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和诗文书法密切相关的社交画面,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本文特收集一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p> <p>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谢安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禊。山水环抱,林木幽深,临曲水而列坐,将酒觞置于水上,任其漂浮,漂至某人身边,则须作诗一首,不成诗,则罚酒。当时名士们都认为:“不有佳作,何伸雅怀”?故皆踊跃应答。偏偏王羲之的弟弟王献之一时急迫,作不出诗而被罚,后来也不免遭受各种善意的嘲讽。</p> <p>事后王羲之收录各家之诗,并记载此事,编成“兰亭集”。更有微醺,一时兴起,挥毫舞墨,遂成“兰亭序”,造就了中华书法第一大作,实为一段千古传奇。</p> <p>历代文人对此都十分景仰推崇,因此不断有画作描述此事,其中不乏名人名画,大多称兰亭修禊图,或曲水流觞图。是文化史上得以一再延续的一个著名题材,在日本和韩国也有效仿和推崇。</p> <p>李公麟(北宋):兰亭修禊图</p> <p>上千年的古画保存不易,图片也不够清晰,凑合着看吧,至少可以看到宋元明清至今的艺术手法和大师们的雅兴所在。</p> <p>赵孟頫(元):兰亭修禊图</p> <p>文征明(明):兰亭修禊图</p> <p>唐寅(明):兰亭修禊图</p> <p>唐寅(明):雅聚图卷</p> <p>仇英(明):曲水流觞</p> <p>钱毂(明):兰亭修禊图</p> <p>樊沂(清):宴饮流觞图卷</p> <p>傅抱石(现代):兰亭修契禊图</p> <p>羽觞杯起源于战国或更早,是一种带平面形双耳的比较浅的杯子,外观有点像一只小船。历史上它曾是所有酒杯的统称,以至于饮酒被称为行觞。</p><p>羽觞杯的材质很多,最早的可能是漆器、金银器、青铜器,后来发展成玉器、陶瓷器。</p><p>在命名上,亦可称为双耳杯。</p> <p>羽觞杯的形制,和古代中国的礼乐文化不可分割,酒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的一部份。古人敬酒必须双手奉上,接酒之人也必须双手捧接。因此酒杯需要双耳,而且每个耳都要足够长。</p><p>在茶文化中也是这样,不论是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还是明代以后的泡茶,茶具都需要捧着,没有双耳的要用茶盏,或加一茶盘。直到清代以后,随着和西方交流日盛,马克杯传入中国,茶杯的耳才逐渐演化成单个。</p><p>在我们双手捧着羽觞杯或斗笠盏这类器物时,心中产生的感觉和向对方表达的感觉与平时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能体验一下,就更能领略礼乐文化之所在。</p><p>总之羽觞杯是各类酒杯中最富于文化观念的一个品种,是非常典雅精美的酒具。</p> <p>汉漆描金羽觞杯</p> <p>汉谷粒纹玉质羽觞杯</p> <p>汉玉质羽觞杯</p> <p>汉刻“君幸酒”的金羽觞杯</p> <p>汉水晶羽觞杯</p> <p>刻“乾隆御玩”的汉漆制羽觞杯</p> <p>唐鎏金鸳鸯纹银质羽觞杯</p> <p>明玛瑙羽觞杯</p> <p>乾隆青白玉羽觞杯</p> <p>乾隆仿汝窑瓷质羽觞杯</p> <p>乾隆掐丝珐琅羽觞杯</p> <p>再来看看不同画家对曲水流觞描绘的不同版本,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味道。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 <p>曲水流觞最早的酒杯,应该是漆制的。只有漆制品才能漂浮于水上,金属杯、玉杯和陶瓷杯的酒具,多半是会沉入水底。</p><p>当漆器不再流行以后,后人置酒杯于木(竹)托盘之上,仍可以让其依水漂流,这在明代以后的画作中多有体现。现代人的办法更多,只要制成有足够浮力的器皿,承载酒具就不成问题。从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现代的曲水流觞比古时更精巧更有情趣。</p> <p>彩漆羽觞杯</p> <p>绍兴兰亭</p><p>这是曲水流觞最早的遗址。</p> <p>中南海流水音亭</p><p>清代皇帝在此聆听水流冲击多处石弯产生的天籁之音,尽管是人造的,也可能是仿曲水流觞后的意外所得吧,毕竟有醒脑宁心之功效。</p> <p>故宫禊赏亭</p> <p>禊赏亭内景</p><p>皇帝不下江南,也似在江南。不妨小酒一觞,置于水中,待细水拥觞流到眼前,拿出日前做好的一段小诗一念,周围或妃嫔或佞臣或太监无不称颂拜服,于是自鸣得意陶醉其中飘飘然起来。</p> <p>潭柘寺漪亭流杯渠</p><p>这是允许贵族僧侣士人学子体验一把的地方了。</p> <p>台北串门子茶馆</p><p>台湾是保留中华传统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台北这座茶馆已经开了多年,就以曲水流觞为主题,不乏高朋雅士光临。</p> <p>这家庭院,以兰亭序为壁,有笙箫琴瑟为伴音,游人盘腿席坐于曲水之畔,水上漂浮着羽觞,亦酒亦茶,可诗可歌,可笑谈,可阔论,可即兴而起,可一笑而过,岂不是乐趣横生,雅兴斐然。</p> <p>修禊本源于古之习俗,即于农历三月初三,人们相约至水边沐浴洗濯,以除灾去邪,去旧迎新,顺便聚会踏青,故又称春禊。</p><p>自东晋王羲之等举办兰亭修禊以来,历代均有人效仿,成为一种诗酒文会,一种时尚。难得的是这种聚会多设置于山水之间,开阔自然,清新野趣。它不仅是人与人的交流,也是人与自然的交流。</p> <p>兰亭修禊造就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这个巨大的文化背景是曲水流觞——兰亭修禊的灵魂所在。每每观看都为之打动,为之折服。尤其感慨“老之将至,不能尽其兴怀”一说,更有龙飞凤舞如有神助的书法极品,让人注目销魂了。</p> <p>兰亭序内容和书法之伟大,是无数兰亭修禊图的解读也不够的。难怪世人视如珍宝趋之若鹜,至今下落不明。也许真是被酷爱它的唐太宗李世民带入昭陵,终生占有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