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见识一下朝鲜人在鸭绿江上放木排的场景,终于有了机会,跟随朋友一起来到吉林省临江市,一大早,沿着江边公路逆流而上,就遇上了放棑。提起这种古老的木材水运方式,是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國从春秋战国时期就传𠄘下来的古老职业。凡有大江大河之地,放排人的身影便川流不息。直到1997年,这一职业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这种原生态的木材运输方式只有在朝鲜能见到。 朝鲜人把在白头山(长白山)釆伐的木头运至鸭绿冮边,用藤葛或绳索结结实实的穿成木排。停放在江边,等待起运。放排要视水势而定,只有在水涨到岸边长草的地方,才能放排,现在,正是放排的最好时机。 昨天一场大雨,今天云雾缭绕。在如画的鸭绿江上美景中,木排悠悠顺流而下。感叹勤劳的木排工人。为了生计,也为了他们的国家,不辞辛劳,早上天一亮,就开始放排。 一拨拨的木排,有时一次能放四个,每个木排上2一3人,有时两个木排合并,会有5一6个人。有人开玩笑,说放排工是“海陆空三军司令”,上山砍得了树,下江放得了棑,还得会看天气,放木排有三不走:黑天不走,大雨大雾不走,大风天不走。 小小木排江中流,
鸭绿江水碧悠悠,
浪里飞歌豪气在,
顺风顺水别无求。 木排上升火,可能是在做早餐。烟雾升腾中映现工人的劳作身影,不由的我在想,他们的亲人不知如何在牵挂着他们。
善良的摄影人也在惦记他们,站在水里,是否穿鞋子,镜头拉过长焦一看,还好,他们都穿着水靴。 木排上掌舵的人在我们国内称为大卯子行内叫“老木把”,其他人负责蹬竿子,划浆等。 放排最头疼的事是搁浅。江道水流变化莫测,有主流也有扫边流,木排一旦搁浅,最后只好拆排。很麻烦的。这不,一个大排搁浅在中国岸,一个工人在努力地撑排,没有效果。不知后果如何。 放排真是险象环生。一个木排竟然头尾倒置了。看来,那位“老木把”失职了。要想“拨乱反正”,估计也要很费力了。 急流中,木排顺利通过,排上的“大木把”稳稳站在排头,俨然是叱咤风云的将军。 到了江流平缓开阔处,多个木排集中一起由船托运,长达几百米的木排缓缓流动,场面十分壮观。 远看,那线条优美的木排像是片飘落的凤尾,妖娆妩媚,美丽动人。 云峰水库是木棑的集散地。木排在这里集中,然后吊运过大垻的朝鲜侧,装车起运。 <h3>撰文:紫桂</h3><h3>摄影:紫桂</h3><h3>谢谢来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