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记事-淘回来的蜂蜜(13)

麦欣

<p>初到海南时,附近村子的苗人偶尔会挑着蜂蜜到连队来销售。连队中的老工人家里也有养蜜蜂的。时间久了,我们才发现,原来苗人的蜂蜜大多数是从山里“淘”回来的。不仅如此,连队中老工人家中的蜜蜂也是从山里“淘”回来的。</p><p>山里产蜜的蜂,大体上有两种。一种叫“排蜂”,这种蜂个头较大且凶猛,有点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马蜂。这种蜂的蜂巢一般在树叉上。蜂巢呈大片状,吊挂在树干上,因此得名排蜂。这种蜂不能驯化为家蜂。另外一种野蜂就像我们常见的小蜜蜂,这种蜂的蜂巢一般修筑在树洞中,也有修筑在地下洞中的。</p><p>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们几个知青饶有兴趣的跟随老工人谢圣卿入山采蜜。当然,他已提前做足了功课,发现了一窝蜜蜂。</p><p>通常除了有时进山会幸运碰上之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观察“蜜蜂挑水”跟踪,而后发现蜂巢的。所谓蜜蜂挑水,就是在山谷间的小溪旁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蜜蜂在溪中轻点水面后飞去的大致方位,跟踪寻找从而发现蜂巢所在。我们一行人跟着谢圣卿在山中的树丛藤竹中穿行,这里根本没有路,路是靠着手中的砍刀砍出来的。大约在山里边砍边走,走了接近一个小时,我们听到隐约的嗡嗡低鸣声。只见谢圣卿在前头不远处停住了脚步,并做了一个手势,让我们放轻脚步。我们轻手轻脚的走到谢圣卿的跟前,他用手往前面的上方指了一下,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上向上望去,只见一大坨排蜂在一棵七八米高的树杈上挂着,不断有蜂进进出出,好不吓人。谢圣卿吩咐我们从附近捡来一些干树叶与干树枝,在蜂巢的正下方堆起了一个柴火堆,他又从附近砍来了一些新鲜的树叶,覆盖在柴火堆上。打手势要我们往后退开一些。然后他便点燃了柴火堆。由于上边的树叶是新鲜的,因此烟很大,一条烟柱直往上冲。烟柱所到之处,排蜂“闻烟而起”纷纷飞离蜂巢,在附近的天空盘旋着。谢圣卿从身上取下了一捆绳子,绳子的一头绑着一束燃烧的树枝。他自己则腰跨砍刀背了一个草袋,拿着绳子的另一头手脚麻利的顺着树干往蜂巢爬去。爬到蜂巢附近时,用绳子把那束带烟火的树枝从地下拉上来,用手抓着树枝去熏走那些仍然爬在蜂巢上的排蜂,然后迅速用刀割下蜂巢装入草袋,顺着树干爬回地面。落地后迅速从割下的蜂巢中找到蜂王所在之处,割下来放在树下后迅速撤离。在回家的路上,谢圣卿对我们说:“留下蜂王可以使其他排蜂很快在蜂王处聚拢,从而避免它们可能随着我们带走的蜂巢追踪而至进行袭击。</p><p>回连队后,我们在谢圣卿的伙房里看了他割回来的蜂巢,他从蜂巢中掰下一些给我们,并示意我们放进嘴中,浓烈的蜜糖在我们的嘴中流入五腑六脏。对剩下的蜂蜜谢圣卿把它掰成一块块,用手拿着在一个饭盆上方用力去拧,蜜糖便不断从指缝中流入饭盆中,拧后的蜂巢最终变成了蜂蜡。</p><p>又是一个晴朗的周日,我们几个广州知青跟随老工人邓志雄又出发了,这次我们还是去淘蜂蜜,而且还要把整窝野蜜蜂淘回来。老工人邓志雄身上除了我们业已熟悉的工具外,还背着一节空心的树干,树干直径约25公分,长60公分,两头用木板封起。树干的中部转了几个小孔。听邓志雄解释后,我们知道那是准备装蜜蜂用的。</p><p>在山里转了大半个小时后,老工人邓志雄停住了脚步,我们警惕的四下张望,没有什么异常,也没听到上次淘蜜时那种嗡嗡的声音。邓志雄见我们一副询问的表情,笑着对我们说,蜜蜂就在前边,不远处一颗直径约40多公分的树洞中,并招呼我们一起走向前去细看。我们上前仔细观察,发现树干约1.5米高处有一个小洞,不时有小蜜蜂从洞口中进出。这种蜜蜂不是排蜂,而是我们在连队里常见的家养蜜蜂。蜜蜂是找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树干中把蜜蜂连蜂巢一起掏出来?只见邓志雄很淡定的从口袋里掏出香烟,从容点着了一根,吸了两口后走近树干,用口对着树干洞口处喷着烟雾,喷完后又吸了再喷。如此反复几次后,洞中就再也没有蜜蜂出来了。邓志雄招呼我们中的一人,拿着砍刀在树洞上洞口的附近砍开洞口,每砍几下邓志雄便吸上两口烟喷上去。很快洞口便砍开了,整个蜂巢都暴露在我们眼中,与排蜂不一样,蜜蜂在香烟的烟熏之下并没有飞起,而是在蜂巢中抱团了。只见邓志雄又从口袋里掏出两根香烟,同时点着了并把烟含到嘴里吸了两大口,走上去向蜜蜂团喷过去,然后伸出手去轻轻地拨向蜜蜂团。那瞬间我们都惊呆了,那可是会叮人的蜜蜂啊!但是奇迹出现了,蜜蜂非但没有咬他,反而在他的轻轻拨动下,慢慢的把蜂巢裸露出来。邓志雄又向蜂巢及蜜蜂团处喷了几口烟,然后用手把蜂巢摘了出来。他熟练地从蜂巢中找出蜂王所在,并把它从蜂巢中分离出来,放进了带来空心树干筒,而其它蜂巢则放入带来的草袋中。留下带有蜂王的树筒,我们便迅速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邓志雄对我们说,蜜蜂会很快的自动聚拢在蜂王周围,如无意外,过两天就可以再来一次,把整箱的蜜蜂背回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