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请以图上文下之方式阅读本篇 谢谢)</p> <p>中国福建省福州市</p><p>从这里开启我们的寻根之旅!</p><p>感谢四海一家的亲人们的同心协力,一起完成共享穿越世纪,跨越国界的团聚时光!</p> <p>福州水部南公园琯前街 51号</p><p> 吴申生回忆1982 年的探访: 这是一处很好的建筑,大门口的门槛到一个 6 岁孩子胸前那么高,前厅后厅,左右厢房( 很高但没有楼),中间有小院和左右楼廊,前楼后楼,楼上左右也有厢房,楼下有前后内厅,后楼后面后厅. 外面是 天井,天井里有一口好大的井,井水冬暖夏凉,大家都在这里洗涮,天井左右后厢房也是两层楼,再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厨房,大家都在这里做饭,左右可以住人,据说原来是给下人住的。这里是吴孝仁和叶韵珂成家的地方,新房就设在前楼的楼上,吴钊和吴珍出生也出生在这里,同时也是吴惠华出嫁的地方。现在再回去这一切都看不到了。很有特色的民居建筑,非常遗憾。</p> <p> 先祖吴世榕是白手起家,原先做过英轮上的管轮,三弟吴世乐是海船上工作积累的资本,后来俩个人一起创业,最早是浙江运 去福州的一船丝绸作本金,逐步做大。最多时有十多家企业,包括有饭馆,轮船公司,石油公司并发展到香港。1918年一战结束后与瑞士商人合办的亜细亜石油公司被卷走60万巨款而破产,随后他把自己在台江的房子卖了八千银元, 这在当时也算巨款,后与三弟吴世乐合买福州水部南公园琯前街 51号宅院,安顿家室。所以该宅院各一半。东半边是吴世乐的,西半边归属吴世榕。</p><p> 先祖吴世榕共有三位太太,现已知育有七男七女。于1943年去世。目前所知,大妻吴王氏生年未詳,1944年故,生1男3女;二妻吴林氏生年未詳 ,1966年故,生3男1女;三妻吴姚英1887~1980年故,生3男3女。</p><p>左起:吴姚英(三妻),吴世榕,吴王加银(大妻)</p> <p>吴家的辈份是男丁才能续: (世)>(孝)>(友)>(家)> (庭)</p><p> 因不十分確定男女长幼的實際排行,家谱依其生母及男女分开排行, 又因當初是和三弟(吴世乐)的子女們一起排, 所以排行的數字不是連續的,加上年代久远,资料有限。如有纰漏请见谅。</p> <p>吴姚英(三妻)</p><p> 清光绪十三年(1887)10月24日出生,祖籍广东,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姐姐,所以吴家有双胞胎的基因。婚后随夫搬到福州。共育有三男三女。</p><p> 1950年,随子吳孝德及家人定居台北。晚年與吴惠华及家人同住近廿年,远在大陸的親人們,从此天各一方。1980年12月11日,以94岁之髙齡驾鹤西去。</p><p> </p> <p>吴姚英(三妻)摄于1977年台北</p><p>“……下面是我們四個兄弟姊妹:吳劍晶(吳孝徳長女),吴琴晶(吴孝徳二女),吳閏生(吳孝徳兒子)及吳奇晶(吳孝徳三女)對奶奶(三房吴姚英)的缅怀在此与大家分享。</p><p> 母亲在1950年带着奶奶和我们三个孩子自福州躲在出海的渔船中逃到台湾去和父亲会合。听母亲讲当时有11 艘渔船一起出海捕鱼,其中有九艘要不是被拦截就是被炮弹打沉。她说在大风浪中我们三个孩子都好乖,一家五口躲在狭窄的船舱甲板下,一点都不出声就连襁褓中的弟弟也安静的一声不吭,如果有任何的动静恐怕就很危险了。等到小船到了公海我们大家才又哭又吐,最后终于安抵基隆。</p><p> 因为妈妈要上班我们从小就由奶奶带,奶奶祖籍广东,不会说国语都是用福州话交谈。所以我们四个兄弟姐妹都会讲福州话,一直到现在我们在电话或是视讯中还是用福州话交谈,在公众场合如果是不想让人家听到的事更是要用福州话了。不过2008年第一次回福州发现这个方法无效了。</p> <p>(接上文)从小到大印象中奶奶从来不发脾气縂是笑咪咪的,不管我们多调皮她从来没有大声骂过我们。顶多是她找不到我们把她的东西乱放时就说我们没有后手。我们最怀念奶奶的鼎边挫这是她的拿手好菜是用米磨成浆然后用海鲜做湯底做出来的。另外还有她烧的马头鱼,红糟鳗鱼。尤其是她自制的萝卜糕也是从磨米浆忙到切萝卜丝及一切作料直到厚厚香醇萝卜糕出炉。还有每年水果季節时她都会自制水果洒,我們縂是跟前跟後的看她忙著。这些都是我们的最爱。平日她也喜欢征东饼,福州光饼和福州干拌面。这些仍然都是我们现在时常想念的食物。</p><p> 写这些闲杂事情希望没有让你们觉得无趣,以前我们一直以为奶奶只是我们四个人的奶奶,现在才发现有这么多弟弟妹妹都叫奶奶做奶奶,所以想和大家分享这些小事也让大家感觉得到奶奶的可亲。……”(吴琴晶)</p> <p>吴姚英长眠之处</p><p>十普寺Universal Temple</p><p>台北市中正区南昌路二段140号</p><p><br></p><p>吴秋星(吴孝英次子)</p><p>”……我们2014年去的,绕台湾一圈,走马观花看了台湾,最主要的倒是同堂姐和表哥表嫂她们见面聊天,还去存放骨灰的寺庙祭扫奶奶</p><p> 那天我们在二位表哥和二位表嫂的陪同下去祭拜奶奶和伯父,还发生一件趣事:她们的骨灰存放在地下室,我和表哥表嫂向奶奶伯父鞠躬,地方小,我太太在后面没排上,见我们上去了,她没有祭拜就跟着上来,在上面寺庙里有一个风俗,拿二块骨牌一样的东西往天上扔,心里许愿,二块骨牌到地上都反过来就表示灵验,二位表嫂丢了都灵验了,我太太几次都没灵验,素卿表嫂问她:你刚才有没有祭拜奶奶,我太太说你们在前面祭拜人多,我没排上,你们上来就跟上来了,二位表嫂马上带她到下面祭拜,拜后上来丢骨牌,马上灵验了……。”</p> <p>吴王加银(大妻)的后代</p> <p>吴孝仁(长子)生平(1898年生)</p><p> 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福州洋行做会计,抗日战争爆发后逃难到南平,没有稳定的工作,后经同乡林启裕(音同)上海水泥厂财务科科长介绍并作保人到上海水泥厂财务科工作,任成本总会计,林世良任材料成本会计,也是福州人,吴孝英(八叔公)任人工成本会计。财务科基本都是福州人,在财务科业务用语基本都是福州话。吴孝仁在水泥厂一直做到60周岁退休。</p><p>左起:吴世榕,吴孝仁</p> <p>吴孝仁妻叶韵珂(1894年生)</p><p>长子吴孝仁 的妻子叶韵珂,是吴惠华的先生叶树声的长姐。亲上加亲。</p> <p>吴孝仁夫妇</p> <p>吴孝仁共育有一儿一女,分别是吴钊(新疆)与吴珍(上海)。</p><p><br></p><p>吴申生(吴孝仁长子吴钊之长女) :</p><p>“……这是我十几岁的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看见我爷爷在擀面条,因为我从未见过我爷爷做家务,而且我当时认为只有北方人才会擀面条啊,所以就好奇地问爷爷怎么会做这个事,当时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做过面粉生意,在店里跟店员学的……。”</p><p>左上:林秀娟(吴钊妻子)、吴钊、吴珍</p><p>左下:叶韵珂、吴申生(吴钊长女)、吴孝仁</p> <p>吴申生(吴孝仁长子吴钊之长女): </p><p>“……看了你介绍的太奶奶的往事,心里暖暖的,我从小随爷爷奶奶长大,会说一点福州话,现在上海只剩我一个会说福州话的了,没人交流也许再过几年也就不会说了……。”</p><p>相片右上角后期处理添加上吴钊(子)。当时拍这张照片是为了远在新疆的他,所以原照片上没有。</p> <p>吴孝仁之子:吴钊(1926年生)</p><p>”……我爸爸是从这个房子那个前楼二楼上面结婚了以后离开福州到了上海,然后呢,后面就一直不是很顺利,所以一直到60岁退休,第一件事就是我把我爸妈带回福州老家看了一下……”(吴申生对话吴小山回忆片段)</p><p><br></p> <p>吴钊夫妇及吴申生</p><p>”……我记得我哥当时跟我说,哎呀,今天在管前街的院子里头,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先生在那儿,左看右看左看右看,然后那个跟我哥说我以前就住这里,我哥问,你到底谁呀?结果一说,就是按我们辈分,应该算是一位堂哥。然后说好像四九年以后非常坎坷,好不容易才回来看一下,因为我哥后来过两三天就是回苍山了,在家里的时候跟我们说的时候特别感慨,所以呀,我们家是49年以后好些亲人历经了磨难。……”,</p><p>”……我哥那时还在福州师范上学,我记得我哥说这事时,无限感慨。(吴小山回忆)</p><p>(吴小山对话吴申生,回忆1980年代吴钊回福州往事)</p><p><br></p> <p>吴孝仁长子吴钊之长女及次女</p><p>吴申春和堂侄女吴申生在上海读小学的时候是同班同学,其弟弟吴秋星跟吴申生妹妹吴红生堂侄女也是同班同学。</p><p>林立三(吳雪仙三子) </p><p>“⋯⋯ 我在上海的时侯大舅家都很正常,住在水泥厂宿舍,一幢小房子很不错。八舅住的是另一幢同样的房子,家里佈置具有福州特色。那时申生、红生就那么小,还陪我去龙华公园玩,印象深刻。⋯⋯”</p><p>左起:吴红生,吴申生</p> <p> 吴孝仁长子:吴钊及家人,现居住新疆</p><p>左上:田菲 吴幼娟 田新林 吴家祺 高永红 吴庭 刘黉</p><p>左下:刘照成 吴钊 穆正融 林秀娟 吴申生</p> <p>吴孝仁长子吴钊的四个子女</p><p>左起:吴幼娟、吴红生、吴申生、吴家祺</p> <p>左上:田新林、吴幼娟、吴红生、黄水昌、吴家祺、高永红、吴申生、刘照成</p><p>左下:林秀娟、吴庭</p> <p>吴申生全家福:2015年 摄于台湾</p><p>”…… 我们全家2015年2月全家从高雄市进入台湾,包了一个家住花莲的师傅的车,沿东海岸在高雄住一天,还到了台东、花莲、九份、垦丁……,走的线路很好,经典的景点都去了,旅行社走不到的地方也去了,景色很美,还到了少数民族的村落吃他们的饭菜,很有特色。原打算再去的时候再包他的车,走西海岸的。……”(吴申生)</p><p>左上:女婿: 穆坤、夫:刘照成</p><p>左下:外孙:穆正融、女:刘黉、吴申生</p> <p>吴申生,吴孝仁之大孙女 是長子吴钊的大女儿,也是我们这辈人里面最年長的,1952年5月的,比上一辈有的堂叔,表叔,堂姑,表姑还年长一点,就是辈份小。</p><p><br></p> <p>2020年摄</p> <p>吴钊次女:吴红生全家福,現居新疆</p><p>左上:黄凌娜的先生、黄凌娜、豆豆、黄凌云</p><p>左下:吴红生、黄水昌</p> <p>吴钊儿子吴家祺全家福,现居住新疆(吴孝仁孙子,1965年生)</p><p>吴申生(吴孝仁长子吴钊之长女) :</p><p>“……我知道吴家姓名的辈份:我爷爷的父亲是(世)字辈~吴世荣;</p><p>我爷爷是(孝)字辈~吴孝仁;</p><p>我父亲是(友)字辈,我父亲吴钊还有一个名字~吴友金;</p><p>我们是(家)字辈,男丁才能续,所以我弟弟~吴家祺;</p><p>我们的下一代是(庭)字辈,因为实行独生子女,所以我侄女就续上“庭”字了~吴庭;</p><p>再前面和后面就不知道了,而且是男丁才能续,</p><p>这些都是我父亲在世时说的……。”</p><p>左起:高永红、吴庭、吴家祺</p> <p>吴孝仁之女:吴珍(1927生)</p><p>……母亲吴珍但凡和娘家亲戚说话都说福州话的。我小时候见到和母亲说福州话最多的就是我舅舅的大女儿吴申生姐了,我听不懂,自然也没学会说。</p><p> 大概在1980年代初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回去过福州,记得老宅的位置在南公园附近。两层的房子,左右都有楼梯。母亲会回忆小时候和堂弟们嬉闹,她说林自新舅舅小时候头大,所以读书好。还说自己像个男孩子,跑步很快,会爬树,早上喝稀饭的时候拿新鲜的荔枝蘸着酱油吃……。那年在福州见到过几位亲戚。因为我福州话听不懂,就知道见过母亲的姑姑,叔叔。九几年的时候,还收到过舅公吴孝桢邮寄给母亲的一本自己写的散文集。</p><p> 以前外公(吴孝仁)外婆(叶韵珂)和母亲住在龙华水泥厂公房,后来房子被收走了,吴秋星舅舅家也住那里。小时候还去过他家,记得他家有一台自己装的小黑白电视机。屏幕好像是圆的……。</p><p> 第一次见到我舅舅吴钊应该还没上学,就记得舅舅一头白发,舅舅一家一直都在新疆,除了申生姐姐。</p><p> 母亲和舅舅这一对兄妹这一生都过的跌宕坎坷,饱受时艰。好在环境改观后也都能安享天伦。吴申生姐姐曾跟我说:“嬢嬢(她总这样叫我母亲)这辈子,两头过了好日子,当中真的很辛苦……”。我舅舅吴钊何尝不是如此,他被送去新疆的时候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从乌鲁木齐市到乌苏市马驮人走,冰冻天,据说路上要走十来天。从此他乡是故乡。</p><p> </p><p> 每次听到有人说福州话总有一种亲切感,大概和小时候常听母亲说福州话有关吧。“莫凯凯(不用客气)”,“尽粘饶(调皮捣蛋?)”,“鸡姨妈(多嘴多舌的媒婆?)”,我就知道这三句,还不知道对不对。</p><p> 2006年11月母亲去世,第二年春,我独自旅行到了福州,在南公园那里,想着再看一下母亲和舅舅儿时住过的老宅,可惜没找到,好像那一片房子都拆了。(计小江)</p> <p>吴孝仁女儿:吴珍夫妻,居住上海</p><p>左上:计国江(1928年生)、吴珍(1928年生)</p> <p>吴珍和孙子,计天禹。摄于2005年4月。</p> <p>吴珍儿子计小江全家福,现居住上海</p><p>左起:秦韶红(1967年生)、计小江(1967年生)、计天禹(1993年生)</p> <p>吴永仙(长女)</p><p>吴雪仙长女林秀松,幼时过继给大姨吴永仙,并改姓陈</p><p>左起:林立三(吴雪仙三子)陈秀松(吴永仙之长女)赵玉海(陈秀松丈夫)</p> <p>吴永仙的子孙和吴雪仙的子孙合影</p><p>吴雪仙的大女儿林秀松,幼时过继给姐姐吴永仙。</p><p>左起:陳秀云,陳秀松,林维新,林自新,林敏,林泽红,赵梅</p> <p>吴雪仙(四女)生平</p><p> 1902年生于香港,九岁回福州,念过私塾。22岁与闽侯尚幹人林惠生结婚,育3男4女,过着相夫教子的普通生活。1945年抗战胜利,父亲从上海回福州团聚,后因返沪途中不幸遇难,从此家庭生活艰辛,仅靠父友捐助育子女成才。她勤劳节俭、助人为乐、为人正直,与阾里、亲戚、兄弟姐妹相处和睦、融洽。1996年在福建永安市安祥仙逝,享年94岁。</p> <p>吴雪仙夫:林惠生,有名林应时</p><p>林卫(吴雪仙长子林自新长子) :“⋯⋯ 奶奶吴雪仙(女四)16岁时,爷爷去相亲。曾外公不同意,说这个人太穷。曾外婆说行,他人长得好看。这门亲事就定了。爷爷当时的确没钱娶奶奶,就出去打拼,曾去印尼做过伙计。两人22岁时成的亲。爷爷是闽侯尚干乡人,和国民主席林森以及工人领袖林祥谦是同乡。爷爷的大哥林雨时曾追随林森和孙中山,是一位辛亥革命活动家。当年孙中山到福州还写了“博爱”两个字送给林雨时。他的后人把这幅字捐给了博物馆。</p> <p>(接上文)听爸爸讲他小时候除了去外公家,还常去他大伯父家,帮大伯晒字画。爷爷不但人漂亮字也写的很漂亮。他长期在上海工作,经常寄书信和照片给奶奶。不幸的是,1945年从上海囬榕探親返回時乘华新号客輪,在吴淞口触鱼雷遇难。</p><p>爸爸林自新的字写得也非常有功底。这和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及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p> <p>吴雪仙和林惠生夫妇</p><p>林维新叔的二女儿林泽红和我们的奶奶吴雪仙(女四)相处最久也感情最深。以下是她写的怀念奶奶。</p><p>“……在我记忆里奶奶是有文化能干美丽的家庭妇女,她性格稳重乐观。自打我出生以来就是跟她同床共枕至出嫁。今天大家要我讲讲我熟悉的她的故事,她每天清清楚楚穿着她自己做的衣服,她手工衣服质量很好,她缝的针脚细而均匀,外套的颜色一般都是深色的如藏青色.深灰色。黑色的只有一件是香云纱面料,夏天穿的,这件衣服只有我和她去吃冰激凌时她才会穿上,还配上那双精致上海黑皮鞋(衣服和皮鞋是我爷爷买的)可漂亮精神。</p><p><br></p> <p>吴雪仙與子女们,摄于1940年代</p><p>“……这几天是大喜的日子,又有许多亲人在这里相聚,好象又把我带回到我小时常去的外婆家,那里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那是我们家族的根!……”林立三(吳雪仙三子)</p><p>左起:林秀松,林秀华,林维新,林自新,林香珠,林立三,吴雪仙。</p> <p>吳雪仙和三个儿子</p><p>吴申生(吴孝仁长子吴钊之长女) :</p><p>“……还有个秘密告诉你,你父亲林自新小时候是过继给我爷爷奶奶的干儿子,所以小时候一直住在老宅,和我父亲姑姑感情非常好。这也是他后来做吴氏家谱的原因之一。这是我奶奶告诉我的,那年林自新表叔来上海时,我姑姑和我妈妈也都说起过这件事。⋯⋯”</p><p>左起:林立三、吴雪仙、林维新、林自新</p> <p>左起:林自新儿子林卫(长孙)、吴雪仙</p> <p>左起:林泽红(林维新二女儿)林立三(吴雪仙三子)吴雪仙(女四)林敏(林维新长女)林兴中(林维新儿子)</p><p>“……我奶奶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七十年代,还没有每周文摘时,她看参考消息,周围的人都很爱找她聊天,她在我们医院宿舍里挺出名的,我常常是沐浴她的阳光。记得我妈妈有一个亲戚,带了一套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给奶奶,她每天闲暇时候,书放在床緣,搬张小凳子坐在那津津有味看。北京的亲戚寄给她的钱,她会很认真回信,告知收到了。她字体挺好看,大而工整,还会把汇款单边上小字条撕下放好。她心算也好厉害,到了后期骨折就没怎么看报了因为病痛折磨,但她的好朋友会常常来看望她……。”(吴雪仙次子林维新女儿林敏)</p> <p>这张照片好像是摄影1969,我们的爸妈都去57干校了。谢谢三叔关照(林卫)。</p><p>左起:林东(林自新次子)林立三(吴雪仙三子)林卫(林自新长子)</p> <p>左起:吴璋、林维新、吴雪仙、林自新</p> <p>左起:林维新(吴雪仙二子)吴雪仙(女四)林立三(吴雪仙三子)</p> <p>吴雪仙長子:林自新全家福(1929年生),現居北京</p><p>林自新1947年到北京清華大學讀書。1948年解放军进京,他休学一年参加军宣队工作。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後來一直在國務院下的国家科委(现科技部)系统工作,擔任過科学出版社副总编,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國家科委秘書長,科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1989年后被撤職、離休。</p><p>他一直喜欢数学并重视科学普及。他与人合作第一个把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书译成中文,还翻译了不少数学游戏的书。离休後他一直關心中國的生態保護,翻譯了很多種生態保護的書籍,最著名的是萊斯特.布朗的《誰能供應中國糧食》,又名《誰能養活中國》,在這個領域名氣很響亮。</p><p>左起:陆克敏,林卫,林自新</p> <p>左起:林东、林自新、林卫</p><p>摄于北京火车站 1969年夏</p><p>“……和大家分享一个从二叔维新 那听到的爸爸林自新的小故事。二叔说小时很少跟哥哥在一起。从他记事哥哥就在外面读书。哥哥高中毕业后去报考福州协和大学,回来和妈妈说“他们个子都那么大,看样子我没有希望了”。结果成绩出来他考了第一名。除了全额奖学金,还奖了一石大米。爸爸在协和大学读了一个学期的英文专业,就跑到上海去考清华了。听爸爸讲,他1947年到北京读书时只有70多斤重……”。(林卫)</p> <p>左起:林东、林自新、林卫,北京 1973年</p><p>“……我是1985年由北京建工学院派到布法罗(水牛城)的纽约州立大学读研究生。1992年博士毕业。那年我父母也在美国。记得一个夏天的周末,叶德正表叔开车和湘敏表婶、八姨奶奶匹茨堡到布法罗看我们。我们一起去了尼亚加拉瀑布。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八姨奶奶。和德正表叔一家有过几次来往,还去过他家。1997年我们搬到Fargo后就断了联系……。”(林卫)</p><p><br></p> <p>左起:张瑾、林立三、林维新、林自新、陆克敏</p> <p>摄于无锡</p><p>林卫(吴雪仙长子林自新长子2020.8) </p><p>“……父亲林自新今年91岁高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除了记忆力衰退,行动也不大方便了。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参加公开活动了。在小儿子林东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情况基本稳定。…….”</p> <p> 林自新长子:林卫(吴雪仙孙)全家福,现居住美国北达科他。“……我和妻子王星光住在美国中北部的小城Fargo. 我在州立大学教环境工程。星光办了一个中文学校。大儿子辰光(Jack)在芬兰做博士后研究大气物理化学。小儿子林原(Patrick)住在华盛顿DC,是美国陆军军乐团弦乐队的一名小提琴手……”(林卫)</p><p>左起:林辰光(1988年生)、林卫(1957年生)、王星光(1958年生)、林原(1995年生)</p> <p>林自新90大寿,北京2019年</p><p>左起:吴雪仙之孙林东 ,父亲林自新</p> <p>林自新次子林东全家福</p><p>左起:妻子卢彤娜(1982生),女儿林舒涵(2015生),林东 (1961生)</p> <p>最右:林自新次子的儿子林劼</p> <p>吴雪仙次子:林维新全家福</p><p>左起:林兴中(1971 生),林泽红(1967 生),吴璋(1935 生),林俊豪(子:2005 生),林维新(1936 生),林敏(1961 生),林淑英(1977 生)</p> <p>林兴中高中时侯第一次临摹徐悲鸿邮票所画奔马图。</p><p>“……过去只知道你歌唱得很好,今天才知道你还有画画的天赋。多才多艺!……”(林卫)</p> <p>吴雪仙之三子:林立三,1939年生于福州,现家住北京。(摄于2018年)</p><p>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在北京钢铁研究院从事真空专业工作。</p><p>左起:儿媳刘珊珊(1983年生),孙子林彦宁(2016),林立三,妻子张瑾(1940年生),儿子林彤,吴雪仙之四孙,(1975年生)</p> <p>我们是2016年11月底我与儿子、儿媳四人从旧金山自驾车到洛杉机旅遊的(林立三)</p><p>左起:林彤(林立三之子),刘珊珊(林彤夫人),张瑾(林立三夫人)林立三</p> <p>吴雪仙后代 ,2012福州</p><p> 中间的五位老人从左至右:幼女林香珠,自新夫人陆克敏,长子林自新,维新夫人吴璋,二子林维新。</p><p> 最左侧三位:维新长女林敏,林敏丈夫刑鸿星,儿子刑津璐。右侧,维新身后其子林兴中,最左兴中夫人林淑英,最前中间兴中儿子林俊豪。</p><p> 后排中间四人从左至右:自新次子林东,林卫长子Jack,自新长子林卫,林卫次子Patrick。</p> <p>2017年,北京</p><p>左上:林自新(吴雪仙长子),卢丹娜(林自新次子林东夫人),刘珊珊(林立三之子林彤夫人)。</p><p>左下:林舒涵(林东女儿),林彦宁(林彤儿子)</p> <p>吴锦华(七女)(1908~1999年)</p><p>“…… 吴锦华与吴雪仙四姨同是大妻所生,虽然兄弟姐妹众多,但相处十分和諧.这是我对前辈最深印象。因为我父亲很早就离开福州49年去台灣,所以我对父亲没有印象,我母女生活经常得到舅姨的邦助.我毌親于1999年去逝…… ”(郑世玲)</p> <p>鄭世玲</p><p>“……我听毌親説过外公在闽候开一家餅店,在我模糊記忆中,我和母亲似乎还在那儿住过……。”</p><p>鄭世玲(1937生),丈夫吴衡坚(1932生)。</p> <p>郑世玲全家福</p><p>大儿子吴振杰是 95年搬到澳大利亞。女儿吴振焘是 95年定居法國巴黎。</p><p>左上:女儿吴振焘(1966生),长子吴振杰(1962生),儿媳张真(1969生),左下:鄭世玲(1937生),丈夫吴衡坚(1932生)</p> <p>郑世玲大孙女吴佳宝。目前正在悉尼大学学习。</p> <p>左起:吴衡坚,小外孙刘小宝(2005生),鄭世玲,女儿吴振焘</p> <p>左起:吴衡坚,郑世玲,次子吴振山(1977生)</p> <p>次子吴振山的双胞胎女儿</p><p>左起:吴虑,吴忧</p> <p>吴林氏(二妻)的后代</p> <p>吴萍(六女)全家福</p><p>“⋯⋯六姑媽他們一家人是於1947年左右到台北台灣,姑爹任職於電力公司。他們一家人在1965年以後,陸續到美國洛杉磯,他們曾在當地開過幾家餐廳,我1972年初抵美國還在他們餐廳打過工。</p><p>現在我的二表哥施洛菲(吳萍老三)和小表姊施黎琴(吳萍老五)都還住在洛杉磯附近。但是因為年紀大了,耳朵聽不見,無法和他們通電話,但是他的電腦沒有中文功能,所以常常溝通有困難,有些訊息無法得知。⋯⋯ “ 吳琴晶(吳孝德的二女兒) </p><p>左上:施仪(施艦弟弟),施黎琴,施绮年,陈玉郞(吴永仙三子),施行谅,陈明崇</p><p>左下:施艦(吴萍的先生),陈希文,吴萍,陈希凌,施洛菲</p><p><br></p> <p>吴孝杰(九子)约1922出生。</p><p>目前处于失联状态,仅知曾经在上海邮政局工作。膝下一女,女婿(姓名不详)在福州土地局工作。</p> <p>吴孝桢(十子) (1927~2008) 笔名:冰云。</p><p>福建福州人。民革成员。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员。20世纪4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省报记者、京沪浙赣报社特约记者、《白岩山》杂志主编。福建大田县政协常委、科协秘书长,福建省作协、省科普作协、中国科普诗人协会会员。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选集《半世纪岁月留痕》,主编《章振乾百岁文集》、《无限情思逐逝波》(赵家欣著)。获福建省优秀科普作品奖五次,全国对台广播节目一、二等奖及百花文艺奖等。</p> <p>抗日期间流亡闽西,十五岁前后开始文学活动。1944年考入羊枣(杨潮)担任主笔的民主报,抗战胜利返榕,在中央日报任总校对及外勤采访记者。福州解放,参加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然后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泉州人民银行八年,1958年下放大田山区迄40余年,历经银行、水电、科委、科协,业余笔耕不辍,退休后受聘文联,单枪匹马主编文艺综合杂志《白岩山》整七年。著有《半世纪岁月留痕》(半世纪写作残稿结集)。入选《中国科学诗人作品选》、《福州文坛回忆录》、《我们播种友谊》、《宗师·丰碑·典范--纪念贾祖璋同志逝世十周年》、《一首唱不完的歌--纪念高士其同志逝世十周年》、《山青花红凭探索》(一)(二)(三)等十一本文集。</p> <p>1993年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p><p>吴小山(左:吴孝桢三子)1966年生,2019年移居日本。</p><p>萧峻(中:吴孝桢次子)</p><p>1965.10生于福建大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吴小龙(右:吴孝桢长子)</p><p>1955生于福州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博士。2006.11于北京因病离逝。</p><p>生前系 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p> <p>摄于北京2003年</p><p>左起:萧金妹,1944.4生于大田,萧峻母亲</p><p>吴孝桢,(1927.1一一2008.1),吴小龙(1955一一2006.11)。</p> <p>吴孝桢和孙女萧枫合影</p> <p>吴孝桢和孙女萧枫合影</p> <p>吴孝桢和孙女萧凯合影2003年</p> <p>”萧峻书画篆刻展”开幕式,2003</p><p>著名画家洪惠镇教授,吴孝桢,次子萧峻。</p> <p>左起:萧峻(吴孝桢次子)萧枫(萧峻长女)萧凯,吴孝桢</p> <p>左起:萧凯(萧峻小女)萧枫、萧峻</p><p>摄于2004.1</p> <p>中:著名诗人书画篆刻家金鉴才先生(萧峻业师)左:萧峻 右:萧枫</p> <p>左起:萧凯,(萧峻小女)2003年1月生于厦门;现在厦门就读高中生 </p><p>萧枫,(萧峻长女)1991年5月生于大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p><p>曹玉珍1969年11月生于山东(萧峻妻)</p><p>萧峻,1965年10月生于大田。</p><p>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职业书画篆刻家)</p> <p>吴小山(吴孝桢三子 )全家福,現居日本</p><p>左起:王晓伟(1974年生),吴爰瑗(2007年生),吴小山(1966年生)</p> <p>“……爷爷的墓在现在找不到了,我记忆里在我很小时候和老爸去找过,没有找到……”(吴小山)</p> <p>本家族相册,由刘永青策划选编。其内容如需调整增减,请与永青联系。</p><p>虽天各一方,然血脉相连。</p><p>天佑众亲安康快乐万事如意。</p><p>谢谢众亲提供图文协助,共享温馨时光。</p><p>欢迎众亲加入微信“天下吴双”家族群。</p><p>(本相册可随时增添图文内容。欢迎大家提供照片文字,以便充实完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