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深度学习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记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第五期研修班

张伟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span>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于7月30日、31日面向项目实验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织了“深度学习”教学改革项目第五期网络研修班。</p> <p>  何为深度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指出,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p> <p>  也就是说,深度学习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点:</p><p> ▲ 深度学习是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而非一般意义上学习者的自学,因而特别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p><p> </p> ▲ 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有挑战性的人类已有认识成果。也就是说,需要深度加工、深度学习的内容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通常是那些构成一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r><br> ▲ 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而非抽象个体的心理活动。<br><br> ▲ 深度学习的目的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p>  郭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既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把握本质与变易材料,迁移与创造,价值判断与交流合作。</p> <p>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通过三个案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对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哪些能力不可以被替代?她带着对深度学习的思考,向我们具体深刻地介绍了“深度学习实践模型1.0”到“深度学习实践模型2.0”的转变,强调了目标和评价的重要性、反思和改进的必要性。</p> <p>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就什么是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学科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基于主题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三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主题性学习的深度思考。</p> <p>  来自宁波市的金晓润团队、上海市的景洪春团队、北京市的柏春庆团队就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四年级上习作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这三个案例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分享。</p> <p>  听取了以上三个团队的交流,我们对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单元学习思路的规划、单元教学过程的实施等多方面问题有了更清晰的思路。</p> <p>  最后,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青团队、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王明霞团队就“活动设计,让深度学习发生”“持续评价,让深度学习留痕”这两个主题进行了现场研讨。</p> <p>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我们要更好地引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成为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p><p> 撑起深度学习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教学实践里放歌……</p>

学习

深度

教学

单元

团队

学生

挑战性

教师

实践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