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 我爱这片土地

静听花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金师附小风铃儿中队2020暑期社会研学活动 </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 1, 1);">盛夏时光,你会想到什么——</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烈日、树荫、蝉鸣?</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空调、西瓜、棒冰?</b></p> <p><b>你可曾想到——</b></p><p><b>历史的天空、脚下的土地</b></p><p><b>都镌刻着一串串红色的足迹</b></p><p><br></p> <p><b>听!</b></p><p><b>1927年8月1日 南昌</b></p><p><b>一声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b></p><p><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p><p><b>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b></p> <p><b>看!</b></p><p><b>2017年7月30日 朱日和</b></p><p><b>军旗猎猎似长虹,展翅银鹰击碧空。</b></p><p><b>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朱日和沙场大阅兵,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b></p><p><b> </b></p><p><br></p> <p><b>这一切,令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b></p><p><b>风铃儿中队的队员们踏上家乡的热土,</b></p><p><b>去追寻——</b></p><p><b>追寻红色足迹</b></p><p><b>追寻革命先贤</b></p><p><b>追寻瑰丽梦想</b></p> 第一站:艾青故居 <p><b>  艾青,杰出的中国现代诗人,出生于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b></p><p><br></p><p><b> 艾青的诗歌广为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为金师附小人,风铃儿们对这位知名校友感到既亲切又崇敬。</b></p> <p><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b></p><p><b>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b></p><p><b> ——《我爱这土地》艾青</b></p> <p><b> “我从东方来</b></p><p><b>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b></p><p><b> ——《黎明的通知》艾青</b></p> <p><b>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b></p><p><b>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b></p><p><b>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b></p> <p><b>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b></p><p><b>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b></p><p><b> ——《给太阳》艾青</b></p> <p><b>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 </b></p><p><b>   出神地望着蛮野的山岗 </b></p><p><b> 和高远空阔的天空”</b></p><p><b> ——《时代》艾青</b></p> <p><b>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b></p><p><b>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b></p><p><b>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b></p><p><b> 与宽阔的姿态”</b></p><p><b> ——《北方》艾青</b></p> <p><b> “当它来时,我听见</b></p><p><b>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b></p><p><b> ——《太阳》艾青</b></p> <p><b>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b></p><p><b>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b></p><p><b> ——《失去的岁月》艾青</b></p> <p><b> “一棵树,一棵树</b></p><p><b>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b></p><p><b>   风与空气</b></p><p><b>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b></p><p><b> ——《树》艾青</b></p> <p><b> “告诉你</b></p><p><b>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b></p><p><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b></p> <p><b>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b></p><p><b>   到处是绿的”</b></p><p><b> ——《绿》艾青</b></p> <p><b> “我的思念是圆的</b></p><p><b>   八月中秋的月亮</b></p><p><b>   也是最亮最圆的”</b></p><p><b>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b></p> <p><b>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b></p><p><b>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b></p><p><b> ——《虎斑贝》艾青</b></p> 第二站:施复亮施光南故居 <p><b>  施复亮,金华源东乡东叶村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参与组建东京共产主义小组。</b></p> <p><b>  施光南,施复亮之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音乐家,被誉为讴歌改革开放的“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b></p> <p><b> 施复亮施光南父子</b></p><p><b> 或以笔为枪,或以歌咏志</b></p><p><b> 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光辉醒目的足迹</b></p> <p><b> 人比烟花易逝</b></p><p><b> 你却在滑翔的时间里坚如磐石</b></p> <p><b> 抚摸着古旧的屋门和窗牖,</b></p><p><b> 试图寻找同为少年的你</b></p> <p><b> 奋笔《非孝》,掀起“一师风潮”</b></p><p><b> 远赴重洋,传播马列思想</b></p><p><b> </b></p><p><b> 施复亮的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梦!</b></p> <p><b> 施光南从不曾远去</b></p><p><b> 他在人们慕名追寻的目光里 </b></p><p><b> 在每一页写满音符的稿纸上</b></p> <p><b> 易作神仙侣,难忘父子情</b></p> <p><b>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b></p><p><b>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b></p><p><b>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b></p><p><b> ——《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作曲</b></p> <p><b> “葡萄园几度春风秋雨</b></p><p><b>   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b></p><p><b>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施光南作曲</b></p> <p><b> “打起手鼓唱起歌</b></p><p><b>   我唱得豪情红似火</b></p><p><b>   各族人民跟着党</b></p><p><b> 社会主义道路多宽阔”</b></p><p><b> ——《打起手鼓唱起歌》施光南作曲</b></p> 第三站:邵飘萍故居 <p><b>  一代报人邵飘萍,金华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b></p><p><b> 1926年邵飘萍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被张作霖杀害。</b></p> <p><b>  金华市区古子城内浮桥街89号,一幢坐西朝东、中西合璧的砖瓦平房静静地伫立着,是一代报人邵飘萍在金华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b></p> <p><b>   从这里,走出了被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的邵飘萍。</b></p> <p><b>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b></p><p><b> 邵飘萍一生以笔为武器,以报纸为阵地,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宣传进步思想。</b></p> <p><b>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b></p><p><b> 邵飘萍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 </b></p> <p><b>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b></p><p><b> 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也。”</b></p><p><b> ——邵飘萍</b></p> <p><b> “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b></p><p><b> ——冯玉祥</b></p> <p><b>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b></p><p><b> ——毛泽东</b></p> <p><b>  “挥毫似剑伐魑魅,喋血如丹荐轩辕”</b></p><p><b> 邵飘萍是一位敢于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新闻战士。</b></p><p><br></p> <p><b>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历史,传承红色精神</b></p><p><b> 八婺人物风流,畅想未来,我爱这片土地</b></p><p><br></p> <p><b style="font-size: 18px;">图片:陈艺元妈妈 施博涵妈妈</b></p><p><b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沈玥舞妈妈</b></p><p><b style="font-size: 18px;">编辑:施博涵妈妈</b></p><p><br></p>

艾青

邵飘萍

施光南

施复亮

追寻

足迹

土地

红色

风铃

大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