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过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会感到后悔!”

探索者

<h3>  前 言 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3周年纪念日,也是我生命70岁大寿之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有三分之一的青春岁月是在军营度过。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就像一段美丽的彩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虽然流去的是岁月,老去的是颜容,但不变的永远是军人的信念以及家国情怀。<br>  为总结七十年岁月历程,今年八一前夕,开始打开、整理尘封多年的资料。这些发黄的老照片,记录下当时战斗生活以及工作的情景,岁月留痕,触景生情,仿佛又把我带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那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军营戎马生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当年,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七、八十年代是一个战斗的年代,是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周六周日休息的年代。年轻人向往的是战斗的青春,追求的是燃烧的激情。</h3> <h3>    一、投笔从戎、走进军营 七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投笔从戎,走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堂。自踏上军旅那一天起,我就做好融入特殊环境的准备,是军队这所大熔炉改变了我的人生,树立了远大的的志向,磨练了我百折不挠的意志,增长了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勇气,是军队给了我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是一个军人的追求、意志和品格,拥有了深深的家国情怀。</h3> <h3>  这是我们几位大学生新兵与部队老同志的第一张合影。我的老部队是原二炮XXX团,是一只英雄的部队,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两次进入越南、老挝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击落击伤美国军机近百架,这几位老兵都是参加过越战的英雄。<br></h3> <h3>     二、天当被、地当床,岁月留痕在雪山草地之间 岁月留痕在雪山草地之间。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们部队主要在西南边疆和川藏高原开展普查工作。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区域不通公路只能骑马,野外只能住帐篷。</h3> <h3>  这是在西南边疆某一个野外观察点,我在进行记录。</h3> <h3>    军旅生涯给了我人生信念和坚强意志,使我在任何挫折和困难面前都不曾退缩。工作需要,学会划船。</h3> <h3>  七十年代的川西高原局势还不稳定,还有残余达赖武装土匪存在,剿匪斗争还没结束。在北边阿坝州红原县以及南边甘孜州的甘孜县各驻有一个骑兵团专门开展剿匪行动。那时我国的空防能力还十分薄弱,很多地方是有边无防,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飞机经常飞到阿坝、甘孜西部高原地区给叛匪空投物资。在这些人迹罕至和敌情复杂的地区进行普查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但我和我的战友都挺过来了。</h3> <h3>    天当被、地当床,我为祖国守边防。 这是一九八0年一位军报记者在野外现场拍摄的工作照,当时我们几位战友正在讨论技术方案,这张照片后来刊登在当年的解放军报上。</h3> <h3>    今年八一建军节,当年那张照片中的两位战友又在成都相逢。四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年轻小伙现在都成了耄耋老者。大家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永远都不会忘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不会忘记火热的军营生活,不会忘记朝夕相处的战友。</h3> <h3>    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其著名的的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的线路大部分位于这个地区,气候恶劣,条件艰苦。</h3> <h3>     草地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人烟绝迹。我们的工作就在这一区域展开,到处都有我们走过的足迹,岁月留痕就在雪山草地之间,为了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安全,我们爬冰卧雪,不辞辛劳,即使奉献了青春,也无怨无悔!</h3> <h3>     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尽管那时条件十分艰苦,但也苦中有乐,饱览了常人不易见到的高原雪山美景。这是在雀儿山5800米所见到的现代冰川,冰层厚度超过50米,冰裂缝、冰窟等奇特形态随处可见,极为壮观,简直是大饱眼福。</h3> <h3>     川藏线从新都桥分路,南线(318)走海子山理塘县,北线(317)走甘孜经过雀儿山。那时川藏线路况很差全部是碎石泥结路面,特别是北线翻越雀儿山的路况是最差的,主峰海拔6168米,垭口公路海拔也在56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雪山。山上终年积雪,但如今随着去年雀儿山隧道通车,317国道川藏北线天堑变通途。</h3> <h3>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9年,那时公路环山而建,弯弯拐拐,翻越雀儿山垭口5600米,道路十分险峻,每年都要发生多起翻车事故。老照片引起我当年翻越雀儿山的美好回忆,景色不错,远处雪山,近处盘山公路上行驶着几十辆军车,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h3> <h3>    工作之余,在边疆,高原、草地和战友们合影,有时清晨还打打军体拳,舒展一下腿脚,照片留下当年岁月痕迹。</h3> <h3>  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h3> <h3>    我夫人也是“行伍出身”。七十年代初参军入伍,也曾拥有多年的军旅生涯。</h3> <h3>    那时的六五式女兵军装也很漂亮 ,至今还令人怀念。 静坐窗前,思绪缕缕,军旅中那许多有趣的事、有趣的人,包括种种隐藏在心中的秘密,都像过电影般在眼前闪现。</h3> <h3>    这是当年在嘉峪关留影。 当年战斗在长城内外、大漠戈壁,虽然条件艰苦,但至今还是对军旅生涯怀着无限的眷恋……因为那片绿色早已溶进了血液中!<br></h3> <h3>  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h3> <h3>    战友们在一起切磋技术。感谢那么多的战友无私的帮助和鼓励。</h3> <h3>    工作之余,也来点小资情调,拉拉手风琴。</h3> <h3>     拉拉小提琴,展示一点西洋风。</h3> <h3>    部队培养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勇敢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终身受益。</h3> <h3>  四、为战鹰腾飞铺路筑巢 1、难忘的军校生涯 几年的高原普查工作基本结束。 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1983年经过全军统考,重返军校学习深造。 时光荏苒随风逝,悠悠岁月情谊浓。回忆起那段军校岁月,终生难以忘怀!拥有一段严酷的军校时光和经历,也是人生难得的历练,对今后自己人生道路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h3> <h3>    军校录取通知书和学员证留下人生永久的纪念。 两年军校时光转瞬即逝,虽然尝遍了军校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拓展了专业领域、收获了知识、技能,还有那帮好兄弟。长亭折柳万般惆怅,同窗数载情义深长。今日同窗分别,道一声:珍重!来日方长、后会有期。</h3> <h3>  这是毕业时我们班同学与学员队首长合影。我们曾经在一起同吃同住两年时光,不会忘记火热的军校生活,不会忘记朝夕相处的战友。</h3> <h3>   2、转战南疆 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老山、者阴山战役正激烈进行时期。“为了谁”、“十五的月亮”等歌唱云南边防部队的歌曲唱响大江南北。<br>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从军校一回到部队,马上接到去云南老山战区砚山机场战斗值班的任务。</h3> <h3>   临行前与部首长合影。<br>  </h3> <h3>    砚山机场是距离老山前线阵地最近的军用机场,空军的任务是为老山战役提供空中支援。当年,陆军参加轮战的部队会在砚山机场进行为期三个月临战训练,然后正式换防进入老山各前线猫耳洞阵地驻守开战,当时的口号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临战训练强度非常之高,看到陆军老大哥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和精神,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感动。</h3> <h3>   这是85年在砚山机场战备值班时的工作照。<br>  八十年代中期,先后多次到云南前线机场执行任务,其中在砚山机场和陆良机场值班长达半年多。主要是为飞行部队提供技术保障,老山主峰及附近几个直升机起降场选址建设都有我们的参与。 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培养我们勇敢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 ,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激荡在那个年代的时代回音。</h3> <h3>    从中越边境及老山战区执行任务回来后,大家脸上都会露出胜利的喜悦、开心的笑容。</h3> <h3>  工作之余,我们也到驻地附近周边转一转,饱览一下边疆的美景。</h3> <h3>  这是在陆良机场工作之余在附近一个海子休闲留影。</h3> <h3>  结束云南的战备值班,即将返回成都,趁路过昆明的机会到路南石林一游。</h3> <h3>    3、挺进西藏高原,为战鹰腾飞铺路架桥。 结束云南战备任务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又转入西藏地区。 1986年底在山南错那中印边界地段爆发了一次武装冲突,那次冲突是中印两国之间近三十多年最后一次热兵器之战,印军吃了大亏,100多人被击毙。为了防止印军报复,我们年底奉命紧急进藏,当时空军安排了一架AN-12大型运输机(后舱可放下,大型车辆装备自行登机)运送人员及各种设施设备,主要任务就是为战斗机进驻西藏作技术准备。<br></h3> <h3>    这是当年的羊错雍湖留影,整个湖区除了我们五六个战友空无一人,那时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还基本没有旅游的概念。</h3> <h3>    八十年代中印边境军备形势对中国不利,特别是空军,沿中印边境数千公里机场寥寥无几,竟然没有一个可以满足战斗机作战进驻的基本条件。我们的任务就是扩建贡嘎和日喀则机场、沿中印边境选址直升机场,为飞行部队进场创造条件。</h3> <h3>    身后是一架美国制造的黑鹰直升机,因为高原性能好所以驻西藏部队执行任务主要依靠它。</h3> <h3>    那段时间中印边境形势非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每天都有上百辆五十铃军用运输车把战备物资源源不断送到山南,战争氛围十分浓烈,连驻地附近的藏族同胞都相信战争肯定打响。 正是由于边防部队的敢于战斗,英勇牺牲,使印度上层精英和军队高层认识到中印军队差异,一旦开战绝无胜算,便放弃了军事冒险企图,没有使冲突升级,全世界都普片预测肯定的边境战争却没有爆发。<br></h3> <h3>    工作之余在雅鲁藏布江边留个影。</h3> <h3>  几十年后的今天,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印边境空防形势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中国空军在中印边境无论是在机场数量、质量及保障能力均已远远超过印度,战斗力可以完全碾压印度空军。</h3> <h3>  看到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战鹰,感到由衷的高兴,内心充满自豪感,因为战鹰能够进驻高原,自己曾经为它们出过一份力量。</h3> <h3>  我与当年的“战友“黑鹰合个影。</h3> <h3>  难忘一天终于来到,机场建设工程完成,试飞成功。</h3> <h3>    在这胜利时刻,我要在战鹰面前留影一张。</h3> <h3>  从1986年到1994年,几乎每年都要进藏执行任务。,87年的元旦、春节都是在高原过的。我也算是一个“老西藏”了。</h3> <h3>    远处的雪山,见证了又一个新机场建设成功。</h3> <h3>  工作之余游览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br></h3> <h3>  1986年 在布达拉宫前面广场留影,那时没有旅游人潮,周边游客寥寥无几。</h3> <h3>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h3> <h3> 布达拉宫大门留影,那时不收门票,但游人也是寥寥无几。<br>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r></h3> <h3>  那天游览布达拉宫的游人不到20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难觅踪影。</h3> <h3>  戎马边关,任务完成。回到机关大院,留影一张。</h3> <h3>  在西昌卫星基地参观长征二号火箭。</h3> <h3>  五、传承红色家风 我们的父辈都是为共和国的建立出过汗、流过血、扛过枪。在世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图享受。过世后没有留下什么钱财,只有红色家风。</h3> <h3>  这本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体现了家风传承。老人家1933年参加红军,后在战斗中受伤致残,解放后从不居功骄傲,工作任劳任怨,只是每年按照国家规定领取一定抚恤金,临去世那年每年升至85元。按照现代人的观念简直不可思议。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理念和风范。</h3> <h3>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红色家风闪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芒,红色基因体现着理想信念的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从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汲取力量,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我们新时代的长征路。</h3> <h3>  这是我和夫人身穿军装合影,艰苦朴素是家风传承。</h3> <h3>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关系着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h3> <h3>  这是七十年代末,我们在部队驻地附近小河边合影。</h3> <h3>    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品格。</h3> <h3>  在部队大院留下全家福</h3> <h3>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从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汲取力量。</h3> <h3>  在部队期间因为工作努力,1978年荣立三等功一次,那时文革末期还没有恢复军功章,只有立功证书。</h3> <h3>  受成都军区空军嘉奖多次。</h3> <h3>    六、奋战空港建设、勇攀技术高峰</h3> <h3>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4年又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根据组织上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为了专业对口,我选择了民航机场建设单位,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军民合用的机构。因为建设民用空港,也是在为空军战鹰铺筑蓝天之路,在民用机场选址规划中也会涉及很多空军的因素。 虽然我脱下了军装,走向职业新征途的起点。但军旅生活,军人经历,当兵的历史影响我的一生。因为每一个当过兵的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管他岁月是否可回首?只要军旅情依旧!</h3> <h3>   1、民航工作生涯 回顾我在民航十六年工作经历,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几乎所有的民用机场都参与过,另外新疆、江西也有部分机场也提供过技术服务。特别是成都、昆明、重庆、贵阳等4E、4F大型机场更是我重点参与的项目,先后担任过这些项目的设计总负责或者现场总监,有多项成果荣获空军和国家优秀设计奖。尽管时光过去了三十多年,这些机场仍在顺利运行,其运行效率和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如双流机场2019年吞吐量达五千多万,位居世界26位。<br>  我们西南公司所承担规划选址的高原机场,更是创造了多个第一,如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最大机场填方及边坡稳定、最复杂净空处理等技术都是我们首创。中国的高原机场建设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h3> <h3>  这是我所参与项目的部分技术成果,其中都有我的一点心血,值得深深留念。</h3> <h3>  这是我们参与设计的昆明机场塔台工程。</h3> <h3>  前往西藏林芝机场途中,经过海拔5200米的米拉山口。</h3> <h3>  参加康定机场·竣工验收,在海拔4200米跑道留影。中国的高海拔机场从踏勘选址、规划设计以及复杂的施工技术稳居世界第一。</h3> <h3> 2、参观世界技术最先进的北京大兴机场 参观世界技术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北京大兴机场,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遇。<br>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科技含量最多的超大型国际机场。工程建设难度世界少有,其航站楼是世界最大的减隔震建筑,建设了世界最大单块混凝土板。飞行区跑滑系统、助航灯光、自动监控,通讯导航、供变电等系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技术专利103项,新工法65项。</h3> <h3>  在大兴机场倒计时牌留影,为我国空港建设水平世界领先而自豪。</h3> <h3>  参与建设上千家施工单位,施工高峰期间5万余人同时作业,全过程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世界首个实现高铁下穿的航站楼,双层出发车道边世界首创,有效保证了旅客进出机场效率。 机场跑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向型”布局,在航空器地面引导、低能见度条件运行等多方面运用世界领先航行新技术,确保了运行效率和品质。机场在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了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是中国国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机场。</h3> <h3>  在参观候机楼、飞行区跑道以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管制塔台留影,为祖国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点赞。</h3> <h3>  参观完毕后,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合影留念。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组织策划,才是使得这么大规模的宏伟工程优质高效建成。</h3> <h3>    3、参加成都第二机场选址咨询论证 退休后受成都市有关部门邀请,参加了成都第二机场选址工作的技术论证,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h3> <h3>  陪同军地专家领导考查成都新机场金堂场址,参加考察的很多专家还是原部队一个战壕的战友。</h3> <h3>  专家们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h3> <h3> 七、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技术造福于世界”。<br>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有了飞跃式发展,其技术水平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逐渐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这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民航企业获得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r> 在职期间以及退休以后,多次随有关部门考察团走进非洲、东南亚以及南亚,为他们的机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也曾经去美国与同行切磋交流,互相学习。<br>  1、走进非洲 2006年,参加国家某单位组织的非洲考查团第一次踏上非洲中、东部土地。其足迹走过埃塞俄比亚、乍得、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br></h3> <h3>  与所在国有关军政官员交流切磋,共绘机场建设蓝图。</h3> <h3>  这是与乍得空军副参谋长等官员座谈。</h3> <h3>  在豪华的利比亚大酒店留影。住了3晚,对非洲人民的热情好客留下深刻印象。</h3> <h3> 座谈会结束后,与军方高级军官合影留念。<br>  2、美国考察 2008年,随民航局组织的考察组到美国考察,先后参观亚特兰大、丹佛、奥克兰、洛杉矶·、芝加哥等多个机场,与美国同行现场交流机场规划新理念、新技术。那时中美之间技术水平基本持平,双方各有所长。<br></h3> <h3>  听取美国技术人员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h3> <h3>  如今,十多年过去,随着中国民航大量新机场的建设,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全面超过美国。特别是高原机场、岛礁机场水平,中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几代民航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结果。</h3> <h3>   3、重走胡志明小道 2007-2009年,因工作需要两次到老挝考察调研,重走了当年赫赫有名“胡志明小道”。<br> 我的老部队成空某高炮团曾经于七十年代初,进入老挝川圹地区参加对美作战,主要目的就是保卫胡志明小道这条战略大通道,先后击落击伤美军机数十架。<br>  在越南战争期间,“胡志明小道”成为以中国和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秘密支援、运输越南南方游击队人力物力进行反美作战的最重要通道。美军曾经绞尽脑汁进行了多年的绞杀,包括动用强大航空兵狂轰滥炸和投放大量先进传感器进行追踪,损失了大约800多架飞机和数千名多名美军人员的生命,但最终仍然没有达到摧毁这条后勤补给线的战略目的。 </h3> <h3>  即使就部署常规火力来说,也是历史上的一切战争无法比拟的。单是耗费在这个战场的炸弹,就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时期各战场的总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了2000000吨炸弹,从1965年到1971年,投在老挝渗透线上的炸弹达2235918吨)。  这是大量未爆炸物,至今还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h3> <h3>  越战时被摧毁的美军雷达站,已过去多年至今锈迹斑斑。</h3> <h3>  川圹机场现场踏勘,研究技术问题。</h3> <h3>  现场踏勘结束,与一直陪同并对我们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的老挝空军部队首长合影留念。这位老挝朋友曾经在北京空军指挥学院留学1年。会简单中文,对华很友好。</h3> <h3>  与老挝民航局亚夸局长合影,他是一名越战老兵,曾经率部在川圹地区与美军作战,亲手击毙多名美军。他对中国十分友好。</h3> <h3>  考察结束向老挝交通部部长索玛特(音译)汇报工作,结束后合影留念。索玛特部长整个家族对华十分友好,他父亲六十年代初曾任老挝王国外交大臣,因为亲华被亲美势力暗杀。周总理亲自下令把他遗留的4名子女接到北京101中学学习,据说他哥哥曾经与习主席同班。所以每次习主席访问老挝,都会安排时间会见他们家族主要成员(新华社曾经多次公开报道)。部长先生兄弟姐妹现在都在政府身居要职,对华十分友好,他本人也能够说一口流利中文,我们之间交流完全不用翻译。</h3> <h3>     4、为博卡拉机场迁工程建献计献策 2011-2012年,受国内有关单位和尼泊尔民航局遨请,两次到加德满都和博卡拉考察咨询,献计献策。尼方三十年前就准备迁建博卡拉机场,并且请日本一家设计院做过多次规划方案,但因重大技术无法解决而作罢。我们中国设计单位接手后根据多年西南地区高原机场建设经验,提出新的设计理念解决了所有重大技术问题,使得该工程得以实施,现在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年后将建成通航,为促进尼泊尔经济和博卡拉旅游创造有利条件,受到尼方高度好评。</h3> <h3>  工作之余,和远处的鱼尾峰合影。</h3> <h3>  现场踏勘结束,与尼泊尔朋友合影。</h3> <h3>    5、为泰国清迈机场迁建提供技术咨询 2018年,应国内有关部门邀请,参加泰国清迈机场迁建工程现场踏勘咨询。</h3> <h3>  这是在与泰国民航局、空管局交流座谈前,与泰国相关部门领导合影。</h3> <h3>  中泰双方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会谈,研究讨论技术方案。</h3> <h3>   八、战友情难忘,师生情意重。 军旅生涯中那些快乐的日子是美好难忘的,战友之间的友情记忆犹新的,军校导师的教诲是那样的醒人深思、终身受用。有时真想岁月重新来过一番,重新回味这段军旅生涯。<br> 又是一年“八一”,当过兵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心情总是那么激动,那么振奋,因为这是军人的节日,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在那如火的青春岁月里,他们那美好的年华,那沸腾的热血,在绿色的方阵里奔放......<br> 我的战友、同学大部分都已离开军营,分散在祖国大江南北、天各一方,但多年互相保持联系。每天微信群互相问候,交流各种信息。<br>  每逢八一节,有条件大家还相聚一堂,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  这是江苏籍战友来成都,大家欢聚一堂,留下珍贵合影。</h3> <h3>  军校同学在成都、西安相聚。回忆军校时光。</h3> <h3>  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遇见了一位三十年未见的学弟,当年的帅小伙已经成为我国岛礁机场建设的技术领军人物。中国的岛礁机场建设水平稳居世界第一。</h3> <h3>  参加一次学术活动中,与我的导师郑院士合影。导师已经八十多岁,仍在默默耕耘,带博士研究生。郑院士是我国军、民用机场工程理论技术的开拓者和创立者,他的科研成果曾经荣获国家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些年,他把国家多次发的获奖以及所有专利发明奖金数千万元捐献出来,设立一个奖学基金,鼓励年轻学子大胆发明创新。郑院士这种高尚家国情怀是我终身崇拜的偶像。</h3> <h3>  参加高原机场工程技术研讨会,与工程院郑院士、陈院士合影留念,重温师生情怀。</h3> <h3>   九、最美不过夕阳红 2011年我退休了!人生的职业生涯走到尽头,幸福的退休生活开始起航了!<br>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要把握住人生最后的美好岁月,去尽情享受生活。随心所想、顺其自然、寄情山水、环游世界。<br>  健康生活从旅游开始!旅行会改变心态,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旅行教会你从无字处读书,走向世界,扩大视野。我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h3> <h3>    (一)、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1、2018年,自驾游到达祖国最西端咔嚓昆仑山红其拉甫。<br>游览雪山湖水、冰山之父,沿途景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h3> <h3>  冰山之父纪念碑石留影</h3> <h3>  慕士塔格山风景绝美,令人叹为观止。</h3> <h3>  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br></h3> <h3>    2、自驾寻北之旅。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沿中俄边境到达祖国最北边---漠河。<br></h3> <h3>  在最北的界碑留影</h3> <h3>  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北啦。</h3> <h3>    3、2012年自驾海南岛环岛游,历时近一个月。</h3> <h3>  南海观音、天涯海角留影。</h3> <h3>  南海落日,夕阳中的天涯海滩。</h3> <h3>   (二)、环游世界 1、探索南、北极 南北极地,就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和最北端,也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它们相隔遥远,却同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br> A、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然而北极的特殊地貌在于,它不是陆地,而是冰层冻土。<br>  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公里。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主要海域有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h3> <h3>  走进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摩尔曼斯克。周边就是一个冰雪世界。最北处抵达北纬78度。</h3> <h3>  到北极旅游,最大的心愿是看到极光。如我所愿,拍到美丽的极光照片,不虚此行。</h3> <h3>    B、南极--它通常又被称作“ 南极大陆 ”位于地球南端,四 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h3> <h3>  爬上南极山峰,手持五星红旗留影。我与国旗同在。</h3> <h3>  走进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h3> <h3>  因为过于寒冷,南极几乎没有人居住,生活在那里动植物也很少,不过却有一个我们最为熟悉的动物,就是企鹅,它们才是南极主人。</h3> <h3>   2、走进狂野非洲 非洲大陆是世界上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也是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地区。特别是每年的动物大迁徙其场面非常壮观,“人生必须见证的50个景观-天堂之渡”,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之一。<br>  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终点是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跋涉3000多公里。与此同时,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提防随时有可能出没的豺狗,特别是迁徙之路必须渡过的马拉河更是惊心动魄,因为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的鳄鱼,这些食肉动物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h3> <h3>  非洲五霸之野牛、犀牛、大象。</h3> <h3>  非洲五霸之猎豹、狮子以及角马天河之渡。</h3> <h3>  荡舟纳瓦萨湖,追寻河马踪迹。</h3> <h3>   3、探索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是一个智利的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中间没有一个岛屿一寸土地,号称地球肚脐眼。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么?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礼膜拜?<br></h3> <h3>  很多国家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结果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猜测,不能令人信服。</h3> <h3>  考察测定这些石像大约雕凿在公元前1100-1680年间。这些巨大石像使人惊叹,这些雕像代表什么?是谁雕刻的?怎样雕刻的?怎样雕刻、运输、排列的?至今这些都是未解之谜。</h3> <h3>  复活节岛海景非常漂亮。</h3> <h3>   4、游览世界三大瀑布 世界三大瀑布指的是巴西、阿根廷交界的伊瓜苏瀑布、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的维多利亚瀑布、美国、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br> A、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 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br>  发源于巴西境内的伊瓜苏河在汇入巴拉那河之前,水流渐缓,在阿根廷与巴西边境,河宽1500米,像一个湖泊。水往前流陡然遇到一个峡谷,河水顺着倒U形峡谷的顶部和两边向下直泻,凸出的岩石将奔腾而下的河水切割成大大小小270多个瀑布,形成一个景象壮观的半环形瀑布群,总宽度3000米至4000米,平均落差80米。</h3> <h3>  巴西和阿根廷的交界处,有一条河,叫伊瓜苏。它开始由北向南分隔两国,又忽然拐了个比90度还要大的弯,向东流去。这个弯拐得太大了,东边的地势毫无连续性,低了一大节,于是,就有了这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大瀑布。</h3> <h3>  悬崖边缘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作约275股急流或泻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至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达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约为1756立方米/秒。</h3> <h3>   B、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br>  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落差是三大瀑布中最大的。年平均流量约934立方米/秒。<br> 赞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而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维多利亚瀑布的水泻入一个峡谷,峡谷宽度从25米至75米不等。<br> 维多利亚瀑布实际上分为5段,它们是东瀑布、虹瀑布(这里峡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h3> <h3>  位于最西边的是“魔鬼瀑布”,魔鬼瀑布最为气势磅礴,以排山倒海之势直落深渊。飞流直下的这5条瀑布都泻入一个宽仅400米的深潭,酷似一幅垂入深渊中的巨大的窗帘,瀑布群形成的高几百米的柱状云雾,飞雾和声浪能飘送到10千米以外,声若雷鸣,云雾迷蒙。数十里外都可看到水雾在不断地升腾,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沸腾锅”,那奇异的景色堪称人间一绝。</h3> <h3>  到此一游,留影一张。</h3> <h3>   C、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br>  从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声及数里之外,场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大瀑布。 尼亚加拉河横跨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多,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br><br></h3> <h3>  从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 </h3> <h3><br>  尼亚加拉瀑布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之后,在峡谷里继续翻滚腾跃,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上以高于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时35.4公里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险的漩涡急流,又冲进深38的漩涡潭,然后一个蛟龙翻身,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h3> <h3>    5、墨西哥太阳金字塔探秘 墨西哥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世界第三大金字塔,坐落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很感慨在距今近2000年左右的时候,人们如何在没有金属工具、牲畜群或轮子辅助的情况下,将300万吨石头堆砌成宏伟的金字塔。<br> 太阳金字塔始终被众多难解的谜团所包围。1971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100多米长的隧道,从金字塔的西侧通向中心正下方的一个洞里,这个巨大的洞穴由4间内室组成,存有宗教物品。这证实了人们对阿兹特克人相信金字塔是献给太阳神的这一说法。<br>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金字塔内部用石雕水管组成的排水系统,其精巧复杂程度至今令人赞叹。更神奇的是,每年春分秋分的中午,太阳金字塔西侧第一层总会出现一道逐渐明亮的笔直阴影,光线变化时间一直未超过66.6秒,由此被人称作为永恒的时钟。</h3> <h3>  这是我和南极之旅朋友多年后再次在墨西哥太阳神金字塔前合影。探索无止境,潇洒走天涯!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新的探索之旅开始!</h3> <h3>   十、结束语 军旅生涯以及七十年人生旅程总结暂告一段落,愿我继续健康平安渡过今后好时光。结束语引用奥斯特洛夫的名句。<br>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