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栓子,大麻烦——我院再次成功抢救一名急性肺栓塞患者

翼城县人民医院

<p> 近日,一名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我院医务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心内科、普外科等多科联合的共同抢救下,终于平安脱险!</p> <p>  患者刘女士,63岁,以“急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入住我院普外科,入院后给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两日,患者在起床时突然出现心前区憋闷、气短、出汗、意识不清、血压降至75/53mmHg,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患者情况危急,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转入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升压药物维持血压……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着。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霞根据患者的症状、辅助检查,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考虑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高危)可能性大,患者随时都有死亡风险,时间就是生命,一边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一边紧急向医务科汇报,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由分管副院长张晓慧组织开展全院会诊,接到通知后,呼吸科毛自芳主任、心内科延志敏主任、普外李泰山主任紧急到位,经过简短的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患者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决定立即给予溶栓治疗。</p><p> </p><p> </p> <p>  虽然患者腹部手术术后不足48小时,溶栓出血风险较大,但在各科的通力协作、密切观察下,经过在场全体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在给予溶栓治疗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气短症状逐渐改善。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经过严格制定诊疗方案,精心治疗,好消息不断传出,症状消失了、血压正常了、呼吸机撤了、气管插管拔了……从发现到诊断再到溶栓治疗结束,仅仅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正是这样的衔接速度让我们又一次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p> <p>那么肺栓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为什么会如此凶险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p> <p> 急性肺栓塞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情凶险。</p><p> 肺栓塞是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急性肺栓塞可没有症状,经偶然发现确诊,部分患者首发表现为猝死。2004年总人口为4.544亿的欧盟六国,与急性肺栓塞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急性肺栓塞占34%,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死前确诊。</p><p> 急性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与年龄相关, 40岁以上人群,每增龄10岁发生风险增加约1倍。我国急性肺栓塞防治项目对1997年至2008年全国60多家三甲医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登记注册, 16 792 182例住院患者中共有18206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发生率为0.1%。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多为永久性因素)与获得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因素)。6周到3个月内的暂时性或可逆性危险因素可诱发急性肺栓塞。不同的易患因素有着不同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 OR)。常见的易患因素中,强易患因素包括重大创伤、外科手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和脊髓损伤等;中等易患因素包括膝关节镜手术、自身免疫疾病、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炎症性肠道疾病、肿瘤、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卒中瘫痪、慢性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浅静脉血栓形成;弱易患因素包括妊娠、卧床&gt;3d、久坐不动(如长时间乘车或飞机旅行)、老龄、静脉曲张。</p><p><br></p><p>文/李丽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