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p><p><br></p><p>教师,不仅仅是众多学子知识的授业恩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人学生时代的照明灯。</p><p><br></p><p>我们对教师的敬仰与崇拜,自古至今,源远流长。</p><p><br></p><p>授业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三人行必有我师,桃李满天下......</p><p><br></p><p>我相信,每一个人在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刻,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那份使命感,“<b>为了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b>”,至今仍回荡在教师的脑海之中。</p><p><br></p><p>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胜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在这个头戴光环的队伍中,总会出现一小撮害群之马。</p><p><br></p> <h3><strong>工匠还是摧残者?</strong></h3></br><h3>7月17日,山西朔州,某小学毕业典礼上,代课教师因学生没有送花给她而大发雷霆。</h3></br><h3>这位“教师”,不仅让全班学生罚站,更是向送花给其他老师的同学多次吐口水,向同学家长质问开骂。</h3></br><h3>其行为跟泼妇骂街,有何区别?</h3></br><h3>这一事件很快燃爆网络,当地的教育局也迅速做出回应:<strong>不仅撤销涉事女教师的教师资格、调离教育系统,还把该小学1名校长以及3名副校长全部免职。</strong></h3></br><h3>通过这个事件,网络上有许多解读,有的说这个老师平日里就对学生骂骂咧咧,私下开设辅导课,哪些学生没去,就给穿小鞋。</h3></br><h3>还有的说当地学校给教师送礼风气恶劣,校长的连带责任逃脱不了......</h3></br><h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个人对这一事件的感悟。那位被老师吐口水的学生,是幸运呢,还是不幸?</h3></br><h3>倘若这一事件没有被曝光,我想那个孩子,会被吓坏了,心里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h3></br><h3>即使曝光了这个事件,我想孩子们的心中也会留下创伤。</h3></br><h3><strong>教育的前提是什么?</strong></h3></br><h3>教育必须要有爱,没有爱心怎能“混进”教师的队伍?</h3></br><h3>老师爱孩子,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才能教书育人,孩子也才能接纳你。</h3></br><h3>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中,一些教师和家长,摆错了教育的位置,教师和学生似乎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这如何得了?</h3></br><h3>调皮的孩子犯错,教师不敢惩戒;平日里过节,家长不给教师送礼,教师就心里不平衡,拿孩子出气。</h3></br><h3>这样的教育现象,我宁愿相信只是个案,但个案也犹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教育蒙羞。</h3></br><h3><strong>要知道,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代,此时的心灵是最纯洁最美好的,就像珍贵的艺术品一样。</strong></h3></br><h3>那些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岂能刮进最美好的校园?</h3></br><h3>要明白,教师对孩子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孩子一生,也会决定其一生。</h3></br><h3>不想成为工匠的教育者,那么就自觉离开这个队伍吧,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经不起这样毫无底线的摧残。</h3></br> <h3><strong>爱对教育的意义</strong></h3></br><h3>李跃儿老师在她的著作《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书中,曾这样来形容爱,她说“<strong>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strong>”。</h3></br><h3>作为教育者,要懂得,你不仅传递的是知识,更是在呵护一个个心灵的成长。</h3></br><h3>教师心中有爱心,自然是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他的课堂也自然是充满乐趣的,在孩子们心中开出莲花,也自然是水到渠成。</h3></br><h3>蒙台梭利博士曾说,</h3></br><h3>爱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br></br></h3></br><h3>它就像是一个行星,接收着太阳放射出来的光芒。</h3></br><h3>这种动力是一种本能,是创造生命的力量。</h3></br><h3>孩子是爱的源泉,不能传递爱的教育者,何必要将这股源泉扼杀在泉眼之中呢?</h3></br><h3>要知道,孩子的爱是单纯的,退一万步讲,即使那位在毕业典礼上送花的学生,没有给代课老师送花,那也不代表孩子们对老师不尊敬。</h3></br><h3>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会变得温和、亲切,毫无猜忌才对。</h3></br><h3>即使孩子以不合适的方式,表达了对教师的感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那也不能毫无底线的当中羞辱学生。</h3></br><h3>嘴皮子上痛快一时了,可谁又能理解并保护孩子那颗幼小、脆弱的心呢?</h3></br><h3><strong>爱是教育的前提</strong>,作为教育者,要抓住每一次出现在你面前可以启发孩子的每一个机会,让孩子们心中充满爱,将这个爱传承下去。</h3></br><h3>而不是将社会的不良风气,教师个人生活上遇到的困境及戾气,带到教室中。</h3></br><h3><strong>好的教育,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使其按照自身的特质,自然而然地茁壮成长。</strong><br></br></h3></br> <h3><strong>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strong><br></br></h3></br> <h3><strong>蒙台梭利博士眼中的教师</strong></h3></br><h3>蒙台梭利博士在《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中提到,</h3></br><h3>当她觉得她充满兴趣,看到小孩的精神现象,并且在观察小孩时体验到一种神圣愉悦以及强烈渴求。</h3></br><h3>然后她就会了解,她已经启动了……</h3></br><h3>然后她才开始成为一位教师。</h3></br><h3>蒙台梭利博士将教师称之为指导者,蒙台梭利教师承担着孩子学习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观察者的角色。</h3></br><h3>成为一名教师很难,不仅要用爱心,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教学技能;然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更是难上加难。</h3></br><h3>一名蒙台梭利教师,其成长之路会经历三个阶段,我们来了解一下。</h3></br><h3><strong>第一阶段:</strong><strong>教师要成为环境的保持者和管理者。</strong></h3></br><h3>教师要随时关注教室环境状况,而不应该被孩子们吵得心烦意乱。</h3></br><h3>教室中所陈列的蒙台梭利教具,要经常保持秩序、干净、完好无缺,带给孩子新鲜感;教具配件齐全,随时合用。</h3></br><h3><strong>第二阶段:教师要善于诱导,引导孩子们进入工作状态。</strong></h3></br><h3>对于那些四处游荡,打扰其他小朋友工作的孩子,教师要尽快安抚和阻止,不要让他影响到教室中别的孩子的工作。</h3></br><h3><strong>第三阶段:掌握介入的时机,无形中给予孩子指导。</strong></h3></br><h3>老师对儿童的帮助不应该源于一时冲动,而应该注意运用自己的理智,把握尺寸,应该在无形中给予儿童帮助。</h3></br><h3><strong>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生命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strong></h3></br><h3><strong>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strong></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