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编者按】在东北14年抗战中,敦化儿女中涌现出无数的抗日英烈。为纪念建军83周年,《东牟山》新诗专号推出本土作家李君的长诗《忠烈满门戴家军》,提示读者记住家乡的英烈。<br>【戴家事迹简介】1931年9月23日,日本关东军占领敦化后,居住在吉林省敦化县城东沙河沿的戴万龄举家抗日,毁家纾国难,两代人皆为抗日救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英勇悲壮。<br> 戴万龄,字洪昌,号凤龄、希龄、喜令等,出生于1871年7月18日,祖籍山东省莱州府掖县。乾隆末年,家族逃荒来到吉林敦化县沙河沿一带,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到戴万龄执掌家业时,已经成为敦化城东沙河沿的首富。他拥有200余垧土地,牛马成群;开有烧锅、油坊、粉坊等手工业作坊。戴洪昌的6个儿子是:长子戴克勤、次子戴克俭,三子戴克吉,四子戴克志,五子戴克选,六子戴克政。<br> 1937年春,戴洪昌率部秘密潜回敦化县沙河沿一带,筹粮筹款,为抗联搜集情报。戴洪昌秘密居住在沙河沿一户熟悉的人家,探听消息,不幸被汉奸出卖,为敌寇所俘。日本宪兵逼他说出周保中柴世荣等抗联将领的下落。戴洪昌宁死不屈,身受酷刑,英勇牺牲。<br> 1938年8月,戴克政团长带领十几人在小团山子看守临时看守所。8月12日夜晚被敌人包围。拂晓5时,戴克政同志指挥部下沉着应战,他率领14名战士与200多敌人激战3个多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部牺牲。<br> 戴克勤,任救国军和抗联某部连长。1935年,在东宁的一次战斗中腿被打折,被护送潜回家乡(沙河沿村东山沟)隐蔽养伤,1946年病逝。<br>戴克俭,亦名戴克剑,曾任救国军连长和抗联某部连长。1935年牺牲在东宁县境。<br> 戴克吉,任戴洪昌的警卫员,戴克吉为营救父亲,在沙河沿村马鞍山战斗中壮烈牺牲。<br> 戴克志曾任救国军副连长和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某连连长。1935年在宁安战斗中受重伤,牺牲在小夹击河小沙滩。<br> 戴克选同志,在1930年12日在敖东中学毕业,到吉林市继续读书。此时他接受陈翰章的建议,打人敌人内部,为抗日部队收集情报。后在敦化县城牺牲。<br><br><br></h5><h1><b>忠烈满门戴家军</b></h1><h5><br></h5><h3>李君<br><br></h3><h3>为什么奔腾不息的牡丹江被称作红色的河?<br>那是被一个抗日家族的鲜血浸染过;<br>为什么巍峨的牡丹岭上青松雷电击不倒?<br>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血性撑起了骨骼!<br><br></h3><h3>“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响起,<br>美丽富饶的大东北狼烟滚滚。<br>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家园,<br>三千万同胞在不抵抗的命令下无声呜咽<br><br></h3><h3>敌人的烧杀抢掠激起了惊天怒火,<br>覆巢之下岂有完卵!<br>誓死不当亡国奴是最强呐喊,<br>保卫家园毁家纾难在所不惜。<br>东北存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br>我们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br><br></h3><h3>一个家族的符号印在国民救国军的旗帜上,<br>戴氏子弟秣马厉兵随老父出征。<br>一支叫戴营的队伍从此在沙河南岸诞生,<br>走向战场义无反顾坚定从容。<br><br></h3><h3>褴褛筚路刀头舐血,<br>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br>一打敦化是第一场战斗,<br>枪林弹雨中戴营像一把利剑。<br><br></h3><h3>光复东北还我河山,<br>戴家军从此威名远播。<br>敌人开始了疯狂报复,<br>戴家大院被熊熊大火吞噬。<br>戴门第一个牺牲的战士是戴万春,<br>他用殷殷鲜血为走上战场的戴营送行。<br><br></h3><h3>戴万龄是戴家军的领路人,<br>虽年过花甲却刚毅坚定。<br>抗战形势低谷救国军纷纷撤往苏联,<br>他却带领戴营打回家乡。<br><br></h3><h3>宁死不做异乡人,<br>绝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br>白山黑水间到处都是拼死冲杀的战场,<br>林海雪原上留下了浴血坚持的足迹。<br><br></h3><h3>密营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br>一个年轻人为新娘的鬓角戴上野花。<br>英气勃发的戴克政成为丈夫,<br>地窨子作为洞房却弥散着硝烟的味道<br>没有蜜月第二天就重返战场,<br>因为他是党培养的一位少年战士。<br>周保中将军称他为最活泼之战斗员,<br>战火淬炼出一位年轻的团长。<br><br></h3><h3>黑龙江省宝清县有一个小孤山,<br>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把它重重包围。<br>激烈的战斗开始打响,<br>我们的少年英雄临危不乱。<br>为了掩护主力拼命阻击敌人,<br>十四个人用血肉铸起一道铜墙铁壁。<br>三个小时的战斗很快结束,<br>二十三岁的戴克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之歌。<br><br></h3><h3>东宁遭遇战惨烈无比,<br>戴营为掩护主力用血肉筑起一道长城。<br>兄弟儿子子侄在冲锋中倒下,<br>鲜血染红了五月的鲜花。<br><br></h3><h3>敌人连续实施大规模讨伐,<br>抗日形势陷入极度困难。<br>党安排戴万龄回乡坚持斗争,<br>不幸被捕慷慨就义。<br>戴家的灵位不停地增添名字,<br>高氏母亲让女人们咬牙忍住悲痛。<br><br></h3><h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br>男人打光了戴家女人继续战斗。<br>照顾老幼缝衣服做饭筹备给养,<br>传递情报救护伤员扛枪打仗。<br><br></h3><h3>二少奶奶戴寇氏居功至伟,<br>戴门女将巾帼不让须眉。<br>戴家男女老幼都是战士,<br>驱除鞑虏戴家无怨无悔。<br>即使剩下最后一个人,<br>也为独立自由民主解放血沃中华!<br><br></h3><h3>十四年艰苦卓绝苦斗取得了最后胜利,<br>美丽富饶的大东北又回到人民手里。<br>戴家寡妇孤儿每天都聚集村头大树下,<br>开始了半个多世纪漫漫的守望……<br><br></h3><h3>东北大地上流传着满门忠烈戴家的故事,<br>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br>戴万龄戴万春戴万珠戴万发戴万生戴克勤戴克俭<br>戴克吉戴克志戴克选戴克政梅占山……<br><br></h3><h3>青山常在红旗不倒,<br>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br>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br>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创光辉灿烂的未来!<br><br><br><br><br><br><br></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