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那些年代经过的事,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的有意思。</p><p>文前给自己说几句话:</p><p>因为年轻,所以脑子简单。</p><p>因为年轻,所以做事少了思考。</p><p>因为经历不同,人与人成长千差万别。</p><p>因为环境不同,造就着人在世间冷暖各异。</p><p>好了,回到话题。</p><p>记得很清楚,那是上个世纪的1977年,应该是九月左右吧,好像是有点秋凉的感觉了。</p> <p>当时那个地方叫太原市北郊区上兰村,我印象中上兰村应该处在汾河的东岸。一个并不大的村镇,却有着浩荡的名气,一是源于黄河最大的支流汾河由此流入太原市再到风陵渡入黄河,一是源于该地区的优美风景,一是源于她丰富的人文景观,一是源于她是“阎老西”的老巢。</p> <p>汾河的西岸就是延绵雄伟的吕梁山。人说山西好风光,站在这汾河平原之上确真的会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吕梁山的感受。</p><p>与上兰村相对的吕梁山横岭下的山凹中,你会看到一片片整齐的军用帐篷,看到工程轨道上来回游走的罐车,看到一帮穿着破烂不堪的黄军装,头顶柳条帽,脚蹬破胶靴,腰系导火索,只顾低头干活的士兵。你会听到吕梁山横岭一号遂道深处隆隆开炸的炮声,你会听到喉叫欲聋的风机、钻机与大山争雄的撞音,你会听到受伤战友的痛苦呻吟。</p><p>我们这一群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骄儿,编织在英雄的铁道兵第四师十七团的队伍中,用青春和汗水浇注着祖国的昌盛。我,就是其中一员。</p> <p>这一天上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同六连二排六班的战友们从黑咕隆咚的横岭一号遂道一层工作面出来,深深的吸了几口洞外的新鲜空气,顿觉清爽了许多。山东鄄城的老班长,现在也叫不上他的名字了,招呼我们列队,向半山坡的澡堂更衣处走去。这里就是我们如若两重天,好似两行人的地方,上班来时军装整洁,出时衣衫破烂,下班来时衣衫破烂,出时军装整洁,哈哈,好不有趣。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号子返回连队驻地。</p><p>通讯员撩开帐篷门,叫一声“谁是小刘”,班中有两个刘,一个是广西的,那一个就是我了。通讯员点了我的名字,我只好应声。</p><p>跟着通讯员到了连部,好像是指导员,也好像是连长,记忆有点模糊了,站在桌子旁,满脸笑容的对我说:“小刘,你拿上行李去营部吧,你调到团里了”。突然的变化,让人喜忧参半。</p> <p>通讯员陪我来到二营营部,进门就看到熟悉的小李。小李是鹤壁市人,聪明帅气,城市兵,有着比我这个农村来的大傻兵更多的见识和阅历,我们在山西陈醋的老家清徐县高家堡新兵训练时认识的。看到他,脑海中就会想起到他们新兵二连参观的情景,人家那个毛巾又白又净,我们的毛巾又黑又脏,同时发的,同时用的,为什么会这样?哈哈,这里就有讲究了。小李看到我也是一脸的惊奇,少不得两人寒宣几句。</p><p>也记不清营里是那位首长给我们说,“你俩现在就去柴村团部宣传股电影组报到吧”。</p> <p>两个十九岁的年轻人,穿着整齐的军装,鲜红的领章帽徽衬托着他们富有朝气的笑脸。背着打着标准的背包,肩头斜挎着军用袋,手提网兜,内装脸盆等物,总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公斤,这就是一个兵全部的家当。有人要问,军人嘛应该有枪才是,可我要告诉你,铁道兵的兵个人是不配备枪支的,除了站岗放哨,平时是摸不到枪的,这也是和平年代铁道兵的特色之一。</p><p>从二营营部到上兰村要有一段距离,我们迈着军人的步伐,好像是很有神气的去向上兰村坐车的地方。路虽不远,确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你可以想一想,一个修铁路的工程现场,渣土铺成的便道,工程车你来我往,尾气和轮胎掀起的尘土,四溅飞扬,可想而知,人走在其中会是怎样。当我们从尘土飞扬的施工便道出来时,我突然的发现小李的军帽上、脸上、身上满是被尘土侵占,一点也没有了军人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你道是小李会怎样,他用手指着我,笑的更是弯腰捂肚。我们摘下军帽,相互拍打着身上的灰尘,欢笑着走到汾河水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捧着清凉的汾河水清洗脸上的尘埃。</p> <p>在上兰村去往柴村的路上,一天也没几趟公交车。我们在车站等车,好一会儿也不见车的踪影,心里着实的着急。还是小李有办法,对我说:“小刘,咱不坐公交车了,走,咱们去坐往南的部队工程车,走到哪儿算哪儿,只要到柴村就行”,我心中虽有疑惑,还是跟着小李去找部队的工程车。</p><p>我们站在路旁,小李见一辆车就会举手拦一下,可这帮汽车连的兵好像是看都不看你一眼,加着油门就是不给你停,急的小李是一个劲的跺脚骂娘。我也跟着小李着急,可就是说不出骂娘的字来,也许这就是城市兵和农村兵的见识不同吧。</p><p>没车停,着急也没用,我们只好徒步延着去向团部的公路一边走一边拦着南去的“亥”字牌工程车,看看能否有一位好心的司机给停下车来捎我们一程。</p><p>九月的吕梁山,山峦叠嶂,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百色争雄,如此美丽的画卷,却引不起我们点滴的注意,路旁的小草和野花,早已被尘土覆盖,不时有坚强生命力者从尘土中露出生命的芽头,展示着它的勇敢和无畏,这也不会让我们钦佩。现在的我们,想到的只是快快的赶到团部报到,那些身边的美景和情趣对我们而言实在是无心欣赏。</p><p>我们走了大概有两公里的路程,小李已是急不耐烦,看到了一辆向南去的“亥”字牌工程车,拉着我站在路的中央,举手示意。这一次我们是站在路的正中,车不得不停下来,司机从车窗申出头来,用浓烈的南方口音表示着他的不满,小李上前给他解释,司机知是我们要到团部报到,也是变了态度,招手让上车。驾驶室除了司机没别人,小李想坐进去,可拉了一下门是锁着的,又看到司机无意给我们开门的意思,我们就上到车斗上。这是一辆翻斗自卸车,车上装着满满一车石头,尖圆各异,大小不等,已是超出了车箱拦板,我们也顾不得什么情况,跃身上了去。车在不平的路上行走着,来回的摇晃,石头发出碰挤的声音,如同地震时的动响。我们找不到可以坐的地方,只好用手扶着前邦,半蹲着,随着车身的摇晃,去向团部位于柴村的方向。</p><p><br></p> <p>说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感觉文的主题是“去团部的路上”,可叙述的路上直观上并没多少内容,我要真诚的告诉你,我人生的一段经历,就是去团部的路上,还说什么呢?</p><p>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了,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曾经的军人,每年到了这一时点,总会有着自己的感慨,说点什么,也许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庆贺。</p><p>图片来自网络</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