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散记 </span></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孙体彩</b></h1><p><br></p> <h1> 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结束后,没有安稳几年,越军又在不断挑起事端,抢占我领土,打伤我边民,经常发生武装冲突。顿时,南疆边境又狼烟四起。<br> 为了狠狠地教训越军,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南疆前线部队多次开展拔点战斗,夺回了被越军占领的阵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b>作者参战返回后庆功祝捷大会留影</b></font></h3> <h1> 1984年, 中央军委从锻炼部队大局考虑,将驻守云南老山前线的部队撤下来休整,由南京军区1军司、政、后机关牵头,配属1军1师、12军36师、炮兵第9师、南京军区工兵2团组成轮战部队,遂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批轮战部队。<br></h1><h1> 我时任36师炮兵团3营副教导员,亲身经历了那场历时一年的轮战,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36年过去,但参战的那些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现将一些片段回忆如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两封电报折射忠孝难两全</b></h1> <h1> 1984年7月10日上午9时许,我在营部值班室接到团司令部参谋长冯海荣下达的参战预先号令。<br></h1><h1> 我是这样记录的,“接上级指示精神,各单位要迅速对部队进行一次战备形势教育,要教育部队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仗的思想,并对车辆、火炮进行一次保养,保证拉得出,打得响。”<br> 接完参谋长电话,我立即向营长、教导员汇报。营迅速召开党委会,贯彻落实预先号令。<br> 会议刚结束,通信员从团收发室拿报纸回来,给我带回一封电报。“父病重速回”。我拿着电报向教导员汇报,教导员要我填写请假报告,报团首长审批。<br> 报告批下来后,我连夜乘坐驻地开往新浦的火车,11日上午又乘汽车赶往阜宁老家。<br> 13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我军7月12日收复老山的消息,我心中隐约觉得这次探亲假休不完就要归队。</h1><h1> 7月14日一早,岳母拿出一封“火速归队”的电报交给我,说是邮局刚送来的,那人手里还拿着好多你们新沂部队的电报呢。看完电报,我明白了一切,部队真的要上前线了。<br> 我拿着电报急匆匆去找也在休假的战友卢长友,他说也收到电报了,要他16日晚6时前归队。我说,电报要我火速归队,只要交通允许,就要归队,我马上去买车票。长友听我这么一讲,也坐不住了,立马和我到车站买了15日阜宁开往新沂的车票。我给父亲撒了一个谎,说部队要到安徽三界搞演习,来电报要我明天就归队。<br> 父亲是一个明事理的老人,他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既然部队来电报了,你就回部队吧。”我知道这次离家也可能是一次生离死别,晚上,交待妻子在家好好照顾父母,照顾家庭。<br> 7月15日一早,我含泪告别了父母、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登上了阜宁开往新沂营房的班车。</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封寄回的平安家书</b></h1> <h1> 我们出发之前,上级交待,部队处在行军流动状态,暂时不要和家人通信。<br> 7月19日,部队开始在新沂火车站进行铁路输送,向昆明开发。<br> 我团于7月26日晚抵达昆明,当晚住在炮4师营房,第二天继续向战区开进。<br> 昆明至文山约900多公里,因为是大部队摩托化行军,加之山路难行,中途要在宜良和开远的部队营房住两个晚上。</h1> <h1> 27日一早,我被抽到团部去打前站,联系晚上我营宿营地。行车途中,我无心欣赏沿途旖旎风光,心里惦记着家父的病情,惦记着家人悬着的一颗心,因为她们知道我是上战场打仗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想到这里,我决定利用这次打前站,抓住时机先给家里报个平安信。<br> 下午到达宜良14军营房,在分配好我营宿营地后,我迅速来到营房门口军人服务社,买了张邮票,一个军用信封,随手拿出笔记本,写下了“我们已平安到达云南,阜宁战友一切都好,望转告,不要回信”的简短话语。<br> 我将写好的信扯下来装进信封,放入小卖部的邮箱里。这时我才觉得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这是我们战友第一封寄到阜宁的家书。<br> 几天后,我的平安家书迅速在战友亲人中传开,给了她们焦虑的心灵一个安慰。<br> 一个月后,云南邮政局专门为我们部队建立了专用通信站“十支局”,战友们才得以和家人书信交流。<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穆斯林的真诚祈祷</b></h1> <h1> 1984年7月29日,我们部队来到文山县马塘区黄龙坝村宿营。为了适应热带山岳丛林的作战特点,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部队要在黄龙坝进行两个多月的临战训练。<br> 黄龙坝村是回民居住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由于1975年云南“沙甸事件”,穆斯林曾遭到镇压,文化大革命后虽然平反了,但“沙甸事件”阴影仍未消除,回民们对汉人和解放军仍心存疑虑。<br> 驻村后,我是营里群众工作小组组长,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民族团结,争取穆斯林的支持。<br> 8月1日,营里召开座谈会,请村里领导和阿訇、教长参加,给我们介绍穆斯林的教规教仪,风俗习惯及部队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群众纪律教育,确保不损害群众的利益,不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做到秋毫无犯。</h1> <h1> 我每天和村干部、阿訇沟通一次,听取他们对部队的反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br> 为了做好群众工作,我们想回民所想,急回民所需,为他们做好事,解难事。<br> 他们村进出道路是一条约一公里长的土路,由于经常下雨,道路泥泞,人车无法行走,影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我看在心里,就向营党委建议,利用汽车外出训练的机会,拉砂石回来给村里铺路。一个多月时间,就将一条硬质公路修好,受到全体穆斯林的交口称赞。<br> 另外,我们还利用汽车到文山县城买菜的机会。早上将村里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带到文山销售,晚上再将他们所买的工业产品带回村里。<br> 我们的真诚行动终于感动了穆斯林,在黄龙坝临战训练两个多月间,我们和回民父老乡亲结下了深情厚意。<br> 十月中旬,部队要开赴前沿阵地,回民们知道后,依依难舍,全村几百穆斯林到清真寺朗诵古兰经,齐呼“安拉保佑”,为我营祈祷。事后,我开玩笑说:这次我们上战场有真主保佑,就刀枪不入了。<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死关头要入党</b></h1> <h1> 1985年春节前夕,上级要我营准备一门85加浓炮打直瞄,伺机配合步兵分队攻打盘踞在老山方向汉阳据点的越军工事、火力点,为步兵冲锋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br> 接到预先号令后,我们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八连炮一班,并做了精心准备,搞好战前教育和军事演练。<br> 1985年2月10日晚,负责炮阵地的我接到团指挥所下达的八连炮一班参战的正式命令。此时我们全力以赴,对炮一班参战工作再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 <br> 就在临出发前一个多小时,我又接到前线指挥所的命令,为了便于打直瞄的炮一班和步兵分队的联系,上级临时决定配一台步谈机给炮一班,由通信排长从指挥所到炮阵地来教,要我迅速安排人学会操作并跟随作战。</h1> <h1> 情况来得非常突然,我们炮兵平时不用步谈机,我营通信人员只会使用二瓦电台,这个紧急而又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合适呢?这时我的脑子象过电影一样,把阵地上每个战士的情况迅速过一遍,我第一信号就想到了营部通信排战士蒋爱华。这个1983年底从江苏泰州农村入伍的小战士,是二瓦电台的报务员,二瓦电台和步谈机原理应有相通之处,容易短时间学会操作,而他平时头脑灵活,聪明机智、沉着冷静,惟有他能胜任。<br> 正当我要找小蒋谈话时,他已知道营里还要再抽一名战士跟随炮一班参战,就主动请缨来了。“副教导员,我是学无线电的,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我要以实际行动争取火线入党。”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对这样的好战士,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好样的,小蒋,我相信你能完成好这个任务。”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排长马上就从前指带步谈机回来,你赶快将个人东西收拾一下,跟排长学习步谈机操作要领。”<br> 这时班里其他战士都在默默地忙着,为小蒋打点行装,做好衣物上的标志符号,大家都在争着为他多做些事,可谁也不愿多说一句话,当时的空气好象凝固了,因为这里有着生离死别。<br> 1985年2月11日零时已到,参战的炮一班就要出发了,我作为炮阵地上的最高首长,最后还要找小蒋谈一次话。时间紧迫,我开门见山地说:“小蒋,这次任务来得突然,也很特殊,你任务完成好坏,直接关系到步炮协同作战,影响战斗全局,希望你不负众望,坚决完成好这次作战任务。”</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9b9b9b">作者近照</font></b></h3> <h1> 我交待后,问他还有什么话要对组织讲。小蒋拉着我的手,郑重地说:“副教导员,请放心,坚决完成任务,我没有其他要求,只有一个请求,如果我真的回不来了,请组织上能考虑我的入党问题。” <br>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战士啊,在生死关头想到的仍是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说明我们党在战士心目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位置,我们战士对党的信仰是何等的坚定。我一把将他抱在怀中,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小蒋,你放心地去吧,我们等你凯旋归来,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我目送着他们出发,并默默地为他们祈祷。 <br> 1985年2月11日拂晓,汉阳拔点战斗打响,蒋爱华根据步兵分队的要求,及时准确无误地将指挥所的命令下达给炮长,炮长果断指挥,精确射击,很快将随车携带的40发炮弹发射完毕,彻底摧毁了越军阵地的工事、火力点,为步兵冲锋扫除了障碍,我军夺回了被越军侵占的领土,以小的代价换取了较大的胜利,小蒋他们安全归来。 鉴于蒋爱华在这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营党委决定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br><br></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9b9b9b">2010年7月31日</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