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新涛驱旧浪,湖湘教育尽风华

曾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0年湖南省普高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娄底市娄星区教研室 曾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引子:做学问玄之又玄,学语文众妙之门</b></h5> <h5> “语文是玄学……”随着欧鹏举老师模拟学生的口吻说出此话,全场的语文老师一片心领神会的笑声,这笑声里有自嘲、有戏谑、有无奈、有苦涩……<br> 笑声里为什么没有自豪呢?<br></h5><h5> 想想,应该是要有的。</h5> <h5> 何谓“玄学”?<br>——《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戏谓之“玄学”的“语文”,难道不是“众妙之门”么?<br> 《易经•系辞》:“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玄学”论“道”,“ 科学”讲“器”。“道”是“形而上”;“器”是“形而下”,道器之间的通道为:方法。<br> “语文”学科既是“玄学”也是“科学”。所以从“道”来论,其为“玄学”;从“术”来论,其为“科学”,以道驭术,道术合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惊觉:连雨不知春归去,一晴方觉夏已深</b></h5> <h5> 由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大力筹备,在湖南省教育科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易海华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于2020年7月24日—7月27日隆重举行。四天的集中学习,规格颇高,前所未有,群英荟萃,学习研讨,共商我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之大计。</h5> <h5> 一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的改革已然轰轰烈烈的来了。</h5> <h5> 虽然早在几年前,我们就知道会有改革,但似乎一切都来得有点慢,并非听风就成雨。先是湖南参加2016年全国高考统一命题考试;再是2017年语文新《课标》出台,明确2018年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将参加2021年新高考;然后是20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出台;现在2020年千呼万唤的普高语文新教材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终于到了各位一线老师手中……</h5> <h5> 在旧课标旧教材旧教法中浸淫了太久,这一声改革的“惊雷”霹雳而下时,发现已是后知后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获:东边霶沛雨飘空,顿疏万物焦枯意</b></h5> <h5> 本次培训,专家云集,既有对“去考标”之后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度理论探究,更有对改革新教法的落地方式的思考和实例示范,非常接地气,让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改“及时雨”。</h5> <h5> 培训课程围绕着新课标的“一核四层四翼”,从八个板块深入探讨:<br>1、褚树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br>2、朱德勇: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br>3、易海华: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建议和思考<br>4、蒋雁鸣: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探索<br>5、欧阳荐枫:“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整体教学现场展示与说课<br>6、欧鹏举:“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现场展示与说课<br>7、王良:基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写作教学质量提升思考<br>8、培训教师与授课专家讨论交流<br></h5> <h5> 改革先行试点的江浙教育同仁们已经杀出一条血路,从“微专题”、“单元整体教学”、 “任务群设计”等专题上,都已经有独到的心得见解做法;也喜见湖湘本土的教研专家们,不甘落后,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 “整本书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新教材写作关键问题”,让人赞叹。</h5> <h5> 新课标的“18个任务群”与三年高中语文教材紧密呼应,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之方式精准定位于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实现。</h5> <h5> 这次改革,无论是哪个方面(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生学法等)应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改变,直击语文教学的痛点、难点,应该是老师、家长、学生热烈欢迎的改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担忧: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b></h5> <h5> <b>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很好,方法也很好,然而,会不会大部分老师仍旧是走“老路”?</b></h5> <h5> 比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h5> <h5>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br><br> 自主合作课堂教模式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都要充分发挥。其中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学生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好,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充分地体现。</h5><h5><br>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导”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不是“听”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h5><h5><br>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与人合作的技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人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使学生从被动、封闭、沉闷的政治课堂中解放出来。乐学、会学、善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h5> <h5> 这是个已经提了快20年的学习理念,从理论到方法,都很不错,各地课题研究非常多,现成模式也有不少,然而,实施起来,仍然只是活跃在“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中,我们下校听课时,为什么老师喋喋不休、“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比比皆是?</h5> <h5> 我常常会探究这个问题,为什么好的理念与方法仍然是“谈兵于纸上”,在课堂上的真正运用是少之又少?<br>或许原因在于:</h5> <h5>从教师层面来看:<br>1、思想上:对新时代教育理念不能充分理解。<br>2、行动上:费力,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准备<br>3、能力上:能力不足,无法担负真正起教学研究<br>4、时效上: 费时,总觉得课时紧张,快点讲完就完成了任务</h5> <h5>从学生层面上:<br>1、“满堂灌”对学习专注品质好的学生,似乎更高效<br>2、对学习品质欠缺的学生,老师多多讲,学生好偷懒</h5> <h5>一线老师看到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大部分现象是:<br><br>1、没有兴趣,严重疲劳<br>2、听与不听,效果一样<br>3、凑满字数,作文平均<br>……<br></h5> <h5> 我衷心希望,这一次的教改,能真正革除教育弊病,真正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探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h5> <h5> “只为高考”的功利性教育给“满堂灌”、“填鸭式”语文教学以最大的温床。<br> 然而学习语文岂只是“为了高考”,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引导教师主动拥抱新课程改革?</h5> <h5> 我想,我们老师急需解决的是两个问题:<br>1、为什么要搞“新课程”改革?<br>2、“新课程改革”的如何评价?<br>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能有效解决,“如何去做”一定会百花齐放,各各精彩。</h5> <h5><b>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新课程”改革?</b></h5> <h5> 这次课程改革在“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考量,确立“立德树人”的核心立场,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在培训中都会详细讲解,在此不一一赘述。</h5> <h5> 这里强调的是:基于学生学习“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br><br> 比如:这次培训,易海华老师的关于“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建议和思考”的课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br>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新课程改革的任务的实现,最大的阵地是“单元整体教学”。 为什么要搞“单元整体教学”?易老师清晰地回答了“单元整体教学”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等核心问题。<br> 尤其可贵的是,易老师以“脑科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了“整体结构功能大于局部作用之和”,提出“要想创造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在关注问题的细节时,绝不能忽视其整体,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并进一步揭示“在学习具体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整体并顿悟其中关系是获得迁移的真正途径”。<br> 同时,易老师特别强调:单篇课文教学仍然是单元教学过程重要内容。单元教学的重点依赖单篇课文教学去体现、落实;单篇课文教学是实现单元教学目的和重点的凭借。传统的单篇教学虽有孤立性弱点,但不能以此否定单篇教学,应以整体观念、系统方法改进单篇教学。易老师提倡把江浙的先进经验与湖湘传统教学的具体实际有机的统合起来,让老师能够更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h5> <h5> <b>第二个问题:“新课程改革”如何评价?</b><br></h5> <h5> 在《课标》里有专门的“评价制度”,老师在培训时也会系统学习。<br><br>我这里想说说,作为教研室的中语教研员能做些什么?<br>1、中语教研员要以培训为抓手,切实与老师们一起学习新课改,争取三年一个大循环,全员培训到位。<br>2、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善用新课标的评价机制。<br>3、中语教研员在各校一线的听评课活动中、在竞赛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中坚定不移的大力倡导,。<br>4、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研究功能,在论文、课题上做到扎实、有效;杜绝“假大空编抄”的现象。让真正用力课改的课题研究落到实处。<br>5、中语教研员对初高中衔接要重点研究。<br>诚如分享的老师汤飞平所说,如果初中的语文教学(如: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群)做好了,高中的语文学习就不是困难。<br><br>…………<br><br>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去“做”,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悟:路漫漫其修远兮,誓将上下而求索</b></h5> <h5> 三天的学习,来时雨去时风,时间短暂,收获满满。<br> 每一次改革,都是高举“理想”的大旗,必将经历“现实”的磨砺。<br> 个中艰辛一如我们的红色“长征”,在前进中,愿我们勇敢坚持、破局、重塑、创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愿与各位热血洋溢的“语文人”同修共研,还语文教育人朗朗晴空一路繁花,愿课改新涛驱旧浪,湖湘教育尽风华!<br></h5> <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附:</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相见欢•新涛拍岳</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记2020年湖南省高语骨干班培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曾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遥迢千里长沙,</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洞庭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翠映红</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蕖</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初旭酿云霞。</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黉门笑,群星耀,论无涯。</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喜见新涛拍岳尽风华。</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20200727于长沙<br><br><br><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