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 <p>朔城区教育局“家校共育 同心战疫”微课堂第三轮第4期</p><p> 主讲 : 朔城区十小赵晓燕</p> <p>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父母的教育状态。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论家庭教育状态对孩子的影响。</p> 一、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养” <p>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p><p>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需要一定的温度和状态。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保证父母情绪的平和,这才是我们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案例一:用我们的柔和化解孩子的“遭遇”</span></p> <p>  朋朋因为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他心里很难受。一回到家,妈妈就发现他脸色不对,在妈妈的询问下,朋朋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原来,他和同学闹着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学,一来二去就“升级”为打架了。</p><p>妈妈听了朋朋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以后和同学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下次注意就好了,别多想了,老师批评两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点水果吧!”</p><p> 朋朋被老师批评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安慰。如果此时我们因孩子做错了事,就大声斥责他,他一定会感到很无助,会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难受。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柔和的态度帮孩子化解他在学校的“遭遇”。</p> 二、正确解读“父、母”的意义 <p>  教养一个孩子,就像经营一份事业,事业发展的怎样,全看“总经理”如何运筹帷幄。中国古代《三字经》里不也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吗?可见,爸爸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p>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爸爸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妈妈就像是一片绿草地;在孩子的心中,如果说妈妈是水,那爸爸就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p><p> 爸爸和妈妈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却同等重要。妈妈的教育,以那种女性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提供温情舒适感;爸爸的教育,则以男性的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给孩子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爸爸对孩子的影响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如果缺少爸爸的教育,就像孩子缺钙一样,精神上会营养不良。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心中,爸爸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爸爸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爸爸的气概是气吞山河的。妈妈永远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对孩子们来说,爸爸是他们成长路上由为珍贵的一笔财富。所以,作为爸爸,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影响。</p><p>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学习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案例二: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飞翔的高度</span></p> <p>  宋耀如对于宋氏三姐妹的教育,称得上绝对意义的“富养”。但这种“富养”,不仅仅来自于物质上的条件,而是来源于宋耀如的高格局。宋耀如曾在谈及教育理念时提到:“只要一百个孩子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还害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长还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子女,我要敢于为天下先。”</p><p> 宋耀如培养孩子,不是为自己图一个安稳的晚年,不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谋取名利,而是为了救中国。光是这一点初心,就可见其高格局、大胸襟。</p><p> 由于宋耀如到过西方读过神学,他的眼界和圈子比一般人更广阔,他的教育方式,在当时堪称新奇。他敢于摒弃旧习惯和旧传统,不让女儿们缠脚,不让姐妹们学沉闷无用的《女儿经》,甚至在看到女儿们被母亲逼着学习女红时,还说服妻子——“眼睛最好用于阅读”。</p><p> 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宋耀如就请来外文教师,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在他看来,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崇洋媚外,而是要睁开眼睛看看世界,是要把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带回祖国。</p><p> 宋耀如的教育方式还很现代化,在他看来,尊重孩子的天性才是教育的基础。</p><p>从小到大,宋耀如总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要么一块儿踢皮球、玩游戏,要么一起讲故事、谈天说地。甚至,他还带着儿女们一起野外散步,陪着孩子一起挨饿、吃苦,在这些看似怪癖的行为中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案例三:母亲的温度决定孩子的性格</span></p> <p>  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去面试找工作,奔波了一整天,却没有一家公司想要录用她。就在这时,女儿饿了,母亲给女儿买了根烤肠,但女儿不知怎么了,吃了一口就吐掉了。母亲瞬间暴躁,对着自己的女儿又打又骂,很多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来劝解。没想到路人这样一劝,更加激怒了母亲,她马上朝着女儿一脚踢去……</p><p> 这种事不是个例,总有些母亲习惯性把自己的孩子当作私有物品,一旦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负面情绪涌上头,就会把孩子当作出气筒。遭到反对,还会理直气壮地说:“都是孩子不懂事。”然而她们却从来没想过,母亲的焦虑、暴躁、不耐烦、冷淡、敷衍、鄙夷等负面情绪,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无形的伤害,等到发现时,再改,已为时晚矣。</p><p> 不久前读到一句关于母亲的句子:母亲是暖暖的人,像个太阳,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气里的温度都要跟着上升几度。我想,最好的母亲,就该是如此吧。</p><p> 母亲,是一个家的温度调节器,母亲微笑的时候,全家都是暖洋洋的,母亲暴躁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小心翼翼。母亲的情绪就是家里的指南针。</p> 三、最可怕的是家长内心的焦虑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案例四: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span></p> <p>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妈妈们这样说:“别人的孩子才艺俱全;隔壁家孩子考了全班第一;xxx从小就会两种外语,可是我家的孩子却成绩平平……”</p><p> 其实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出现问题,你先不急不躁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p><p> 只有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p> 四、家庭教育的空间要留给孩子 <p>  家庭教育要清晰,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是孩子,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拔不出来,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案例五: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span></p> <p>  浩浩在过12岁生日时爸爸妈妈让他自己做主,请同学、买礼物,安排所有事项。而在整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只做了一个旁观者,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的进行了协助。</p><p> 浩浩的爸妈对孩子敢于放手,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又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抓大放小。简单说,叫放养而不是圈养。</p><p> 如果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追求好成绩,而导致孩子身心出了问题,则是本末倒置,就像逐年高发的跳楼、高科技犯罪、反社会等事件,都是孩子没能得到自由成长的结果。</p><p> 自然界中,圈养动物的智商和敏捷程度,远不及放养的动物。同样地,相对于权威和管控,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为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p><p> 每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就像降落的天使,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带给我们无限的喜悦和感动,我们唯恐不能给他们最好的生命体验。</p><p>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诸多问题,我们诚惶诚恐,不断寻觅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要时刻反省自身,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去成就孩子完整的生命。</p><p>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古圣先贤的智慧之语,说出了厚德载物的人生智慧,也道出了教养孩子的根源所在,那就是父母是否足够好,决定了孩子是否优秀。只有做好孩子的榜样,带领孩子共同成长,才能善待这份生命的礼遇。</p><p>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就让我们用全身心的爱,给孩子打造最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用智慧的正能量,浇灌孩子茁壮成长;让我们用最大的包容和柔软,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种下积极和乐观的种子。</p><p> 愿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开出奇迹的花朵。</p>

孩子

教育

宋耀

母亲

爸爸

家庭教育

妈妈

我们

家长

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