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之后重上钨都西华山

狮子狗

<p>  西华山,在江西省大余县西北部,距县城约9公里,为我国钨矿发现地、开采过百年的钨矿山,素有“世界钨都”之称。</p> <p>  西华山是国有西华山钨矿的矿山部分,西华山钨矿的矿部在1954年也从大余县城迁至西华山,直至1992年9月将矿机关除生产、安全、地测等科室和经济民警中队外,搬入大余县城矿部大楼办公。我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山上矿机关工作过七八个年头,对西华山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感。</p><p> 1993年春节后,我调回矿子弟学校任教,后来只是在1996年暑假陪同从高安八景煤矿来的两位干部上过西华山,从此有二十多年未上过山了。这二十多年中,西华山钨矿发生了许多变化:被宣告关闭破产;实行资产重组成立江西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开矿百年庆祝活动;所在的大余县被宣告为资源枯竭县;建设国家西华山钨矿矿山地质公园;被国家工信部列入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等等。</p><p> 当得知上西华山的水泥公路修建好后,我萌发了再上西华山看看的念头。群友阿泰得知后,在今年5月9日趁他上山值班之际邀我坐他的私驾车一块上了西华山。</p> <p>  在西华山,我们先到了护矿人员的值班室稍事休息。另一个值班人员毛崽就住在山上,他和阿泰都是“矿二代”,我也是“矿二代”,且我与他们的父母亲都认识,因此彼此间无拘束。</p><p>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华山有四个坑口:一坑口 位于西华山南部,是最下部的一个坑口,下设二三0、二七O、三二四3个工区,有230、270、324三个生产中段;二坑口 位于西华山中部,下设四八三、五三八 2个工区,有483、538二个生产中段;三坑口 位于西华山北部,是矿山最上部的一个坑口,设五九四、六三二 2个工区,有670、720、745、594、632五个生产中段,但到1986年仅594一个中段在生产;四坑口 位于西华山中部,成立于1983年,设三七八、四三一 2个工区,有378、431二个生产中段。1992年7月,矿里撤销了四坑口建制,将原二坑口并入三坑口,四坑口改称二坑口。以后,在西华山钨矿关闭破产前,坑口的建制改动了多次,由于变动频繁,记不住,我们还是习惯称一坑、二坑、三坑。</p><p> 我提出想先到三坑口看看,因1996年我带外地来的两位客人就从小路上到三坑口的,先难后易,再到下面的窿子看看。</p> <p>  我原先以为爬山路上三坑口,人会很辛苦的,可阿泰和毛崽却说坐他们的“坦克”上山,他们说的“坦克”其实就是一辆“”皮卡”。</p><p> 引着废石堆起来形成的“公路”,“坦克”颠簸着向三坑口开去,他们是去执行巡山任务,而我则是一个好奇的随行者。</p> <p>  你看,三坑口到了,我们弃车朝三坑口走去。</p> <p>  原坑口办公区的大门关闭着无法进去,只好在门口留个影。</p> <p>  原先的广播喇叭还在,蓝球架只剩下一个,后面的“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的标语也还看得见。</p> <p>蓝球场只剩一半,另一半下面已给挖掘机挖空,阿泰给我拍照时,再三嘱咐我不要走得太出,生怕会塌下去。</p> <p>  从三坑口回到“坦克”这里,我看见上面有个窿子,便提出上去看看。开车的毛崽说上去路更加颠簸,怕我年纪大受不了。我说没关系,现在我还经得起这样的颠簸。于是毛崽尽量将“坦克”开得稳些,到了窿门口。</p> <p>  这里是六三二中段,应是西华山钨矿目前保留下海拔最高的一个中段。原先三坑口在六三二中段上面还有个六七O中段,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不法民工乱釆滥挖,将保安矿柱都挖掉了,致使六七O坍塌了。(七二O和七四五中段更早时就坍塌了。)</p> <p>  看了六三二窿口,毛崽继续驱车沿山路往下开。在制高点,阿泰拿起相机往县城方向拍摄,我也拿手机拍了几张。</p> <p>  车子开到下一个窿口——五六四了。</p> <p>  拍了照继续前进。</p> <p>  这个用石块封住洞口的窿子,据说出过安全事故,不吉利,便封了。</p> <p>  山上经过这些年的无序开采,植被被破坏,废弃块石到处可见。</p> <p>尽管如此,让我惊讶的是,在几乎光秃的山上,却到处可见这种泡桐树花,倔强地怒放在西华山。</p> <p>  下一站是四三一。</p> <p>  在去四三一的途中,看见有段路的路边拉起了红绳。</p> <p>原来红绳里面是采空区,不许人员进入,怕出现坍塌事故。</p> <p>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西华山钨矿的建设被确定为苏联援建(新建和改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6年7月,根据技术设计书开始井巷工程施工,到1958年10月,全部完成了坑内运输系统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四三一主平窿(另一个是二一五主平窿)。</p> <p>  这就是现在看到的四三一主平窿。</p> <p>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矿机关上班时,曾在这里坐架线小电车进窿,然后坐罐笼上到三坑口。我还保留有下井劳动前在窿口照的老照片。</p> <p>  阿泰也拿他的相机给我在这里留了影。</p> <p>  原先,矿供销科在四三一还设有总库,我也曾多次到四三一总库领过劳保用品。</p> <p>  这树,这路,这屋,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变化,看起来仍是很熟悉的样子。</p> <p>  经过四三一后,再往前走。</p> <p>  一路过来,原先矿勘探队、公安分局的一些房屋已拆除,这里是什么地方也根本看不出来了。旁边的水泥矮墙砌起来干什么用也不清楚。还是阿泰告诉我:这里就是原先矿子弟学校西华山分校的位置。呜呼!阿泰说在这里留个影吧。</p> <p>  我们从这里的右边往上走,原先的山上大礼堂,印刷厂,冰棒厂以及原二坑食堂(矿机关人员也在这食堂用餐)、西华山贸易公司开的商店、新华书店、理发店、缝纫店和许多职工家属的住房等都已拆了,幸好还留有原山上俱乐部的遗址。</p> <p>  以前,矿工会的图书室就在俱乐部楼上,我也常去那里借阅图书。</p> <p>  从原俱乐部走上去,就到了山上矿部,也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p> <p>  球场边上的两栋办公楼。左边的这栋,楼上主要是党群办公室(党办、纪检、组织、宣传),楼下是劳资科、教培科和地质测量科。右边的这栋,楼上是机动科、计划科和矿行政办公室,楼下是矿调度、生产科、环保科、安全防尘科等科室。我八十年代在计划科工作时,就在这栋楼楼上办公。</p> <p>  在原计划科办公室门口照张相,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这里上过班,那时我在计划科任综合统计。198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授于西华山钨矿为统计工作先进单位;我也被有色总公司授于统计工作先进个人。</p> <p>  这两座办公楼的左侧,则是1978年初动工修建的档案大楼。</p><p><br></p> <p>  档案大楼一楼有个大会议室,机关总支常在这里开职工大会,矿里的一些诸如全面质量管理等的一些知识考试也在这里进行。会议室的右边留有一个门洞,从这里可下到二坑食堂用餐,到商店购物等,还可经俱乐部一直下到山上大礼堂。这座大楼下面是采空区,当年建这座楼时基础部分想了很多办法,填了很多大块石,费了很大的劲。现在,这座门洞已禁止车辆通行,据阿泰说,是因为有些工程车从这里开过后,地面有点下沉,为了安全起见才禁止车辆通行的。门洞的右边则是上二、三楼档案室的地方,一楼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办公室。要借阅档案,先要到管理人员这里办手续,然后管理人员再带你上楼查阅人事或技术档案。现在,山上档案室里保管的各种档案早已搬到大余县城了。前不久,赣州电视台为了拍有关专题片,摄制人员还专门到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拍摄当年苏联援建时的全套俄文版设计资料档案,这也是国家工信部授于西华山钨矿为国家工业遗产的核心部件之一。</p> <p>  在这两栋办公楼的对面,原本有三栋平房,现在还保留有两栋,有一栋已拆除了。</p> <p>  这栋房屋是原先山上的招待所,后来西华山钨矿在县城扩建了招待所及宾馆后,这里就不太有人住了,因而矿里将这里改为办公室。1992年1月,我奉调到矿新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办公室,就在这里上班。后来,总工程师办公室与经济技术开发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地点也还是在这栋房屋。</p><p> 这栋房屋门口挂有二坑口的牌子,但大门用锁锁住而不得入内,但从外面还是可以看到这栋屋里面种的那株老桂花树,仍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p> <p>  在山上招待所的左侧,原矿工会的办公室还保留在。</p> <p>  记得那时我们只有周三和周六下班后才可坐交通车回家,其他时间一般都住在山上。在娱乐活动较贫泛的时代,矿工会是我们住山上时去得最多的地方——“职工之家”嘛。那里有大彩电可看(西华山有差转台),也可在那里打扑克,甚至为了多打几盘扑克中午在食堂打好饭端到那里边吃饭边打扑克。矿工会主席申鼎行有时也与我们一起打扑克,他不仅没架子,还会淘出纸烟发给大家吸。</p> <p>  我还保留有一张与原先在矿中的同事、当年在矿工会工作的蓝艺在矿工会门口的合影。他后来去了广东发展,据说已是擅长画梅花的画家了,小有名气。他手中抱着的小女孩如今也有40岁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也在几年前过了古稀之年,真是年岁不饶人啊。</p> <p>  在矿工会的左侧已被拆掉的这栋办公室,原先是机关总支、企业管理办公室、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和福利科(发放交通车票)等几个科室在那里办公。</p> <p>  西华山山上的矿部,有点像个大四合院,中间是个大蓝球场,办公室围在球场四周。与档案大楼遥相呼应的这栋房屋,是原财务科、供销科的办公室。</p> <p>现在这里挂着某某工程项目部的牌子,但门是锁着的。</p> <p>  财务科管钱,供销科管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钱、物均不丰富的情况下,挤在这栋小平房的科室被大家戏称为“天下第一科”,而这两个科室则“谦虚”地互指对方是“天下第一科”。</p> <p>  我在山上的宿舍位于财务科后面,本来可从供销科旁边走过去的,但现在这里却砌了座墙,无法过去。</p> <p>  这里封了路,我绕到原先宿舍的后面要看看它。原先,这里有个等交通车的站头,将宿舍挡住,在公路上看不见房屋。但现在交通车站头已拆除,在公路上就可看见这排红砖房,这里有我曾经住过几年的宿舍。</p> <p>  这时,看到进矿部的牌坊似的门楼,上部已经没有了。</p> <p>听阿泰说,这是在2018年被开来的工程车掛掉的。原先的门楼样子,在网络上还是能搜索到的。</p> <p>  我想,大门都被损坏,又没有去重新建造,这残破的大门是不是会大煞风景呢?是不是会坏了西华山的风水呢?</p> <p>  看过曾经住过的宿舍,我又到原先矿领导办公和住宿的“矿长楼”看看。</p> <p>这就是原先矿级干部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矿保卫科也在这里办公。</p> <p>  矿长楼在山上原招待所的后面,挨得很近。我在经济技术开发办公室上班时,那些给矿领导开车的小车司机,在等待领导乘车的这段时间,喜欢到我们办公室坐坐,喝喝茶,打打卦。我们不仅在这些“司级干部”这里可以听到一些“秘闻”,而且还可获得一些领导出行的信息。如果知道小车除矿领导乘坐外还有空位,下班时我们则会厚着脸皮坐进小车里,只是把前面的座位给领导留着,然后享受矿级干部待遇,坐小车下山。因此,那段时间我省下了不少矿里发的免费乘车票。</p> <p>  在矿长楼旁边有座奇异的楼门,据说是解放前西华山的矿警驻地。1949年8月16日大余县城解放后,8月22日解放军的代表接管西华山时可能就是在这里受缴矿警的武器的。</p> <p>  到了这里,再往前走,去看看原先山上的卫生所。</p> <p>  经过这栋房屋往前走不远,就看见了原先的卫生所。</p> <p>  这个卫生所,虽只能看个伤风感冒头痛脑热的普通小毛病,但医生护士还是很负责的。我记得每天一上班,卫生所外号叫“龙高仔”的就要将针头针管用酒精灯加热进行消毒。那个姓龚的医师原先是部队的卫生兵,除了会看西医外,也喜欢摆弄些中草药,人也很健谈,他还会根据人的姓名笔划推算人的运程。</p> <p>  从卫生所这边往回走向矿部,可以看见对面远处从中垇到上垇的部分残存的房屋。</p> <p>  回到矿部坪上,我和阿泰又去了在办公楼后面的这个窿子。</p> <p>先经过这栋原机关人员居住的宿舍楼,</p> <p>沿着这条小路上去不远,就是四八三中段。</p><p><br></p><p>这条小路,也是上三坑口的一条路。以前,材料运输上三坑口一般是通过四三一主平窿运上去的;工人们上下班则是从这条小路走上去的,那时还经常看得见肩挑蔬菜的家属从这里上三坑口。</p> <p>  四八三中段,是西华山最先开拓的一个中段。据《西华山钨矿志 1907——1986 》记载:“民国27年 西华山矿场自办工程采用机械和手工掘进,开拓了东西大巷(二坑四八三中段正巷)。” 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窿子,是不是值得留影纪念!</p> <p>  从四八三中段下来,随手拍了2张照片。</p> <p>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这里也有开了花的泡桐。</p> <p>  时间不早了,毛崽已在准备做饭了。</p><p> 现在的西华山,由于钨业有限公司没生产,在山上只有少数巡山护矿人员,因而既没食堂,也没商店,生活很不方便,连饮用水都是靠引接山泉水。 在山上,还遇见了水电科的小徐。从三坑口下四三一时,在路途中还见有几个民工在做水沟,另外在上四八三时,在原机关人员住的那栋红砖宿舍楼见有一民工的家属准备做饭,这次上西华山,总共只看见了十人左右。 因我是稀客,阿泰特意开车下山,到总窿口的饭店炒了三个菜,我们三人就在他们的值班室(原矿行政办公室)兼厨房愉快的用了午餐。</p> <p>  午餐后稍事休息,阿泰又开车带我去了一坑口。阿泰叫起了还在午休的朱坑长,他俩很熟悉,而朱坑长也认识我(2002年我曾被返聘在重组的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他在矿业公司)。朱坑长告诉我们,现在矿里唯一还在开采的是二七O中段,是打斜井下去进行开采,不过现在还在放假,工人没上班。与朱坑长聊了会,我们让朱坑长回去休息。我与阿泰离开坑口办公室,就去一坑口随便走走看看。</p> <p>  我们先来到二七O窿口。</p> <p>由于没人上班,窿门也锁了,只能透过铁栅栏门朝里看看巷道的情况。</p> <p>  窿外与维修组。</p> <p>现在的小电机车是用电瓶,而过去是架线电机车。</p> <p>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在窿门口建了个小选矿厂。</p> <p>这是站在上面往下看牛岗地尾矿库。由于建了这个尾矿库(俗称尾沙坝),原先一坑口的办公室迁到现在这里。</p> <p>这是去年骑单车到牛岗地尾沙坝拍的照片,坝里的废弃尾矿就是上面二七O中段那个小选矿出来的。</p> <p>  二一五主平窿和230中段以及选厂的粗碎工段在山下总窿口(浮江车里),那里是国家西华山钨矿地质公园正在施工的地方,因而没有前往。</p> <p>  阿泰喜欢写写东西,回来后他还在群里写了首诗:</p> <p>  这次24年之后再上西华山,故地重游,感触甚多,只是秃笔无法细腻的表达出来,只好记记流水账,见笑了。</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施千里 2020.8.3 于西钨坝上住宅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