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克勤

成善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20年5月24日,惊闻受人尊敬的克勤兄因病去逝,万分悲痛。克勤兄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性格温和,酷爱美术,留下了很多作品,让我们深切的怀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毛克勤,四川雅安名山县人,1946年9日27生,是雅安地区美术协会会员,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民间美术研究会会员。不幸于2020年5月24日因病去世,这让认识他的人都感到万分悲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1年3月,年仅14岁的他,由于生活所迫,来到名山县蒙山茶叶培植场当了一名农业工人,该培植场在1963年与雅安县蒙山茶场合并为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至此,毛克勤就成了茶场的一名农业工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1年 —1972年期间,上级安排他长期驻守在蒙顶天盖寺,管理及守护着那里的古庙和茶园。如今在蒙顶天盖寺,面对如织的游客及美景,有谁知道当年破败恶劣的环境!有谁知道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那种孤独寂寞的心境,也是在这种环境中历练了他的性格,成就了他的美术才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73年—1984年7月,由于他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被抽调到后勤部门,担任蒙山公路的施工管理和维护;还担任过蒙山茶场的财务工作;参与了规划筹建蒙山茶场汽车定点修理厂的工作;在多次工作的变化中,他能独挡一面,任劳任怨,成绩斐然,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同时,在百忙中他仍然不忘喜爱书画的初衷,空闲之余坚持自学。六十年代涉及剪纸艺术,84年调入雅安市广告公司后,进一步提升了他的艺术修养。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四川青年美术作品展;全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雅安地区首届刻字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毛克勤自幼酷爱美术,参加工作后自修美术从未间断,六十年代涉及剪纸艺术,兴趣甚浓,八十年代始,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全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四川省首届剪纸作品展,以及雅安地区首届刻字展。毛克勤为雅安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民间美术研究会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克勤的画卷,里面的画很多都是平生第一次相见,但它又是那样熟悉,熟悉到每一幅画,都可以带出我在蒙顶山的一段生活来。比如,那幅坐着拖拉机出入山林的画,那场景是我亲自经历过的。一眼看去,仿佛少年时光乍现眼前,不禁泪眼娑婆。比如那幅云林深处的佛善祠,我曾在那里云出雾进,俯仰山川,长嘨少年之志,于今自省,仿若垂翼之鹰,不复神遊苍穹,一生之内,前后若然隔世,得失之间,如有禅机渐悟。再如那绵延云间的梯坎路,克勤他们从那里出工劳动,我则在那里直抒胸怀,放声高歌;整段的洪湖赤卫队,整段的天仙配,整段的刘三姐被我唱出,实在的说,那银铃般的歌声,可以从山脚传到山顶。而那面对山洪的抢险图,载歌载舞的欢庆图,则是属于勇敢的哥哥他们的。家鸡、仙鹤、游虾、鲜花图,又多象是现实之中,克勤他们苦中寻乐的生活再现啊。(汪远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克勤在驻守蒙顶山天盖寺时,曾亲手种下了几颗李子树,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如今的李子树郁郁葱葱,游览蒙顶,见景思情,更加怀念克勤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纪念克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毛克勤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他性格温和、待人诚恳、做事认真。自幼酷爱美术,虽经历坎坷,环境艰难,但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自学,始终不忘初心,孜孜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纵观他的书画,其书不拘古范,书随心画,多姿多彩,都是善于汲取敢于创新之作。其鸡画得更是神采飞扬,不仅是以形写神,还颇有拟人情调,寓意深刻,扣人心弦。他在创作中善于从古画中汲取营养,探索尝试,悉心发挥,除选题新颖,思路广阔,佈局别致,形象刻画生动,笔墨技巧纯熟而外,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的色彩很和谐,唯美。他常用薄涂法,多遍罩染,薄中见厚,雅淡中见丰富,普遍充满生命的律动,讲究色彩的节奏与韵律,追求形式感,颇动人心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他的国画,山河壮阔,意境辽远,气魄憾人。他画云能感觉到水气粘稠,感觉到空气中泥土的芬芳;他的树木,枝干坚挺有力,使画面轻重得当,虚实相生;他笔下的草地满目生机,方寸画面却给人气象苍茫之感。他画的人物也十分传神,用笔简洁洗练,得其概要,笔意周密,不差毫末。既采用了国画传统的勾勒,渲染技法,又汲收了西画注重明暗,焦点透视,分面造型的特点。足见其素描功底之扎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总之,他以对自然,对人生积极参与的意,沉浸于生活。他经常到壮丽的山河中去写生,采集生活素材,反复凝炼,进行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呜呼!天妒英才,令人扼腕,使人悲伤!他留下的画作,就权当作我们对他不能忘却的怀念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刘庆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0二0年九月于成都</span></p> <p>水调歌头《再聚蒙顶山》</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昔日小青年 来自尘世间 初踏人生之旅 驻足蒙顶山 年年茶园为伴 任凭寒暑熬煎 赶后堰背炭 向蒙顶搬砖 豪情冲霄天 垦蛮荒 筑公路 架电线 满腔青春热血 挥洒山林间 迄今五十余年 盛世国泰民安 虽霜染黑髮 喜老友重逢 再聚蒙顶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生克勤克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画册终于定稿了,在作者工作和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完成此心愿,心稍许一些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者生前书画创作众多,门类涉及剪纸、木刻、国画、水粉。作者用他的阅历和思考留下了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以及蒙山茶场匆匆岁月之印记。我们一群艺术的门外汉,无以从艺术之角度选择,唯有量册而定内容,力求存优去次,幸此册的目的不是用于发表,旨在作为怀念的方式留存于家庭和朋友之中。霄霄要我这个外姓叔叔为画册写几句话,以励志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者父母是耕耘三尺讲台的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教书育人,唯有自己的孩子未满十四岁就放下书包参加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哦!他们当时不知承受了多大的煎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让往事存封吧,揭开都是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古诗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让蒙顶山茶誉满天下,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蒙山,茶园荒芜,房屋凋敝。成都、雅安、名山一群十四五岁的小青年先后来到这里,充当了建设茶山的先锋。他们“后堰背炭,蒙顶搬砖,垦蛮荒,筑公路,架电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当时大家虽年幼,但都能相聚一起“抱团取暖”,唯独作者被派去山顶天盖寺守破庙。天盖寺门前那两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正是作者当年亲手所种。树虽不语,亦默默见证主人那段苦中作乐的青葱岁月。不明白当时的领导为啥没有一点恻隐之心······.一条残存于荒莽之中的崎岖小路顺山而上,穿过千年的银杏林,跨过饱受风霜的山门,破败的古庙早已千疮百孔,连个泥菩萨都没有,立于山门的石碑记载着蒙山过去的文明,皇茶园里后人补栽的茶树,可否承载先人植茶的伟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蒙顶茶文化遗存是需要守护的,这也是当年领导人的智慧和远见,若没有当时对残存茶文化的保护,哪来今日之辉煌。但作为个体,承担的责任与年龄颇不相称。那时的蒙顶,偶尔还有野兽出没呢······,命运啊!你为这孩子铺就什么样的路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生活还得继续,作者在庙前开辟菜园,把佛堂改为书斋,人生有理想,希望就在路上。从此云卷云舒伴随作者寻觅心中的梦,丹青言志,挥毫抒情伴随作者一生。不知作者的第一幅习作,是蒙顶之古柏还是五峰之茶林?是西来的大雁还是东去的浮云?或者是临摹先人之诗句“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抑或“天无纤云水清澈,我在蒙顶夜吹箫”。十四岁哦,岁月埋藏了多少故事,历史可能模糊了他们的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但人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这一代人的奉献。而我认为铸就画册的灵魂或者就是从独守茶山开启,其意义就是晚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想想先辈曾经的执着与坚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回归画册,凝视《精忠报国》图,我恍惚感觉作者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家国之情。一阙《满江红》寄托了作者“情怀”;孤傲的《雄鸡图》《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作者之侠气精神,拒权威,近弱者,这是作者之“品格”;木刻《千里之行》是获奖作品,我认为同时也是作者的最佳力作,它完美诠释了作者之“勤奋”;《横挎三八大盖的大叔》一句“干活去”是作者对历史背景最辛辣的幽默,它触及我们的灵魂,引起人们的反思!《跷二郎腿的干部》拾野果充饥有错否?有罪否?此两幅我称之为作者之“智慧”;另一类作品《锅庄舞》《运载电杆上山图><搭乘拖拉机>等是作者对生活和工作中点滴记录。蒙山知青,人人均可对号入座,画中人物,是你,是我,是他。此类美图是作者苦中寻乐的“情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谢谢作者把岁月定格于一瞬,让我们审视多少“过眼云烟”。纵观整个画册,它不仅仅属于个人,也不应该仅存于家庭之中,它是蒙山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一朵浪花。浪花中浸润了蒙山知青对茶山的贡献和作者的情感,也是后人研究蒙山,开发蒙山的补充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文字和语言难叙作者的一生。愿天国的“毛哥”福佑家人!祝愿未来看到此画册的毛氏后人继承祖志,着力“耕耘”,业精於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汪远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O二O年九月于蒙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几十年风雨相伴,有您有我,有患难的蒙山伙伴,蒙顶的琴声依然悠悠飘来,弯曲的山路承载岁月的过往,您,儒者的风雅,智者的风范,处凡事而显仁者之智慧,此生只能仰望,走好,阿哥!生者永存对您的怀念!”蒙山知青汪远程朋友的感言代表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祝贺克勤兄的遗作面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克勤兄!安息!</span></p> <p class="ql-block">感谢克勤儿子腾霄提供的画册图片,美篇仅刊录了部分画作。现“克勤画册”已经问世,愿更多的朋友们有机会阅览及珍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