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实验三小数学组参加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网上研修活动

付鹏程

<p>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在这湿热的七月末,第五期“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网络研修拉开了序幕。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7月30-31日,实验三小数学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组织下,积极参加了小学数学会场的学习。在网络研修中,聆听专家的讲课,让我们收获着他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p> 经过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老师们也养成了“停课不停研”的本领。网络研修不受时间的限制,给每一个教师提供了成长的条件,让我们在闲暇之余学习。 学校教导处早早地发了通知,让老师们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网络研修期间,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记录,各种“装备”齐上阵。 研修学习结束后,老师们也写下了自己对此次学习的新的体会,并发在群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让教研活动“有深度”。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深度学习”,何谓“深度学习”?它在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展开?在开班仪式上,来自北师大的郭华教师和来自北京海淀区的罗滨校长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 首先是深度学习的定义。这个界定第一句主要讲深度学习的性质,同时涵括了深度学习的内容与过程;第二局讲深度学习的任务与目的,分号前是任务,分号后是目的。 1、深度学习的性质:教师领导下的有意义的学习。这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而非自学。 2、深度学习的内容:有挑战性的学习单元。 3、深度学习的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平方差公式为例,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公式的内容,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自己主动发现、学习得到的。老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作为主体来学习,让学习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来获得发展。 4、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 其次,郭老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最后,深度学习是现代教学应该有的样子。 第二节讲座由罗滨老师带来,她向我们讲述了“深度学习”的一个实践模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了“深度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的五要素实践模型组成了一个金字塔,其中目标先于内容,评价先于任务。反思则贯穿始终,是推进我们不断改进、优化的动力。 经过疫情的考验,线上结合线下教学与教研方式今后将长期并存,成为主流。 深度学习项目推进的主体:实验区、实验校;综合组、学科组。 以初中化学为例,罗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项“深度学习”的学习成果,并网络连线郑州高新实验区,请他们讲述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罗老师、郭老师在线解答问题。 31日下午,期待已久的小学数学会场终于如约而至。会议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由马云鹏教授、吴正宪老师和专家团队给大家讲解小学数学在“深度学习”中的理论及案例。 马云鹏教授以“数的运算”为例,带来了一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我们要思考如何基于深度学习,理解和设计这些教学内容。这包括内容分析、设计教学目标、探究过程,都要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简单的“数的运算”,包含了运算的意义、运算律、数的意义的结合,也就形成了“算理”。 接下来是由吴正宪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教学案例,让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思考:数的认识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呢?在具体案例中,凸显数学学科本质。 吴老师在教学中,打通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的意义,改变了学生头脑中加是加、减是减、乘是乘、除是除的零散结构。 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一脉相承,就是不断地细化单位的过程。通过计算进一步揭示“数”的本质,让学生对“数”的理解更有深度。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吴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以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为主题的讲座。如何做到深度学习,就需要聚焦数学核心内容,实现多个单元知识整合的覆盖最为重要。在这里吴老师很形象的提到了两大亮点:其一是承重墙,其二是隔断墙。“承重墙”是由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教学单元组成的。“隔断墙”为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知识碎片,通过核心素养统整教学达到知识间和单元间知识变得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 。 小学数学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具有学科的整合性,如学科知识本质性、学科知识体系性、学科整体知识把握性,作为教师要有一棵清晰的“知识树”,一定要有序,不能是杂乱无章的,在学习过程中要侧重儿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遵循“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核心素养,那么确定学习主题就尤为重要。   有了主题,最后要回归课堂,这里吴老师提到了一个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活动,一堂课如何设计,如何做到深度学习?这时候老师的引领就至关重要,教师抛给课堂抛给儿童的是一个“有问题、有活动、有研究”的挑战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这便是深度学习,在这里特别强调教师指导性和挑战性的主题学习,(主题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主题路径:构建大单元的知识结构。) 最后,吴正宪老师和其他几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了交流,分享了她们对于吴老师的三节课例的看法和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较高要求,亦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有效学习,并能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

学习

深度

老师

教学

研修

教师

学生

主题

素养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