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安亭 (小桥流水篇)

钱昌夏

<p class="ql-block">  安亭是什么时候建镇的已无从查考,凭里人张名由(六泉先生)的一句诗"清江一曲汉时亭”推测,汉朝时仿照秦朝,十里建一亭,有一个名为“安"的亭,逐渐由一个避风遮雨的小亭,再由旅舍、集市、村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小乡镇,到明朝时就以亭名为地名。</p><p class="ql-block"> 安亭位于嘉青昆三县交界之处,旧时以吴淞江为界,江南为青浦县,江北则是嘉定县安亭地界;更为出奇的是安亭镇分属二县所辖,以安亭泾为界,泾西属昆山县永安乡,泾东属嘉定县服礼乡。</p><p class="ql-block"> 以前庄稼的灌溉、船只的交通运输都需要水道,安亭的河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河道上的古石桥遍布。随着安亭镇的建设与改造,许多河道与石桥已经消失了,但五、六十年前的安亭小桥流水的景象不时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p> <p class="ql-block"><b> 嘉定最早的桥</b></p><p class="ql-block"> 嘉定“第一桥”当推安亭菩提寺前和尚浜上的“山门桥”。此桥本无正式桥名,因桥的两侧各有两尊石弥陀,故称之为“弥陀桥”。菩提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菩提寺四面环水,由此推断山门桥是同时期建造的,1760多年前的桥,在嘉定乃至上海地区都很难找到比它更老的桥。宋朝僧人文敏于淳祐十年(1250年)重建此桥,桥洞中有菩提寺山门桥重建题记。非常可惜,后来由于地面抬高,此桥被埋入土中,近年,在校园基础建设时已将此桥挖出。弥陀桥的桥面(如图)现舖设于震川中学校园内,桥面石的二侧有明显的凹槽,是用于安装桥栏石的,记得我们上初中时,弥陀桥的一侧的桥栏石还是完好无损的。</p><p class="ql-block"> 从弥陀桥毕直往南150米左右,就是香花桥,从桥名上可知这是一座通往菩提寺的桥。</p><p class="ql-block"><br></p> <p><i><u>老街改造前的严泗桥</u></i></p> <p>井亭桥</p> <p class="ql-block"><b> 安亭泾上的桥</b></p><p class="ql-block"> 安亭泾上的石桥自北往南有严泗桥、太平桥、永安桥(印湾桥)和井亭桥。其中最出名的桥当属严泗桥,明洪武七年(1374年)始建,由于桥的位置处于严泾与东、西泗泾的交汇处,因此取名严泗桥,桥联为“十字河分两县界,百廛市聚四方人"。后来严泾改名为漕塘,这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井亭桥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据说桥中央有一井圈,桥下真有一口井(猜测就是河水),附近居民可来这里打水,桥上有亭,故名井亭桥。清代曾二次重修,第二次修建是在嘉庆八年(1803年)冬完工的,开春就是甲子年,所以有人撰写的桥联为"龙门旧锁春申渡,鸿运新开甲子年"。</p><p class="ql-block"> 有人将安亭泾比喻为一条龙,严泗桥为龙头,井亭桥为龙尾,太平桥和永安桥则是龙身,严泗桥二边的建在东、西泗泾上的中和桥与天成桥喻之为龙的前爪,井亭桥二旁建在东、西六泾上的东六泾桥和万福桥则是龙的后爪</p><p class="ql-block"> 安亭泾上还有二座木桥,一座是杨家木桥,建在严泗桥北,另一座木桥是私家桥,建在太平桥南数十米处,桥的东面是茶馆店,桥的西面是一户贺姓人家的住宅,非常别致,为安亭平添了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b> 顾浦上的石桥</b></p><p class="ql-block"> 在顾浦河上的桥自南至北有南顾浦桥(六泉桥),东顾浦桥(新桥),中顾浦桥(杨家桥)及北顾浦桥(普济桥)。</p><p class="ql-block"> 南顾浦桥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位于安亭镇西南部的顾浦南段,故名南顾浦桥。又因桥西十数米为安亭泾出口处,河心有一泉眼,常有碗口大的漩涡,被称为"天下第六泉",所以此桥又名"六泉桥"。现在所见的"南顾浦桥"建于民国,由安亭镇董顾尽山发起筹建,工期为三年,至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建成。此桥桥顶的东面刻有"南浦桥"三字,桥顶西面刻有"六泉桥"三字,一桥刻有两个桥名,实属罕见。东西两副桥联分别是“泉清远达春申浦,运泰欣逢甲子年"和“花香鸟静春耕候,塔影山光夕照中”。</p><p class="ql-block"> 东顾浦桥是一座石板桥,俗称新桥,重建于光绪元年,被拖轮撞毁于五十年代末。</p><p class="ql-block"> 中顾浦桥,因位于杨家庙旁所以俗称杨家桥,也是石板桥。</p><p class="ql-block"> 北顾浦桥是一座石拱桥,明永乐四年易石重建,清康熙年间又重建。</p> <p class="ql-block"><b> 大与小</b></p><p class="ql-block"> 通常将严泗桥一带称为大安亭,将井亭桥附近区域叫作小安亭,实际上是大小二个集市。河流也有大小之分,例如大顾浦和小顾浦。桥也是如此,一般将相邻的二桥以大小来区分,如严泗桥东面的中和桥称为小严泗桥,横跨小顾浦的聚福桥俗称八字桥,而临近的在东泗泾上的光华桥则被叫作小八字桥;在东街横跨泗泾的福德桥被叫作大石皮桥,而临近的架在姚灌浜上桥也被叫作石皮桥,相对于大石皮桥而言,意为小也。</p> <p class="ql-block"><b> 吴淞江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吴淞江是流经安亭境内最大的河流,以前吳淞江在上海市区段称为苏州河,现在从地图上发现,从蕴藻浜起的吳淞江已改称为苏州河了(见图)。</p><p class="ql-block"> 记得六十多前,我们一群小孩在一位带头大哥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吳淞江畔的泗江口,只见吴淞江江面宽阔,江滩平坦,依稀记得有一个石板铺成的渡口,江水在春风的吹拂下,略起波浪,看惯了安亭泾的小河细流,我们一群小孩乍见到了如此宽阔的大江顿时欢呼雀跃,有的玩起了削水片游戏,有的在江滩上引渠玩水。远处江面上白帆杆杆,飞驰而过,煞是壮观,没想到十年后,我本人也成了驾船的人,穿梭在顾浦、吴淞江、苏州河乃至黄浦江,摇橹、拉牵、扬帆,为生产队运送肥料。 </p> <p class="ql-block"><b> 其他河道</b></p><p class="ql-block"> 古代很注重水利,经常疏通河道,据记载,吳越国及宋朝时嘉定县很少发生水灾,另外在吴淞江两岸每隔七里挖一纵浦,每隔十里挖一横塘,现在的顾浦、小顾浦、吳塘、鸡鸣塘等大约就是那时留下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我而言,除了安亭泾和东、西泗泾外,最熟悉的应该是大顾浦和小顾浦,小时候在大顾浦中游泳玩耍,长大后插队在顾浦河畔的塔庙大队,生产队中小河流的出口处就是顾浦河,经常在顾浦河中驾船运粮运肥;小顾浦河水在安亭中学旁长年默默地流淌,陪伴我们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涯。</p><p class="ql-block"> 漕塘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宽又直,有时从嘉定回来,很乐意提前下车,从河边又宽又直的泥道上走回家,农船在清清的河水中航行,偶尔会传来几声摇橹声,两岸的的农田郁郁葱葱,只觉得心情舒畅,精神爽朗。它虽与安亭泾毕直相连,离严泗桥五百米处却陡然变宽,比安亭泾宽了至少一倍,而且河名又从严泾改为漕塘,真是一条谜一样的河道,从资料上没有查到其原因,只能从河名上大胆猜测,漕者漕运也,此为一条运粮的河道,所以开挖得特别宽阔。</p><p class="ql-block"><br></p> <p><i><u>鸡鸣塘</u></i></p> <p><i><u>肖浜</u></i></p> <p><i><u>东泗泾</u></i></p> <p class="ql-block"><b> 安亭的客运小轮船</b></p><p class="ql-block"> 以前安亭是有客运航线的,记得那时我父亲乘小轮船去嘉定上班,有时候我们去送他,船码头就在老火车站旁的大顾浦河畔。我曾跟随舅舅乘小客轮去过青浦,记得青浦的船码头就在中山公园旁边,而安亭的船码头在哪里竟想不起来了,乘在小轮船上航行在家乡的河道中的感觉太好了,至今不能忘怀。</p> <p><i><u>安亭泾</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