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会科老师放弃搞运输挣钱快的好行当,为了孩子,毅然选择了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民办教师。在这条清贫而又幸福的教育道路上,他一走就是四十多个春秋。</p><p> 四十年来,他结缘教育、投身教育、奉献教育。虽然青丝染成了白发,皱纹刻满脸颊,腰板愈发佝偻,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始终不渝。他爱洒杏坛,情系桃李,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人生赞歌;他守望相助,坚持到底,书写了一份份满意的教育答卷。在人们的心目中,我们尊称他为“五老”先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寓教于乐,与生同乐,乐当“老顽童”</b></p><p> 王会科老师心中有一个教育信念——当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为此,他铸造高尚的道德灵魂,追求卓越的教育艺术。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补齐短板。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堂。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内行家”,付出的艰辛令常人难以想象。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他的教学成绩总是稳列全镇前茅,其秘诀在于他放下严师的身段,永当学生的“老朋友”,“贴心人”。</p><p> 他践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道追逐、嬉戏,乐当一名“老玩童”。他提倡快乐学习,幸福课堂。为了讲透一篇课文,他会亲自带来小鱼进行表演示范;为了让学生不怕写作文,提升兴趣,他也会带着学生拥抱自然,体验生活。其用心,用情可谓至深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的“老柴篼”</b></p><p> 王老师平时做人率真随和,处事谦让低调。然而在一些大是非的问题上,尤其涉及侵害学校的根本利益和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的事宜上,他敢撕破情面、不徇私情、勇于担当、巧于化解。2014年学校的土地面临被一些利欲熏心的村民蚕食霸占时,他不顾某些领导的规劝,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凭着一股“老柴篼”精神,让领导改变牺牲土地,消事息人的初衷。同时面对个别村民的利诱和恐吓,他不为利所动,不为恶所惧用铁的事实和大量证据,用一身正气感化了对手。“</p><p> 真诚所至,金石为开”,该村民被他的正气和执著感动了。事后有同事相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这样认真呢?真上自讨苦吃。”他坦然一笑:“做顺水人情的事,我不干。干了,就愧对同心村的子孙后代呀……”</p><p>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员。去年,大余县吴副县长莅临同心小学调研时强调:“好在学校有土地,完全有条件,有必要再新建一幢综合楼。”听了她的一席话,王会科老师欣慰地笑了——不仅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而高兴,更为自己的“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坚持而骄傲。假如当一个“老好人”,怕得罪人,学校的土地结局又会怎样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甘于清贫,坚持到底的“老傻帽”</b></p><p> 2006年,同心小学在网点布局后撤改为初小,只设一、二、三年级。老师调离,学生转学,一向热闹的学校突然变得更安静。王会科老师本来也可以调到离家近些,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另一所学校任教,但他坚信农村的希望在教育的硬道理,甘作“老傻帽”坚持留下来了。</p><p> 他还挑起了同心初小负责人的重担,经过努力,教育教学质量超过村完小,六门学科,五门第一,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成绩的取得,与王会科的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开拓进取是分不开的。同年,他荣获了县“优秀教师”的殊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临危不惧,爱生如子的“老刑侦”</b></p><p> 学校十几位年幼不懂事的小学生,误把桐籽当板栗导致中毒,让他经历了一场教育生涯中,从未经历的胆战心惊的情感煎熬,也成为了他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p><p> 王会科老师有坚持早到校、勤巡视的好习惯。有一天早上,突然发现墙角有几名三年级学生半蹲半跪地趴在地上,一手捂着肚子,手死命地抠着喉咙,想吐出什么东西却又吐不出来,个个眼皮低垂,脸色苍白,虛汗淋漓,小背脊一阵阵的抽搐着。他急忙询问缘故,疼痛的学生无法言语,其他同学也说不上来。</p> <p> 不ー会儿,一年级、二年级也发现有类似症状的学生。如晴天霹雳,一股不祥的气氛顿时笼罩在学校上空,揪撕着他的心。凭经验,他猜测学生可能误食了什么东西而中毒了。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多想,他一边立即向中心学校领导做了简要汇报,一边拨通了镇人民医院的急救电话。急救车一到,他连忙背起学生就往车上送,一趟、两趟、三趟,累得他气喘吁吁,满身大汗。为了不延误最佳抢救时间,病情较轻的两名学生,他亲自用摩托车搭往医院。</p><p> 在急救室门口,他默默祈祷每一名学生安然脱险,又不得不强打精神,耐心地安抚每一位学生家长。当最后一名学生推出抢救室,他长长地嘘了一ロ气。一切安排停当时,已是深夜12点了。殊不知,他因高度紧张,整天连水也没喝一口,午、晚饭也不曾吃一粒。拖着散了架似的身躯回家后,他彻夜未眠。满脑子牵挂的还是学生的安危。</p><p>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一片深情厚爱,怎么会有如此痛苦的煎熬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躬身亲为,无私奉献的“老黄牛”</b></p><p> 王会科老师,由于年事已高,又身患“三高”之疾,不得不从领导岗位退下。照理,应该缓缓气,放松放松。然而他并没有以老领导、老教师、老长辈而自傲摆谱,或松懈放纵自己。相反,他处处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师德承诺:“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出点子,站好最后一班岗,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p><p> 他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来事务繁重,却又挑起了别人不愿意干的后勤主任兼报账员一职。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怎么让钱一分当两分用?这是他想得最多的问题。他利用老关系,师生情外出化缘争取善款。不断为学校添置各种急需设施,让学校硬件更加完善。开源节流,想方设法节省开支是他的“拿手好戏”。当别的学校用高价买来树苗并高价雇人栽种树时,他一分钱也没花,到十几里远的深山挖土香樟树,亲自种下。</p> <p> 如今,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香气溢飘,仿佛对他的勤劳节俭而点赞。不用领导指派,也不用同事相求,校园里时常有他亲力亲为的身影。快开学了,他默默地背起药桶把整个学校的杂草喷洒一遍。水龙头、灯泡、课桌凳等坏了,他带来工具亲自修好;食堂没米了,他骑上电瓶车搭上稻谷就去碾米;液化气快用完了,他一声不吭地载着空罐来到了京州加气站;一位老师病了,当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哪种药对症时,他悄悄地从华东大药房买来药品。</p><p> 今年复学防疫期间,校园中的每个角落,都有他身穿雨衣,背负药桶,喷洒的身影……“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他忙忙碌碌,无怨无悔。难怪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一声“王科长,您辛苦了!”</p> <p>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教室里传开了他最喜欢唱,也最喜欢教学生唱的一首歌声。从高亢嘹亮、中气十足的歌声里,我们又听到了一位“勇士”正在攀越一座座人生高原的坚定的步伐声……白云奉献给蓝天,小草奉献给大地,王会科老师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扎根边远农村教育四十载,不愧是可爱的“守望者”,更是最美的“坚守人”。</p> <p>文字:刘 华</p><p>编辑:王今华</p><p>审核:王启胜 刘经洪 蓝善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