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去年才八十

滴水

<p><b> 今年春节前夕,疫情尚未扩散时,电话联系恩师,确认她家的楼栋门牌,以便登门给二老拜年。本来说好𣎴劳恩师大驾,结果快到小区大门时,远远望见恩师已佇立在寒风中。心头一热,赶紧迎上去,嘴上说着没变没变,还是显年轻,但见那裹在羽绒服中,不再挺拔的身躯和满头的霜雪,心头还是感叹岁月无情。</b></p><p><br></p><p><b> 恩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也许是大户人家的基因和随军多年的磨练,年轻时的她出落得清新脱俗、飒爽英姿、秀外慧中。当年她家墙上有张结婚合影,简直就是样板戏《白毛女》主角喜儿与大春的剧照(见下图)。情窦未开的我曾傻傻地想,以后找女朋友,就找她这样的。😊</b></p><p><br></p><p><b> 本来我对数字天生不敏感,对数学课一直不喜欢,但在恩师悉心辅导下渐渐有了改变。记得当时班里划分自学小组,她特意安排数学课代表到我所在的小组。还有次期终考试前夕,我在学校文印室无意偷看了数学试卷。意外的高分让她格外诧异,循循善诱中了解真相后,她既严厉批评了我,又格外用心地维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甚至因势利导,一度激发起我发奋追赶的信心。但是直到高中时,我数学成绩始终不遂人意。看来,学习的兴趣,在打基础的青少年时期,至关重要!另外,我还曾自我开脱地调侃:重要的科任女老师不能太漂亮,男生不看黑板只看人,可能上课会走神。当然,美女如云、审美多元、情窦早开的当今,另当别论。😄</b></p> <p><b>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对乒乓球的爱好被文体老师看中并悉心指导。后来在一次校际赛中,又被市体委专职教练发现,从而顺利进入业余体校乒球培训班。平时晚上训练两三小时,有重要赛事前集训一两周。当时培训班发了两套半新不旧的蓝色运动服,去训练的路上很喜欢穿着;在校上课期间,时常敞开外套、显摆里面的运动装。集训时吃住在市政府招待所,天天打牙祭。虽然训练辛苦,但生活相当滋润,心情也十分愉快。当然,也有些耽误学业。对此,恩师颇有微词。有天晚上,她带着四五岁的儿子到我训练的球馆察看,说是关心实则不放心。后来,还两次提醒我,初中打基础、学习更重要!有次还故意激我:“难道,你能练成世界冠军?”果不其然,在我三年多、半专业乒坛生涯中,最好成绩仅获地区青少年赛团体亚军。最遗憾的是,省体工队肖阳宗教练到全省乒球集训赛场考察选人时,我因事先得知被推荐,心理压力陡增,临场发挥失常,痛失一次入选省级专业球队的机会,甚至可能是让一个世界冠军提前夭折!😊</b></p><p><br></p><p><b> 后来,恩师为了让我在乒乓台上乱蹦的心安静下来、回归课堂,的确煞费苦心。在与我父母商量后,将她的亲戚、市里有名的书法家请到我家中,逼我研墨临帖。规定每周三个晩上,每晚两个小时。大师分文不取,我哪敢懈怠。如此持续近半年,其间恩师还让她家小我十岁的长子过来陪练,总算给当时过于严肃的气氛添了些活泼,也让我与这小子成为难得的忘年之交。</b></p><p><b> (下图为初中毕业时,恩师与两个班的“三好学生”合影,这也是我与恩师在学生时代的唯一合照。)</b></p> <p><b> 初中时期,还有个特别重要、但今天的年轻人无法理解的事 : 挖“防空洞”。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两点最高指示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 “备战备荒为人民。” 在此背景下,全民动员,各行各业,到处挖洞,学校也不例外。当时学校安排每周两个半天,要么上山寻找石材,要么在学校操场下面挖洞。荒山野岭哪有成型的石材找哦!无奈只好到人迹罕见的坟地,撬那些残缺或无主的墓碑,然后艰难地搬运到盘山公路边,再抬上板车捆绑好。每车三到四人自由组合,“打中杠”的人,不仅两手扶住车把掌握方向,单肩还得套上绳子使劲往前拉。若是车放下坡,既要利用惯性省力,又要稳住阵脚并适时减速,不然后果难以想象。当年,不仅我这种小个子男生“打过中杠”,连一些胆大的女生,也自告奋勇干过这危险活。万幸的是,我们全班同学人身安全没出任何大事。现在想想,除了老天爷同情我们、特别眷顾外,应该与恩师关爱学生、细心呵护密不可分!</b></p><p><br></p><p><b> 记得当年她育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还嗷嗷待哺,老公作为医生也常常加班熬夜。即使这样,每次我们上山找石、拉运回校,她都尽量全程参与,时时提醒安全,合理调配劳力。有一次,恩师监护几台板车先行,我们断后的两车因为爆胎耽误了时间,返回学校已近晚上九点钟了。微弱的月光中,只见恩师牵着三四岁的二女儿,还在校门外焦急的等待着,随车的女生当场就感动的哭了,我也是喉头哽咽!</b></p><p><b> </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下图为三年前的金秋,我们初中毕业四十六年后,师生首次相聚在母校。与恩师合影的所有男生,已是花甲之年,当年都是挖“防空洞”的主要劳动力。)</b></p> <p><b> 中学时代真是一个有梦叛逆的时期,也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当时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的烦恼、甚至懵懵懂懂的喜欢,都不敢也不愿与父母述说,却被细心、耐心、热心的恩师捕捉,在循循善诱中化解、和风细雨中吹散。 高中毕业走向社会后,离恩师渐渐远了,但那份浓浓的师生之情并没被冲淡。不管身在何处,时不时去个电话,即使久不见面,也时常牵挂在心,逢年过节总想着上门去看看,那怕聊上十分钟,至少高兴一阵子。前年登门拜望时,恩师就兴奋地告诉我,会玩微信了!</b></p><p><br></p><p><b> 让人刮目相看之余,令人最羡慕、最感慨的,还是俩老口几十年相儒以沫、感情甚笃!只是听说,有人喜欢唠叨、有人乐于被唠叨;有人小病小痛太敏感、有人苦口婆心抗敏感。让人欣慰的是,他们那些年事业再忙,也没耽误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三个儿女均毕业于重点院校。长子早已成长为央企中层管理者;两个女儿都当大学教授了。令人钦佩的是,恩师辛苦耕耘、成果丰硕、桃李满园。就拿我们班来说,既有名校博导、资深律师、企业高管等人中翘楚,更多像我一样的绿叶草根。恩师自己通过努力和组织培养,最终成长为省属重点中学的校长。即使退出领导岗位,还曾在人大教科文卫组织继续发挥余热。</b></p><p><br></p><p><b> 去年十月的一天,我们在蓉的初中同学与恩师俩老口欢聚时,她老伴王叔叔悄悄告诉我,今天正是恩师八十寿辰,但一生低调、严谨、自律的她,坚决不让声张,不让学生为她祝寿。感动感慨之余,我主动提出用手机为可亲可爱的俩老留张合影(见下图),以表达我们深深的祝福与真诚的敬意!</b></p> <p><b> 恩师微信昵称逸如,去年刚满八十,只因退休二十多年,百度上已搜不到她曾经的光辉业绩了。</b></p><p><b> </b></p><p><b> (下图分别为恩师少女时的青涩模样和耄耋之年的幸福笑容)</b></p> <p><b> 【谢谢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