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秦岭南麓大山里的山区县,西沟大队是我的第二故乡,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曾经在那里插队下乡三年,至今四十五年过去了,仍然难以忘却。在那块山区土地上,摸爬滚打,吃苦耐劳,学会了春耕夏收,秋播秋收,冬季修整梯田保墒垄,肩背土粪施肥到田间等农活,也曾任过山村民办教师。</p> <p> 在那里,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树立了奋斗的目标,理解了进取的含义,印证了付出的代价。那汗水,泪水,泥水,沮丧,彷徨,欢乐,希望,交织在一起的艰苦历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资本和灵魂财富。同时,也为我人生道路铺垫夯实了良好基础。</p> <p> 下乡一年后,我能熟练掌握生产劳动做农活的技能,提高了独立生存的基本生活能力。经过各方面摔打磨炼,使我坚强成熟了很多。第二年,县文教局组织招考民办教师,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均可报名参加考试。我报名通过考试,获取了民办教师【任用证】。在下乡的第二年十月份,开始任本大队山村小学民办教师,每个月记全勤满分的工分,另外,每月还有九元现金补贴。比在队上劳动的知青幸运很多,差别也很大,既挣工分多,又有零花钱,所以,我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山村民办教师工作。全大队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都羡慕不已。</p> <p> 我们西沟大队小学,坐落在嘉陵江畔的百灵山下,全校有五个班,一至五年级,每个班三十多个学生,学生数量还不算少,因为不光是本大队四个生产小队的农村孩子,还有部分宝成铁路沿线,几个火车站的铁路职工子弟,他们也在就近农村小学就读。所以,全校就有一百多名学生。五个班级,每班配备一名老师,而我就是五位老师中的一员。</p> <p> 我主要任课为二年级语文,五年级毕业班数学,还担任全校的音乐课和美术课,另外带学校的舞蹈训练班等。那时,我每天除了认真备好课和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之外,业余时间基本不怎么休息,全校各年级,期中期末考试卷,由我一人来承担刻蜡版,然后油印。学校开运动会,我主动带领两名青年教师,加班熬夜编制秩序册。平时空余时间,学校那部老旧的脚踏风琴陪伴着我,教孩子们练舞蹈基本功,排练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文艺节目。 还凭借自己小时候打腰鼓的记忆,大胆的提出组建腰鼓队的建议。 </p> <p> 我提出组建腰鼓队的建议后,我们校长和大队书记完全赞成,鼎力支持,没有腰鼓怎么办,校长跑去大队开出了介绍信,校长和我们两位老师,三人带着介绍信,推着两个独轮推车,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文化馆,去借腰鼓。</p> <p> 真庆幸,我们到了县文化馆经接洽后,由于文化馆人员紧张,让我们自己进仓库挑选,我们从县文化馆尘土飞扬的仓库里,挑来拣去,终于借来了三十多个可以用的腰鼓,但鼓锤没有几个,我们就自己动手,从山上灌木丛砍来木棍,自制鼓锤,大队又拨给经费,买来了大红色绸子做鼓锤飘带。就这样,我从三、四年级里面,挑选出三十多个同学加入腰鼓队,腰鼓队组建成功。</p> <p> 我教腰鼓队打腰鼓,教的不是陕北腰鼓,不像那种激情饱满,豪情奔放,猛跳猛打的那种腰鼓。因为,我小时候学习腰鼓,教腰鼓的老师是从上海调来的。所以,老师教我们的是很普通,中规中矩的示范腰鼓。示范腰鼓共分为五种鼓点:</p><p> 一、起鼓。(起鼓是原地不动,开始打鼓的前奏)</p><p> 鼓点: 咚咚吧 咚吧咚,咚咚吧 咚吧咚,咚咚吧咚吧咚咚, 咚咚吧咚吧咚。</p><p> 二、路鼓。(路鼓是走步鼓,向前走两步,后面跟一个点步,循环走两步再点步)</p><p> 鼓点: 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p><p> 三、卧园。(卧园是走两个路鼓点后,左侧面一个蹲式燕子飞花样,再走两个路鼓,右侧也是同样一个燕子飞花样)</p><p> 鼓点: 咚咚吧 咚吧咚咚,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咚吧咚吧咚。</p> <p> 四、跳跃。(跳跃是先做两个路鼓后,跳跃式用右手越过头顶打左边鼓面,同时翘起左腿,然后,立式燕子飞结束)</p><p> 鼓点: 咚咚吧 咚吧咚,咚咚吧 咚吧咚,咚咚吧 咚吧咚咚,咚咚吧咚吧咚。</p><p> 五、.指挥。(腰鼓队最前列有一名同学,用铜嚓来指挥)</p><p> 腰鼓队指挥,是从腰鼓队的同学里面,选拔培养的一名腰鼓队指挥嚓手,指挥嚓手,用中号铜嚓来指挥,指挥点:</p><p> 嚓,嚓,嚓,嚓,嚓嚓一嚓嚓。这时,起鼓开始。</p> <p> 指挥嚓手必须会打腰鼓,知道鼓点的变化及动作的表现。嚓手在腰鼓中担当着整个队伍的指挥重要作用,当表演开始时,指挥嚓手紧握铜嚓,双手伸展,示意全体队员做好准备,接着做单举左手示意。开始时双手上下击嚓四声做飞燕动作,然后小收点起步,嚓嚓一嚓嚓,配合鼓点即可。换鼓点时,指挥嚓手也是用上面这种鼓点。当同学们听到指挥的铜嚓声时,变换另一种鼓点,当一种鼓点,打到一定时间时,指挥就会用铜嚓指挥点,变换另一鼓点,以此类推。</p> <p> 同学们每天很用心地学习腰鼓,练习从不间断,老师认真耐心的示范,同学们跟着示范动作敲鼓点,可以说是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教孩子们鼓点动作,打鼓方法,排队形练节点。示范,训练,再示范,再训练。一次次一遍遍,咚吧咚吧的腰鼓声,响彻在秦岭大山里,响彻在村落山梁的各个角落。</p> <p>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一支威武规范,漂亮整齐的腰鼓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每逢过节或是大队开会,腰鼓队的表演都很有吸引力,气氛热闹非凡,社员们都赞不绝口。全公社开大会时,也请我们学校腰鼓队去表演热场。我们大队西沟小学的腰鼓队,在全县都是小有名气。自己心里也很欣慰,深深地体会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理。同时,我也受到县文教局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p> <p>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下乡已经过去四十五年了,我做山村民办教师也过去四十四年了。当年青春芳华,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是年过花甲的小老太太了,但秦岭大山里腰鼓队表演的场面,仍然记忆犹新。这种抹不去的美好记忆,大山里响起的腰鼓声,至今难以忘怀。</p> <p>山村民办教师</p> <p>腰鼓队教练</p> <p>图片: 来自网络</p><p>照片: 杨 柳</p><p>文字: 杨 柳</p><p>2020年 8月 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