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题记:我一直觉得,歌曲,是世间最温暖的礼物。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自己,于是,喜欢单曲循环,让那种最初的感觉包围,甚至一次一次地深陷,就像一段一段的感情,赤裸裸的投入,有的是短暂的一程,有的是一辈子,它们将流年岁月分割成片段,从此都与自己有关。</p> <p> 小院,干净。</p><p> 一台收录机,按下了播放键,里面飘出情意绵绵的声音,那一刻,我知道了港台腔,知道了邓丽君,知道了靡靡之音。少不更事的我,不懂那么多时代的背景,只是莫名地被那温暖甜美深深吸引。那些年,尤其喜欢坐在春天的杏花树下,看一瓣一瓣的杏花落在作业本上,听一首一首的邓丽君歌曲在耳畔轻扬,本子上的花瓣调皮地跳着,像妹妹。耳畔的声音温柔恬淡,像姐姐……</p> <p> 高中,校门口。</p><p> 那个年代是录音磁带的天下,不管是音像店还是路边摊,都不难寻到听音乐的去处。幸运的是学校门口对面就有一个路边摊,每天下午上课铃响起的前十分钟我一定是在那里。不买,不看,只坐在一边听,一首歌的时间。后来善意的小老板没生意的时候跟我闲聊,从他那认识流行歌手,认识了张蔷。那一头狂野的爆炸头,那一身另类的前卫,那一样狂野的音色,一下成了青春期最恰当的陪伴。于是每天中午,一首张蔷的歌,从我出校门开始,从我进校门结束……后来,一直怀念…</p> <p> 大学教室,同桌。</p><p> 校园歌曲几乎就是大学校园的代名词,不管是哪个年代,校园歌曲都是最美的记忆。一首“大约在冬季”让我喜欢上了齐秦,所以听他的歌最多。一个偶然的课间,听同桌的男同学哼着“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一下子被歌词吸引,于是在我软磨硬泡之下,他开始一句一句教,学得差不多了就去买磁带,听罗大佑才真正喜欢上“恋曲1990”,喜欢上他音色的沧桑,喜欢上那些光阴里的故事……</p> <p> 毕业设计室,同组同学。</p><p>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浓郁,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四年相聚的离别。一边是忙碌着毕业设计,一边是离愁别绪。于是设计室里一直是Beyond的那首“喜欢你”的单曲循环,别情依依,那种对母亲的爱,恰好迎合了我们对母校,对同学,对那些温暖时光的不舍。记得那个时候还发生了一起小地震,大家慌慌张张跑下楼,待安稳上楼,录音机里依然唱着“愿再可 ,轻抚你 ,那可爱面容”,真的仿佛是母亲的手,扶了惊魂……</p> <p> 家,录像机。</p><p> 成家后,血液里依然流淌着对音乐的喜欢,只是那个时候工资低,对于任何大件商品都是攒一件买一件。本来我想买一套组合音响,却被老公录像机的梦优先了。只是带了卡拉OK功能,也算圆了我的梦。王菲便是在这个时候成了我的喜欢。“容易受伤的女人”中那种淡淡的忧伤,“我愿意”中那种干净的空灵,或许注定是我喜欢的气质,直到现在一直未变。</p> <p> 设计院,楼道。</p><p> 那个时候,刀郎是个被唱满大街的歌手。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虽然来得晚一些,但是我们还是有幸遇见。略带沙哑,低沉的,成熟的声音一出,立刻风靡。那天我去设计院办事,由于是第一次打交道,又是有求于人,一路上心里一直打鼓。当我进了楼道,准备敲门之际,门缝里传出了“冲动的惩罚”的旋律,于是开场白由合同变成刀郎,一首歌的时间,开始,结束,离开,相送……</p> <p> KTV,同事聚会。</p><p> 有一个阶段,KTV好像特别流行,几乎是每次聚会之后的必选之地。那是第一次听他唱歌,点的是吕方的“朋友别哭”。纯纯的音色,干净清亮,给了在场的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或许声如其人,或许是军营的塑造,我这个同事是一个善良,果敢,而又很有大局观的人,与之接触的人都很喜欢他。只是后来查出了胃癌,不久就离世了。那天我没有去给他送行,我不忍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他离去的样子,只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唱那首“朋友,别哭”……</p> <p> 回家路上,音像店。</p><p> 很怀念音像店流行的年代,特别喜欢一边骑车一边能听到远远近近的音乐声,即使后来有了mp3,依然喜欢走在街上“窃歌”的感觉。与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就是这样在回家的路上不期而遇了。这首歌,如果没有音乐,就像是跟你对话,可是当它从莫文蔚的喉咙里哼出来,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明明是别离,却不是伤感的纠缠,而是理性的洒脱。“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p> <p> 高一教室,家长会。</p><p> 听周杰伦的歌,完全是受儿子的影响,几乎是他所有的专辑他都有收藏,于是我开始关注。起初不是为了听歌,只是为了跟儿子同步,找到与他交流的共同话题。慢慢喜欢上周杰伦的节奏,方文山的歌词。那次是儿子上一中之后的第一个家长会,走进教室,从老师的收录机里传出来的是周杰伦的“稻香”。一首鼓励奔跑的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梦想实现不了就换一个,永远记着家是唯一的城堡。听到歌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遇见懂得,是孩子的幸运。</p> <p> 车载,黑夜里的陪伴。</p><p> 遇见许嵩,是非常的偶然。只是为了车载音乐的更新,无意中被他的歌名吸引。“断桥残雪”、“山水之间”、“素颜”、“惊鸿一面”、“清明雨上”、“半城烟沙”等等,于是点开,倾听,原来是一个很温暖,很清澈的小男生的音色。特别是那首“等到烟火清凉”,一首歌,仅两句歌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旋律的重复,声音的温暖,曾陪伴我多少个由市区到老家的黑夜中,那一年,我一直奔波在路上,目的地是父亲,路上是许嵩。夜很黑,我没怕……</p> <p> 城市,记忆。</p><p> 因为一首歌,喜欢一座城。或许这就是赵雷的“成都”给很多人种下的蛊。玉林路,小酒馆,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首歌去打卡。或许,这也成了我们旅行的又一个理由,是诗和远方的又一种寄予。于是,当我们走进一座城,除了那些街巷深处的炊烟味道,那些我们慕名而来的风景,那些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地方酒香,我还期待邂逅属于那个城市的一首歌,那歌里,写的是地方特色,唱的是地方文化,歌里,也能找到你的风景归属……</p><p> 总会有一首歌,曾在岁月里单曲循环,遇见的理由万千,但喜欢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一刻,走进了自己的灵魂深处,如月光一般纯净,似水流年里,始终流淌着过往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