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到室内设计的话题,河南博物院的创作设计和施工堪称文化建筑的一个典范。“八五”期间,国家与河南省共同投资兴建了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它是“八五” 期间河南省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之首。建成的河南博物院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特点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建筑风格,是当今世所称颂的文化性建筑之一。 </h3> <h3> 河南博物院的主体建筑设计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设计大师齐康教授。建筑室内深化设计和布展设计施工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和室内装饰工程公司。在河南博物院设计施工期间,笔者多次与齐康教授和团队合作,对室内空间深化设计以及诸多技术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h3> <h3> 一、河南博物院建筑主体形象的确定。 齐康教授曾经说:创作设计的提炼是需要有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首先要对河南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的特点进行广泛深入的考察和准确的把握,同时对河南的时代精神也要进行深层的思考和研究。这就是说,博物院的创作设计要在两个方面做好功课,一个是河南历史文化,一个是时代精神。齐康先生的这一指导思想,使他带领着设计团队 ,在考察了河南多地建筑文化之后,在河南登封找到了答案:登封元代观星台,中国最早的天文台遗址,让设计师们悟出了河南博物院主体建筑最初的外观雏形。建筑以正方形为母体,通过思维连接更为宏观的世界历史文化,主体建筑自然演绎形成并暗合了“金字塔” 造型。 </h3> <h3>图为登封元代观星台正面。</h3> <h3>图为登封元代观星台侧面。</h3> <h3> 二、室内空间设计文物布展设计施工是建筑设计的深化设计和直观艺术表现。</h3> <h3> 毋容置疑,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语言是一致的,只是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有同有异,但两者均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对室内外建筑艺术哲学思想高度的认识理解和深化,特别是具有纪念性展示性意义的文化建筑,其建筑主体形象外观与室内设计所认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符号及其构件的选择,遵守母题重复的原则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关系等等。因此,做为一个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在自己所熟悉的专业之外,对宏观和微观的社会发展史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有效地使专业技术知识与宏观思维对接,从而完成一件更为深邃而巧妙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佳作。</h3> <h3> 河南博物院主体外观形象确定以后,就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原乃至中华文化的精髓,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和构件,使室内环境和细节更具有象征意义,让人们体会到历史延续的时空感和艺术构想的审美价值。如博物院大厅排列的高大的建筑立柱,设计为八菱形柱体,从柱底向上,按一定的模数比例不断地向上收分至顶部,至柱帽处交换角度和方向展开,在变化中取得统一,使一个单调的柱式,与建筑外观主体形象协调一致,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效果。</h3> <h3> 中央大厅地面中心的太极八卦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周易》中表达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图形,这种暗喻和阐释,连接到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和古老源头。中央大厅顶面采用传统井字格藻井,正中心为八方图形镂空藻井。这个镂空的藻井处理,使得宽阔宏大的一层中央大厅,通过镂空的圆孔与高层四楼连接通透,构思极为巧妙深奥。</h3> <h3> 值得一说的是,镂空藻井虽然具有神妙的效果,却在四楼形成的空洞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大家冥思苦想,没有好的办法。忽然一天,博物院一位主抓工程项目的管理者突发奇想,提出用一个和空洞大小比例合适的水晶球放在哪里看看。起初大家也没在意,等水晶球放在四楼大厅中央的空洞上以后,竟然产生了极为恰当极为奇妙的效果,人们可以在水晶球看到一层大厅地面的八卦图形,这个地方如今成了参观博物院的天机一景……</h3> <h3> 图为博物院主体建筑四楼大厅,地面中心放置着一个水晶球。</h3> <h3> 人们在一定距离和角度观看水晶球可以看到类似眼睛的图案;如果人们走近水晶球,用眼睛垂直盯着透明的球体向下观察一层的八卦图形,同时用一只手慢慢地触摸探伸水晶球,奇迹出现了,你会真切地感觉到手探进了水晶球里,摸不到底,这种感觉与八卦图的神妙不谋而合。</h3> <h3> 博物院文物陈展设计施工。文物陈展设计施工从左側第一个展厅《古代文化之光》展开,与博物院主体建筑外观的拙朴风格相统一,运用浮雕艺术手法,选用中原地区殷商文化符号为主题,结合中原黄河文化特色的大型壁画墙,充分展现了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及丰富内涵。</h3> <h3> 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厅的浮雕壁画墙,再现了滔滔不尽波澜壮阔的黄河。黄河,是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博物院室内陈展环境中再现,具有深远的意义。</h3> <h3>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前厅。</h3> <h3> 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建筑文化以木制结构为载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式建筑风格。考虑到珍贵文物的特殊要求,博物院文物陈展形式采用木制结构,以榉木饰面,色彩雅丽,力求简洁大方,重点突出展示文物,且由设计师做出适合各类文物的设计方案,指导专业生产厂家加工生产成品,在展厅现场分段组装。</h3> <h3>青铜器展厅。</h3> <h3>古代瓷器展厅 </h3> <h3>古代瓷器展厅。</h3> <h3>陶器,民俗文化展厅。</h3> <h3>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史沿革 1956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马神庙白堆子正式举行建院典礼(此日被定为院庆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所同时成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学术范围扩大学术理论研究发展到新阶段,原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同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设计所(国家建设部颁发甲级设计资质,且设计范围不受限制)。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术理论与实践结合,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工程公司。1999年11月20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精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设计所更名为北京清华工美环境艺术研究设计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公司更名为北京清华工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北京清华工美环境艺术研究设计所更名为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工程公司更名为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学院简介 学院初创时,就集中了当时国内著名的工艺美术设计家和工艺美术教育家,经过了40年的建设和不断充实,一支由近250名教师组成的、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梯队业已形成。他们是献身于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是学院的教学中坚。学院每年面向全国招生。凡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身体健康,25周岁以下的未婚青年,经过专业、文化考试合格,择优录取后,均可进入学院本科或专科学习。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二年。学院为了深化教学改革,1988年新设“基础部”进行教学,本科生入学后先进入基础部学习二年,经过专业升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专业系学习,不合格者给予大专毕业证书,参照分配原则安排工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此外,该院还招收委托培养生。学生毕业生,具体的分配原则按国家教委的规定执行。委托培养生毕业后由委托单位分配。 学院设有陶瓷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装饰艺术、服装设计、环境艺术、工艺美术史论等8个系、13个专业。从建院至今,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二十届1800余名本科生和50余名研究生;接受了40余名外国留学生。近几年还举办了各类专业进修班和培训班,使千余名在职的专业设计、教学和科研人员得到深造和提高。一个向学群式发展的,包括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的教学结构,正在日趋完善。 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学院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设计艺术学科的优势,加速发展美术学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吸收国内外设计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以创作、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面向21世纪设计艺术学科和美术学科的合理结构,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一流的美术学院。</h3> <h3> 本篇撰稿:魏建,字东明,环境艺术设计家,画家,高级工程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河南博物院项目副指挥长,环境艺术项目总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室内设计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学会省直书画研究院院士。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2020.6.初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