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咖啡相伴的日子

鞠子

<p> 喝着醇香的清咖,看着淼淼的氤氲,不知从何时起,它在我生活中不再是奢侈而是常态。</p><p> 相遇</p><p> 在我上初中时,有一天父亲下部队检查工作回来,手提着一袋子豆类的东西,姐妹几个很好奇的问父亲,这什么?父亲说:咖啡,我们问:干什么用的?父亲说:泡水喝的,我们问:怎么泡呢?父亲说:炒熟后,磨成面,用一布袋装起来,烧开水时放进去煮就可以了。</p><p> 炒制</p><p> 于是我们姐妹几个开始了我们第一次炒制咖啡豆。</p><p> 一口铁锅,一堆柴和,等锅热了,将豆倒入,只看烟熏火燎,锅铲翻飞,豆子由浅色变深色,慢慢的有香味儿了,直到豆子变成深褐色停火。</p><p> 品尝</p><p> 第一次,父亲指挥着我们,支钢筋锅烧水,让我把豆子用擀面杖擀碎,用布包好扎进口投入锅中,不一会水开了,再一会满屋的香气,再一会锅中的水成了褐色,再再一会可以喝了。父亲用我们平时吃饭的碗盛了一碗,看着褐色似中药汤的东西,闻着有股苦香味儿,父亲先喝了一口,我也好奇的来了一大口,一口苦水穿堂下肚了,太苦了!太苦了!过了一会儿不知咋啦?我竟然又喝了一大口,慢慢的把父亲手中的一碗苦水都喝了。而且不讨厌这味儿这水。</p><p> 慈爱</p><p> 后来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苦水相伴。我的同学曾经问她的父亲:你从农村出来的泥腿子,怎么会喜欢上咖啡呢?我也在想,父亲怎么会让我们接触咖啡这样的洋东西呢?我记得父亲是这么说的:你们从小生活在江浙一带,没喝过南海的涩咸苦的水,再加上用柴和烧水的柴火味,怕你们在炎热的天气不喝水,所以想出这个方法,就是想让你们多喝水,父亲的想法是如此的简单而又慈爱。</p><p> 融入</p><p> 时光荏苒,我也从第一口苦水慢慢品出咖啡的味道。后来的日子里有很长一段时间与咖啡断联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咖啡进入了一个时尚潮流,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咖啡店拔地而起,会喝不会喝都会进入店内去感受,有的自动退出,有的习以为常。在市面已成为一种饮品。</p><p> 而我已把咖啡磨碎揉进到我的日子里,早餐的牛奶咖啡,下午的美式咖啡,是我不断品调后形成习惯。走在大江南北我都会备好我所需的咖啡,走在世界各地都会去品当地的咖啡,巴黎街头,阿尔卑斯山上,塞伦盖蒂草原,纽约第五大道,加拿大北纬66°,好望角,撒哈拉沙漠,皇后镇,走到哪儿我都要坐下来静静地品尝,这不是时尚,而是一种心境。</p><p> 常见的两种咖啡树种:阿拉比卡种和罗布斯塔种。</p><p>在高海拔地区,阿拉比卡种咖啡生长得最好,这种咖啡的风味比其它咖啡要精致得多,这种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只占咖啡全部重量的1%。</p><p>罗布斯塔种咖啡滋味醇厚,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单株产量也很高。该种咖啡生长在低海拔地区,因其能够萃取出丰富且稳定的crema,所以多半被用在意式拼配豆中,用以制作Espresso。</p><p> 常喝的有中国的福山,牙买加的蓝山,阿拉伯的摩卡,南美的哥伦比亚,中美的危地马拉,印尼的爪哇,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等。</p><p> 生活中的咖啡,不掺杂任何商标,自己喜欢就好,简单。☕☕☕</p><p> </p><p>​</p> <p>这是收藏的毕加索名画的杯子。</p> <p>咖啡与钢琴,绝配哦。</p> <p>自我享受美好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