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巴扎(八)一一毛驴车,渐行渐远的风景

郭沙

<p><b style="font-size: 20px;">每次去巴扎,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50多年前逛巴扎的情景。那个时候,314国道还没有铺柏油,从阿克苏去乌鲁木齐乘汽车要经历三、四天的颠簸。各乡村都是土路。每到巴扎日,从各村通往巴扎的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毛驴车接起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长龙,扬起数十米高的尘土。一辆又一辆的毛驴车在尘土中争先恐后,挤的道路水泄不通,巴扎里更是拥挤得难以立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驴车上铺一块羊毛毡或线毯,一家人沿着长方形的车厢顺势而坐,中间是要出售的羊、鸡之类的农产品。在遮天盖地的灰尘中,毛驴车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小道上艰难地行走,一家人有说有笑、亲亲热热,尽管每个人都尘土满面,但难以掩饰兴奋的神情。对南疆人来说,逛巴扎既能满足物资需求还能满足精神需求。对我而言,家里有个毛驴车比起我们这些出门全靠两条腿的"无产者"好多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每次去巴扎,我都满怀企盼。也许,和许多人一样,逛巴扎是生存的本能。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巴扎上的东西很丰富、很便宜。记得偶尔连队上的几家人商量好了,到巴扎花5元钱买头毛驴宰杀后改善生活。在吃肉是奢望的日子里那真是莫大的幸福。巴扎慷慨地满足百姓生活中的需求,给贫困生活中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驴车是南疆农村百姓家里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在乡野小道,纯朴勤劳的维吾尔大哥,肩扛坎土曼,赶着驴车走向自家的田园;年轻的妈妈坐在毛驴车上,怀里抱着孩子,双腿晃晃悠悠,头巾在风中飘动;赶巴扎的路上,一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坐在毛驴车上一路欢声笑语。这些农村随处可见的景象,成为南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说到毛驴必有巴扎。对毛驴的喜爱最能体现在酷爱坐着毛驴车逛巴扎上。坐着毛驴车逛巴扎似乎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最好形式,最有仪式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疆人对毛驴有着特殊的情感,对毛驴的喜爱和依赖程度超过了家里的其他畜禽。有人说:南疆人有两个家,一个在屋里,一个在驴车上。的确,但凡在乡村小道上,毛驴车上不是拉着物资就是载着一家老小。农村的孩子也大都是在毛驴车上长大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毛驴车在南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农耕时代。早在那个时代,毛驴车就已经成为塔里木流域绿洲广袤大地上重要的交通和生产工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座落在拜城县境内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克孜尔千佛洞,第13窟壁画里就有赶驴驮运的壁画《商旅负贩图》。壁画真实地记录了毛驴和百姓的关系。我想,毛驴车3000多年的历史,辉煌灿烂的龟兹文化、姑墨文化、刀郎文化,以至丝绸之路文化和塔里木河文化的发展历程里是不是有着毛驴车的一份功劳,小小的毛驴把南疆的历史从古至今一步步驮到今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在新疆,哈萨克人选择了马,汉族人选择了牛,维吾尔人选择了驴。一个民族的个性与命运,也许跟他们选择的动物有直接关系。选择了马的哈萨克人天性自由,马不停蹄地驰骋在辽阔的草原;选择了牛的汉族人踏踏实实,稳重务实;而选择了驴的维吾尔人生性乐观坦诚。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的和田农民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着毛驴到北京去见伟大领袖毛主席,阿凡提骑着小毛驴扬善惩恶,这些故事反映出小毛驴在当地百姓生活中的突出地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疆农民和毛驴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千百年来,小毛驴与当地百姓共生共荣,须臾不可分离,在百姓生活中扮演着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重要角色。很难想象,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没有了小毛驴百姓的日子怎么过?也完全可以说,小毛驴在百姓家庭中的地位是天天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埋头苦干挣得的。吃的少,病疫少,耐饲养、能干活、通人性、性格温和,这些秉赋决定了小毛驴深受百姓喜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3, 63, 63);">毛驴车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被运用到极至,上到耄耋老者、下到四五岁的孩子,都能随心所欲地赶驴驾车。毛驴对他们来说,就像老朋友可以尽情倾诉和交流情感。在各家通往农田、通向外界的泥泞之路上,伴随他们的始终是忠诚不渝、不知疲倦的毛驴车。坐在毛驴车上晃晃悠悠、不紧不慢,</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2, 62, 62);">是流淌在血液里、印刻在骨髓里的亘古不变的生活定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过去的毛驴车都是手工制作、全实木,包括车轱辘也是木头的,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车把和车厢上雕刻上精美的花纹装饰。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驴车的轱辘进化到了人力橡胶轮胎,省钱省力耐用。老百姓爱美,毛驴子就象自己的家人一样用色彩艳丽的套具打扮的花枝招展,都会有一个漂亮的铜铃铛,随着驴的行走有节奏地发出悦耳的声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的巴扎天,有成千上万的毛驴车。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巴扎是网心,各地的毛驴车顺着网线从各地源源不绝地汇聚过来。那阵势真的是毛驴车的海洋,毛驴车上的巴扎。大的巴扎如库车老城、新和镇的巴扎都有上万辆毛驴车,小的乡镇巴扎也有上千辆。每个巴扎都会有一个巨大的空地专门停放毛驴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小时候我们调皮。维吾尔族老乡赶毛驴车出门,长时间的簸箥和单调乏味,加之劳动的疲劳,毛驴车上睡觉就是最好的休息时光,完全由着小毛驴自己行走。我们这帮孩子就会悄悄地走过去牵着小毛驴转个圈,小毛驴顺从地又原路返回。而睡在车上的人浑然不知,待发现毛驴倒走了方向便会使劲抽打毛驴几鞭子,骂上几句,然后无奈地折返回去。我们哄堂大笑。这样的事虽不多,但仅有的几次使我终生难忘,也由此对毛驴车多了一份亲近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家家户户的毛驴车成就了巴扎上众多的贩卖驴具的卖买。在家家户户都有毛驴的年代,贩卖驴具的摊位常常是人员最拥挤、生意最红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尽管现在赶毛驴车逛巴扎的少了许多,但每逢巴扎日还能看到少量的毛驴车。现在赶着毛驴车逛巴扎的都是白胡子老爷爷、老奶奶以及妇女和儿童,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就象行走在时光隧道回味陈年旧事。毛驴车已经从最初的交通工具演绎到现在的形式感和仪式感。这些爷爷奶奶们赶着毛驴车逛巴扎更多的是情绪的表达和情结的延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知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毛驴车这种在塔里木生存了三千多年的东西终将消失,这种生活方式或是文化现象的消失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社会进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尤喀克塔尕克村驻村时了解到,村里现在还有七八家人有毛驴车,这些人家都不是贫困户,养驴驾车完全是一种情结,是对祖祖辈辈流行了上千年的生活方式的怀念和追忆。一小队的民间艺人库完尼亚孜•坎吉家里既有三轮电动车、也有摩托车,但每年冬天的早上和下午,他都会准时赶着毛驴车载着两个孙子、两个外孙去一公里外的村幼儿园,我想,除了天气原因可能还有一份情感。村里的人到地里割点草、拉点东西、走亲访友,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毛驴车依旧凸显实用功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毛驴车盛行3000多年,是因为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今,南疆成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党的好政策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已进入乡村的各家各户,毛驴车已退出历史舞台走到了尽头。</b></p> <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从毛驴车到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社会的进步总是日新月异。那些银须垂胸的老爷爷们也许做梦都想不到,祖祖辈辈住着土坯房,赶毛驴、放羊、种地的乡亲们,如今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住进了抗震结构的富民安居房,开上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彻底消除了贫困。如今,老人家们坐在毛驴车上更多的应该是抚今追昔,对生活的富足、日子的红火感到知足和满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每每到乡村,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毛驴车,总会流露出欣赏、对比的眼光。坐在毛驴车的老人悠闲、自在、满足的神情,脸面上悄然而出的内心的怀旧感和情结。真的感觉这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一幅难得的人文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驴车承载着岁月,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儿时的我们也曾躺在上面,几个孩子嘻闹一阵然后在毛驴车的晃悠中舒适地睡着。现在看着它,久违了的亲切感由衷而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行走的毛驴车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韵味十足的谱写在大地上的诗。你看,在遮天蔽日、高大粗壮、一望无边的林带里,一条宽广笔直的柏油路上,毛驴车晃晃悠悠节奏感十足,小毛驴低着头永远不知疲倦地朝着前方行走,四个蹄子清脆有节奏地像敲着鼓点清脆悦动,额头前的红樱绺火红耀眼的上下左右地晃荡着,铜铃铛随着小毛驴行走的节奏发出美妙的响声,坐在车上的老爷爷那个从容淡定、那个不紧不慢、那个悠闲自得、那个 舒服惬意。曾几何时,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有过这样悠闲轻松自在的生活?</b></p><p><b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地,我们发自内心地为时代的发展进步喝彩,为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叫好,为富裕了的百姓击掌。而我,还会为这流行了3000多年即将消失的社会文化现象心有不舍,还会在心里存留那些渐行渐远的毛驴车的印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