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地理学会2020天柱山研学之旅

学姐帮帮你

<p>摄影:陈文高、汪霁虹、姜宏、白海花</p> <p>2020年8月2日,景德镇地理学会在吴理事长的带领下,50余位地理同仁赴安徽安庆天柱山研学考察。本次门票均为数月前为武汉防疫献爱心购买,因此也是一次爱心之旅!</p> 由于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天柱山”,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万山、万岁山、古南岳、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等。位于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境内,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 此图为本次研学的路线图。 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固有“古南岳”之称,此图为古南岳亭。 吴理事长身后石头宛如大象举鼻,由此得名象鼻石,是花岗岩巨石受节理切割裂解后的残余部分,在流水、冰雪的侵蚀和雕凿下形成的状若大象举鼻的景观。 这块石头经历风化侵蚀之后,轮廓分明,神似“皖公”,因此得名“皖公神相”。 爬山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石块随处可见,这是由于花岗岩崩塌而形成的堆积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垂直节理发育。 “滴水穿石”形成的石瀑景观。 唐代诗人白居易赞天柱山,赋诗《题天柱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br></div> <p>吴理事长指引大家一同观赏“飞来石”,并分析其成因。</p> <p>吴理事长引领大家一起探讨岩石的形成过程</p> 顶天立地 经过数小时的攀登, 终于到达了天柱山的顶峰。 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 <p>登顶留念</p> <p>地理同仁一起打卡留念</p> 从山顶俯视,一片绿色。稍作休息之后,开始下山。 <p>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黄山松</p> <p>擂鼓石</p> 接近90度的百步云梯。 百步云梯下面的总关寨 <p>一起徒步下山</p> <p>通过此次研学,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无论是风雨、烈日或者冰冻,都能让坚硬的花岗岩变为散落一地的柔棉沙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