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一个藏地,这里曾是著名的唐蕃古道,是唐代以来从中原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必经之路。这里是三江源头,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藏传佛教教派最完整的地方,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 格鲁派在这里和谐共存。这里是“生命禁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这里的海拔高度超过西藏很多地方。这里住着一群乐天淳朴,与大自然相偎相依和谐共存的康巴藏族。这里就是藏语意思为“遗址”的玉树。</p> <p> 扎曲是流经玉树的主要河流,边上有玉树地震遗址展览馆,有世界最大由25亿块刻着经文的石头组成的嘉那玛尼堆,有威武的格萨尔王广场和千年的结古寺,更有万千康巴藏族人世代繁衍生息的故事,扎曲河畔上揉碎的阳光撒在了我的眼睛里,我们的義行摄影故事也将从这条静静的扎曲河开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难】</p><p> 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每年平均下雪10个月,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在土豆还没传入中国时,这片土地唯一的粮食就是青稞,唯一的作料就是盐巴。在水利工程技术还不发达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漂亮雄伟的雪山,万里奔腾的三江源,随时都可以是雪山咆哮,洪水泛滥,伴随着的是雪崩,塌方,山洪暴发......但康巴族人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食物如此馈乏、灾害如此频发之下仍然坚守这块土地,苦苦地繁衍生息。他们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他们就算食物再馈乏,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都不敢吃;他们把雪山当山神,河流当河神,祈求神山不要发怒,河水不要泛滥,好让他们度过来年;他们深信每一座山每一座湖都是神灵,他们深信今生转山转湖,来世不再受苦;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没有能力与大自然抗争,只能跪下双膝,去朝拜、去信仰,只能借助经筒、经幡等信物,日复一日地向上天祈福......此刻,我慢慢明白了这个民族发自骨髓的虔诚信仰一切根源似乎就是——“苦难”。如何来表达苦难,可以是穷困的生活,可以是环境的恶劣...但似乎都不足以深入骨髓。当我在物质发放现场看着藏民手里那一串串念珠的时候,我似乎也看到了那一幕幕苦难,这念珠传达的是祝福,但串起的却是无尽的苦难。我认真地拍下了这张念珠特写,取名《苦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助】</p><p> 藏区是膝骨关节炎高发的主要地区,我查了一些研究资料,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潮湿,加上以帐篷和藏房为主的居住方式,大劳动量带来的关节负重和创伤等。居住帐篷者患病率明显大于居住楼房者,参与家庭琐事多的人患病率明显大于外出打工者,女性患病率明显大于男性(<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5期60-62,共3页。)。</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藏区,你会看到聚集时,年纪大的妇女都坐在地上,起身的时候,一般要求助于身边年纪轻的人扶持。有位老人特意让我们看了一下她的关节炎膝盖,非常痛疼。这次一公斤带了很多专治关节炎的药给藏民发放,希望能帮助她们缓解痛疼。在清河镇的养老院,发放完物质后,我看见两位老人(应该也是关节炎比较严重)互相帮助着起身并相互挽扶着回宿舍,拍下了这张照片,取名《互助》,关节炎很疼,但人心很暖,希望她们能在相互自助下好好生活。</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奇】</p><p> 这次一公斤准备了米面油茶粉和冬衣发放给一些已经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户,虽然这点物质也许只够他们过上一阵子或熬过一个寒冬,解决不了根本性的物质馈乏问题,但他们还是很开心,在这个一年10个月下雪天的环境里,还能指望什么呢?这或许也是我们精准扶贫的思考。在发放完物质后,我因为拍照上下起蹲,头也不舒服,也有点迷糊了,但突然看见一个小孩抱一包红薯粉走过来,轻快的脚步还有那灿烂的笑脸,有种满载而归的感觉,我下意识想记录这一瞬间,立马顾不上头疼,𥖁下来并拍下了这张照片,取名《好奇》,因为从这稚嫩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满满的好奇,也许他在想,这些哥哥姐姐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给我们送物资,为什么拿这个东西对着我,为什么......他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希望他带着为什么长大,将来也带着为什么走出这片土地回馈这片土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庭】</p><p> 到了玉树机场,来接我的是玉树怀德福利院代勒院长。代勒院长原本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家里从小就送他去佛学院当喇嘛。后来他发现这不是他的人生,也许他看到太多的失学儿童,他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所以他还俗社会,自己掏腰包并寻找各种外界资源创办了这个私人福利院,最多的时候收养了100 多个困难儿童,请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做人,目前还有30多个孩子,而且都有人资助了。代院长说这些都是他的弟弟妹妹(因为这些孩子都叫他哥哥),只要他们不放弃,他就不会放弃,能想象这么多年,他们一起应该面对了太多困难,无奈,但他们坚持下来了。感谢代勒院长,发善心做善事,让很多孩子看到了阳光,有了一个家庭。活动结束,看到代院长发了个微信,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家出了个大学生了,乐呵呵地说这小鬼长大了,真的,苦尽甘来,想流泪,是幸福的泪。我拍了这个家庭孩子的照片,孩子陪我去看他们宿舍,教室,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帮我们一起整理物质,阳光从来都在,在他们脸上在他们心里,我把拍的照片组合成一张照片,取名《家庭》,有家真好,祝福这个快乐又温暖的大家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勉】</p><p> 在这个大家庭里,因缘而聚,日日夜夜,年复一年,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温暖、相互理解,“我很荣幸,我是一名藏族人”,“慢慢变好,才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教室里墙上贴满了大家的祝福语,一张张便笺纸上都是每个人最心底的祝福和勉励,拍下这张照片,取名《互勉》,温暖大家加持自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望】</p><p> 在教室里,我发现张贴了一张画,这是偌大个教室唯一一张画,上面写着“我希望我们所有福利院的学生都去迪士尼游玩几天,那样的话,我们兄弟姐妹会感到很快乐”。带我参观的小妹妹说,因为这张画上写下的是他们所有人的愿望,所以就留下来了,就算去不了,每天看着也开心。每个孩子都有个迪士尼的愿望,愿望是指引每个人成长的动力,拍下这张照片,取名《愿望》,愿望存心底,哥哥姐姐们一定能帮你们实现,在上海迪士尼等你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p><p> 娘拉乡寄宿制小学,一个大山里的学校,四面是云雾缭绕的大山,真是仙境一般,但海拨仍然有3800多米。我们计划分别给高低年纪上了趟手工绘画课,这些孩子都是附近村庄或牧区的孩子,应该说家里条件相对还可以,才能上得起寄宿学校。我们婷婷小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卡通人物,让孩子们画下他们心里的任何一件东西,孩子们画得很认真也非常棒,但基本上画的都是他们身边的经常见到的,比如帐篷,山,耗牛,鸟,兔子,蜗牛等,我想,这就是他们的世界,如果是换作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又会画什么呢?二次元人物,汽车,火车,大桥...,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无意也不用去打扰,因为谁又能说这个世界不美好呢?也许不好的应该是我们的世界。我用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和他们的画组合成一张照片,取名《世界》。这个世界很美好纯净,在你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谢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个美好纯净的世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笑】</p><p> 课堂上,我发现最后排单独坐着一位个子并不高的男同学,按道理这个个子应该是坐前排的,然道这就是我们小时候传说中的后排男生。当婷婷老师让大家画画的时候,他就一直埋着头在纸上涂画着,也没有画出任何东西,我走过去,坐在他身边,想和他交流一下,小孩子很腼腆,头反而埋得更低了,我同时能感觉到小孩有点焦虑,不知所措,也许我真的不应该去打拢他。这时候,老师过来了,耐心开导他,并和我说,这同学有点自闭焦虑,所以让他坐后面,可以让他能放松点。经过老师一开导,小同学稍微好点了,也愿意和我讲话了,虽然我也没怎么听明白,但从他用笔划来划去,我大致知道他想画画。最后,我和他说,我可以帮他拍个照片,他突然抬起了头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快速拍下了这张照片,取名《微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一直微笑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做个阳光灿烂的孩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饭】</p><p> 吃饭应该是该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来到食堂,孩子三五成群地围成一桌桌在享用美味。每个人拿着个大不锈钢碗,这碗差不多有他们头这么大了,人小豌大,这么一大碗我是吃不完,但孩子们吃得可快了。我们再仔细看,一大碗米饭上面是粉条和土豆,偶尔能零星看到点牛肉沫。说实在的,我看着孩子们吃得这么开心,这么美味,我真的想来一碗,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吃饭的快乐,我突然想起来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多饭香,人少菜香”,我还是希望人多饭香,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嘛,当然如果菜香我也不反对哟,哈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认了。但最后校方还是叫我们去小食堂吃了,虽然也香,但快乐没了。我把孩子们吃饭的照片和那大碗饭菜组合成一张照片,取名《中饭》,人生不过上一顿饭加下一顿饭,还是应该快乐地吃,不挑不捡地吃才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体育】</p><p> 如果问孩子们,你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呀,相信一定会说体育课,人之天性吧。有幸参观了一节体育课,目前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已经不错,球场、操场、球台、单双杠等基本都有了。目前缺乏的主要是体育耗材,比如球类,绳类等,还有就是奖品。所以校方也希望我们能提供帮助,否则他们体育课就只能跑步列队,运动会也没有奖品。校方还邀请我们明年来帮他们举办运动会,哈哈,看着边上云牵雾绕的美景,运动会一定很有意义,但,我们这小体格在4000米以上开运动会,能承受得住吗?霞姐说没问题,那应该就没问题了,2021年运动会见啰。我把孩子体育课照片组合成一张照片,取名《体育》,少年强则中国强,愿我们从强身健体开始,一点点走向强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长】</p><p> 智慧小学是当地活佛捐助的小学,海拨存4000多米,主要接收附近家境贫寒的牧民家无法送到乡里读寄宿制小学读书的学生,小学运行资金主要依靠社会力量,一公斤也是常捐助的公益机构之一。这次我们一到智慧小学,一群孩子就出来迎接我们,我们霞姐乐开了花,她可是看着这些孩子一年年长大,好几个今年要六年级毕业了。但新的小孩子又来了,智慧学校现在的条件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也比以前好很多了。我们下车后,一位鬼灵精怪拍照可会拍型的小女孩一直围着我们转,不断摆不同造型让我们拍照,阳光灿烂的笑容让你无法拒绝,霞姐说她可是这里的小明星,摄影师最喜欢她了,说完就拉起小女孩的手说,我们回家吧。是呀,我们回家吧,智慧小学的孩子就像一公斤的家人一样,长大了,我们送他们去更远的地方,然后再把小的接进来。我把霞姐与快毕业孩子的合影和与小明星女孩牵手的合影组合成一张照片,取名《成长》,因为成长,你们可以走的更远,因为成长,我们可以走的更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p><p> 这两个月是放牧的最好月份,我们进入牧区做家访,实地走访了解困难孩子家庭情况。这户牧民家庭,有孩子9个,有个女孩子今年刚六年级毕业(一直在活佛捐助的智慧小学念书,也是一公斤资助学校),接下来面临两种选择,辍学跟着哥哥姐姐放牧,或者再去乡里读寄宿制初中,但寄宿制初中要花费一大笔钱,家庭己承受不起。我们先与孩子沟通,孩子非常想读书,成绩也不错,而且希望以后做一名警察。然后我们再询问这位母亲,是否愿意再让孩子继续读书。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母亲突然单膝下跪,虽然我们听不懂她说什么(藏区上了年纪的基本都不会讲汉语,也听不懂,只能通过当地有文化的人翻译),但我们基本知道什么意思了,她希望孩子能继续读书,说了家庭情况,有个孩子还生病在医院,家里目前还欠了4万元外债,希望我们能帮助孩子,感谢我们等等,还说要给我们虫草以表谢意(虫草后来我们花钱买下来了,让她可以用这笔钱去还债)。我拍下这张母亲单膝下跪的照片,取名《感谢》。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故事,感人,催泪,有时候让你有一种不敢相信这个世界的感觉,但现实又如此残酷地把你拉回来。感谢这位母亲继续让孩子读书,也感谢这位母亲让我们知道公益教育任重而道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希望】</p><p> 活动基本结束了,我坐代勒院长的车回玉树,格来老师开的车。虽然我高反基本没有了,但连日来的早出晚归,吃不下睡不好,己让我非常的疲倦,车子在草原上颠来颠去,我也迷糊着半睡半醒,格来老师开的车,倒是精神不错。突然,我冲着格来老师说,停车停车,我看到左手边远处四个黑乎乎的小人,趴在地上,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居住的帐篷,怎么会有这么小的小孩呢,边上也没有看到放牧的大人。格来老师下车,用藏语叫这几个孩子过来,我们车上刚好还有余下的羊绒衣,格来准备给他们衣服。四个人影越来越近,看得越来越清楚,四个孩子应该是一家大的带小的出来玩耍,天哪,简直不敢相信,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唯有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这是我拍下的最让我纠心的一张照片,取名《希望》,希望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希望他们能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的眼神不再那么无助和绝望,希望他们能够读上书,希望......,太多的希望了,愿这个世界充满希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佑护】</p><p> 经过这些天的走访,我们发现藏民家里孩子都很多,基本都在6-9个左右,有些有12个甚至18个孩子,不可想象,而且很多还可能是单亲妈妈家庭。因为孩子多,所以有些孩子4岁后就直接送到佛学院养育,有些勉强能读到六年级,也可能因为家庭负担不起或劳力所需而辍学。为什么会生这么多孩子?为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有的说藏区是一妻多夫,母系氏族社会所致;也有说是因为一年有10个月没法干活,只好生孩子;也有说因为没有避孕措施所致.....,我想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查阅了相关资料,2017年《西藏农牧民民主状况研究报告》是这样写的:“民主改革前,藏地牧区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50%,多育成为农牧民对婴幼儿成活率低的一种补偿,藏区社会也很自然而广泛地对多育给予了认可与鼓励。”原来孩子多竟然是藏民面对“苦难”的风险对冲和无奈选择,这让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p><p> 我用在智慧小学拍到的6800才光顾地球一次的新智慧星和智慧小学后面的雪山合成了一张照片,取名《佑护》。这片广袤的藏地上,这个顽强的民族面对苦难,通过自助和互助,战胜内心的恐惧,艰难地繁衍生息。而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唯有双手合十,在新智慧星划过夜空时许下心愿,佑护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一切安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好】</p><p> 车子一路飞弛,大猴突然大叫,好美呀,我要拍照。下车一看,确实惊呆了,壁立千仞,云开万里,此刻,天地有如大象之美,我想我与这一切就这样不期而遇了,我是谁,我在哪,我还是我吗?我看见大猴这点红慢慢地融入这幅大自然的画卷中,拍下照片,取名《美好》,作为这次活动的最后一张照片,所有不经意间的相遇都是最美好的礼物,于你于我于大家。</p> <p> 旅行是教我们放下生活中的那个自我去遇见美好的过程,我们从生活中来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一段有意义的旅行会成为我们努力工作和快乐生活的精神粮食。</p><p> 一公斤義行把旅行和公益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放下自我遇见美好的同时帮助并成就他人,義行让旅行变得有意义,让公益变得有激情。</p><p> 青海玉树之行,是一场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于我,是一次洗礼,也是一个开始,就象一朵绽放的蓝莲花,已经长在我心里,永不凋零。</p><p> 谢谢一公斤公益,谢谢为爱一起出发一起分享的小伙伴,未来路很长,让我们相聚在一公斤公益,为了孩子,为了美好。</p><p> 最后是我们大猴导演用影像记录下的活动精彩瞬间,大猴出品必是精品,谢谢大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行走,是你我他的加入,是每个人心里最温柔的爱的表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