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手工活

loading...

<p>  我的婆婆今年81岁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自幼家境贫寒,没有怎么上过学,后来通过自学,能识一些字,在农村也算心灵手巧。</p> <p>  婆婆16岁成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为生活所迫,18岁的婆婆怀里抱着第一个孩子,跟随她的丈夫和她的婆婆从甘肃老家逃荒来到奇台农场,一直到今天。</p> <p>  婆婆先后生育了5个男孩、1个女孩,一共6个孩子。在那个挣工分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年景,上有老、下有一堆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p> <p>  身形瘦小的婆婆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收工回来,待老人和孩子都睡去后,还要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缝缝补补。家里9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男孩子又多,经济的拮据可想而知。因此,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日常穿戴,棉的单的、薄的厚的,衣服鞋子,全靠婆婆一个人夜以继日、一针一线缝制。如此,婆婆练就了一手好手工。</p> <p>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衣服不用做了,但婆婆还保留着给家人做布鞋、拖鞋、鞋垫的习惯。</p> <p>婆婆说,布鞋,吸汗透气,比买的皮鞋穿着舒服,有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婆婆的9个孙子孙女,都是穿着奶奶一针一线缝制的布鞋长大的。婆婆做的布鞋,不管是松紧鞋,还是系带鞋,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的鞋,一律做工考究,形状标致、针脚细密均匀。我妈妈也会做鞋,但看到婆婆做的鞋,经常由衷地说,“你婆婆做的鞋太漂亮了。</p> <p>  婆婆有5个儿媳妇。她经常给我们做拖鞋、鞋垫。婆婆做的拖鞋、鞋垫,双双堪称艺术品,有的我们甚至舍不得穿。这些拖鞋、鞋垫,有的绣花,有的串珠,色彩鲜艳;有花卉、虫鸟、人物、生肖,有福䘵寿喜,造型精美。每次节假日回奇台农场看望公婆,返程的时候,总会装着一包婆婆亲手做的拖鞋、鞋垫,满载而归。</p> <p>  近些年,婆婆相继添了6个孙媳妇孙女婿和5个重孙子女,她依然乐此不疲地给她的孙辈重孙辈做鞋子、拖鞋和鞋垫。孙辈重孙辈有的在上海、山东,有的在昌吉、乌鲁木齐、奇台县城,不管离的再远,穿着奶奶做的鞋子,就仿佛带着奶奶的爱和温暖。</p> <p>  婆婆亲手做的鞋子、拖鞋和鞋垫,一针一线,缝进的是婆婆对这个儿孙满堂大家庭的热爱,绣出的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p> <p>  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在婆婆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几十年来,她拖着瘦小的身躯尽心尽力照顾着体弱多病的公公,直到今年6月,公公以89岁的高龄在睡梦中安然离世。辛苦了一辈子的婆婆终于完成了她所有的责任。</p><p> </p> <p>  愿我们慈爱的婆婆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