角就此拉响!</p><p>小年夜这一天,因不得已的原因,我戴着口罩😷去了上海地标建筑—上海中心,大堂里已经严阵以待,出示身份证,登记来由,红外线在额头上晃一晃,测体温,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才被放行,由专人引导乘坐电梯,记得那时上海才刚刚开始拉响疫情的警报,体现着都市文明、魔都风范的上海第一高楼做出的反响,自然应该算得上是最及时、最谨慎的了!但戴口罩还未到全民自觉,记得在上海中心的某会议室里,我们五个人都未戴口罩,出门才戴上。地铁里也只有差不多一半人戴口罩,说明当时的老百姓也只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并未意识到疫情会以如此猖獗的态势席虐全球。</p><p>通常在春节前,大家都各自预约预定好从大年三十至初七节日期间的活动安排。譬如,早年是一大家子到父母家团聚吃年夜饭,或者提前几个月在某饭店订一桌年夜饭,后来因父母年事已高,各自小家庭又有各自的不同兼顾安排,就演变为以子女个体为主轮流陪父母吃年夜饭,然后在春节里择日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再吃个团圆饭,这应该算是春节的重头戏,颇具仪式感。之后就完全是自由活动了,各自的亲朋好友相约或小聚或喝茶,或K歌或闲聊,总之是最最放松惬意的一个假日,一年的奔波总算有了结果,无论悲喜,无论盈亏,都有一番盘点,一个交代,总结也罢,展望也罢,春节是一个可以是一个逗号,一个句号,一个暂停键、一个休止符,欢腾也罢,悲戚也罢,总之,是人生旅途中许多段落中的一段尘埃落定。</p><p>忽然间,所有的预设计划全部取消。</p><p>全家期盼的初三家庭大聚会 ,一直捱到初二,期待着是否有何疫情松动好转的利好消息传来,终究等来的是疫情愈演愈烈,没有半点可以松懈的理由,只有愈发紧张,我让姐姐赶紧给饭店电话取消预订,饭店回复订金不退。</p><p>初三,想想孤独无人陪伴的父母,年的滋味总还是要尝一尝的,我们四姐妹抛家不带口,戴好当时认为是最佳防护措施的口罩,出门了。去父母家要从上海城的最西北边到最东北边,单程16公里,需要换乘三部地铁,耗时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出小区门,街道上空荡荡,寂寥廖;进地铁 ,几乎是一节车厢一个人,被人潮汹涌、前呼后拥惯了,突然有点不习惯,人呢?都去哪啦?感觉好奢侈好浪费,诺大的空间就被你一人占着,好有罪恶感。</p><p>父母被逆行而来的四个女儿拥簇着,也算是吃了顿热热闹闹的年饭,谁又能想到,初三的相聚成为春节乃至2020年早春唯一的一聚,此后整整52天没能去看望父母,应着政府几日发一遍的号召、警示、政策愈来愈紧,从自由出入小区,建议不乘公交出行,到出入小区凭门卡、测体温,疫情严重升温程度可见一斑。</p><p><br></p><p>以下是打算写而未写的类别标题。可见人的惰性是如此之泛滥,“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真实写照,证据确凿,想赖也赖不掉~</p><p>居家篇</p><p>口罩篇</p><p>阅读篇</p><p>思想篇</p><p>观察篇</p><p>亲情篇</p><p>放风篇</p><p>春天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