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生活

马晓燕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青春路上,步步执着</span></p> <p> 我的高中生活 (上) 郝鑫磊</p><p> 回首我的高中三年,我看到了很多东西,有失利时的痛楚,有成功时的喜悦;有求索时的殚精竭虑,有顿悟时的醍醐灌顶;有美好真挚的同学友谊,有弥足珍贵的师生情谊,也有“明争暗斗”的激烈竞争;有令我五味杂陈的高中课程,有令我记忆深刻的课外活动……</p><p> 虽然过程充满艰辛,等待漫长持久,但至少结果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有人或许说应该看淡得失,看轻结果,注重过程,但我一直认为这恰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是唯分数论还是唯过程论,都不过是阿Q式的自我麻痹。过程重不重要?十分重要。高中三年走下来,我发现高中不仅教会我很多知识,而且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抗压、如何调整、如何交流——这些素养只有经历过程才会收获。分数重不重要?也很重要。高中是大学的跳板,高中三年说白了就是在为上一个好大学奋斗,没有分数,任何大学梦都是幻想,分数是最公平的评价机制——没有分数这把尺子,有限的教育资源又该如何分配?或许上述论断说教味十足,但作为一个经历过高中的人,我还是觉得有些话不能说的太好听,毕竟,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而竞争永远是残酷的。</p><p> 看到高考成绩的一刹那,首先是激动,接下来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幸运,我庆幸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她将病毒拒之千里,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庆幸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在高考中精力充沛发挥出最高水平;我庆幸自己没有犯低级失误,没有涂错答题卡,没有漏题。能正常发挥,我真是太幸运了!</p><p> 当尘埃落定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曾经物理竞赛失利留下的伤痕,也慢慢褪去了。我曾希望冲击省队,最后却以省二收场,当时父母和我都很难接受这个失败,毕竟,我在竞赛上投入了大量时间,甚至停了两个月文化课,这结果绝对是出乎意料的。但事后想想偶然也包含着许多必然,一是考前太浮躁,我们几个最后都相互吹捧,以为自己有多么厉害。二是复习备考方向错误,我把一些问题想的太复杂,导致空了一道非常简单的题。三是不听老师的话,有些自以为是,考前唐老师让我做一份卷子我没做,那份卷子上有一个近乎竞赛真题的题,我只做对了一半,我要把这三点做好,我算了算也就差不多能进省队了。我在高考前避免了这几点错误,最后也就再没有失利。</p><p> 但平心而论,学物理竞赛却是我做得很成功的选择之一,老天爷帮了我大忙,自招取消了,省一等奖,省二等奖,铜牌,省三等奖都没有强基计划的优惠,这对一个竞赛考得不好的人绝对是好事。另外,竞赛也成功让我的物理学科成为我的王牌之一,二模、高考物理都是全市第一,其中二模物理原始就考了满分(当时我挺生气的,毕竟没有赋分空间了,相当于其他人凭空加上7-8分……),高考赋分之后是满分(原始我估算扣了2分)。</p><p> 说到物理竞赛,我还有一些其他收获,一是让我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一次我和代君豪去浙江学竞赛,碰到一个东北师大附中的神(真的是神),这个神名叫刘柏旭(你旭哥),跟代君豪住一起,高一物理竞赛银牌,省赛理论全省第二,实验0分(这个神把黑盒子直接拆了所以零分)照样进省队;这个神还说他想保送进北大数学系,当初选物理竞赛原因是觉得数学竞赛的人比较厉害,物理竞赛的人比较垃圾,所以就来了……。还有一个宁波镇海中学的初三学生(初三!),他已经当时学完普物,做完程书,刷完难集,做完国培,刷完题选,水平已经跟我差不多了(当时我高二,国培直到考竞赛我也没做完……),还说准备学四大力学(准备国家集训队选拔)……(唉,咱真是太菜了)。二是让我亲自实践一波物理实验,自己感觉做实验后感觉高考实验题既天真又简单,跟竞赛实验思维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我个人最喜欢做光学实验,光学实验就躲在小黑屋里摆弄透镜,光栅,分光计,光谱仪,当第一次学会调分光计,看到钠双线真的很兴奋(分光计是所有光学仪器中最难调的,电学是示波器)。三是交了很多朋友,有通过质心营认识的,还有在张立彬老师竞赛班中认识的莱芜一中、烟台一中和青岛二中的朋友,我们中考的最好的是莱芜一中胡从霖(差一名进省队)和青岛二中赵昱(金牌),我真的为他们骄傲!另外张立彬老师还邀请我暑假到他那里帮忙,我也同意了,毕竟张老师带我们非常辛苦,应该报答一下。</p><p> 再说说清华大学暑期学校,清华暑校绝对是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也是导致我最后选择清华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清华的氛围挺适合我的,又红又专嘛!开个玩笑,我的清华临时饭卡上还有钱没花完呢,明年不去岂不可惜了?我们当时在G2班(清华暑校分TSINGHUA(清华 )八个大班,每个大班下有小班),认识了很多来自其他省的同学,我的室友——来自上海的李闻捷,来自山西的岳皓宇,来自陕西的刘奕成,我们的关系很好,打算填报完志愿再联系他们(但愿我们能在清华再相聚!)在清华暑校,我们在大礼堂观看了一部电影(何以为家),去听了清华天文系和电子系两位教授的报告,还去找清华招办聊了聊,以及体验了一把清华“荧光夜跑”,当然还有考试(成绩我至今也不知道,原因可能是因为强基计划,清华领军取消了,暑期优秀学员也没用了),感觉除了物理都考得不好,原因可能是当时在停课学竞赛期间,文化课落下了。我们住的是清华紫荆公寓,住宿条件很好,四人一间,上床下桌,还有空调(不过貌似住在清华附中的那波人条件更好),但听说隔壁p大八人一间,我们也算蛮好的了。当时,安校长打电话让我联系韩昊成学长,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结果没想到韩昊成学长竟然跟我们住在同一栋公寓同一层!韩昊成学长带我在清华里转了转,去了很多我没去做的地方,毕竟清华那么大,我也只去过二校门,大礼堂,清华学堂几个有名的地方,就连荷塘也没去看。韩昊成学长带我到荷塘转了转——其实也不过尔尔。我问韩昊成学长的大学生活,他坦言说清华压力很大,及格不难,但出类拔萃很难,他说电子系比较优秀的都是竞赛生,还说在清华要想跟韩同航学长一样优秀太难了,不过我觉得韩昊成学长也很优秀了,两个人都是我的榜样。韩昊成学长还说清华课外活动很丰富,体育运动更丰富,据说还有跳水(我后来听韩同航学长说这东西真的存在),我第一次发现飞盘如此好玩也是在清华,当时我们住的紫荆公寓距离紫荆操场不远,就看到有几个清华学生玩飞盘,那身手都把我吓到了,不愧是“五道口体校”的学生。另外,韩昊成学长还说清华食堂非常多,吃的也很好,对此我深表赞同。我和室友都比较懒,没有像小导(暑校小班班主任,都是清华本校学生)建议的那样,吃遍清华的食堂,我只不过去过清芬园,桃李园等几个食堂,就已经感到眼花缭乱了。清华可以吃的很贵,也可以很便宜,但只是选择不同,饭菜质量都是很好的,特别是某食堂(名真的忘了)竟然有烤鸭!我吃的最便宜的一次是刚到的那天晚上,记得花了个位数,原因是以一中的价位考量清华的价位,吃的最贵的一次是临走的那天,原因是当年可没有把握明年还能回来,一口气到清华最贵的西餐厅花了七八十,饭卡钱挥霍一空。感觉暑校留下的记忆和友谊真的是美好的,短短一个星期的相处甚至可以和高中三年媲美,临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哭了,发誓明年考进来(顺便插一句,毕业典礼好像没人哭,大家貌似只想毕了业回去疯玩……)。优秀学员拿不拿到真的不重要,收获的友谊和阅历才是最重要的。(ps:清华北大都有暑校,有兴趣可以申请,但没有校荐的话,很难通过)</p><p> 说完了高中生活的两件比较重要的大事,再来谈一谈我日常的学习生活,我高一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原因是当时我们在实验楼,实验楼教室特别大,白板特别小,我又个子高,坐后排老是看不清楚,很着急,另外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范老师讲课声音非常小(哦,可能是他没带麦克风),我坐后排就听不清楚,很苦恼,听生物老师讲问题老是听不明白,很绝望。不过后来也自然就适应了,毕竟习惯了各位老师的口音和表达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还有一件事是高一第一次数学周测,记得我们班两个同学一个考了144,一个考了149,而我只考了136,顿时觉得压力很大,但后来想想真的没什么,不要被莫名的压力击垮,只要做好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毕竟有些人暑假在上辅导班,而我暑假一直在玩,一开始领先我也是很正常的。高一每个同学都有不适应的情况,要自信主动调整自己状态,积极与老师交流。</p><p> 我的竞赛基本上是自学的,我吃了不知道怎么学的亏,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一开始有些东西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我不想贬低中国的大学物理教材,但我必须吐槽,没有老师的话,对于一个初学者,大学普通物理教材是永远讲不清楚的,我听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说,由于课本篇幅不能太长,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放不进去,他当时出的一本电磁学被出版社砍掉了一大半,这也是大部分大学普物教材千篇一律的原因。所以有些时候需要自己悟,这个悟,具体说来就是假说演绎法,你提出一个假说,再用做题检验对不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虽然极其挑战耐心,这在我学相对论时表现尤为明显,当时我学相对论用了整整一个寒假,每天什么也不干,就是纯粹的思考,毕竟接受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困难的,我还想吐槽一下普物教材和竞赛书,真的没有一个把相对论讲明白的。</p><p> 另外,我建议自学竞赛先学数学,高等数学最好能全学一遍,再碰物理就不会遇到数学上的障碍,高等数学可以去找网易公开课上的视频,再买一本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就差不多了。有了数学基础,就可以在普物力学基础上在提高一个层次,可以看一下理论力学(分析力学部分不要看),如果理论力学都能透彻理解,那么竞赛力学就只剩下提高计算能力,多做题了。</p><p> 我推荐竞赛学习顺序是,先学光学热学,同步看高等数学,再力学电磁学,最后近代物理和相对论,有时间再看看理论力学,剩下时间做题做题做题……实验实验实验……</p><p> 如果没有精力全学完竞赛内容,只需学完力学部分和几何光学部分应付高考自招都没问题。</p> <p>心有所信,方能行远</p> <p> 我的高中生活(下) 郝鑫磊</p><p> 还想回味一下高三。高三整个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也留下了许多回忆,回想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网课和全封闭学习,经历了真、假两次一模和数不清的校级模拟考试。高三一年成长最大的是心态,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在前几场考得不好的条件下,后几场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我的方法是找老师倾诉一下,接受了老师的安慰,心情就能平静一些。(但我不推荐找同学倾诉,除非你们关系特别好,否则他可能背地嘲笑你悲观之类的,这种例子我们班就有)。就拿我二模来说,二模数学考的特别烂只有136(不仅没做完还错简单题),考完我就灰心丧气地去找李潇雨老师,说我数学崩了,李老师当时就笑了(当时我很不能理解,难道我很可笑么),她用韩同航学长和来昆学长的高考经历安慰我,我当时跟她纠结了半天,好容易我才心里踏实了一些。后来晚自习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点忐忑,但因为有了李老师的鼓励,很快便投入下面的复习中去了。结果后面越考越好,成绩下来我都不敢相信了,本来以为一模全市第10已经很好了,结果二模全市第3,这就证明,考试中及时调整心态有多么重要。但我也想说,高三考试很多,但并不代表你可以不重视,我承认,铺天盖地的考试会使人轻视,可能就会认为考得不好是偶然,下次可以打翻身仗,而忽视自身问题。短时间大量考试,确实对反思整改能力提出挑战,有的同学高三最后成绩突飞猛进,有些同学高三最后成绩停滞不前,也与善于整改反思有关系。老师讲评卷子只是一个方面,老师讲的只是共性问题,你还有个性问题需要找老师解决。其次我学会了在高压中生活,毕竟高三最后看到有一部分同学成绩突飞猛进,我心里不能没有压力,甚至可以说是压力很大。二模考完就在问自己,二模会不会成为我的顶峰?当时别人都祝贺我,可我内心却高兴不起来。二模之后的几次小考,我的成绩开始下滑,到最后一次模拟考试(高考前三天) 达到低谷,我清楚记得那次物理,化学,语文都不理想,物理两道大题失误在同一个点上,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把牛顿第二定律写错了,F=ma,我居然算数的时候把m漏了,语文错了三道选择题,化学有一个空不会做。记得当时安校长给我们开送考大会时我神情恍惚,他说什么一句也没听见,我真想找李潇雨老师聊聊,但当时不方便,就给她写了一张小纸条,挤满了我的迷茫困惑,李老师给我回了一封信,这封信我现在仍然小心保留着,信原文如下:</p><p> (我的问题)</p><p> 1.物理 总是漏过程 </p><p> 2.化学 总是粗心</p><p> 3.英语 作文没有起色</p><p> 4.语文 语文选择题正确率不高</p><p> 为什么在这么关键时刻这些问题突然出现?很伤感(总感觉我的顶峰已经过了,开始下坡路)</p><p> (李老师回信)你说的这几个问题1,2可以尽力避免,毕竟你目前已经意识到它们了。根据之前对你的观察,只要你重视了,就可以做好。问题3通过2-3次专项训练可以解决,而且这个问题目前并不致命,不影响大局。问题4,对于语文,在高三不要期待大跃进,考试前多思考,多领悟,考试时放手一搏,你要相信自己的语文素养,它不会凭空消失,语文不会给你拖后腿。</p><p> 你目前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最后一句话,二模成绩不能称之为顶峰,二模之后你在数学上的进益你自己也能看到。不要觉得自己顶峰已经过去了,就算二模之后有几科有起落也是十分正常,你的对手,都是每个学校的第一,他们的压力不会比你小,你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出发,发起新一轮攻势,没有人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我们只是试一试。考试前不要深究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我们只需考虑:在目前情况下,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p><p> 看到你高考前走得不顺我其实很开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考前的训练和考试命中率都很高的话就危险了!</p><p>放手去做吧,情况已经这么糟,后面剩下的只有进步!</p><p> 我读完信非常感动,真的非常感动。这封信带给我的是心态上的升华,首先是自信,其次是勇气,最后是敢于面对失败。当时,我考虑过失利,甚至复读,当时就告诉自己,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能坦然接受,这个时候千万要自我一点,不要想父母老师能不能接受,否则会扰乱心态,还告诉自己,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结束,并不是人生的终点,高考的失利可以用继续的努力弥补,最后我也心态平和了。</p><p> 最后是高考四天。高考四天,真的是心态意志的考验,四天是一场漫长的战争。时间延长,看似有更多复习时间,但其实百害无一利。你想,考完一科之后内心之忐忑,会随着更长的复习时间被放大,或许你可能已不在复习,而只是单纯焦虑,更糟的是,假如你突然发现(很可能是无意识的)你做错了一道题,你可能当场就崩溃了,势必影响后面的心态。而两天只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去想这些事? 我说这些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事就发生在我身上。我考完物理那天晚上,睡觉前,我突然意识到有一道4分物理多选题做错了,而且是低级错误!当时我就僵在当地了,爸妈怎么劝都没用,我这样势必影响后面生物的状态,最后妈妈狠心说了一句,如果你现在不睡觉,后面可能就会丢14分甚至40分。我一想的确如此,不要为撒到地上的牛奶哭泣了,睡觉吧。最后我平稳的睡着了,第二天生物发挥正常。结果后来对答案时,发现我选的是对的!(我要是物理再扣4分就绝对考不了满分)</p><p> 我还想说说我的心态,我考试心态还行,考完了心态很不好。本来想不对答案,结果考完那天晚上没睡着,怕这个怕那个。第二天本来还想不对答案,结果李老师在群里发了一个标准答案,妈妈跟我说了,我下了半个小时的决心,终于把答案对了,对完自己感觉还不错。结果又开始担心答题卡有没有涂错,仍然惶惶不可终日,只靠打游戏和学习“麻痹”自己。我还记得高考出分的前一晚上,我们班同学聚会,特别是一看老师,我更紧张了,一个晚上愁眉苦脸,结果被老师拍了好几张照片,第二天我什么也没干,从早上起来就瘫在床上看武侠小说,下午两点就守在电脑旁,不断刷新网页。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直接跳起来了,我们一家人拥抱在一起,我妈妈都流泪了,真的很激动,听说学校那边得知我的成绩后,好几个老师也直接跳起来了。高中三年,我不容易,父母老师更不容易!</p><p> 高考完,我的父母才跟我说了很多他们背后的付出。当时,因为竞赛成绩不好,我妈妈都哭了。因为在竞赛上投入时间很多,最后却没有一个好结果,他们感到很难过。还有一次,我问他们:“努力真的会有回报吗?”他们很吃惊,一晚上没睡好觉。其实,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都睡不好觉,甚至到两三点,在讨论我的事情。我爸妈经常给我写信,他们说写着写着他们就哭了,有时因为难过,有时激动,有时为我骄傲。高考的时候,爸爸总会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等我,他甚至坦白,每天他见我之前都考虑三种情况,如果我很沮丧,他该跟我说什么;如果我很高兴,他该跟我说什么;如果我什么话也不说,他该跟我说什么。曾经,我有时埋怨他们雨天不去接我是不关心我,其实,哪个父母不关心孩子呢?我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物质上的,但更是精神上的,他们背着我为我做出了太多,与其说他们幸运生了我,不如说我有幸拥有这样的父母!</p><p> 我也有幸遇到优秀的老师,我们老师团队中有两个老教师,两个中年教师,两个青年教师,老中青比例1:1:1,,堪称完美!各科老师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生物老师为了我们自学了六门大学课程,化学老师从好几十本习题册上扒题给我们做,物理老师亲自出我们的所有教案,英语老师每条给我们打印基础单词单子,语文老师为我们搜集了大量素材读物,数学老师手写出了好几张有味道的卷子专门让我们做,还有张立彬老师和唐学盛老师对我物理竞赛的悉心指导……。全封闭期间,老师们更是舍弃自己的家庭生活,全心帮助我们备战高考。很多年轻老师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丈夫和妻子只能隔着防护栏谈会儿话,有一位老师因为封闭,没有见到临终的老父亲最后一面……我们不拿出成绩,怎能对得起老师们的无私付出?</p><p>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觉得高中三年真的很不容易,大一中培养了我,我也见证了一中的发展,从教室翻新,宿舍翻新,操场翻新,体育馆落成,到配备空调,再到校长告别一中。回首三年,好像只是白驹过隙,真的要离开了吗?我内心是很难过的,卸下了高考的包袱,我还想再回一中听一次课。听听那些老师们熟悉的口头禅,仿佛又回到了从前。</p><p> 不禁想起一首诗,谨送给大一中:</p><p>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p><p>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p><p>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p><p>子弹退回枪膛, </p><p>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p><p>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span></p><p>你把我卷子签好名字, </p><p>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p><p>你还在我身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