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湖口挽澜旧址位于茶陵县湖口镇。1927年12月,得知窃取工农革命军团长要职的陈皓率部往湘南方向叛变投敌,毛泽东心急如焚,带着毛泽覃、陈伯钧等人,从江西宁冈赶到茶陵湖口镇,逮捕了陈皓及同伙,在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幼年的红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湖南省茶陵县湖口镇全景</b></p><p class="ql-block">1966年下半年我在这里的一个祠堂里上初中,同时当小工挑砖建现在这个初中学校,不到二个月文革开始,我与同班同学由此校背着背包,步行到井冈山茨萍进行“红卫兵串联”,从此结束了学校学业。后来走上从军之路。 下面讲一讲我从小就知道的,湖口老乡经常讲述的一个故事—毛泽东“湖口挽澜”,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 </p> <p><br></p><p><br></p><ul><li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毛泽东“湖口挽澜”</b></li></ul><p><br></p><p>1927年10月,引兵井冈山的毛泽东为了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战略决策,在距秋收起义爆发仅仅40多天之后,当即指示工农革命军攻打湖南茶陵县城。但立足未稳的工农革命军迫于敌兵的步步逼进,在攻克县城,并查抄县署、解救数十名被关押的工农运动骨干后及时退出了茶陵城。</p><p><br></p><p>由于茶陵地处湘赣要冲,自然条件良好,战略地位重要,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毛泽东萌生了“经营茶陵”的打算。11月15日,得知茶陵县城空虚,毛泽东决定二打茶陵。这一次,本来他要亲自带队的,却因脚伤,行动不便,只好派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浩、党代表宛希先等带队攻城。</p><p><br></p><p>11月18日,茶陵县城再次被攻克。然而,对这座新占领的县城该如何管理呢?团长陈浩在大家筹备茶陵工农革命军新政府时,擅自作主委派曾在北伐时期任过安徽旌德县县长的工农革命军干部谭梓生出任县长。宛希先等人对陈浩的举动提出质疑,陈浩却指责起了他们,然后不顾大家的反对,让新县长出去游街,宣布新县长走马上任一事。但谭梓生对如何当好新生政权的县长没把握,只好依照旧政府的样式升堂审案、纳税完粮,将一个红色政权办成了旧的知府衙门。</p><p><br></p><p>而陈浩自己却迷上了这座县城的“酒绿灯红”,还把打土豪得来的钱物私自扣下享乐。宛希先对此甚为忧虑,连忙写信报告毛泽东。毛泽东立即回信指示:“由部队派人当县长是不对的。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要保护商店、保护邮局、保护学校、保护医院……”宛希先接到信后,立即向部队里的党员、团营级干部与士兵委员会向茶陵的党组织、工会、农民协会作了传达。此后,他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开始了组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筹备工作。</p><p><br></p><p>11月27日,茶陵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和士兵委员会分别选出谭震林、李炳荣、陈士榘为各自的代表组织工农兵代表会议。谭震林被推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正式成立。</p><p><br></p><p>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起了军阀反动派的仇视。湖南国民党军方鼎英、吴尚等分别派主力团连同地主武装近20个连的兵力进攻茶陵。宛希先面对重兵压境,毫无惧色,他一面向毛泽东汇报了军情,一面组织革命军沉着应战。</p><p><br></p><p>这时在湖南桂东打游击的三营营长张子清也率部星夜兼程赶到茶陵参战,增加了工农革命军的战斗力量。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战斗打得非常艰苦。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宛希先和张子清主张撤出茶陵,回师井冈山。但是陈浩一伙却坚持要把部队拉往湘南。</p><p><br></p><p>宛希先觉察到他们把部队撤往湘南必有阴谋。为了得到证据,他和张子清秘密商议,决定派可靠人员摸清他们的行踪。由于陈浩等人平时的行为早就引起了战士们的不满,侦查情况的人很快就了解到,陈浩在前几天通过邮局给方鼎英发了一封信。</p><p><br></p><p>宛希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奔向邮局,截获了陈浩、徐庶、韩昌剑给方鼎英的投降信。为了做到有理有据,宛希先从挽救他们的目的出发,再三规劝他们带部队回井冈山。但是陈浩等人非但不听宛希先的劝告,反而强行带领部队南行。原来,革命意志薄弱的陈浩早已有了叛逆之心。为此,他蓄意拆除了通往井冈山的东门浮桥,引导部队南撤,准备投靠驻扎湘南的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部。</p><p><br></p><p>“这是一场关系到数百名革命军战士生死存亡的斗争,我们一定要保住部队,千万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宛希先在黑暗中郑重而又坚定地对张子清说。</p><p><br></p><p>12月27日,部队行至茶陵县湖口。这是回井冈山还是往湘南的三岔路口,宛希先和陈浩一伙此时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步。</p><p><br></p><p>宛希先望着700多人的队伍,严肃地说:“我们是共产党、毛委员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我们的立足点在井冈山,我们的领头人是毛泽东,去湘南投靠国民党方鼎英,那就是叛变革命!”</p><p><br></p><p>陈浩凶相毕露,拍着腰间的手枪,狞笑着威胁宛希先说:“不跟团长走,老子今天对你不客气!”</p><p><br></p><p>“你敢?!有胆量就向战士们说,谁愿意跟你去当叛徒?”宛希先和张子清异口同声地说。</p><p><br></p><p>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接到宛希先紧急情报的毛泽东带人赶到了湖口。</p><p><br></p><p>毛泽东听了宛希先的汇报后,当场宣布撤销部队开往湘南的命令,并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宛希先历数陈浩一伙自从打茶陵以来破坏革命军纪律以致走上叛变投敌道路等一系列罪行,并向大家公布了陈浩一伙写给方鼎英的投降信。</p><p><br></p><p>根据这些情况,毛泽东果断地当众宣布逮捕陈浩、徐庶、韩昌剑。革命军战士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都说:“多亏了宛党代表挽救了我们这么多战士的生命。”</p><p><br></p><p>毛泽东在茶陵湖口挫败了意欲叛变革命的工农革命军一团团长陈浩一伙,这是党史和军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处理,既成功地在党内、军内进行了第一次肃反,充分展现出毛泽东的智慧、胆识与领导艺术,又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否则,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种子部队会毁于一旦,井冈山斗争的烽火会归于熄灭,中国革命可能还要走更远更艰难曲折的路。正如上将陈伯钧回忆这一事件时说:“这样,新生的幼年红军所遭遇到一场极端严重的危机,被我们党英明、伟大的舵手毛泽东同志挽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