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艺术与隔离之间 我与艺术零距离</p> <p> “在艺术与隔离之间”,疫情期间,虽然要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防疫,但是我们可以和艺术零距离!为了让我们在美好的假期感悟艺术、展现自我,8月5日开始,我们向全体同学开启挑战邀请,向经典致敬!三个创意秀场齐齐上阵!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在文章末端点赞留言!如果你也想向经典致敬,可以邀请家长帮忙,模仿摆拍,上交名画模仿照片和视频、临摹作品。</p><p> 活动时间:8月5日——8月26日作品征集时间:8月24、24、26三天,上交方式由美术老师通知。</p><p> 优质作品我们有神秘礼物哦!精彩内容马上亮相!让我们和艺术“零距离”!</p> 西方名画秀场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二.秀场小说明,知识大海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西方油画发展史吧~</span></p> <p>采花少女 A Girl Picking Flowers</p><p>斯塔比伊壁画局部</p><p>公元1世纪(油画出现之前绘画作品)</p> <p> 油画据说是阿富汗人创立的,早在七世纪至十世纪,阿富汗人就用油画颜料在佛教洞窟中绘制佛像。后来,油画技术传入欧洲,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曾经在《多样的艺术形式》一文中介绍过用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混合调色的油画技法。</p> <p>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三杰名声远扬,但是他们的绘画并非纯粹油画,而是一种叫做坦培拉的类似油画。十三世纪,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十四世纪末,尼德兰细密派画家凡·艾克兄弟改进了油画颜料,使油画技法更加完善。</span></p> <p>扬·凡·艾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p> <p> 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的德国画家丢勒也许是开创在油画作品上署名的第一人。</p> <p>丢勒作品</p> <p> 十八世纪,英国画家威尔逊让风景从背景中独立出来,因而被誉为风景画之父。</p> <p>威尔逊作品</p> <p> 十八世纪,欧洲盛行古典画派,代表人物有鲁本斯、达维特、安格尔等等。</p> <p>鲁本斯作品</p> <p>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人开创浪漫派油画。</p> <p>德拉克洛瓦作品</p> <p>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等人开创批判现实主义画派。</p> <p>库尔贝作品</p> <p> 印象派出现之前的西方油画,总体来说更象是油画素描,注重的是素描关系,要求调子统一,虽然强调了环境色,但是不太注重色彩对比,所有画面的共同特点全部是黑乎乎、灰蒙蒙的酱油调子,也就是说,暗部都是用黑色、咖啡色调子处理的。</p> <p>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莫奈、德加、毕沙罗、雷诺阿等人开创印象派,修拉创立点彩派。</p> <p>毕沙罗作品</p> <p>莫奈作品</p> <p> 十九世纪,荷兰画家梵高、法国画家高更等人创立了后印象派。</p> <p>梵高作品</p> <p>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画家塞尚开创了现代派绘画,被称为现代派之父。</p> <p>塞尚作品</p> <p> 二十世纪,法国画家马蒂斯等人开创野兽派;俄国画家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人开创抽象派;意大利画家巴拉、薄邱尼、塞佛里尼、波爵奥尼等人开创未来派;法国画家比卡皮亚、杜桑等人开创达达派;挪威画家蒙克在德国开创表现派;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开创立体派;西班牙画家达利、法国画家克利等人开创超现实派;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开创几何冷抽象派;美国画家波洛克开创行动热抽象画派;劳申博格等人开创波普画派……</p> <p>马蒂斯作品</p> <p> 二十世纪,美国籍法国画家杜尚开创了后现代派绘画,被称为后现代之父……</p> <p>杜尚作品</p> <p>三.艺术大世界,遇见你我他——教师们</p> <p> 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美的眼睛。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就如一幅名画有无数种的表现形式。</p><p> 画家用创造的双手凝固了永恒的美丽,而我们,用创意与相机使这种美延续。将古典与唯美永存!</p><p> 我们一起跟随老师走进名画,走进《Meditation》、《雷卡米埃夫人》、《站在窗前的少女》等名画作品,成为世界名作的男女主角!</p> <p>1 查尔斯·阿玛布尔·勒努瓦《Meditation》(冥想)</p> <p> 这幅画中的少女形象恬美,环境宁逸静瑟,少女身着浅色纱裙,右手举着下巴,神情俏皮,不知在冥想着什么事情…法国画家查尔斯·阿玛布尔·勒努瓦 Charles-Amable Lenoir(1860-1926),师从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创作了大量神话和宗教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他的艺术生涯享有很高的声望,以至于他两次获得罗马大奖和法国荣誉勋章。</p> <p>蔡红曦老师</p> <p>就连翘起的大脚趾都在努力模仿着呢!</p> <p>一起欣赏法国艺术家查理斯笔下优美细腻恬静的古典美人们~</p> <p>2 《雷卡米埃夫人》弗朗索瓦·热拉尔 法国 1805年 布面油画 巴黎卡那瓦莱博物馆</p> <p> 这幅作品中的雷卡米埃夫人身穿白色低胸裙装,懒散地搭着一个黄色的披风,光着的双脚透着妩媚,斜倚在后背固定的靠椅上,姿态优雅闲适,双手随意地垂下放在最舒服的位置。樱桃小口,朱唇贝齿,纤纤素手,如丝长发,莹肤玉肌,神情俏皮而又纯真。</p><p> 热拉尔(1770-1837),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是位能言善辩、举止高雅、风度翩翩、善与王公贵族交往的画家,他以流行肖像画高手驰名画坛。</p> <p>赵洁老师</p> <p>仔细比较下细节吧~猜猜老师头上的发簪是什么呢?</p> <p>《雷卡米埃夫人》背后的小故事,快点开看一看~</p> <p>3 《站在窗前的少女》</p><p>创作时间:1925年</p><p>作者: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p><p>(Salvador Dalí 1904—1989)</p><p>类型:布面油彩</p><p>收藏地: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p> <p>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享有“当代艺术魔法大师”的盛誉。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p><p> 《站在窗前的少女》是达利早期最著名的画作,画中描绘一位少女背向着观众,少女弯腰的身影和透过窗户向外远眺着一片清晰、明亮、宁静的远景。</p> <p>李林老师</p> <p>背影也能模仿哦!</p> <p>达利侯爵,超级厉害,了解一二~</p> <p>四.艺术大世界,遇见你我他——同学们</p> <p> 世界上最擅长模仿又极具创造力的群体莫过于孩子。让我们一起致敬经典吧!</p><p> 模仿让我们与名画之间产生了联结,名画不再只是远在卢浮宫的西方大师作品,不再遥不可及,他们是切实在我们身边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仔细观察以下名画中人物的形象,利用家中物品或服饰拍摄模仿照片,把自己变成一幅名画!或者尝试临摹一张作品,不限绘画材料。每次模仿都是在向经典致敬!所以模仿时除了要搭配相应色彩的服化道,还要注意摆拍动态和表情哦! </span></p> <p> 《捧果篮的男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卡拉瓦乔油画作品。《捧果蓝的男孩》与文艺复兴时期巨匠们优美精致的作品有天壤之别,这正是卡拉瓦乔有意逆势而为。画中果篮里由鲜绿变成赭石色的、仿佛正在变软的水果和逐渐枯萎的叶子,暗示着尘世万物的稍纵即逝。那些熟透的水果在枯萎,叶子在卷缩,好像一切都会很快地回归到死亡的黑暗之中,而光和画家的笔触又把它们从黑暗中急速抢救出来一样。这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美术史上最早的一幅静物画。卡拉瓦乔呈现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自然,他寻求的不是美,而是真。</p> <p> 《戴头巾的男人》是肖像画中的精品,也是扬·凡·艾克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这块引人注目的大红头巾,把整个人物的脸部描绘的一场细腻。透过人物脸上的线条、皱纹以及眼神,我们都仿佛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他的内心。在黑色的背景下,画家完美地运用了光线,采取了透视手法。扬·凡·艾克的肖像画追求一种最真实的艺术效果,而且还细致地描绘人物的生理特征和本来面貌,而且还能让观画者透过真实的艺术记录,感受人物的内心。</p> <p> 《跛脚男孩》的作者胡塞佩·德·里贝拉,也被叫做小胡子,25岁起便荣任那不勒斯总督的宫廷画家。是一位17世纪西班牙紫金色黑暗派、卡拉瓦乔主义画家及版画家。画中这位跛足少年是位小流浪儿,他独自在旷野里艰难地行走。胡塞佩·德·里贝拉取他转身的姿态,露出孤独无援、令人心酸的凄楚傻笑。他虽然身体残疾,可他心地纯朴,对生活仍然充满着美好的向往,让人同情怜爱。他扛着一根棍,手里拿的纸条上写着“看在上帝的份上,可怜可怜我吧!”这是一颗善良的心在向社会发出呼救,一切有良知的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这大概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和它深刻的社会意义。</p> <p> 《耳朵上扎绑带叼烟斗的自画像》是梵高自画像。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在画《摇篮曲》的同时,凡·高又画了两幅自画像,都是右耳包扎着绷带,口里衔着烟斗,头戴毛皮帽,身着大衣,姿势相同的自画像。一幅以红色为主色(本幅),另一幅以淡绿色为主色,背景为日本版画。这幅画中橙红绿三色产生活泼的色彩效果。叼着烟斗的凡·高神情有些呆滞。袅袅白烟对画面中因为色彩浓重而产生的压迫感,有减轻的作用。</p> <p> 《卖水的老人》是西班牙画家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于1617年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伦敦韦林顿博物馆。画中的卖水老人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以特写形式表现老人的上半身。使他与买水的小孩构成主次关系。老人的左手搭在陶罐把上,右手正把一只装水的坡璃杯递给左边的小孩。但人物形象显得呆滞,像静物一散。画家在此对盛水的陶罐、泥罐、钢钵之类盛器,表现得淋滴尽致,富有强烈的质感。画上的土黄,淡紫两色显得较浓厚陶罐等物体的明暗部分富有层次。</p> <p> 《拿花的女人》是俄罗斯康斯坦丁·拉祖莫夫创作的作品。他受过多种风格熏陶,精通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结合的绘画技巧。他的人物画,手和面部采用现实主义技法,而织物和周围环境则采用印象派技巧,因而他的作品更加美丽迷人,柔软和感性。</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春天》爱德华 · 马奈的油画作品,可谓是早期现代艺术的一个缩影,从自然与女性到社会与时尚,一应俱全。《春天》的模特是女演员珍妮·德·玛斯(Jeanne de Marsy)的肖像,在这幅优美的作品中,马奈将珍妮迷人而自信的形象塑造为春天。他使用黑色为作品定下基调,并突出了珍的娇弱。艺术家在该作品中投射一种现代女性的概念,即具有女性美、自由、迷人却又转移观者的目光。</span></p> <p>《弗里达自画像》</p><p>Frida Kahlo,弗里达·卡洛</p><p> 这世间有这样一种人,造物赐予她非常人所能承受的深重苦难,是为了激发她灵魂深处的渴望,让她展现出暗藏在体内常人所没有的璀璨光芒,弗里达就是这样。小儿麻痹症,车祸等多重打击并没有让她的人生变得,相反造就了她不一样的世界。“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动荡不安贯穿了她命运多舛的一生,各种苦难成了创作的素材,注入到了她的作品中,“我画中要传递的信息就是痛苦,彻底地画出我的生活,我相信这是最好的作品。”直面现实、坚韧独立,画布上的方寸天地远比现实更广阔。</p> <p> 《吹笛少年》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66年创作完成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现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p><p>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吹笛少年》是马奈对印象画派的创新和发展,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美术思潮,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p> <p>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荷兰语:Het meisje met de parel),十七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以少女戴着的珍珠耳环作为视角的焦点;精密的颜色运用及画中少女对其观察者的亲密目光更被专家所留意。</p><p> 维米尔特别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柠檬黄是作为少女头巾中的一小部分而出现的,并且与蓝色是贴合在一起的。黄、蓝头巾,棕色衣服,仍是惯用的三原色搭配,只是稍微减少了红色的分量,头巾中的黄、蓝两色面积占画面比重不能都不大,尤其是柠檬黄这种极高调的颜色与占大比重的衣服统一了色系,这样使画面没有变得脆弱、易碎,也没有把作品拉到大红大绿的过于俗气中,看上去很和谐,很安静。</p> <p> 《读书少女》 64cm×51.8cm 油画 1785年 弗拉戈纳尔 法国</p><p> 画中少女是弗拉戈纳尔妻子的妹妹,年近十四岁的玛格丽特·热拉尔。弗拉戈纳尔以肯定而有力度的笔触刻画出少女清晰娇美的面部轮廓,神来之笔在少女那弯长的眼睫毛上,一笔挑出,看似随意,却最见画家的功夫。顺着少女专注的眼神看去,握书的右手如兰叶交错,自然而迷人,读书少女的优雅神情跃然而出。画中不仅画出了读书少女的仪态大方和典雅文静,更画出了少女后来成为一名女画家的内在气质,充分显示出弗拉戈纳尔非凡的艺术才华。他的这幅代表作对印象派绘画技巧有深远的影响,堪称绘画史上重要的杰作。</p> <p>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 雅克·路易·大卫</p><p> 该作品展现的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人物被安排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势,拿破仑红色的斗篷使画面辉煌激昂。</p><p> 拿破仑在“雾月政变”之后,取得法国的统治权。这件作品描绘的是拿破仑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这场战役的胜利,提高了拿破仑的威望和地位,是拿破仑最引以为豪的一次战役,不愧是军事天才。</p> <p>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 1905年 毕加索 西班牙 布面油画 100x81cm 个人收藏</p><p> 《拿烟斗的男孩》创作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时年毕加索24岁,刚刚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蒙马特尔定居不久。画中年轻的巴黎男孩被毕加索称为"小路易",他常到毕加索的画室消磨时光,毕加索以他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拿烟斗的男孩》。画中的"小路易"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左手拿着烟斗,头戴花环,背景是两大束花,看上去颇有几分中国画的味道。"小路易"头上戴着个花环,专家们认为这是画作将完成时,毕加索临时决定加上去的,不过看起来也挺和谐增色。《拿烟斗的男孩》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梵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随着毕加索声名鹊起,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16亿美元的天价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生收藏,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p> <p> 《披纱巾的少女》拉斐尔·圣齐奥 意大利 约1516年 85cm×64cm 布 油彩 佛罗伦萨彼.蒂宫藏</p><p> 《披纱巾的少女》的作者是举世著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之一的"画圣"拉斐尔·桑蒂。这位超人才华的画家在其短暂的37年生命中,完成了很多杰作,他的艺术优雅、秀逸、和谐,具有高度的完美,不仅倾倒了当时的人们,也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据传《披纱巾的少女》是拉斐尔为意中人画的肖像。画家运用了极为丰富的绘画预言,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每一笔都流露出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女郎闪光的眼睛,安详而略含倩笑的脸庞。华贵衣裙的百褶纹采用浅绛和银灰的调子来表现,与肌肤的色彩相辉映。这种大胆的用亮色来转换色彩的手法,显示了拉斐尔对绘画语言的自如运用,由于以真实对象为基础,作品刻划的理想化女性成份减少,去掉了不必要的神秘色彩,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具审美理想的女性。</p> <p> 《呐喊》第一版1893年纸板蛋彩画版本 爱德华·蒙克 挪威 1893年 91x73.5cm 奥斯陆国家美术馆中</p><p> 《呐喊》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创作于1893年的第一个版本,其作品作为蛋清木板画;绘于1893年的第二个版本,该画作为彩蜡木板画;第三个版本,创作于1895年,为彩粉木板画;第四个版本为蛋清木板油画。《呐喊》常常被认为是蒙克的第一幅具有表现主义特色的画作,也是蒙克书写"灵魂"这一概念最原本的体现。绘画表现更多依赖于创作时的感受,浓烈的色彩红、黄、蓝、绿的构成与大胆扭曲的轻重有致、缓急有序、长短粗细有别的线条运用令人震撼,画面呈现出高度的透视技法。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呐喊的人物全身震颤着,面色惨黄,惊恐的眼神透出万般的失落与迷茫。血红色的背景,动荡、急剧变化的线条是不可能取自于现实的,它来自于蒙克孤独和恐惧的生活经历。该作品超越感官,表达了最深层次的东西。</p> <p> 《画家和她的女儿》(又译《勒布伦夫人和她的女儿》)是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1755-1842) 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作者是路易十六时代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后嫁给收藏家、画家勒布伦先生,从而以“勒布伦夫人”的之名活跃在画坛。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p> <p> 《吹肥皂泡的少年》 夏尔丹 布面油画 1734年 61x63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p>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夏尔丹早年的一幅风俗画: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题材非常普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夏尔丹是极受狄德罗称赞的画家之一。他擅长静物画,也擅长风俗画;并且试图通过静物画来反映城市平民的生活趣味,通过风俗画来反映城市平民和善、友好、勤劳、俭朴的美好品德。</p> <p> 《年轻的水手》亨利 马蒂斯 1906年 布面油画 100x81cm 私人收藏</p><p> 《年轻的水手》马蒂斯画了两幅画,这幅画比第一个版本的线条更鲜艳,色彩更鲜艳。虽然这幅画的标题是“The Young Sailor II”,但画中的模特实际上是一位18岁的渔夫,名叫日耳曼·奥古斯丁·巴特利米·蒙塔吉斯。这幅画是马蒂斯在科伊略的家里画的,当时他正值一个众所周知的野蛮夏天,在那个夏天,当他说服那个年轻的渔夫为他摆好姿势时,他一直在画自画像。这幅画现在挂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它是博物馆里最珍贵的画作之一。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21岁那年,他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在画画当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成为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p> <p>五.居家艺术轰趴!生活意趣无穷</p> <p> 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家中已有的资源,我们不倡导购买服化道,自制才是原创!拿起你的琵琶、古筝、大鼓,穿上美美或帅帅的古典服饰,去参加韩熙载的夜宴!拽出床单、浴巾,围上窗帘、戴好项链,与维米尔隔空对话!摆上厨具蔬果、玩具公仔,和达芬奇来一顿“最后”的晚餐。牵好好猫猫狗狗,穿上可爱的背带裤,插上只蜻蜓,和悟空、三毛一起踏上西行之旅,找神秘的宝藏!或者拿起画笔临摹一张你最喜欢的名画(整体或局部)传移模写也很赞!期待大家精彩的作品!</p><p>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暑假有所收获!成长快乐!</p> <p>六.结尾小彩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p> <p> 几个有趣的油画讲解小视频,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探究不一样的油画世界。</p> <p>梵高 《吃土豆的人》</p><p>地瓜地瓜 我是土豆~</p> <p>伦勃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p><p>酱油调调的画面,放心,我一点都不可怕~</p> <p>扬•凡•艾克《包着红头巾的男子》</p><p>带上特本头巾 你就是最潮社会人</p> <p>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p><p>老师知道,作为吃货的同学们最关心他们到底吃的啥~</p> <p>学校: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p><p>美篇编辑:蔡红曦</p><p>图文资料搜集:赵洁、李林、蔡红曦</p><p>创意范作:蔡红曦、赵洁、李林</p><p>资料图片:源自网络</p><p>名画图文信息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