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五)

田亚非

<p>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之五)</p><p><br></p><p>薛晓康</p><p><br></p><p>月亮在流淌清纯歌谣的时候,薛作者坐在军队干休所院子里的长椅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几米开外的那个鱼池里,一群金鱼在月光下梦幻般游动。老人家触景生情,感慨道:“我们军队与人民是鱼水关系,不可分离。虽然你也是当兵的,但那时候的那种鱼水关系,你可想象不到。”</p><p><br></p><p>她沉思片刻,陷入战火的回想:从1948年12月至49年7月,解放军陆续解放了山西的临汾县、洪洞县、太原市和豫西的陕县、灵宝县以及西安市等城镇,准备从茅津渡打过黄河。那一路打过来,部队伤亡很大,民工们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去,用担架把伤员抬下来,有的民工也中弹牺牲了。她心痛地说:“儿子,你想想,那都是些普通老百姓呀,男的女的都有,他们都是自愿来的,没有报酬的,不象现在有的人,做点事情动不动就说钱。”</p><p><br></p><p>薛作者提示说:“妈,那是个别现象,再说战争年代跟和平年代不能比。”</p><p><br></p><p>她把手生动地一挥:“甭管什么年代,咱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丢。这些年,到处都在宣传这精神那精神,这代表那代表,但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一条,并且要全心全意。现在有的人在钱的面前,灵魂深处的肮脏东西暴露无遗,本来好好的一个干部就变成了贪官,这样下去,我真是担心啊。当然啦,我也要检讨我自己,我那时候的担心也是有私心的。我担心什么呢?最担心的是我哥哥,虽然他不是我的亲哥哥,但我们从小在一起,他对我那么好,我当时感觉我这辈子就他一个亲人。他当时也在民工担架队,只要我看见有民工负伤和牺牲的,我心都紧了,不断在心里喊,哥,你千万当心啊!”</p><p><br></p><p>有件事令她记忆深刻:一天,她看见一群俘虏被押下来,俘虏中有伤兵坐在路边呻吟,兵团首长叫民工用担架去抬,她很不满,悄悄制止民工:“只抬我们解放军的伤员,不准抬敌人。”兵团首长发现了,严肃教育她:“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怎么规定的?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你是怎么牢记的?要知道,我们不是土匪,不是暴徒,我们是有心有肺的革命军人。”</p><p><br></p><p>从此,她把优待俘虏这条规定牢记了一辈子,并将优待俘虏视作她在战场上被铁的纪律深刻浸泡过的美德。一次,她被临时抽调带一个排的战士去看守俘虏,有个俘虏掏出下身调戏她,几个战士气得端着刺刀要往前冲,被她严厉制止了。她还把兵团首长的话学说了一遍,俘虏们羞愧难当,全都被感动了,说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确实不能比,难怪他们尽打败仗。</p><p><br></p><p>全国解放后,她还多次到各监狱和看守所去给公安民警宣讲:“不准体罚和打骂人犯,要向解放军学习,优待俘虏……”文革期间,她看到造反派在揪斗“走资派”时动手打人,体罚老干部,她心痛无比地泪流不止,对造反派的人说:“你们不能这么干呀,我们当年在战场上都要优待俘虏,那些俘虏打死打伤我们那么多人,我们还是要优待他们。现在你们打的这些人都是南征北战过来的人,有的还负过伤,难道他们连俘虏都不如?”但造反派并不为之心生仁慈,她不甘心,找了一个“公安造反兵团”的红袖套戴在胳膊上,背了一个绣了“忠”字的军用挎包,冒充造反派混进“牛棚”,心情紧张但镇定自若地给“走资派”送去消毒棉花和沙布等外用药品,并且坚定而简短地对每个“走资派”说一句:“坚持住,黑暗过去是光明!”</p><p><br></p><p>终于,在光明还没到来的时候,她露馅了。一天,她听说省委副书记兼公安厅长秦传厚被揪斗后关进了“牛棚”,焦急万分的她故伎重施,又冒充造反派去了“牛棚”。当见到当年主持她和老薛婚礼的秦传厚时,她不禁泪如雨下:“秦部长,你在战场上负过伤,手臂都被子弹打残废了,身体里还有子弹没取出来,他们不能这样对待你呀……”</p><p><br></p><p>秦部长安慰说:“没事儿,我是穷苦放牛娃出身,当红军还爬了雪山,过了草地,啥苦都吃过,怕他娘的啥?不过这里现在太危险,你别被造反派给发现了,赶紧走吧。”</p><p><br></p><p>她把两盒香烟和外用药品交给秦部长,不听劝阻地坚持为秦部长膝盖上的伤口擦药包扎,实在忍不住了,放声痛哭起来。造反派被惊动了,赶过来围住她盘问:“你是什么人?从哪儿来?来干什么?”她只好装傻,用山西土话回答,说她是外地来的,迷路了,正在问路。造反派听不懂山西土话,反复地问,她表情傻傻地反复回答。造反派大概听懂了一半,认为她是外地来串连学习造反经验的造反派,便将她放走了,叫她以后不准来这儿。</p><p><br></p><p>不料,后来有一次她又被造反派抓住,身份暴露了,给她脖子上挂了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走资派安插在公安机关的黑干将”,把她押到大礼堂的台上,跟其他“走资派”站在一起被批斗了半天。</p><p><br></p><p>月光下,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家微笑着,薛作者听到她平静的声音:“儿子,对于那些羞辱过我的人,我都一一原谅,我心里象解放军优待俘虏那样优待他们。我是党的儿女,是军队的儿女,只有这样做,群众才会拥护咱们共产党,拥护咱们军队。儿子,你是不知道啊,那时候的群众对咱门是咋拥护的……”</p><p><br></p><p>那时候是1949年9月6日,秦岭战役结束,部队回撤到宝鸡休整,她被调到62军军部当文书,成为排级干部。她在这里见到了正抬着伤员的哥哥,看到疲惫不堪的哥哥还活着,她高兴得泪花流,两人有说也说不完的话。但是有很多伤员在等待运送,哥哥急着要走,只匆忙告诉她:“咱们的养父母现在宝鸡做小生意,你有空去看看他们。”</p><p><br></p><p>对于养父母,她并没有什么感情,但她想到这一路打过来,所到之处的群众那么拥护解放军,给战士们送煎饼、鸡蛋、大枣、布鞋、鞋垫,有的推着装满粮食的独轮车支援前线,她就想,“我的养父母应该也是拥护解放军的,去看看他们,让他们为有我这么一个女儿光荣一下。”</p><p><br></p><p>她向军部政治协理员请了假,整理好军容,操练了一阵精神抖擞的步伐,然后兴冲冲地去一条街上的小店铺找到养父母。可是,令她不可思议的是养父一见她,立即暴怒地拦住她,不准她进店门。养父气极败坏地指着她叫嚷:“大家看看,都来看看,看她这身打扮,头发剪这么短,穿着军装成天混在男兵堆里,跟鬼似的,象啥话?死不要脸的东西!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女不当兵,我没你这个女儿,快给我滚!滚远点!……”</p><p><br></p><p>她怔怔地盯着养父,脑子里一片空白,呆若木鸡地站在街边听养父喝斥。周围的群众在小声议论,但她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只能看见养父急速翻动的嘴唇唾星四溅。养母跑过来,把一双布袜子塞到她手里:“锁兰,赶紧走吧,走吧。”她听到这话,仿佛从一场恶梦里猛然惊醒,浑身发抖地看着手上的袜子。是的,她需要一双袜子,因为她没穿袜子,脚上的男式胶鞋太大,不合脚,还是用细绳子绑扎着穿的。虽然她已经是排级干部了,但没有工资,每月只有三毛钱的女兵卫生费,她没舍得买双袜子,把钱攒起来准备奉献给养父母和哥哥。此刻,养母给她的袜子成了她渲泄委屈的道具,她使劲把袜子摔到地上:“不希罕!”喊完便噙着眼泪跑走了。</p><p><br></p><p>她红着眼睛回到军部,协理员问她怎么啦?她说没事儿。协理员说没事儿就好,抓紧时间去工作吧。她急忙跑到政治部住的一个农家小院子,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些不识字的战士,在等她帮忙写家信,这是她这个文书在军部的主要工作之一。信的内容大同小异,一般都是由她编的,无非是向父母问候和报平安之类。把信写完后,战士们陆续散去,她心想:“我自己该给谁写信?写什么?我没有家了,没有亲人了……”想着想着便伏在桌上伤伤心心地哭起来。</p><p><br></p><p>“哭啥呀?这么伤心?”军部的一个叫葛秀英的女兵进来,“是想你爱人了吧?”</p><p><br></p><p>“什么爱人?”她一脸茫然。</p><p><br></p><p>“薛部长嘛。谁还不知道?”葛秀英笑嘻嘻地帮她擦眼泪。</p><p><br></p><p>她这才想起,她是有家的,有亲人的,她的爱人是老薛。尽管她对老薛的印象极其模糊,也不知道老薛现在身处何方,但心里总是多少有了点安慰,于是不哭了。葛秀英说:“别伤心了,有好事等着你呢。”</p><p><br></p><p>“啥好事?”</p><p><br></p><p>“我今天刚入团,我还想介绍你也入团。”</p><p><br></p><p>“入团?你调到团里去了?团一级部队可是一线战斗部队,打仗时你自己要多加当心。再说,我调入哪个团要有上级的命令,不是你介绍我上哪儿就上哪儿,你算老几?”</p><p><br></p><p>“嗳,你不懂,我说的团不是部队,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p><p><br></p><p>她并不知道这个团组织(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于是让葛秀英讲讲入团的道理。葛秀英的表达能力有限,讲了许多她还是没听明白,便问为什么要介绍她入团。葛秀英说:“今天在组织活动会上,大家说你自从跟首长结婚以后,进步很大,工作很积极。”</p><p><br></p><p>她坚决否认:“我没跟首长结婚的时候,工作也很积极,这跟首长没关系。你倒是说说清楚,入团以后我会咋样?”</p><p><br></p><p>葛秀英为难地想了想,象唱戏似的把手臂潇洒地往前一挥:“入了团以后,打过了黄河,解放了大西南,咱就不回这山西来啦!”</p><p><br></p><p>她把手果断地往下一劈:“那我不入这个团了,以后我是还要回山西来的,我哥还在老家呢。再说了,我不想入什么团,我想入的是中国共产党!”</p><p><br></p><p>多年以后,她和葛秀英见面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两个人象孩子似的抱在一起,笑得泪花迸。她无比骄傲地说:“我是没入团,但我是直接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我这一辈子都要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和军队毫不嫌弃我这个孤苦的穷孩子,把我培养成有觉悟、有尊严的革命人,还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这个恩情我终身不忘啊!”</p><p><br></p><p>有个记忆一直存留在她心里:当部队开拔南下时,群众前来夹道欢送,有个白发大娘给她手里塞了一双袜子,她手捧袜子看着大娘,百感交集,眼泪一下涌出来,所有人都不知道她何以这般激动。</p><p><br></p><p>薛作者赶紧握住她颤抖的手:“妈,别太激动,您歇会儿再讲。”</p><p><br></p><p>她推开薛作者的手:“咋能不激动?当时我感觉那位大娘就是我的亲娘。儿子,我们老说人民群众把解放军当做亲人,但对解放军来说,人民群众也是亲人呀,是真正的亲人,我们哪能忘记亲人呢?”</p><p><br></p><p>她沉浸在月色中,轻声哼唱起了那支歌:“……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慈祥的大嫂呀,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不要举酸你送别的手。啊,再见了大别山……”</p><p><br></p><p>薛作者抬头看天,明月的脸上挂满感动不已的泪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