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为之地""炬可妄自非薄哉",一一《新纂云南通志》选读

张继强

<p>云南古荒服地,素称僻远,然俯中州,雄据上游,有高屋建瓴之势。</p><p>按:云南不是前沿,也不是后方;但云南总在前沿与后方之间转换一一这叫中国的战略纵深优势。</p> <p>自庄王滇,以始皇之强不能夷为郡县;汉武当全盛之时,威震四夷,乃得抚而有之;武乡侯将北征,必先定南中以为根本。</p><p>按:汉武帝雄才伟略之抱负,开疆拓土之功绩,才致云南纳入汉王朝版图。诸葛亮很懂汉武帝,收服云南更彻底。</p> <p>于有唐,四裔宾服,中叶失驭,遂使南诏称雄,凌巴蜀宋不敢有,论者之元人问鼎中原,首取云南以扼其背;明小亦据之以延者十余年云南虽远乎语其形势,关系大局之重,为何如也?</p><p>按:唐玄宗曾仿效汉武帝,但学了造"昆明池"的形式,没学以夷治夷的精髓,故云南失控;宋挥玉斧背后的底气不足,让大理掘起的同时,让忽必烈有了迀回灭南宋的机会。明朝朱元璋从开始就设了个大局,让大明王朝从开始到结束都与云南有些神神秘秘的关系,至今密题末解,但其对云南的经营管理,让云南之于中原的重要性更加明朗。</p> <p>民国以还,护国之役尤以一隅系全局安危,抗日之师亦以云南为反攻基地。历观往事,云南讵可妄白非薄哉!</p><p>按:清朝、民国都是乱麻麻的时代,但关于云南自然、人文、事件记述、考察、论证文章、书籍就丰富了。只要稍加面对,云南这段时间的故事精彩,虽被淡化掩没,但历史生命的坚强性依然鲜活。</p> <p>昔长白英车序光绪《云南通志》谓:“滇为大有为之地,《志》亦大有用之书。”允哉斯言!夫方志者,所以纪一方之往事,以备国史之要删。战国者重视其国史,亦必重视其方志。云南之与国家,其关系之雨既如彼,则《通志》之修,讵容轻心掉之?</p> <p>夫方志者,所以纪一方之往事,以备国史之要删。战国者重视其国史,亦必重视其方志。</p> <p>云南之与国家,其关系之雨既如彼,则《通志》之修,讵容轻心掉之?</p> <p>抑详近略远为治史通则。民国以还,云南所负国家责任之重,亦远超前史,今所成者,尚仅前编,甚望后编亦早告成,与当世相见也。</p><p>按:云南的发展必然是云南自然地理版图位置决定的,借历史上的案例自然会得出科学的规划筹谋。不然眼晴盯错了,哪有正确的方向!至少自家的前院后院,大门后门向东向西要搞清楚。</p><p>又按:志书的作用一定是以古鉴今,而非用来供我等搜奇刮料,讲几个酸故事。</p> <p class="ql-block">(没有机会为云南做什么,却有机会懂得云南,幸哉!选读此序,隐去了序者姓名,是想看看能不能碰上认文不认人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