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撰文/李跃进</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纪念下乡45周年合影</span></p> <p> 在纪念下乡45周年聚会活动上,我又一次见到了“一个锅里摸勺子”的知青组的同学们,虽然大家比35周年和40周年聚会时脸面多少上了点成色,但身体状况都不错,大家互牵双手,互致问候,并一直表达了对远在北京、河北、成都等地工作、照顾父母、照看孙子的以及身体不便的同学们的思念和理解。</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纪念下乡40周年合影</span></p> <p> 在今年遇到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有18位同学参加已很不容易了,这要感谢吕卫东同学的积极提议和热心联络,徐毅同学专程从青岛西海岸赶回来第一次参加聚会活动令大家十分高兴。我们下乡的傅家村傅曰山老支书的女儿傅美荣小妹妹也应邀参加了纪念活动,她是我们知青组的“小尾巴”和“开心果”,大哥哥大姐姐们都非常喜欢她,欢迎她,看到美荣让我们更加怀念已故的她的父母——我们可敬可爱的曰山大叔和大婶,也让大家想起了那些手把手教我们农活并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乡亲们。</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纪念下乡40周年时看望老支书傅曰山大叔及大婶</span></p> <p> 对于下乡这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我与同学们是难以忘怀的。我非常珍惜这一人生经历,对于知青岁月我感到无怨无悔。</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纪念下乡40周年时遇见傅家村的傅立雨老大哥,他一眼就认出作者,并立即喊出作者的名字</span></p> <p> <b>一、下乡插队</b></p><p> 1975年7月15日高中毕业后,时年17岁的我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积极报名上山下乡。</p><p> </p> <p> 当时潍县的知青下乡,基本上是按户籍所在单位系统划分的,我当时户口在母亲的潍县百货公司,故被划分到商业财贸系统,当时我们知青组有王爱英、商爱云、刘建生、李跃进、刘仕俊、付平波、李娜、刘志倩、娄茂勇、管兆杰、韩温波、杜青、张彩云、杜在均、孙丽、宋玉芝、尹国祥、孟建文等18人。根据县知青办的安排,我担任了知青组组长,带队干部是泊子公社供销社主任陈福善同志。</p><p> </p> <p> 1975年7月30日,潍县革命委员隆重组织了第二批潍县知青上山下乡欢送仪式,县城民主大街两侧站满了欢送的人们,大街中央从县革委大门到县百货公司排满了欢送知青的敞篷汽车,车头上都披红戴花,车厢两侧贴着大红标语,我与本知青组的同学们在百货公司门前上车,伴随着锣鼓声和口号声,我们挥手向送行的家长和兄弟姐妹们告别。</p><p> </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欢送知青上山下乡场面</span></p> <p> 汽车大约行进了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位于符山(现改名浮烟山)脚下的第二故乡——潍县成章公社傅家大队。当汽车开到村西头时,天上下起了小雨,母亲给我做的米黄色的确良半袖衬衣被胸前淋湿的大红花染得通红,当我看到乡亲们冒雨敲锣打鼓和鼓掌欢迎的场面时,我情不自禁地带领知青们喊起了口号:“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欢送知青上山下乡场面</span></p> <p> 汽车沿着村里的大道开进村东大队办公室大院,支部书记傅曰山和民兵连长傅克荣以及贫协兼治保主任、大队保管、妇女主任、团支书等村干部与我们一一握手,热烈欢迎。男女知青分别被安排在大队办公室腾出的房子里,干部们用大队自己种植的西瓜,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这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甜的西瓜。</p><p> 傅家大队在整个公社属于比较好的大队,集体经济比较厚实,村里办起了翻砂厂,还购置了昌潍拖拉机厂生产的大马力拖拉机,主要用于跑运输,农忙时用于各生产队的庄稼收割和耕种,拖拉机就停放在我们住的大院里。</p><p> 很快大家就被分配到四个生产队里,我是第二生产队。自此,我们同社员们一样,根据生产队长所派的农活及劳动情况记工分,粮食等物品实行按劳分配。</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976年夏天知青们与支部书记傅曰山和带队干部王徳训合影</span></p> <p> <b>二、劳动锻炼</b></p><p> 农村的劳动与生活,对于我们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县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和不习惯,下乡成了我们人生的转折点和新起点。</p><p> 首先面临的就是做饭问题,除了几位女同学会做饭以外,我们这些男同学几乎都不会做饭,我征求带队干部意见后,排了个男女搭配的厨房值日表,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星期,到了包水饺改善生活的日子,大家一起动手,有的男同学不会包饺子,就主动的去挑水或烧火,大锅煮的饺子真香。久而久之,大家都学会了炒菜、擀面条、蒸馒头、蒸窝窝头等。我们还用泔水自己在院内的大圈里养了2-3头猪,我还从家里带了一只小狗喂养着。</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纪念下乡40周年时在傅家村民健身广场前合影</span></p> <p> 傅家大队山下的农田比较肥沃,水浇条件也不错,故粮食产量很高,当时的目标是“力争粮食产量过黄河、跨长江”。</p><p> 春日里,我们按照各生产队长分工,有的给小麦追氨水,有的放水浇地,有的在麦地里套种玉米,还有的到山上的开垦的地里栽地瓜。记得栽地瓜或栽烟草时,我都是抢着用大桶挑水,这活我会干,在家里就挑水。</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麦田管理</span></p> <p> 夏日里,我们每人围一条毛巾,冒着炎热天气,与社员们抢收小麦,开始不会使用镰刀,不会捆绑小麦,边割边搂边掉,速度很慢,看到人们多数都跑到前边去了,我感到非常着急,是热心的乡亲们教我学会了割麦子,而且逐步地加快了速度,再后来还回过头来帮着割得慢的女同学接趟。</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收割小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麦收场面</span></p> <p>收割完毕,还要到场园里用脱粒机打麦子,有的挑麦秸,有的在输送带上摊铺,有的扬场,有的晾晒。</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老支书傅曰山大叔与知青们晒麦子</span></p> <p>送公粮时,我与队里的壮劳力一起用马车把晒干后的小麦送到大圩河粮管所,各大队送公粮的太多,粮库门口已挡上近两米高的挡板,我与几个男知青和乡亲把200斤重的麻袋放到肩上踏着斜铺的木板往粮仓里扛,我的腰椎间盘就是在那个时候伤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送公粮场面</span></p> <p>到了烤烟出炉时,我与知青和乡亲们爬到炉屋的架子上把烟竿子慢慢地取下来,即便是小心,也难免掉落下一地烟尖,烟尖已成了我的最爱,因我的烟龄也有几年了,我上初中时就偷着拿我父亲的烟抽,班主任老师上课时还跟我要烟吸,下乡没有钱买烟,即便买个一包半包,也就是9分钱一包的勤俭烟或1角5分一包的金鱼烟,抽包2角一包的丰收烟就像过年一样,当时有个顺口溜:“丰收烟真是怪,光见抽,不见卖”,可见这是当时“干部烟”或者“后门烟”的标志。能用纸卷支烟尖抽,既有劲过瘾又省钱,何乐而不为。</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刚出炉屋的烟叶</span></p> <p> 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种植的季节。刚收完了玉米,我们就忙着撂大栏、推粪,我作为知青组长,理所当然地要起带头作用,用独轮车往地里推粪时,都是找最大的粪樓推。下乡以来,我不仅撂过大栏推过粪,还学会了耕耩粑耮,可以说样样农活能拾得起。我的胆子比较大,现代化的农机具也敢捣鼓捣鼓,记得在高中学农机时,就与几个同学偷着开拖拉机。</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玉米喜获丰收</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耩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冬小麦机械播种</span></p> <p> 冬季,人们可能认为是农闲时节,其实在那个年代是很忙的,除了大队和各生产队自己搞一些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外,公社和县里也要干一些中大型的农业基本建设工程。我们组的大多数男知青曾参加过张友家水库的大坝修筑工程。</p><p> 下乡不仅使我学会了劳动技能,而且得到了锻炼,也使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一次,我跟着负责大队果园种植管理的一位大叔到潍坊市里卖豆角和其他蔬菜,这是我第一次推着独轮车步行30多里路,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卖东西,我们到达潍坊南门后,我一直不敢抬头,生怕被熟人看见,我不识称,人家问我多少钱一斤,我把豆角往前一推说到:“一毛钱一堆”。大叔一听笑了,他手把手地教我学会了怎样识称,并鼓励我不要害羞,要大胆地叫卖,不丢人。学会了称,装了胆,很快我们就把蔬菜卖完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农田基本建设场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场面</span></p> <p> <b>三、小组合并</b></p><p> 1976年4月,根据县知青办和公社的意见,由县革委机关及公检法和农业系统下乡到成章公社范家大队的赵兴卫、王少平、徐毅、李波、周晓峰、刘庆华、吕卫东、李晓东、杜丽华、刘建民、刘玉芬、刘树生等12人组成的知青组被合并到傅家知青组,自成都下乡回原籍的傅小美同学也成为傅家知青组一员,自此本组知青人数达到了31人,系全公社最大的知青组。原在范家知青组带队的县农业局干部刘润芹担任了成章公社党委副书记。</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秋季合并后的傅家知青与公社党委副书记李致叶、大队党支部书记傅曰山、带队干部王徳训合影(当时作者在工作队)</span></p> <p>虽然合并后的傅家知青组人数多了,但大家没有半点生疏感,从范家合过来的知青大多数是我的同学,有的还是我的同班同学,大家非常团结,也全力支持维护我。</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5年7月30日纪念下乡40周年时,村干部向老知青介绍第二故乡发展情况</span></p> <p> 我们组人才济济,有的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有的吹拉弹唱,有的画画照相,有的研究针灸,有的研究兽医,如李晓东同学的父亲在县兽医站工作,他从小耳喧目染学会了一些兽医医疗知识,在农村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知青组和乡亲们养的猪诊病治疗。我从小爱好美术,下乡后利用劳动休息时间画速写素描,当时正值“批林批孔”,知青组大门对面一个东屋山上的专栏就是我写画的,我还利用农闲参加了县里的一些创作学习班,所创作的作品分别入选山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的有关展览,1976年上半年,我还有幸赴北京参观了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和山东民间年画展览。</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于1976年6月有幸参加县里组织的赴北京参观团,这是与县电影公司于洪文同志在天安门前留影</span></p> <p> 我不仅重视知青组内部团结,而且也注意搞好与大圩河、杨家成章、成章东、郭家成章、油房等兄弟知青组的关系,经常利用开会等机会,到兄弟小组串串门,看望一下老同学。1976年,我三弟李梅生下乡到我们的邻村杨家成章大队,一次我到公社开会返回途中,去看望了一下,当时看到刚收工回来的三弟腰里扎着根绳子,挽着裤腿,我开玩笑的说:“看来你真的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了”。此次我也见到了杨春杰、夏卫中、王伟、陈善平、韩小荣等老同学。</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参加纪念下乡40周年活动的男知青在村委办公室合影</span></p> <p> <b>四、争创先进</b></p><p> 我们知青组的风气比较正,大家能拧成一股绳,有一种你追我赶不服输的劲头,组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许多同学被评为全县先进知青,知青组被昌潍地区表彰为全地区先进知青组,在1976年召开的全县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上,会议共安排了两个知青组作典型发言,一个是我代表成章公社傅家知青组发言,另一个是一位姓孙的青岛女知青代表穆村公社北流知青组发言。</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1月傅家知青组被昌潍地委、地革委授予先进知青组</span></p> <p>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八师红四连离我们比较近,了解到我们组的先进事迹后,专门邀请我到部队向战士们介绍了傅家知青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的事迹,此后我参观了连队荣誉室,指导员向我讲解了红军炮兵连连史。</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于1976年上半年在全县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上代表傅家知青组作典型发言</span></p> <p> 一天,时任县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的我大哥李梅寿骑着自行车突然来到我们知青组,他对我说:“二弟,我今天来一是来看看你,二是带着一项任务过来了解一下情况,上级公安部门要求清查手抄本小说《少女之心》,你们知青组有没有传抄传看这本小说的?我回答:“大哥你放心,我们知青组没有看这东西的,我们是先进知青组,大家思想觉悟比较高,阶级斗争观念比较强,对于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是有鉴别力和抵抗力的”。是啊,在那个年代,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抄传看描写男欢女爱的文学作品是要受到查处的。当然,我们知青组的同学们对自己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从没有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p><p> 我们知青组之所以成为先进小组,同学们能够健康成长,离不开大队党支部书记傅曰山大叔及其他村干部的培养教育,离不开大队和乡亲们的关心帮助,知青人数增加房子不够住的,大队筹集资金马上在村南建起了宽大的知青宿舍。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历任带队干部的言传身教。1976年下半年,水利局干部王徳训同志接替陈福善同志担任了我们的带队干部,县知青办副主任李致叶同志担任了分管知青的公社党委副书记。</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参加全县知青工作先进代表大会的知青代表与带队干部合影</span></p> <p> <b>五、工作队员</b></p><p> 1976年夏天,我被抽调到公社农业学大寨工作队,我与公社常委邓建海、供销社干部刘克良组成三人工作组驻庞家庄子大队,邓建海担任工作组长,刘克良同志包靠一队,我包靠二队。此后傅家知青组组长由刘仕俊同学接任。</p><p> 该村领导班子比较薄弱,群众意见比较大,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入村后根据公社党委的意见,我们把整顿大队领导班子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首先找党员和干部以及贫下中农代表分别谈话了解情况,经过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与工作组长邓建海、成员刘克良合影</span></p> <p>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多,河北唐山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大地震,伤亡惨重,昌潍地区震感强烈,根据上级的指示,我们及时组织村里的群众投入到防震抗震中来,各家各户搭建了防震棚,我们也住进了院子中间的防震棚里。</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防震棚</span></p> <p>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来,举国悲哀,我带领几个大队干部和老师在学校教室里布置了个灵堂,安装了有线广播喇叭,中央追悼大会举行时,苍天落泪,大家站在雨中沉痛哀悼,当走进灵堂瞻仰毛主席遗像时,大家哭得撕心裂肺,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沉痛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span></p> <p> 秋收时节,公社党委书记李振通同志来到庞家庄子,他平易近人,白天与我们一起吃饭,晚上与我们睡在一个炕上,那时公社书记都配枪,他把所配的德国毛瑟C96手枪交给我擦拭。第二天我们深入到两个生产队,与大小队干部一起对地瓜产量用大称进行了估产。</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出地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地瓜丰收</span></p> <p> 秋收结束后,马上进入紧张的秋种工作,俗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因二队队长对秋种不够重视,运粪进度比较慢,影响到公社农机站拖拉机耕地。为此,我在工作组批评了他几句,他却撂了挑子,把哨子扔给我扭头就走。他以为这样我拿他没办法了,想看一看我的笑话,可是他没想到,我凌晨三点就起来吹哨子,社员们陆陆续续推着独轮车集合了,我简单地说明了情况并作了动员,大家齐声响应,我找了一幅大粪楼,带领大伙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二队队长看到他的这一招没管用,又担心真的不让他干队长了,故在早饭后就到工作组检查道歉,我说改了就是好同志,随后把哨子交给了他。</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东方红拖拉机在耕地</span></p> <p> 由于抓得比较紧,工作得力,及时圆满地完成了秋种任务。在工作组期间,我注意与群众达成一片,不当甩手掌柜的,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记得有一次我四弟李亚军用自行车载着我母亲从寒亭来看我,老远就看到我领着妇女们在地里用二齿子或木棒槌砸坷垃,为此四弟经常与我开玩笑。</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农田管理</span></p> <p> 在工作组期间,我们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邓建海和刘克良离家比较近,经常叫我到家里吃饭,两家的老人都很热情,刘克良家嫂子还经常从大柳树供销社给我们买猪头肉送过来,隔段时间就让我们犒劳一下。后来组长考取了青岛远洋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青岛远洋公司货轮上当了海员,经过努力担任了政委,最后从公司人事处领导岗位退休。刘克良曾担任过县法院法警、央子镇党委副书记、寒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英年早逝,我非常怀念他,逢年过节我与夫人都去看望一下嫂子。</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9年,作者(左一)从部队回来探家时,邓建海(左二)、刘克良(左三)、三弟李梅生(左四)、战友王磊(左五)合影</span></p> <p> <b>六、光荣入党</b></p><p>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6年12月我与傅家大队的干部们到公社参加了“三干会”,傅家的讨论地点在范家,期间党支部书记傅曰山同志与我谈话,让我填写入党志愿书,傅曰山同志和民兵连长傅克荣同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入党志愿书</span></p> <p> 经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经公社党委批准,我于1977年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没有预备期),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全公社乃至全县第一位入党的知青,此后我当选为傅家大队党支部委员,并担任了民兵连副连长。</p><p> 1977年上半年,我到二十里堡烟叶仓库参加了潍县人民武装部组织的民兵连长训练,当时主要学习了步枪射击要领和反坦克地雷的埋设,在县良种场靶场实弹射击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4年9月作者退休后前往西柏坡参观,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礼堂前重温入党誓词</span></p> <p class="ql-block"> <b>七、返城就业</b></p><p class="ql-block"> 1977年底,我们一块下乡的大部分知青已返城就业,此时我也接到了回城安置工作的通知,当我去县劳动局接受分配时,我获知我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大集体企业潍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可我了解到有的去了机关,有的去了事业单位,有的去了全民企业单位。我似乎还有点幻想,于是骑上自行车到昌潍地委党校找到了正在这里学习的我的父亲,父亲李守正时任穆村公社党委第一副书记,我向父亲说明了分配的有关情况,希望父亲能找人做做工作争取分配个全民单位,可是父亲说:“跃进,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今天让你干建筑工人,是组织对你的需要,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抓紧到所分配的单位报到吧”。至此,我告别了第二故乡,到潍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当了一名瓦工……</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5年7月30作者与其他知青重回第二故乡</span></p>