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篇游记来的实在太晚了,若再不提笔,旅行的点点滴滴就要淡出记忆。一直在等那个叫灵感的东西出现,今天终于想写了,于是赶紧提手在手机上划拉一通,生怕它稍纵即逝就再也抓不住了。</h3> <h3>2018年,五四青年节这天,我和朋友踏上了开往西南方向的列车前往革命老区延安,开启了一次短暂的红色之旅。然而折服我前往的是亿万年前一次大地震留下的一条裂缝——延安甘泉雨岔大峡谷。而拜访那些红色遗址是我很久以来的心愿。这次都一并实现了。</h3> <h3>当我第一次看到那些图片时,魔幻般的光影从地缝射进幽暗的峡谷中,将谷壁映衬的五彩斑斓,让人们看清了这亿万年来大地所走过的时间的指纹,柔美悠长,在记忆中久久不能释怀。</h3> <h3>很多时候大自然对我们的吸引是真实的、自然的、和纯粹的。大自然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带给人们最单纯的美的享受。</h3> <h3>5日清晨,在延安火车站出口处找到了你我同行的水儿姑娘,对上了接头暗号就上车去雨岔大峡谷。出站时还下着小雨,看着这天气,我的心就像天上的雨越来越凉。因为一旦下雨,峡谷里的积水排不出去,景区只能关门歇业。</h3> <h3>一路上,水儿姑娘都在安抚我们,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并且她还有备选方案。我自己也一直在念心经:阿弥陀福,老天有眼,歇会儿吧别哭了……。</h3> <h3>从火车站到雨岔大峡谷大约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大巴车载着我们在黄土高原上疾驰,五月份已是高原的春天,黄土中夹着嫩绿色的植物和白色的小花在春雨中润无声息地生长着,在这个少雨干旱的高原上,春雨显得尤为珍贵。</h3> <h3>不知是这车人品过硬还是老天有眼,快到雨岔时雨居然停了,景区告知开门接客,于是换上景区的交通车在山里的土路上七拐八拐的就到了桦树沟。桦树沟是雨岔大峡谷中最经典的一条线路,所有精华都汇聚于此。</h3> <h3>在入口处租了雨鞋换上就朝沟里走,峡谷内阴凉湿润,一股青苔的气味扑面而来,我想那应该就是雨后森林的味道。地上有积水但不过脚踝,谷道时而宽时而窄,最窄的地儿只容一人,因此人们只能朝一个方向前行。</h3> <h3>往上看是一道天缝,偶尔有绿茵冒出来遮住缝隙,弯弯曲曲的像一条白蛇,又像九曲天河,天河的光线打到谷壁上勾勒出无数美人身段的侧影,凹凸有致,婀娜多姿。</h3> <h3>峡谷壁上的条纹均匀、细腻、柔和、有质感,在雨水和青苔的作用下,时不时地现出那一抹绿色妆点着峡谷,清雅脱俗。那条纹是岁月的年轮,也是千百年来寂寞的诉说和守候,它用一条条的纹路记录下大地所走过的经年累月。</h3> <h3>据说这峡谷因不同的天气有着不同的美景。春夏多雨,谷壁上因布满青苔呈黄绿色;秋冬干燥季节多呈红黄色或金黄色。总之每个季节,不同的天象,一天中不同的光线都会使谷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光影交错,流光溢彩,变幻莫测。</h3> <h3>遗憾的是没有赶上个艳阳天,可以想像如果是在光线充足的日子里,从天河上下来的一道道光柱将幽暗的峡谷染成金黄色与谷外的黄土高原到是浑然天成。不过能看到雨后绿色的峡谷已经很感恩知足了。</h3> <h3>快到峡谷出口时,头上有辆汽车卡在峡谷的缝隙中,从车身上厚厚的灰尘看,车卡陷在这已经有年头了。这一带的峡谷也是近几年才被当地人发现并开发成旅游景观的。由于地震形成的裂缝不大,加之有植被的覆盖,从地面上驾车恐怕也不易看清。</h3> <h3>这条峡谷不长,蜿蜒崎岖不过八百米,因时间比较充裕,我们走了两遍,第一遍感觉四处都很新奇,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地貌,我的四只眼睛都不够用,脑袋也是上下左右不停地转,还加上手机镜头共五只眼睛一起记录下这神奇的自然景观。</h3> <h3>走第二遍时,游人比较少,我们补拍了些照片,感觉没留下什么遗憾就出了沟。到了停车场又开始滴上小雨,回到延安市里,看时间还早,放下行李就出门逛街去了,毕竟我是第一次来延安,很想好好看看这座革命城市。</h3> <h3>延安市区到处散落着红色遗址和纪念馆,延安人民对革命旧址的保护真是没的说,也许这正是他们生活在此地能引以为豪的东西。没走几步就看到陕甘宁边区银行纪念馆,这是我国第一个银行纪念馆。1991年9月20日开馆,馆名由老一辈革命家陈云题写。</h3> <h3>陕甘宁边区银行纪念馆分两部分,一是原边区银行工作人员办公、生活过的窑洞院落旧址。二是陕甘宁边区银行大楼,一层是边区银行营业厅,按原貌进行复原。二层是纪念馆主体展厅。馆内收藏有照片、资料、图表、文物一千多件。可惜那日不知什么原因没开门,我们就在门前看了看遗址的外观。</h3> <h3>紧接着看到的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从1939年2月至1949年6月,除转战陕北一年外,陕甘宁边区政府一直驻守这里。正面有5孔窑洞,中间窑洞是边区政府会议室。左右两边各有13孔石窑洞,临街一侧有20间小青瓦房。山坡上还有林伯渠的旧居。</h3> <h3>旁边不远处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的旧址。礼堂前面的广场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地方,台阶上坐了三两市民在歇息。礼堂门开着,我们进去看了下,是那种老式的大礼堂,正前方是舞台,下面是一排排座椅用大块白布覆盖,已经落满灰尘。</h3> <h3>从礼堂出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宝塔山,因天气不好没怎么拍照,想着晚上还有一场灯光秀在宝塔山,于是就寻着美味朝着饭点的地方去了。</h3> <h3>走到国贸大厦旁边有个广场,夹在两座广厦之间,因背靠凤凰山得名凤凰广场,广场的前面花团锦簇,花团中央是五角星图案,对面有一座大型雕塑,白色的台基上巨大的火炬向天空升腾,火炬下面是一组人物雕像,展现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会师的场景。</h3> <h3>走过广场不远就到了我们的食堂——四季有盐有味餐厅,这是延安市大众点评美食热搜榜排行第一的餐厅。果然不错,原木桌椅上大红灯笼高挂,古朴典雅,有着浓郁的陕北高原风情,餐食也可口,只是黄土高原上干旱缺水种青菜不容易,所以青菜较少。</h3> <h3>填饱肚子后往宝塔山方向走,准备去看晚上的灯光秀,途中遇见红色书店,这是延安不可错过的一景,书店的里里外外装饰全部采用红色调,红五星红色党旗,店内售卖的书籍也多为红色书籍,恐怕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很延安,称得上中国最美红色主题文化书店。</h3> <h3>书店坐落在延安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交叉路口,非常醒目,特别是夜晚当景观灯点亮,门前那几颗闪闪发光的红五星和门口上方那火红飘扬的党旗已经成为延安红色文化的地标和旅游名片。</h3> <h3>此时,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们已经站在延水河边,对岸就是宝塔山。7点30分,城市的景观灯点亮,整个城市一下就有了生气,白天那死灰般的天色在灯光的作用下像换了张脸似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h3> <h3>宝塔山不断变换着颜色,唯有那金光闪闪的宝塔矗立于夜空中岿然不动。对面的延河大桥、清凉山亦金光闪闪与宝塔山遥相呼应,夜幕下的延安城真是美轮美奂,魅力四射!</h3> <h3>8点钟一到,大戏开始上演,《延安颂》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投影表演在宝塔山15000平米的山体崖壁上拉开序幕,场面壮观,气势如虹,声情并茂,震撼人心,这是目前国内投影面积最大的多媒体景观灯光演出。因演出时间太长,这里仅录制了一小段。</h3> <h3>这场表演采用多媒体技术,声光合一,有情有景地描述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中共中央在延安与陕北艰苦卓绝十三年的奋斗故事,展现今日中国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前行的豪情壮志。</h3> <h3>表演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人物穿插其中,《延安颂》《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保卫黄河》等,其中毛主席、张思德、斯诺、冼星海等众多历史人物也都出现在表演中,既熟悉又亲切,在歌舞声中再次重温了一遍那段历史。</h3> <h3>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去看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今天看的这一段是在延安市延川县境内的乾坤弯和清水湾。黄河在流经陕西延川境内时,蜿蜒流转,形成了五个大转弯,被统称为蛇曲。</h3> <h3>蛇曲由北而南地延伸,依次是: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 、乾坤湾、和清水湾。这种神秘的造型暗合了一幅天然太极图,因此人们推崇至极称它是天下黄河第一湾。为了能看清蛇曲的全貌,这张图是舶来品。</h3> <h3>站在乾坤亭内极目远望,将这个弯道弧度大于320度的乾坤弯尽收眼底,好不壮观。眼前的景象宛若一顶大草帽,中间凸起的山峦似帽顶,环绕着山峦流淌的黄河河道似帽檐,四周被秦晋大峡谷环绕。</h3> <h3>在帽顶处的郁郁葱葱的青山上还居住着人家 ,炊烟袅袅,飘入峦上,岸边的草滩上, 三三两两的黄牛正在悠闲的饮水。乾坤湾不仅壮美、气势磅礴,它还是一幅黄土高原上的生活图画 。</h3> <h3>这是乾坤弯上的鹰嘴石,因巨石形似鹰嘴而得名。从岩壁上赫然出现一块尖锐锋利的大石头,千百年巨石似鹰一般守候着乾坤弯,守望着母亲河。</h3> <h3>在乾坤弯左后方有个小岛叫定情岛。据说定情岛是块风水宝地,因黄河无论发多大的水灾,小岛从没被淹没过。小岛的名字定情岛是由延川著名作家厚夫所赐,其寓意取自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3> <h3>从乾坤弯观景台出来,我们转到了乾坤弯右侧的黄河栈道,此栈道是景区为游客能身临其境地领略黄河的博大精深在悬崖壁上修筑的一条人工栈道。为了防止悬崖上有碎石下落,进门前每人发一顶安全帽带上。</h3> <h3>栈道长约两公里,在陡峭的崖壁上来回盘旋几道恰似盘山路。站在这里可近距离地观赏黄河两岸风光,对岸的山峦、农地、房舍、村庄清晰可见。</h3> <h3>五月雨季未到,也还不是涨水的时间,这个季节的黄河是安静的,平和的流淌着,以她最柔美的姿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个气势磅礴、奔腾汹涌、一泻千里、巨龙咆哮等对黄河的描写我想应该都不是出自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吧,眼前的黄河有母亲般的温柔,她孕育滋养着两岸的儿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h3> <h3>走完黄河栈道,又去看了看清水湾,与乾坤弯一样都像一顶大草帽。清水湾是继乾坤弯之后的第二大弯道,弧度达到305度。据史料记载,在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黄河西岸一个重要的渡口,叫清水关。</h3> <h3>站在山上俯瞰清水湾全貌,左下方的这片房子就是古渡口和复建后的清水街和清水衙门。围绕着房子有一条清澈见底的绿色小溪,由西向东注入黄河,入河口处就是曾经的古渡口,清水关也由此而得名。</h3> <h3>看过清水湾后从山上下到清水街一逛,晃晃悠悠的走过一座长长的木头吊桥就进了关署。里边很清静,除了我们这一票人就没再见到其他游客。这个关口早年间就已被弃用,目前被当地政府打造成纯观光景区了。</h3> <h3>穿过关署这片建筑群,再往里走过一座廊桥就到了清水街,店铺林立,街道两旁商店饭馆云集,只是生意清冷,昔日商贾云集、方圆几百里商品集散地的繁荣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h3> <h3>历史上,特别是战乱年代,清水关曾是重要的关津要隘,时常有军队驻守。时至今日,在清水关没有倒塌的窑洞内仍有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和《教室规则》。1936年5月2日,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就是从这里西渡黄河回师陕北的。</h3> <h3>看过清水湾后,我们继续转战会峰寨,车程不远,大约30分钟左右就到了景区的停车场,进景区后先到观景台看全貌,眼前的景象似曾相识,脑海中快速的搜索,是天空之城,意大利罗马附近的那个古城堡,同样是孤零零的城堡坐落在高高的山岗上,但会峰寨更加险峻陡峭。</h3> <h3>会峰寨是一处天然古寨,东临黄河天堑,西濒寨河深谷,北依牛家山悬崖,三侧绝崖,仅西北与山脉相连,山寨顶部似鼻峰突起。此寨沟深垒高,山环水抱,形如虎踞,势若龙盘,易守难攻,固似金汤,通体岩石。南北各有一石门,西有上下两重石门。</h3> <h3>寨内人工遗存的建筑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古人凭借会峰山天险修筑寨墙寨门哨楼等,成为陜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也是古代人们藏匪避乱的地方,因此民间又称会峰寨为百年土匪窝子。</h3> <h3>看过全貌后,我们沿着台阶下到会峰寨,零距离接触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寨,走过山顶冷清的庙宇、破旧落满灰尘的房舍和早已渺无人烟的寨子,只有风儿发出的呼啸和远处川流不息的黄河提示着我们这是一个流动的世界。</h3> <h3>悠悠黄河水,千古会峰寨。千百年来,会峰寨像陕北高原上的汉子守护在黄河边,与黄河相依相伴。会峰寨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真的是一种幸运,让后人在回望历史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黄土高原的险峻秀丽之美!</h3> <h3>在会峰寨里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天然石头和悬崖,这是神蛙送子石。后人为这些石头赋予了很形象的名字。</h3> <h3>这是青蛇伏崖,在悬崖壁上有一条天然形成的青色岩石,外形酷似一条青蛇,故取名为青蛇伏崖。</h3> <h3>这是守寨山神,路边的一侧崖壁,从侧面看过去像多张人脸,而且个个都凶神恶煞般的表情,矗立在山路的一侧守护着山寨的平安,因此人们将这块山崖看作守寨山神。</h3> <h3>这是连心石,两块大石头中间还连着心。</h3> <h3>这是奶头山。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很喜欢会峰寨,古老、神秘、险峻、还丰富有趣。比罗马那天空之城有意思多了。当年宫崎骏导演要是看过会峰寨,兴许就没罗马什么事了,咱就是吃亏在山高路险上了。</h3> <h3>第三天一早,大部队都已经到京了,我们在延安多逗留了一天,还有很多著名的革命旧址、佛道圣地还没拜,既然到了延安,必须得好好拜拜。</h3> <h3>今天要看的内容不少,时间紧任务重,吃过早饭就出门了,酒店门口那趟13路公交车真是方便,这里必须表扬一下延安的公交系统为游客着想,所有的红色景点几乎都在这条线路上一网打尽。</h3> <h3>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一改了前两日的阴霾。我们第一站来到枣园。枣园又名"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中共中央来延安后,于1941年开始修建,至1943年竣工。共修窑洞二十余孔,平瓦房八十余间,礼堂一座。</h3> <h3>1943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张闻天、刘少奇等领导人先后迁居枣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并召开党的"七大",领导解放战争。</h3> <h3>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这里撤离,转战陕北。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重新修缮了枣园,现已恢复原貌,现在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h3> <h3>我们这些红旗下长大,从小唱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一代人对延安多少是有向往的。如今漫步在领袖曾经走过的路上,枣树苍翠挺拔,散发着泥土的芬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座座带着围院的土窑洞,窑洞是在半山上挖建而成,与山连成一体,屋顶是长着青草的山地。</h3> <h3>窑洞内是简陋的陈设,一张木板床,一个大木盆,办公桌上还有主席用过的那盏小油灯,伟人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书写着中国革命的传奇。站在这里,仿佛时光将我带到那峥嵘岁月,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在脑海中闪过:油灯下奋笔疾书、纺线线比赛、南泥湾开荒……,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肃然起敬。</h3> <h3>第二站来到杨家岭,杨家岭是1938年至1943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也是领导们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毛主席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h3> <h3>这是中共七大会场。</h3> <h3>毛主席住过的窑洞。主席曾在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正是在这次会见中,毛主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之后安娜撰写的《中国人征服了中国》一书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等地的经历和见闻。</h3> <h3>周总理居住过的小院。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岩石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同年9月,邓小平和卓琳的婚礼也是在杨家岭举行。</h3> <h3>离开杨家岭,我们来到延安大学,延安大学是1941年由毛主席亲自命名,中共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我党早期培养了大量人才。</h3> <h3>之后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门前花团锦簇,毛主席雕像矗立广场中央。进门后跟着讲解员再次系统的聆听了延安故事。触摸历史,倍感敬畏。</h3> <h3>1935年10月,一支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革命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共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体系在这里形成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h3> <h3>此次参观的最后一站是王家坪,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曾经工作居住过的地方。</h3> <h3>至此计划中的革命旧址都一一拜过了。午饭后,我们去清凉山万佛洞拜佛。清凉山位于延安城东北延河对岸,隔河与凤凰山、宝塔山三足鼎立,遥遥相望,山势高耸峻峭,庙宇嶙峋,金碧辉煌,风光旖旎。</h3> <h3>清凉山作为延安第一名胜古迹,历代名人咏诗词赞美甚多。清凉山景区分三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二是以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三是太和山道教道观。</h3> <h3>先去万佛洞,万佛洞坐落在清凉山西南侧山体的半山腰,依山而建,对面是延水河。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都有造像或维修,现存四处佛洞石窟。其中以雕刻有万尊佛像的万佛寺最为精美绝伦。</h3> <h3>走进万佛洞内,整个洞壁通体的都是佛像,雕刻精美,形态各异,看后非常震撼,因佛像有上万尊之多,故得名万佛洞。四座石窟中这一窟是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h3> <h3>我虽不是什么佛教徒,但因认同佛教的人生理念和智慧,因此喜欢拜佛。于是每每到各地旅行见到寺庙都会进去拜拜,希望能沾点佛性,静心静气,以养身心。</h3> <h3>拜完佛,我们步行往宝塔山方向走,看着不远,也就是这山望着那山的距离,但也走了三十多分钟才到景区,买了票就沿着登山阶梯爬山,此山不高,20分钟就登顶了。</h3> <h3>山顶有唐代宝塔一座,高44米,共九层。宝塔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也是游览延安城的必去之地。宝塔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意义实在太多了。</h3> <h3>站在宝塔山上可饱览整个延安城市风光,左边清凉山,右边凤凰山,三山相应,延安城被这三座大山包围着,涓涓延水河穿城而过,河上多桥横跨,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汽车声人声鼎沸构成这座城市的繁华图景。</h3> <h3>这是宝塔山角下的摩崖石刻。它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外来入侵、顽强斗争的精神。现存有九组古代石刻。其中有六组是歌颂范仲淹的,其余三组是赞美宝塔山胜景的。</h3> <h3>从宝塔山下来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我们包了辆车直接开到清凉山顶的太和庙道观,并在清凉山上等看落日,之后俯瞰城市夜景,这是今天的最后一个节目,晚上10多的火车就要回京了。今天的天气晴朗有云,非常适合观落日。</h3> <h3>车到山顶下车,远远的看到一座建筑群矗立于高山之巅,掩映在古木苍翠之间,殿宇栉比,气势恢宏。这太和庙还真会找地儿,真真一个人间仙境。</h3> <h3>据史料记载:早在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在太和山顶(现在的清凉山顶)就开始修筑莲花城,之后历代各朝都对其进行过扩建或修缮。清凉山古建筑群,在历史上虽经兵火频仍、屡圮屡建,但香火一直延年不辍。</h3> <h3>明万历五年(1577年)延安知府洪济远重建真武庙,殿宇辉煌,招引四方,香火极盛。即便是现在,每年阴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这天,山上都有盛大庙会,当地人都来此烧香磕头祭拜逛庙会,整个山上人山人海。</h3> <h3>太和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庙门前矗立着道教祖师老子的铜像,庙里道士很多,好像都在忙忙碌碌的整理内务。我们见殿就进,遇神就拜,真武大殿、东西厢房、元辰殿、财神殿、圣公圣母殿等一一拜过,又绕着寺庙半人高的围墙转了一圈,细细地浏览着四周风光,寻找着观落日的最佳地点。</h3> <h3>逛完庙,在山顶上吃了碗陕北的凉皮,边等着太阳落山,边跟卖凉皮的大姐唠嗑,好心的大姐帮我们烧了一壶开水灌满我们的保温杯。</h3> <h3>说笑间,眼睛还不停地往西边漂着,天色开始发暗了,西边的天空逐渐由白变黄最终变成橘红色,白云此时也变成了暗灰色的一片片絮状,一个金黄色光球缓缓落下,穿过云朵,穿过山际线,最后只剩下那橘红色的余晖久久不肯离去。又是一个完美的落日!</h3> <h3>此时,城市的灯光又被点亮了,火红的宝塔山,火红的城市,当年就是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再见宝塔山!再见延安!(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