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那高高的雪山云中之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雄鹰在空中久久盘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那山峰后面的后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是曾经的我们的家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条蜿蜒无尽的小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伴在一路欢唱的小河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_______摘自《阿拉沟之歌》</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阿拉沟位于天山之中,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大山沟,它地势险恶,最窄处仅能通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p><p>下图是阿拉沟照片</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阿拉沟曾是历史上古絲绸之路的“天山道”,有一座历经千年风雨苍桑的石垒烽火台就矗立在阿拉沟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下图是阿拉沟烽火台照片</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阿拉沟又称“四季沟”,因为从阿拉沟口一路上行到天山奎先达坂,仅仅几十公里,竟能领略到春、夏、秋、冬的四季风光。</p> <p>1975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电令铁道兵东北指挥部调驻新疆,改称铁道兵第二指挥部(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9112部队),我所在的铁二指机关就扎营在天山阿拉沟,主要承担南疆铁路修建任务。在这沸腾火热的军营里,我和战友们共同生活战斗了六年。</p><p>南疆铁路沿线部署有铁道兵第5师、第6师,第4师19、20团,铁道兵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第2营、第3营,南疆线新管处及新疆铁工局等近十万人。</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疆铁路是新疆南部主要铁路干线,铁路走向大致沿古“丝绸之路”的中路延伸,沿线地质、地貌、气侯条件十分复杂,有达45度的高温戈壁沙漠,有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大坂,还有常年刮着七八级强风的大风口。吐库段全线一半以上地段穿行于天山峡谷,共修建隧道30座,架设桥梁463座,隧道总长度33公里。</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疆铁路由海拔800米高升至3000多米再降低为1200米,形成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二,长二百四十多公里的连续大坡道,它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是极少见的。其中咽喉地区的奎先隧道建筑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冰达坂上,长6152米,是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之一。</p> <p>沸腾的天山,难忘当年艰苦施工的岁月。</p> <p>这是条件艰苦的铁路施工现场。</p> <p>乌拉斯台十二号大桥施工中。</p> <p>峒隧相连的南疆铁路。</p> <p>在修建南疆铁路(一期)的施工中,参建的铁道兵部队共牺牲官兵268人,分别安葬在沿线八个烈士陵园。</p><p>在咽喉工程———奎先隧道的掘进贯通施工过程中,先后有47名官兵长眠在天山脚下,平均隧道每掘进123米,就有一名烈士倒下。</p> <p>天山深处架天桥。</p> <p>六十二米高的东德萨拉大桥。</p> <p>五百八十五米长的哈尔戈哈特大桥。</p> <p>上下峒口立体交叉的上新光三号隧道。</p> <p>火车穿越六千多米长的奎先达坂隧道。</p> <p>天山公路运输线。</p> <p>天山公路</p> <p>天山深处汽笛鸣。</p> <p>火车行驶在南疆线特大桥上。</p> <p>阿拉沟二号大桥</p> <p>铺轨到天山深处的乌拉斯台站。</p> <p>南疆铁路于1974年开始施工,1979年8月铺轨到库尔勒西站。</p> <p>欢庆胜利铺轨。</p> <p>铁二指王万祥司令员(中)在施工现场检查工作。</p> <p>1978年,铁道兵陈再道司令员(前左2)视察南疆铁路建设工地时的情景。</p> <p>王万祥司令员陪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汪锋书记(前右2)在南疆线视察。</p> <p>1978年,铁道兵吕正操政委到南疆线视察,这是铁二指政委席华亭(左1)陪同吕政委(左2)看望沿线施工先进模范代表。</p> <p>吕正操政委在南疆线工地。</p> <p>王万祥司令员在检查佈署工作。</p> <p>顾秀副司令员</p> <p>戴草帽的张峰副司令员在管理处前面与小战士合影。</p> <p>王司令员在阿拉沟附近山坡留影,背景的平房是铁二指和铁五师机关的营房。</p> <p>王万祥司令员夫妇在阿拉沟木桥上与战士们合影。</p> <p>通讯兵昼夜值班,负责上传下达各项战斗任务。</p> <p>战士们自编自演,排练文娱节目。</p> <p>1981年3月,铁二指处以上领导干部在阿拉沟机关驻地合影。</p> <p>政治部合影</p> <p>后勤部合影</p> <p>1978年,铁二指机关立功受奖人员合影。</p> <p>机关干部合影</p> <p>司令部小车队在车场合影</p> <p>管理处人员合影</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化处在阿拉沟礼堂前合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后排中是郑志洁处长,他是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曲作者)</p><p><br></p> <p>严光明协理员与管理处人员合影</p> <p>电影组两位放映员。</p> <p>机关服务社合影</p> <p>严光明与武金明战友</p> <p>通讯处与警通连干部合影</p> <p>司令部通讯处人员</p> <p>这是警卫战士在阿拉沟小木桥上留影。</p> <p>机关集训合影</p> <p>警通连大门口</p> <p>高度警惕的门卫值班员</p> <p>通讯战士在阿拉沟</p> <p>这是在车辆进出营房的那座阿拉沟木桥上留影</p> <p>军务处合影</p> <p>财务处合影</p> <p>机关部分女战士</p> <p>在阿拉沟冰面上留个影。</p> <p>运输处合影</p> <p>小车排二班合影</p> <p>小车排司机</p> <p>赵兴富战友</p> <p>司令部小车排司机合影。</p> <p>机关球场留影</p> <p>阿拉沟红柳丛</p> <p>这儿是早上出操,晚上放露天电影的球场。</p> <p>阿拉沟留影</p> <p>运输处、战勤处人员合影</p> <p>铁二指机关部分人员。</p> <p>这是小车队停车场。</p> <p>1979年,铁道兵文工团到南疆线慰问演出留影。</p> <p>2006年,铁二指警通连部分战友北京聚会,在天安门广场留影。</p> <p>2006年9月,北京部分战友聚会合影。</p><p>下图:前左起第5、6人为王万祥司令员夫妇。(王万祥,1920年生,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红军)。</p> <p>2018年,军务处战友在河南郑州聚会。</p> <p>原直工处孙喜奎处长在西安。</p> <p>军务处战友留影</p> <p>管理处和警通连三位女战友</p> <p>2017年,铁二指部分战友在洛阳新春团拜会。</p> <p>2017年春,洛阳牡丹节,警通连战友聚会留影。</p> <p>战友聚会,其乐融融。</p> <p>这是横跨阿拉沟口的那座大桥。</p> <p>天山深处,上下交叉的南疆铁路。</p> <p>这是阿拉沟“5223”厂附近的胜利桥。</p> <p>这是位于阿拉沟口的南疆线鱼儿沟火车站。</p> <p>巍巍天山脚下,耸立着庄严的南疆线铁道兵烈士纪念碑(和静县)</p> <p>长年流淌着天山雪水的阿拉沟。</p> <p>火车奔驰在南疆线上。</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疆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代军人曾经奉献青春的地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山阿拉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它留存着我们永难忘怀的记忆。</p> <p>后记:部分图片摘自网络,特向原作者致以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