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队伍</p><p> ——大董庄完小记忆碎片</p><p> 大董庄完小,曾是我们这代人学习生活道路起步的地方,是淬炼我这代人的溶炉。在我这代人一系列的学习生活中,大董庄完小给我们了最有力的锤炼,给我们的东西最多。这段耀眼的岁月,刻骨铭心,终生难忘。</p><p> 大董庄完小是新中国建国后高唐县最出名的完小。</p><p> 据1996版《高唐县志》417页记载:“1948年全县8个区相继办起了完全小学。当时比较著名的完全小学,除城内高级小学外,还有大董庄完小(即完全小学)、谢里长屯完小、谷官屯完小、尹集完小。”</p><p> 实际上,当时的大董庄完小,从各方面讲,都应是教育界的翘楚。校长李家丰,是房庙人,1938年的老党员、老干部。他不但是校长,还兼大董庄完小所在区的区委书记。教导主任是管培济老师,后来是孙伯玉老师。孙老师后来调清平师范,后又去一中任教,直至退休。</p><p> 大董庄完小的老师,也多是教育界的精英。于汝强老师,抗日流亡学校中,和杨振宁、李政道是同学,在班中是前五名的学生。十一屆三中全会落实政策后,于老师是县政协委员,始终是教育界鼎鼎大名的人物。老师中,只略述于老师一人。其余,如李仲三、房士亭、陈立群、张秉友、王家骧、张建章、许贯生、杨济民等老师,均有个人的独到之处。如陈立群老师的语文,张建章老师的数学,在全县教育界有“陈语张数”之称。</p><p> 大董庄完小的社会活动、文艺活动堪称一流。那时,刚刚解放,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針,全校师生除去紧张有序地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外,还参加好多大型会议、集会,到农村助农,每周六或周日开文艺晚会,赶集上店搞宣传等众多的社会活动。那时,教学活动之紧,社会活动之多,点燃了解放后崭新的峥嵘岁月。那样的岁月,是激情澎湃的岁月,是蒸蒸日上的岁月,是欣欣向荣的岁月,是荡气回肠的岁月,是五彩斑斓的岁月,是终生难忘的岁月,也是每个人人生画卷上特别浓墨重彩的一笔。</p><p><br></p><p> 大董庄完小全体师生的队伍,在社会影响最大,也让我们终生难忘;七、八十年来,我们脑海里经常浮动着那一幅壮观、动人、美丽的画卷。</p><p> 学校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那厐大队伍的气势、气氛,都让人驻足、刮目相看。走在队伍前面的是迎风飘扬的两面大旗: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和大董庄完全小学的校旗。旗后是军乐队。军乐队一名指挥在两面旗后,手托约一米半的指挥棒,上下转动指挥,让军乐队看令而动。他和前面的两位旗手和后面的两面大鼓手,形成了前后两个三角形。大鼓后边,即是四到八面小鼓。最后是十几支到几十支铜号。鼓号队后是乐鼓队。乐鼓队后是秧歌队。各队之间都保持一定距离。</p><p> 人们往往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大鼓那“咚、咚、咚,咚咚——咚、咚”的振幅很长的低沉厚重声,再配以铙钹“咣、咣、咣,咣咣——咣、咣”低沉,略带响亮的铜击声,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大、小鼓及铙钹在行进中永远不停地敲击。铜号可停可吹,几十支铜号一吹,那清脆、高昂、嘹亮的响声,像一股清泉浇灌人们的心田,让人顿然豁亮、温馨、舒坦、提神、兴奋。乐鼓队那“咚—吧 咚—吧 咚 吧 咚 吧 咚吧咚吧 咚……”高亢的鼓点声,再加以和鼓梆的清脆声相交叉,给人以穿透力很强的感觉,更加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秧歌队那人人都熟悉的、村村人人、过春节必玩的、欢快的民乐锣鼓点,不禁带动人们跨步甩臂起舞。这些声音,互相交叉重叠,由近及远,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返回了此起彼落的回声,好像是几部多部的大合唱,在振憾人心,激动、搏弄人的心弦,让人产生好多好多遐想。</p><p> 军乐队清一色的帅小伙,穿着整齐化一的服装,昂着骄傲的头颅,挺着起伏的胸膛,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派朝气澎勃的形象,几十支铜号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初升的太阳,充满着活力,这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之后,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到处都是不可压抑的活力在喷发、展现的象征、代表,她摧枯拉朽、勇往直前、魑魅魍魉闻风丧胆,纷纷交械、逃逸,一扫而光。</p><p> 乐鼓队队员大部分是靓女。她们个个明睁大眼,面带幸福的微笑,脸塗淡状,一米六左右的修长身材,各穿戴红、兰、白等彩衣,左跨乐鼓,像天女下凡样惹人眼球。她们两手上下翻飞的鼓槌,带动鼓槌的红黄彩带大幅度地舒展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心潮澎湃,羡慕不已,不胜感慨。她们打起鼓来动作、劲头、各种花样、各种舞步,无一不让人唏嘘!赞叹!秧歌队的姑娘们,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面带幸福的微笑,身着彩衣,手舞彩绸,或彩扇,随欢快动人的锣鼓点蹁跹起舞,她们那矫健的身形,舒展的动作,昂扬的斗志,活力四射的精气神,无一不感染着人们,给观众打几剂强心针,让人感动、兴奋、赞叹、竖指。</p><p> 秧歌队后面,才是厐大的长长的几百人的师生队伍。各班老师,有的跟在班级后面,有的在队列侧边,照顾学生。各班由体育委员带队。体育委员几乎不停地喊着“一、二、一 ! 一、二、一!”的行进步伐口令,让队伍步伐整齐化一,掷地有声。这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正象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一样,每前进一步,都是那么落地有声,踏实有力。各班体育委员也不时发出:“一!二!三!四!”的领令。所以,几十个班级,在不同的时间发出的“一!二!三!四!”的行进口令,此起彼伏,象站在高山之巅,发出去高亢嘹亮之声,在各个山谷回荡一样,让人感觉高大,手可及天,众小山峦,跌宕起伏,尽收眼底,苍茫大地,尽回荡“一!二!三!四!”之音。这声音,展示着新生活的活力!充满着磅礴向上的力量!透着勇往直前的气势!表现着砥砺奋进的精神!呈现了无坚不摧的自信心!!</p> <p> 1953年,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花布在中国倾销。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学生买花布,做花衣服。学生穿花衣服是爱国的表现。青少年正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年纪,个个争先恐后,说服家长,多拿些钱, 购花布,做花衣,以表己之爱国之心。这样,几百人的队伍,又配以色彩斑斓的服装,使行进的队伍更加靓丽纷呈,刺人眼球。再加师生个个精神矍铄的神态,整齐有力、掷地有声的步伐,响彻云霄的口号声,无一不振奋人们精神,拨弄人们心弦,让人警奇赞叹!</p><p> 几代人以来,没有人见过这样动人心弦的队伍。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见到的队伍,多是纪律涣散、荷枪实弹的兵匪,衣服破烂不整的民团、红枪会等民间组织。解放后,突然出现了这么一支精神焕发、年轻有为的学生队伍,前后对比,这就更加动人心弦。在集市上,观众中,也许很多旁观者是学生家长。他们看到由自己的孩子组成的队伍,自己的孩子就在这队伍中,会更加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骄傲自豪、感动至极、心生感恩之情,不由得加油助威,啧啧赞叹。大董庄完小,仅凭这支行进队伍,就已经墙内吹喇叭——名声在外了。更不用说活跃在附近农村的政策宣讲小组、文艺演出等活动了。</p><p> </p><p> 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文体活动轰轰烈烈 ,社会活动有声有色。这些话题,虽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但是,我们同学聊起来,依然感到自己幸运、兴奋、骄傲、感恩、滔滔不绝。</p><p> 大董庄完小,是锻炼我和这代人的大溶炉,是我这代人接受完整系统教育的开始。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给我们这代人创造了安定的环境,脱离了几十年兵匪为患的动乱局面,给我这代人创造了受系统完整教育的机会。我们又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就站立潮头,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这一代人的幸运者。</p><p> 大董庄完小,拉开了我这代人人生的序幕,给我们在社会大舞台的表演奠定了良好扎实的技艺功底与灵魂素养。我们在这里学习怎么做人,学习基础知识,建立基础友谊,铺垫必要人脉,铸就萌芽理想。我们从这里出发,塗鸦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笔,去铺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的人生画卷,去尝试災难与痛苦,收获与幸福。</p><p> 大董庄完小,是我的第二个故乡。那激情澎湃的岁月,让人终生难忘。</p><p>(2020/07/29张建奇1356354313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