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现代明德学校六年级《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交流会

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自题小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鲁迅</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灵台无计逃神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风雨如磐暗故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寄意寒星荃不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以我血荐轩辕。</p> <h3>  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暑假,我们有幸与孩子们一起重温了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一起走近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一起来探索,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大家之所以被称为大家的原因所在。</h3> <h3>  因为先生的书距离我们时代不算太近,很多同学也反映文字有些晦涩不太好懂,所以关于《朝花夕拾》的分享,我们分上下两次进行:</h3> 为了让同学们在分享过程中更加愉悦也更有收获,在正式分享之前,老师们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先生其人</b>🌻</h1> <h3>  分享的第一个环节是走进鲁迅先生。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搜集的资料,围绕先生的生平侃侃而谈,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创作背景</b>🌻</h1> 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家国情怀,需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加深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故事分享🌻</b></h1> 故事分享环节,同学们围绕着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进行讲述,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根据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给大家讲述作品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创作细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人物漫谈🌻</b></h1>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也各有各的魅力,在人物漫谈环节,同学们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用到的相关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思维碰撞🌻</b></h1>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不仅仅因为文字,还包含作者的情怀在其中,名著作品有永恒的主题;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不仅具有知名度,而且能够经受住时光的淬炼,经久不衰,《朝花夕拾》就是这样一本书。同学们通过精美的思维导图和读书卡来阐述自己读书的收获。 在交流分享的最后,我们跟孩子们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先生写《朝花夕拾》,写长妈妈,写衍太太;写《二十四孝图》,写《狗·猫·鼠》;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年少求学经历,写《琐记》“乌烟瘴气”的洋务派办学运动。回忆了那么多,批判的更多,那他对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究竟是爱多,还是恨多? 有的同学说“恨”多。因为无论是《狗·猫·鼠》中对猫一样暴虐者的憎恨,还是《无常》里对所谓正人君子的批判,都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痛斥和绝望。 有的同学说“爱”多,先生笔下的长妈妈和藤野先生都给了鲁迅很多温暖的回忆,那些看似尖锐的批判,其实更深一层寄托着先生的渴望,渴望这黑暗的社会能够改变,这麻木的国人能够觉醒,这世道能够变回记忆深处百草园的那段天真时光,批判的越多越能体现先生对祖国和社会深沉的爱。 无论是“爱”多还是“恨”多。我们关于《朝花夕拾》的分享就此告一段落。但读完不是目的,合卷不是结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你从这本书中学到的,带着自己的思索继续在书海中徜徉,往前看还有星辰大海,无数优秀作品熠熠闪光等待大家的垂询,与书相伴,我们永不停歇。 期待下次的分享,我们《西游记》再见!

鲁迅

先生

分享

同学

朝花夕拾

名著

爱多

批判

能够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