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绰号

沙漠胡杨

<p class="ql-block">  爸爸1951年春参军,1954年秋在北京军区部队复员,回到原籍四川。</p><p class="ql-block"> 1956年秋招干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建设,先是调到奎屯师部21团(现121团炮台镇),1959年调到奎屯修配机械总厂,1962年调到塔城额敏县团结农场(现第九师团结农场),1965年调到下野地一三四团十四连工作,在十四连一干就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爸爸虽先后调到几个地方工作,但都是干业务,会计、统计、出纳、保管员这些工作他都干过,是业务战线上名副其实的一员老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管家 </b> </p><p class="ql-block"> 爸爸当保管员,将库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各种物品绝不随手乱放。保管连队各种农具和生产物资,进出账目清楚。</p><p class="ql-block"> 库房里的麻袋、花兜、大袋子、粗麻绳、坎土曼、铁锹、锄头、镰刀、柳条筐、背筐、爬犁子、架子车、门、窗、玻璃、铁皮、木板、马灯、秤、化肥、农药等,应有尽有,他都会根据物品的大小长短,理得整整齐齐,有序地码放好。即便是摸着黑进入库房,也不会被农具绊倒,更不会拿错东西。</p><p class="ql-block"> 新进库房的农具、物资,出库房使用的农具、物资,用后回收的农具、物资,损耗的农具、物资,账目与实物都完全吻合。由于爸爸保管农具、物资有方,账目清楚无误,群众满意,领导放心,人送绰号“红管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铁算盘 </b> </p><p class="ql-block"> 爸爸最初接手会计的时候,算盘打得并不太好,但他虚心好学,一个星期后就打得可以了。他深知,要把会计工作干好,算盘就要打得又快又准。于是在办公室他没事就练习打算盘,把一些账目正着打一遍,再倒着打一遍,来来回回打,力求速度越来越快、每次打出的数字相同。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打算盘又快又准了。</p><p class="ql-block"> 每个月要造一次工资册,右手要打算盘,又要写数字,一会儿拨算盘珠子,一会儿又要拿起笔写数字,他觉得这样比较慢,左手没有起到作用,于是他练习左手打算盘,练了一段时间,左手也能像右手一样自如地打算盘了,而且又快又准。</p><p class="ql-block"> 后来造工资册,爸爸左手打算盘,右手写数字,效率翻倍。通常是头天团里财务科通知各连队要发工资了,爸爸左右手齐上阵,连夜把工资册就造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工资册去团里财务科最早一个领工资,回到连队当天就把工资发放完毕。连队职工见他办业务,左右手开弓,而且账目还没有错,送他绰号“铁算盘”。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老细</b> </p><p class="ql-block"> 爸爸干业务管理过钱、饭票、票据、各种条子。他管理钱,按元、角、分分开,再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分开,并且把钱按同一个面、同一个方向放,一沓一沓用白纸条拦腰缠好,标明数字,账目和现金对数,分文不差。</p><p class="ql-block"> 他管理饭票,把伙房交上来的一堆饭票按白面馍票、包谷馍票、菜票分开,按同一个面、同一个方向整理,一张都不颠倒。一块钱20张(面值5分钱)一沓,每一沓都用其中一张正面朝上、半折叠包裹住剩下的19张,20沓一小捆,用细麻绳十字花扎紧。</p><p class="ql-block"> 他发放饭票无需再数一遍,直接发给领饭票的人,领饭票的人,数每一小沓都不会有错。时间长了,大家都相信他了,来领饭票也不数了,他管理饭票期间,也从来没有人找过他说饭票少了。</p><p class="ql-block"> 爸爸管理票据严格按团里财务科的要求做,票据理得平整而无差错。管理各种条子,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装订得整整齐齐。</p><p class="ql-block"> 爸爸管理钱、饭票、票据、各种条子,每一张都是理得平平整整,不会有一张卷角的,每一张都是按一个面、一个方向放,绝不会乱放一张。他把现金、账本、票据、条子有序地放进办公桌抽屉里锁好,把一捆一捆饭票,有序地放进办公室的大木箱里锁好,有没有人动过,他看一眼就知道。</p><p class="ql-block"> 团里财务科到连队检查业务,爸爸的账目清楚,现金和账目分毫无差,饭票、票据、条子整齐有序,受到表扬。连队老职工送他绰号“老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稀泥的</b> </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和红战士之间斗争不断,爸爸是地主成分,很容易成为打击对象,但他一直干业务,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别人也找不到他的茬。明哲保身,他两派都不参加。当时连队政治斗争激烈,有人被抄家,有人被押在台上挨批斗,有人被戴着高帽子围着连队游街,有人被贴大字报,爸爸绝不落井下石,他保持沉默。</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运动中,有些人很活跃,到处喊口号,到处贴大字报,到处打人,样样冲在前,而爸爸处处小心谨慎,这些事样样不敢参与。有些人见他两派都不参加,保持中立,认为他没有政治立场,送他绰号“和稀泥的”。爸爸说:“我就是个‘和稀泥的’,我自己不挨整已是万幸,我也没有本事去整人家。”</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许多年后,一些打手干将去当时被整的人家说清楚,爸爸庆幸自己没有干过昧良心的事,他自豪地说:“我这个‘和稀泥的’一身清白,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这些绰号,是他一生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精益求精,为人清清白白、端端正正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我的爸爸唐於成于2020年6月21日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程。 </p><p class="ql-block"> 爸爸一生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为人处事向真向善的品格,以及在他严格要求下所形成的良好家风,让我们子女受益终身。 </p><p class="ql-block"> 向爸爸这一代平凡而不平凡的老军垦人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