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8月6日。是泰山7周年忌辰。上午去了九寨公墓祭奠。云层高挂,视野通透,群山逶迤,松柏翠绿,远处的香炉山鹤立鸡群,遥遥相望,见证了7年来公墓墓碑的增多,小松柏的长大,见证了年年岁岁对故去亲人的悼念。</p><p> 此情此景,感觉在与老天神灵心灵对话,难以言表的情感涌上心头。</p><p> 谨以此文聊表追念。同时,表达对故去的所有亲人们的怀念情愫。题“无疾”,这里的疾与痼,不仅仅指人之机体,泛指。是为记。</p> 2020年8月6日 <div><br></div> 曾武 2013年8月8日上午九点在泰山追悼会上的发言。(2013年8月8日QQ日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公 您走好</div> 外公,我还是按习惯这样称呼您。今天,您的亲人、单位领导、生前好友、学生、街坊邻居大家来为您送行。您一路走好。<br> 首先,我代表家属向各位领导、好友、同事深深鞠一躬。感谢在我外公生前工作、生活中和生病期间的关心、关怀和帮助,感谢在我外公离开的时候一起来为他送行。<br> 外公,您不想离开我们,我们也不想您离开。您还想和大家相处聊天,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的两孙女正海内外读研求学,还没有完全走向社会,独立工作和生活;风雨同舟的外婆还要和您搀扶前行;您的晚辈还想聆听您教诲,和您讨论、争论对世事的看法。值得告慰的是您的丧事办得热闹 、办得隆重。亲友都到了,您的晚辈业有所承,子贤孙孝,您放心吧,相信您一定会含笑九泉。<br>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方翘誉。外公,您没有离开我们,您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您的求知欲望、正直品格、与病魔顽强斗争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做一个正直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做一个工作上上进、学习上锲而不舍、生活上乐善好施和睦相处的人。外公,您祖籍安徽,出生河南,幼逢倭寇进犯,国难家破,颠簸(沛)流离,经赣鄂湘黔滇,最南逃难至云南保山,最后歇于黔。您的经历印证了没国哪有家,国泰则民安。从您往上数,爷爷安庆中学、皖之第一所中学校长,父贵大后成都财经学院教授,您供职于原州农校现黔东南职院,您的大女黔东南职院、二女西政、三女渝商职院,四代为人师。您舌耕农林,桃李满天下。<br> 家和万事兴。外公,我们晚辈一定好好团结,孝敬长辈,行正道,求真知。工作、学习上相互鼓励,生活上相互关心,您安息吧。<br> 寥寥片语表不尽哀思哀念,道不完感恩感谢。最后,借此机会再次向历来关心我们以及参加今天追悼会的领导、同事、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br> 2013年8月8日 2013年8月20日(头七) 2014年8月6日 <p>2020年春节</p> <p>我和老岳父的关系,先同学后翁婿——1985年,黔东南响应于光远老先生倡议,成立了“报授农村大学”简称“报大”,校长为时任副州长的姚茂森,毕业生在本域内承认“大专”还是“中专”文凭,戏称“地方粮票”。我和老岳父分别从农业和林业部门作为首期被州政府聘任师资赴北京受训1个多月。同学期间,谈天说地,数理文学,外国中国,城市农村,聊得甚欢。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埋下“?”。更有趣的是N多年后听内人讲,他回家念叨这小伙子厉害,太能吃——那时到北京快车大致需30多个小时,在卧铺车厢,他摆我一口气吃了两只德州扒鸡!其实,俺自己记得只三下五除二吃了1只。呵呵,看来小伙子吃得撑得,未免是坏事(:-D)。</p><p>还有层说起来有点乱的关系:老丈人是我大学同学的学生,或说我的大学同学是我老丈人的老师(:-D)——上世纪80年代末期,原国家林业部对口帮扶黔东南,其中,帮助成立了州林校,老丈人等4名骨干教师从农校调任该校。在1990年左右,那时我小孩刚出生不久。老丈人一大帮人去位于北京大兴的原国家林业部干部学院受训。有天课间,有位授课的年轻教师向他打听我:我有位同学毕业分到黔东南,您认识吗?原来是现在已定居在M国的唐谦同学,那时他就职于中国林科院。</p><p>老丈人是原贵州农学院1960年下放分配到锦屏县花桥农场,每天战天斗地在田间地头,据说是锦屏县第一个正牌大学生,也是我州第一批去海南搞杂稻制种的人。老百姓叫人称他为“刘干部”,或“刘技术员”。不过喊“刘干部”的普遍些。那时,当地百姓对拿国家工资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这样称呼。本文为叙述方便也会用上“刘干部”称谓。别怪俺大不敬哈。</p><p><br></p> 1993年12月出版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 农业志/第二十三章 农业教育》载: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百年刘家</b></div></h1><h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故事,跟随时代,跌宕起伏,随时间流逝,先人们的陆续过世而模糊、而湮灭。只有那些泛黄的照片无声地诉说过往。</h3> “刘干部”上世纪30年代初与爷爷、奶奶、父母合影。安徽安庆(摄于1934年底或1935年) “刘干部”的爷爷奶奶刘文虎、姜氏。1936年在安庆家中院内 <p>“刘干部”的爷爷刘季威(别名刘文虎),老家在安徽安庆,幼年丧父, 是堂哥一手拉扯大。住址为安徽省安庆市同仁医院街3号。妻姜氏。育1男4女。1937年抗战前,为安庆一中校长,又深谙中医术,家道兴旺,地方上威望极高。</p> 刘干部”与父母(刘贻瑜、罗和君) “刘干部”与父亲、妹妹刘铨<br> “刘干部”母子 “刘干部”的四位姑姑(上世纪60年代) <p> “刘干部”的父亲刘贻瑜高中英语极好。时值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发生不久,高考便以此为题要求用英文写作。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前身),据说他还与学弟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有过交往,有张他们合照已遗失。因他是刘家唯一男丁,“父母在,不远游”观念根深蒂固,弃出国深造机会,到了陇海铁路灵宝站当站长。20世纪30年代军阀混战,曾被诬陷入狱。后罗和君找人花钱赎救出。之后就离开了铁路回到安庆老家。</p><p> 1937年,倭寇进犯,全家逃难。一家分成了三部分: “刘干部”大姑已经出嫁仍在安徽;二姑也已经嫁到了天津;三姑、四姑在北京燕京大学读书;抗战开始后,刘家由父刘贻瑜带领开始了颠簸流离逃难征途, 迄今已经无法知道具体的逃难路线和详情,出发时“刘干部”才3岁。能确认的是:走的时候一把锁把大门锁上就离开了,人员刘氏家族100多人,当时逃难的人群中至亲有爷爷奶奶、父母、“刘干部”兄妹;跟着逃难的难民从安庆到汉口、长沙、衡阳,经赣鄂湘黔滇,最南逃难至云南保山,在云南,刘贻瑜在滇缅公路西南运输处找了一个运输管理调度的工作,专门负责调配华侨陈嘉庚动员的青年汽车驾驶员的工作。在保山待了大约两年,滇缅公路后来也中断了,保山也频遭日军飞机轰炸;思乡心切,1941年从昆明一直向东走,贫病人亡困于贵州安顺再也无力前行,同行人也只剩下至亲和两伙计共7、8人。在安顺,住处是北门外温家巷。父刘贻瑜在安顺女子中学任教务主任,母罗和君在女子中学图书馆工作,偶代课教外语。“刘干部”在这里开始读小学,1944年生下了弟弟刘煦。先后有四位家人去世(刘季威、姜氏及大女、次女)。刘贻瑜也差点病亡。1947年离开安顺赴贵阳贵州大学任教。到贵州后, 刘贻瑜还把有限的收入寄给在北京的两个妹妹读书。爷爷奶奶都葬在安顺。解放后“刘干部”试图回原址找寻下葬处,未果。</p><p> 刘家自逃离起,在颠沛的日子里,生活异常艰苦,物尽人散,无时无刻不想着回老家。可回家的路总是那么艰难。解放后,政治运动频繁,又囧于经济条件,迄今贵州方面再无后人去安庆嗅那故土的芬芳。</p><p><br></p> 无法想象的逃难之路,路途颠簸时间长达数年。 推测的逃难路线(gif图片,点击显示) 就是今天走高速,安庆到保山最便捷路程也有2400公里。 <p> 父刘贻瑜在1947年到贵州大学任教聘为教授。贵阳解放时,刘贻瑜为贵州大学校管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5人)之一,协助新政府接管贵州大学。1953年大学院系调整,刘贻瑜从贵大调职于四川财经学院任教。1979年7月退休,1982年5月15 日在凯里逝世,享年77岁。母罗和君 (罗爱莲), 湖北省汉口市半边街人,娘家家道殷实,在湖北汉口开了一家山货栈,儿时在汉口的教会学校念书,长大后到上海去读护士学校,在那里认识刘贻瑜。1980年10月27日在西昌病故,享年67岁。</p><p><br></p><p>【PS:“刘干部”三兄弟一曲4字《祭母文》(转抄自“刘干部”笔记本)读来让人肝肠寸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祭母文》</b></p><p> 1980年11月5日,焘、熙奔丧来西昌,乃与煦同为此文,祭母于骨灰盒之前,文曰:</p><p>哀伤吾母,辛苦备尝,髫龄失怙,负笈滬江,日寇入侵,困顿西南,惨遭失恃,倍感神伤,两女忽殇,翁姑双亡,心脏得病,五内催伤。落叶添薪,粃糠充粮,饔飧不继,人瘦面黄,一九五九,幼女暴亡。一九六六,国事蜩螗,忧虑成疾,病倒卧床。诸儿远离,无人在旁;幸有桂芬 来侍药汤。病势略减,精力大伤。诸病日多,母体日孱 林丰母女,因事回黔,孑然两老,衰病孤单。一九七0,父亲卧床,生命难保,缺人帮忙。里里外外,老母独当,调焘调熙,十年空忙,又请调煦,重重困难。母心如焚,坐卧不安,强颜欢笑,和谁商量?!一九七六,二姑瘫痪,父母赴京,千里探望,石压锦屏,鬓发苍苍。后来回蓉,愈老愈尩,家无青年,父母万难,实不得已,两来西昌。盼煦勤奋,出色当行,鼓励正秀,走上课堂。华华聪明,朝夕称赞。两家老少,相处怡然,盼庄稼好,赞师生强。叮嘱父亲,急躁谨防。如此种种,儿等难忘,亲朋同志,说母善良。赞焘用功,远学浙杭;熙和瑞华,找矿边疆;琳丰升学,多次表彰;健慧健英,邀来游玩;琳红能干,盼她增光;健红琳庆,后来居上。祝愿儿孙,兰桂芬芳。儿孙来信,必祝健康;姑姑来信,屡祝康强,盛称母德,手足情长。母愿留此,观赏风光,三代同游,邛海泸山,说西昌好,冬暖夏凉。</p><p>今年天气,有些反常,秋有连绵,日月少光,全家生病,病势嚣张。老父病发,呻呤卧床 二豎肆虐,其势难当,老母垂危,点米不尝,呼吸迫促,不进水浆,风号雨泣,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其兆不详。老父强起,无力扶将;子媳强起,内外奔忙,亲朋焦急,仔细磋商,“为之奈药,缺药无方”,忽而昏迷。举室惶惶,突然休克,起死无方。竭力抢救,良医心肠,同志飞奔,黑夜求方。强心针剂,注入胸膛,毫无反应,躯体渐凉。良朋扼腕,众皆嗟叹。</p><p>哀哀吾母,枉死他乡,虽近古稀,无限恸伤。呼天搶地,扑母身上,双目未闭,但口微张。似有所嘱,并无音响。母乎母乎,儿似幻想:</p><p>“诸姑诸儿,多在远方?见之心暖,不见心凉?</p><p>父亲痼疾,要保健康?煦正鼻衄,勿过悲伤?</p><p>拟回蓉城,第二故乡?举家归去,欢聚一堂?”</p><p>……</p><p>母乎母乎!两姑都好,祝母平安,两兄飞驰,即到身旁。父病减轻,已有良方,煦儿鼻衄,渐缓无妨,西昌、蓉城,处处故乡。</p><p>呜呼母乎!可曾听到 亲人呼唤!妈妈不闻,口亦不张,一言不发,母体已僵。媳为整发,师为换装。</p><p>殡车来迎,登车探望,目送车行,极目远望,父子太息,见者悲伤。“昔日戏言,今到眼前。慢走一步,何不同往?”亲朋劝父,难抑哀伤,踉跄入室,悲嗆凄凉,百感交集,物在人亡,夜长泣尽,秋月寒霜。</p><p>母卧殡馆,寂寞难当,殡馆山高,殡馆风寒,路远无医,幸勿复感,如有不适,儿等既往,为母扫地,为母铺床,为母作伴,为母熏香。</p><p>急电亲人,亲人悲伤,焘熙来电,日夜奔丧,涕泗滂沱,恸哭千行,迟来一步,悔不可当。两姑来信,泣下连连,嘱父与子,慎保安康,来电吊唁,“生死沧桑” “ 谁能无感” 或邀去京 或邀去澳。父豈忍别,失伴难翔。正秀全家 都来探望,小孃路远 坚持想看。三子同行,到火葬场,慈容宛在,泣血夺眶。</p><p>呜呼母乎!今日家祭,亲朋满堂 菁菁学子,祖国之光,三子俱在 列成雁行,正秀庆华,依依在旁,师生亲友 致送祭幛,盛情难却,没齿难忘,鲜花几束,权当心香,骨灰一盒,安放桌上。时时相见 朝夕问安。</p><p>呜呼母乎,母已远航,何以慰母,全家保康 母恩母德,感奋景仰。寸草春晖,永志不忘。振作精神,不应颓唐,奋发不已,蒸蒸日上,请母安息,薪尽火传。生老病巳,自古已然,花开花谢 万古之常。儿等年少,来日方长,如花初放,如鹤翱翔,弯弯新月 杲杲朝阳,年年桃李,处处芬芳;天长地久,山高水长;九亿同心,万代盛昌。】</p><p><br></p> 1946年 离开安顺前夕留影 贵阳。1950年 贵大留影 成都。父戴的校徽是成都大学 四川财经学院现在已经改为西南财经大学。下为学校官方网站截图 <p>刘干部的经历说复杂也复杂,历尽坎坷,风风雨雨。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和当年千千万万“臭老九”遭遇差不多。安顺读小学;贵阳读中学;选择报考免费的农校,分配在贵阳工作,接着兰州进修;考入贵州农学院,任团支部书记,反右中受挫;下放锦屏县农场,在那里,结婚生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调凯里任教;在教师岗位上直到退休。</p> 中学时的“刘干部”。贵阳花溪 清华中学 省农校读书时 1953年参加工作 在展览馆做讲解员,后调入机械化农场, 1953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 牧草专业 1955年就读贵州农学院,时任班团支部书记。“大鸣大放”“阳谋”中,“荣”戴一顶并没有明确的“中右”帽子,团籍取消。毕业下放黔东南锦屏县花桥农场,后县农林水局工作。直到1979年才真正反正。 就读贵州农学院时合影 在锦屏县时的“刘干部” <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刘干部”一家与岳母的湖南亲戚们(1980年) “刘干部”一家与岳母的湖南亲戚们(1985年) 1984年合影<div><br><div>1978年,“刘干部”从锦屏调凯里,州农校任教,后在州林校(现并入职业学院)退休。3个闺女分别在凯里、重庆学校工作。这样说来,从“刘干部”爷爷算起,4代为人师。</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执子之手 幸福晚年</b></h3> 2012年5月12日 金婚 2010年开始后陆续犯病住院 2006年州内周游 2013年春节(2月10日) 忠犬“丢丢” <b>当你老了</b><br>作者:叶芝(爱尔兰)<br><br>樱宁译版本<br><br>当汝老去,青丝染霜;<br>独伴炉火,倦意浅漾。<br>请取此卷,曼声吟唱;<br>回思当年,汝之飞扬。<br><br>眼波深邃,顾盼流光;<br>如花引蝶,众生倾狂;<br>彼爱汝貌,非汝心肠。<br>唯吾一人,爱汝心香;<br>知汝心灵,圣洁芬芳。<br><br>当汝老去,黯然神伤;<br>唯吾一人,情意绵长;<br>跪伴炉火,私语细量。<br>爱已飞翔,越过高岗;<br>爱已飞翔,遁入星光。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远的怀念</b></h1><div><b><br></b></div><p>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p>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br></p><p>个体是渺小的,蚍蜉一世,浮生若梦。于世,宛若大海中一叶小舟。人又是伟大的、坚韧的,没有翻不过去的坎,生生不息,能永恒传承的是精神和文化。比起我们的前辈度过的艰辛苦难,我们遭遇的点滴挫折算什么呢?一滴露水也会折射阳光的斑斓,生活在今天太平日子,国泰民安,祖国更加强大,倍感幸运和幸福,更应珍惜今天的安详。<br></p><p>抬头看寰宇、低头看黄土地、回头看千年硝烟,我们渺小而幸运,活着就好。</p> 告慰老同学、老丈人:我们现在都过得一切均好!有啥事情,有啥话随时可以心灵交流(照片摄于2013年7月31日 医院) 子子孙孙永远拉着你手前行。(照片摄于2013年8月5日 医院) PS:我母亲尚健在,出生于思南塘头乡绅人家。今年2月在凯里过九十大寿。正逢疫情肆虐,简单过之。1950年,"刘干部”家在贵阳,他进省农校时,她早一年已从民国设办的贵阳女子师范毕业,就职于甲秀小学任教,这一年她参加了PLA,后转地方工作。谁曾想到,TA们的后人40年后会成为一家人呢。<div><br></div><div>缘分啦(范伟语气)</div> 黑白照片为我母亲1950年参军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